APP下载

“问题导向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探析

2022-10-09蒋福明王海谢佛荣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课导向教学内容

■蒋福明 王海 谢佛荣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学实效。”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渐渐凸显,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或好奇心的不足。而兴趣或好奇心的不足又可引申一步,那就是问题意识或反思意识的欠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一、“问题导向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源自实践,要善于对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最后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起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鲜明的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的重任,教师要善于把“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其重要的一个支撑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四个自信,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所谓“问题导向”,指的是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学习思路,这种理念和思路强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思维,要求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辨别和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式”的逻辑思路,分成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问题导向的起点和前提。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习近平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这种论述同样适应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对于解决问题而言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不能简单将其视为脱离现实的抽象理论教育。相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使一切理论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因此,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学习实际、思想实际,积极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善于且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既是提升学生对课程兴趣的关键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相契合。

2.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这一环节仍然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全程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进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才能更加深入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非知识的铺陈罗列,历史事件、社会实践的简单堆砌,将教学内容有机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与规律,构成这些教学内容的本就是不同历史阶段下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组合成的“问题链”。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也就意味着找到一种能够将这些原本存在的问题脉络向学生呈现并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探究问题,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出正向的、积极的引导,尝试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留白空间”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教师则应当更多地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探究式等方法对于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参与感的提高,确实有着重要作用。

3.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教学,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学分和成绩,而是为了培育健全的人,使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等不是纸上谈兵的抽象理论,不是离开现实的纯粹的理性,而是立足实践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理性把握,是各种经验和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调动起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学深悟透基本理论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知识向实践工具的转化,“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理论工具,培育学生强烈的现实关怀,从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问题导向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价值

真正良好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相反,它应该是合乎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认知发展规律的探索与发现,而这种教育,必然是一种鼓励好奇心,培养反思意识的教育。同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培养问题意识或反思意识。

1.反思型思维,符合学生探究心理

人类的本性本就包含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不断习得新的技能以维续自身的生存。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存问题表明,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唤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显得尤为重要。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不仅仅是指对 “是什么”的好奇,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为什么”的好奇。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以任课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然而问题导向式教学则强调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学生提问“是什么”,更要学生追问“为什么”。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优点在于以问题为线索、以追问为手段将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起来,在问题的求索过程中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是合乎学生心理的教学,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初衷相契合。

2.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相比起直接将现成的理论和答案交给学生,毫无疑问,以问题为导向,让问题带领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学习是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式。很多概念、理论、原理,需要学生真正的理解,而非单纯的记忆。问题导向式教学强调的正是以问题理解为主的教学,这一特征决定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入脑入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课程满意度。同时,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对师生关系的辩证理解,适时地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实现学生课堂地位由受动向主动的转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为例,教学中涉及到不少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注意力有着一定要求,现实教学中,这就构成了学生接受方面的一个困难。然而,问题导向式的启发教学,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追问,这就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避免了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枯燥”和“乏味”。

三、“问题导向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总体上来说,可以分别从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改革三方面展开。

1.整合教学内容,形成问题链体系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所以相应的教学改革必须以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为核心。导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要求将问题意识贯穿到教学内容设计的每个环节。要将主要教学内容按照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等维度进行整合,形成不同的教学专题,以问题导入,针对具体问题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既入理又入情,说理透彻,入脑入心。举例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详案丛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问题导向式”设计,每个标题都是以一个问句的形式提出的,而章节内容则是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的。根据这种设计,可以看出教材的章节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相互交织,紧密勾连,彼此贯通,形成了一系列“问题链”。问题链体系的构建要注重教学内容从“直陈”向“疑问”的转化,实现内容衔接从“铺叙型过渡”到“问题链衔接”的转化。将课程内容的传统叙述模式转化成了以问题为线索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设计恰恰就是对课程内容的问题导向式创新。能够将原有的课程内容以问题为线索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复杂的理论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内容之间的历史关系和逻辑关联。

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探讨每个章节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包括问题为何、问题何来、问题何用、问题何解等。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问题的层次性、鲜活性、严谨性的有机融合。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讲解“如何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时,可以构建“问题链”: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怎么理解情感认同、行为担当和精神传承的辩证关系?如何理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如何践报国之行?又如,在讲第五章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设置问题链:道德从何来,通过对“天意神启论”的四种错误起源论的分析,重点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德起源论;然后讲道德为何、道德何用、道德发展等,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考。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

问题导向式教学,其实质上是教学形式在方法论上的创新。然而,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并非仅限于形式。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合理的形式创新必然会对内容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结构,所展现出来的效果也会很不一样。问题导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依赖于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得到全方位调动,因而传统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仅仅被认作是单向的,而应有的良性师生关系并未真正得到辩证的认识。因此,问题导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立足学生的关注点,结合教学热点、难点、焦点,找准问题的导入时机和结合点等。以问题诱发学生求知欲,正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要求将问题导向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在导入方式、分析方法、小结形式等方面做出问题导向式创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 “提问式”导入,这种常见的设计具有激起求知欲的作用;在分析问题时,则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并探索不同问题之间的关联,将学生的“不求甚解”变成“寻根究底”;在进行小结的时候,则要不满足于“点到为止”,而应该在总结的基础上,留有“疑问”的空间,以此鼓励学生课后的自发探索和自主学习。此外,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则可以将课程标题的设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制作与上述过程相匹配的课件内容,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很大作用。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教学问题意识

将问题导向式教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必须依靠优秀的教师资源。因为,问题导向式教学对教师能力有着特定的要求。这方面教学能力的培训,首先,在教师入职培训中增加针对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内容;其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集体研讨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各抒己见,才能探索出问题导向方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路径。此外,其他有效的办法还包括定期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等,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的得失,有助于教师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问题导向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创新方式。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反思与研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活动流程,让问题导向式方法全方位融入到教师能力的培训过程中,这对于问题导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对教师能力的培训,总体上还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第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只有教师自己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中潜在的“问题”,才能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问题”;第二,要注重教师引导能力的训练,只有教师具有“循循善诱”的能力,学生才能从中受到更多启发;第三,要促成教师对课堂“主体—客体”关系在认识上的转变,只有对教学主客体关系有了辩证的认识,问题导向式教学才能获得更出彩的效果。总之,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才能探索出问题导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理论课导向教学内容
坚持服务导向 凝聚侨心侨力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浅析诱导公式的导向功能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犬只导向炮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