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
2022-10-09蓝庆新段云鹏赵永超
一、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全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正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规模与日俱增。据《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 537.1亿美元,占同年全球直接投资净额的20.2%,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境内投资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1万家,涉及18个行业大类,当年实现直接投资净额225.4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净额的14.7%。2013—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 398.5亿美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3%,第三产业在逐年上升,第二产业比重较为平稳,第一产业的占比在逐年缩小,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劳动力短缺、资源瓶颈等一系列问题,调整和升级的空间仍然巨大。在这一背景下,探究“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是否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如何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为避免团体会面对实验效果的干扰影响,在实验期间,实验组采取积极心理取向的结构式团辅,每周一次,每次90 min,为期10周;对照组采取无结构式的团辅形式,每周会面一次,自由讨论,每次90 min,持续10周.
3.加强员工法治理念教育,促进全员法律风险意识的提升。员工是企业构成的基本单元。员工法律风险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在目前员工构成复杂、多种用工形式并存、风险意识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应当结合岗位责任制培训加强员工的法治理念教育,逐步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全员法律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
国外学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研究开始较早,其中为人熟知的是“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经济体由低级向高级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来推动的,而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十年,伴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有关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关系的研究开始增多,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相互影响。程贵等
发现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王丽和韩玉军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李逢春
则认为不同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也是有差别的,数额越大,效果越强,且不同大洲的推动效应不同,亚洲地区最为明显,欧美次之,非洲最弱。
但是,杨英和刘彩霞
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未能明显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尤其是对第二、第三产业生产率的提升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对贸易与就业的替代效应抑制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少部分研究着重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廖红伟和杨良平
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国能够借助经济增长,利用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潘素昆和袁然
根据企业的投资动机从微观、宏观双重视角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不同,在此基础上,马相东
提出了借助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顺向直接投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路径与建议。
本文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的理论传导机制,并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由美国企业研究所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中国全球投资跟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数据库,该数据库较为全面地收录了中国境内企业自2005年以来先后对5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直接投资的投资总额、投资方式、股权比例等信息。本文借助“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等,构造了2006—2017年中国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不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还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所得结论依然稳健。
二、理论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较中国相对落后,中国对其所进行的直接投资多为顺向投资。刘敏等
根据投资东道国的类型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分为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技术寻求型三类。裴秋蕊和卢进勇
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市场寻求型动机、资源寻求型动机、战略寻求型动机三种。但本文认为,与逆向投资不同,当直接投资流向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时,技术寻求型动机与战略寻求型动机将被成本寻求型动机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还不具备中国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或无形资产,不能满足技术寻求型动机和战略寻求型动机;另一方面,由于要素结构不同所带来的要素成本差异,中国企业为追求更低的要素成本及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对沿线发展中国家新的直接投资需求——成本寻求型直接投资需求。
(一)直接投资需求与产业结构升级机理
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产业升级不仅包括三次产业的结构升级,还应包括制造业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升级过程。本文参考付凌晖
的研究,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w)来衡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情况。具体来说,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所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过程,即三次产业比重沿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序不断上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的计算过程分三步:
以市场寻求型动机进行“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国内企业最终目的大多是扩大销售渠道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以便形成规模经济。龚静和尹忠明
根据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的形成有利于扩大本国贸易与投资规模,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一方面,企业如果形成内部规模经济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形成一定的资金财力后,就会使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革新,从而推动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使产业趋于高级化;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一旦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企业就会借助产业发展规模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产业内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推动结构升级。此外,宫汝凯和李洪亚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发现,生产率是决定企业经营市场次序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率高的企业往往会选择对外贸易或投资,以形成规模更大的国际市场;而生产率低的企业一般只能服务于国内市场,最终会因为生产率高的企业所带来的竞争效应而被淘汰,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该产业的结构升级。
2.成本寻求型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机理
第三步,定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3.资源寻求型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机理
许渊冲翻译理论思维的特征与倾向 ……………………………………………………… 覃江华 许 钧(5.51)
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升级已经严重受到资源短缺的制约,而通过国际贸易又会受到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汪琦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则可以绕开贸易壁垒,直接从东道国获取本国稀缺资源,从而克服资源禀赋不足的劣势,更好地发挥技术、管理等软性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此外,根据产业关联理论,一旦上游产业摆脱资源约束,禀赋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下游产业的发展。在中国企业与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的过程中,突破资源瓶颈的能源产业获得很大程度上的技术升级,所释放的产业关联效应将逐渐推进相关下游产业的技术更新,尤其体现在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使整条产业链高级化。
(二)“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受国内国外的双向影响
1.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的影响机制
一是通过自我选择效应形成的优胜劣汰,二是通过竞争效应倒逼企业提升生产率,三是通过价值链升级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这三种影响使得“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优势,从而会继续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与直接投资质量。而大规模高质量的“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在国内释放产业升级效应,最终形成“一带一路”直接投资——释放产业升级效应——刺激企业进行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进一步释放产业升级效应的良性动态内循环。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水信息支撑——水利部副部长、国务院水利普查办主任矫勇就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成果答记者问 …………………………………(7.4)
2.沿线国家承接直接投资后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的影响机制
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为沿线国家带来的工业化战略资产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投资效应使沿线国家技术水平提升、就业岗位增多、基础设施环境改善,进而会对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形成三种投资红利:一是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二是通过沿线国家基建环境的改善使企业贸易条件得到优化,三是新开辟的国际市场为企业创造出新的利润空间。这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样可以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优势与实力,使之出于不同的投资动机继续加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完善直接投资结构,提高直接投资质量,从而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形成“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享受直接投资红利——继续扩大直接投资——进一步释放产业升级效应的良性动态外循环。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内外良性双循环”的“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出于三种动机形成的“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价值链升级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而直接投资企业也会从国内产业升级与享受投资红利两方面继续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最终形成动态“内外良性双循环”结构。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实证研究从方法上大多选择传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模型)及面板固定效应模型(Panel FE 模型),但VAR模型及Panel FE模型并不能精确刻画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等变量的动态特征,且内生性问题很可能导致估计结果不一致。为弥补上述缺陷,本文借鉴Mody和Murshid
的做法,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选取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
相关数据构建非平衡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GMM估计分析“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及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准回归模型如式(1)所示:
y
=β
+β
y
+β
x
+θ
control
+φ
+μ
+ε
(1)
其中,y表示被解释变量,x表示解释变量,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下标i表示省份,下标t表示年份;φ
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μ
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ε
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1. 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w)和制造业结构高度化(h)
1.市场寻求型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机理
本文共选取5个控制变量,分别为:经济发展水平(gdp),用各地区人均GDP的自然对数衡量。市场化程度(market),根据褚敏和靳涛
、樊纲等
与马连福等
的研究,用地区市场化水平衡量。城镇化水平(urban),用城镇人口占地区人口总数的比重衡量。城乡收入差距(income),用城乡收入比衡量。人口结构(pop),借鉴汪伟等
的研究,用人口抚养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作为人口结构的代理变量。
借助Stata统计软件,运用系统GMM方法,本文采用Greene和Villanueva
类似的做法,将解释变量invest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对全样本进行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第二步,分别计算X
与产业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的列向量X
=(1,0,0),X
=(0,1,0),X
=(0,0,1)的夹角θ
,θ
,θ
,其中,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自古以来官修史书所形成的史传“树型楷范”,以教化民众的传统,这一意识在清代的方志编纂实践和理论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便是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所说的:“史志之书,有裨风教,原因传述,忠孝节义,凛凛冽冽,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况天地间,大节大义,纲常赖以扶持,世教赖以撑柱者乎!”[1]821因而,旧时的史书、方志在人物传记的写作和编纂处理中,多采用以类相从的体例。一部史书或方志,以道德评判为主要依据,将传主分别归入《名宦传》《名贤传》《儒林传》《文苑传》《孝友传》《忠义传》《隐逸传》《耆德传》《方技传》《列女传》。
(2)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明显升高,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部分产业为追求更低的要素价格及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往往选择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李逢春
根据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发现一些在本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以为本国发展服务业与新兴产业腾出资源与空间,有助于本国经济效率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中国企业为寻求低成本的“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不仅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当地急需的工业化战略性资产,而且还释放了国内有限的生产资源,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从而加速价值链升级过程,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解释了孩子这一行为:这是孩子自控力发展的自然表现,因为自言自语时他们可以更专注更持久。
(3)
w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对于制造业产业内结构升级,本文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制造业的分类方法,合并高端与中高端为高端技术产业,将制造业产业按照技术密集度分为高端技术制造业、中端技术制造业、低端技术制造业三类。
使用高端技术产业总产值占中端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定义制造业结构高度化指标(h),描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情况。该比重越高,说明制造业产业结构越高级。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 984例,男性4 681例,女性2 303例,年龄11~99岁,平均年龄(55.24±18.62)岁;按年龄分为五组,≤20岁组258例,20~40岁组1 322例,40~60岁组2 337例,60~80岁组2 626例,≥80岁组441例;按不同季节分组,春季(3-5月)1 931例,夏季(6-8月)1 742例,秋季(9-11月)1 650例,冬季(12-2月)1 66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持续性咳嗽、发热、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等。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4.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详细记录了中国对5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投资企业、投资行业、投资地区、投资方式等详细信息。据此,本文将2006—2017年各投资企业的直接投资总额(invest)按照企业注册地以30个样本省份为单位进行手工整理,共得到360个观测值并对其取自然对数衡量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呵护真诚安全无恐惧的聆听分享氛围,困难在于无形的氛围聚散微妙。除了多数人习惯迷失自我,狂躁之心泛滥,稍不尊重就足以让开放的氛围瞬间消失。此外,还必须澄清某些似是而非的混淆。比如,分享了自己的困惑,会不会很想听听合理的建议?不满足于展示性叙事,不热心提建议而中断聆听,会有损叙事探究的“集智”价值吗?会妨碍凝聚正能量吗?本文开篇对两个问询的回应,不也是在提建议吗?
2.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本文所选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为避免非球形扰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在运算过程中,将“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总额代理变量invest、人均GDP代理变量gdp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一步,将三次产业各自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空间向量中的一个分量,组成一组三维向量X
=(x
,x
,x
)。
从表2可以看出,表2中的列(1)与列(2)被解释变量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列(1)未加入控制变量,列(2)加入全部控制变量;列(3)与列(4)汇报了被解释变量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时的回归结果。类似地,列(3)未加入控制变量,列(4)加入控制变量。结果显示,列(1)—列(4)解释变量invest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升级效应,同样对制造业结构也具有显著的升级效应。列(2)和列(4)结果显示,“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总额每翻一倍,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将提高0.002,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将提高0.013。由此可见,出于三种动机形成的“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确实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根据《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随着“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的“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也在不断提升,从2013年的126.3亿美元已经达到2020年的225.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8.6%,这从侧面说明“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确实通过自身结构的升级以及直接投资带来的红利扩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因此,这一结果可以验证动态“内外良性双循环”传导机制的存在性。
我一口气跑到一楼。保安室窗前挂着“巡查中”的牌子。我往外看了一圈,没有发现保安的影子。没办法。我跑到汽车站,汽车还没来。我问站在旁边等公共汽车的男人,请问你有手机吗?有人夹在电梯里,我要拨打119报案。男人好像看见了怪物似的,瞥了我一眼,冷冷地说了句“我没有手机”,然后把头扭向汽车驶来的方向。后面的女人做出同样的反应转过身去。
此外,从列(2)可以发现,变量gdp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正向推动效应,符合前文的理论分析预期;市场化指数变量显著为负,同褚敏和靳涛
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在于,由于部分地区市场运行环境还不够完善,大部分非国有性质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产业的结构性难题还未破解,依靠市场调节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能力较为薄弱,需要更多依靠国有企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力军。因此,市场化程度越低反而对当地产业结构高级化有着正向影响。其余控制变量urban、pop估计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income估计系数为负,同样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对于列(4),考察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同列(2)结果类似,变量gdp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同样符合理论分析预期,但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人口抚养比越高反而会促进产业升级。借鉴汪伟等
的观点,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人口抚养比上升背后所隐藏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虽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负担,制约产业升级,但在长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将迫使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脱离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跨越,从而实现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升级。因此,人口抚养比越高,反而会倒逼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加速制造业结构升级进程。
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通常包含几个步骤:一是确定主题;二是导入问题;三是学生独立探索;四是协作学习;五是学习效果评价。很多老师在备课上课时也会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但是在很多方面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某一景点时,学生对旅游景点的不熟悉而导致缺乏代入感,搭建的框架不清晰,独立探索的功能不强,再就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方法单一等。
(二)内生性问题处理
为进一步缓解基准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找到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工具变量:省份i是否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重点省份(z)。根据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划定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重庆、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共18个省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当样本省份i属于上述18个省份时,工具变量z等于1,否则等于0。从工具变量相关性看,是否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重点省份同该地区解释变量“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总额密切相关。划定沿线重点省份的初衷在于,要发挥沿线重点地区的特殊优势及各自角色,利用好彼此间的经济互补性与广阔发展空间,同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五通”等方面共建合作共赢之路。因此,沿线重点省份企业必然在对外直接投资偏好上更倾向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说明工具变量z同解释变量invest具有相关性。从外生性看,“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的划分主要基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及历史沿革。显然,此变量与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其他因素高度不相关。综上,变量z基本符合作为工具变量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做进一步讨论,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列(1)表示第一阶段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工具变量z与解释变量invest高度正相关,符合工具变量相关性的前提,说明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确实较其他省份更愿意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列(2)与列(3)分别表示第二阶段中,被解释变量分别为w和h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进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解释变量invest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147和0.015,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
(三)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选择以下三种方法对主要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将动态面板模型更换为静态双固定效应模型,以考察基准模型设定的稳健性。采用双固定效应静态模型进行回归的结果
显示,不论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还是制造业结构高度化,解释变量invest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基准模型设定较为稳健。第二,将系统GMM估计更换为差分GMM估计,以考察基准模型估计方法的稳健性。本文运用两步差分GMM估计对基准模型被解释变量再次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invest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01和0.010,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估计方法的选择较为稳健。第三,剔除样本异常值影响。为验证基准回归结果并不会受样本极端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参考Chinn和Prasad
的做法,将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从原样本中删除,
对新组成的子样本进行包含工具变量z的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解释变量invest估计系数分别为0.002和0.001,同样通过10%与5%的显著性检验,估计结果所得结论依然不变,说明基准回归结论依然稳健。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动机分为市场寻求型、成本寻求型、资源寻求型三类,认为“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会出于不同投资动机通过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价值链升级效应与产业关联效应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而直接投资企业也会从内部产业升级与享受直接投资红利两方面继续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最终形成动态“内外良性双循环”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不论对中国产业间结构还是制造业产业内结构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结论稳健。据此,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中央政府层面,中国应持续深化推进“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第一,要继续加大对沿线国家的顺向直接投资力度,根据各沿线国家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投资方案;在扩大直接投资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直接投资质量、优化直接投资结构、创新直接投资方式,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带来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第二,要持续深化与各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尝试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直接投资。通过共建技术合作园区等方式助推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更大限度发挥“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带来的产业关联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实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地方政府层面,每个省(市、区)应加大对当地“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首先,各省(市、区)要完善“一带一路”扶持政策和支撑法律,激发本地企业的投资兴趣,确保本地企业的投资效益;其次,各省(市、区)要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新基建的机会吸引资本投入,助力本地制造业企业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当地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最后,各省(市、区)政府要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联系和资源共享。要推动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国际骨干通道网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航空、铁路、公路立体大通道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深度融入各国的建设领域,造就属于本地区的特色名片,吸引资本投入,培育地区龙头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实现地区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
对于“传记”的定义辨析,国内外学界尤其是传记文学界已有广泛的讨论,这里不作一一概述了,这里需要探讨的是“传记史学”的定义辨析。
企业层面,“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应利用好直接投资带来的红利助力自身价值链攀升。一方面,“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要积极借助自身优势,增强价值链升级意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搭建的共建、共商、共享合作平台,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以顺向投资为依托,腾出有限资源与发展空间,不断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同时助力“一带一路”各国形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新型分工体系,带动沿线国家生产效率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企业要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利用多种政策手段鼓励并引导新兴产业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加大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助推价值链向更高阶段攀升。
[1] 霍利斯·钱纳里,摩西·塞尔奎因.发展的型式1950—1970[M].李新华,徐公里,迟建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143-147.
[2] 程贵,王琪,胡海峰.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研究[J].经济纵横,2017(6):68-74.
[3] 王丽,韩玉军.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5):53-64.
[4] 李逢春.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来自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6):124-134.
[5] 李逢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的区位和产业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13,29(2):95-102.
[6] 杨英,刘彩霞.“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3-101+191.
[7] 廖红伟,杨良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互动机理与中国表现[J].社会科学研究,2018(5):29-37.
[8] 潘素昆,袁然.不同投资动机OFDI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4(9):69-76.
[9] 马相东.顺向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的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3):34-39.
[10] 刘敏,刘金山,李雨培.母国投资动机、东道国制度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6(8):100-112.
[11] 裴秋蕊,卢进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趋势变化研究——基于单边引力模型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7):111-121.
[12] 龚静,尹忠明.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两步系统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模型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4):71-84.
[13] 宫汝凯,李洪亚.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转型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2003—2012年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6(6):56-77
[14] 汪琦.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国际贸易问题,2004(5):73-77.
[15] MODY A, MURSHID A P. Growing up with capital flow[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65(1):249-266.
[16] 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27(8):79-81.
[17] 褚敏,靳涛.为什么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步履迟缓——基于地方政府行为与国有企业垄断双重影响的探究[J].财贸经济,2013(3):112-122.
[18]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46(9):4-16.
[19] 马连福,王丽丽,张琦.混合所有制的优序选择:市场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5(7):7-22.
[20] 汪伟,刘玉飞,彭冬冬.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47-61.
[21] GREENE J, VILLANUEVA D. Private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J]. Staff papers,1991,38(1):33-58.
[22] CHINN M D, PRASAD E S. Medium-term determinants of current accounts in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59(1):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