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百年探索、经验与启示

2022-10-08姜正君

桂海论丛 2022年5期
关键词:矛盾中国共产党发展

□姜正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以来,国内学者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阐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学界从纵向维度探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则略显不足,视野不够开阔,鲜有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1]30-31本文拟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百年历史,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分析其当代启示意义,以期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2]73-74,更加深刻理解和妥善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一、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百年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无数志士仁人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来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迫切需要先进的组织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在不断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砥砺前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15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 年,党的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同国民党合作,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血淋淋的现实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真实面目。中国共产党在1927 年八七会议上确立以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为总方针,先后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此后,党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共产党敏锐意识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4]252。1935 年,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尽管当时日本尚未全面侵华,但中国共产党却准确预判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已日益成熟。面对民族危机,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为重、人民利益至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人民大众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再次上升。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5]。根据新的矛盾变化,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新生的政权亟待巩固。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1950 年4 月,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6]为解决这个矛盾,党在迅速发展社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采取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952 年6 月,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7]。根据过渡时期我国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1953年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伟大变革。1956年,党的八大根据形势变化对社会主要矛盾再次作出判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8]341党的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8]341-342。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未能被完全坚持下去。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尽管当时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还没有从理论上作明确概括,但工作重点的转移实际上从实践上作了回答。1981 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自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党中央始终不渝坚持这一论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二大将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写入党章总纲,党的十三大在社会主要矛盾论断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要矛盾科学论断列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始终坚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和坚持,确保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9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0]9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概括,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的五年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生产和人民需求出现新情况、新特征。一是社会生产迈上新台阶,但面临新挑战。“新台阶”指社会生产能力总体不再落后。经过改革开放长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过去供给不足和短缺经济的落后状况发生根本转变。“新挑战”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同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发展的质量还不够好,效益还不够高,后劲还不够足。二是人民需求出现新变化,有了更高要求。“新变化”指人民群众需求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今天人民群众需求内容和范围变得日益广泛,不仅有物质文化“硬需求”,还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尊严感等“软需求”。“高要求”指人民群众需要的层次和品质变得更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精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遵循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就是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1]。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精准把握主要矛盾,就在于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同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主导、统摄的地位,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4]322。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把握社会矛盾,始终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12],始终善于从盘根错节的社会矛盾群中准确甄别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始终要求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13]。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以及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矛盾等诸多矛盾,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相互勾连、彼此渗透。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中国共产党准确研判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比如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国际局势复杂、国内任务繁重,中国共产党运用矛盾分析法精准识别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并且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我国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中国共产党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再次作出精准判断。

(二)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把社会主要矛盾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统一起来,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工作。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社会发展每一时期的诸多矛盾中,只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同样,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时期,在诸多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中,也只有一项是中心任务,即解决最突出、最关键的矛盾和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14]。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始终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当时我国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2]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20,党的主要任务是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23。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2]30。

(三)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适时调整党的方针政策

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时调整党的方针政策、战略策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得出的重要经验。社会主要矛盾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主要矛盾得到解决或者暂时退居次要地位,原本的次要矛盾也有可能会突出上升占据支配地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4]326-32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状况、表现形式却在不断转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基于人民大众和北洋军阀及背后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制定了国共统一战线。大革命失败后,人民大众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确立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制定了工农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根据地实行政治上“三三制”、经济上地主减租减息和农民交租交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再次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制定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矛盾分析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得出的重要经验。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平均用力,而必须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聚合力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全局工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10]296,始终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15]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打倒军阀统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16]565,推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推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使敌人陷入被孤立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团结一致向前看,切实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10]293。

(五)针对不同性质的主要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妥善合理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取得的重要经验。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在一切事物及其运动中存在的特点是不同的,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事物,最主要的是认识事物的特殊性;研究矛盾,最主要的是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其解决方法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4]311一般来讲,对抗性的矛盾,采用对抗性斗争的解决方式;非对抗性矛盾,采取非对抗性的解决方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运用武装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者采取用非对抗的方式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右派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最终导致大革命惨败。而毛泽东同志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6]547,通过“以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17]解决对抗性敌我矛盾,从而挽救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党把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妥善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的,解决的根本方法就不能是阶级斗争、武装斗争,而是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必由之路。

三、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当代启示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经验,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认识论视角: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不动摇

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确定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制定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1]30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旦认准,就必须牢牢把握不放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是从全局和整体上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方面整体发展状态的宏观把握,是对我国新的历史方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战略研判。这个判断恰逢其时、不早不晚,准确把握住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规律和特点,瞄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宽阔的历史眼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科学判断不摇摆,清醒认识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绝不是短期内能轻易解决的,必须久久为功、长期奋斗,不反复、不折腾,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实践论视角: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归根到底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主要矛盾化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18]解决原有矛盾的主要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关键靠发展;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要靠发展。因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没有解决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领域发展不平衡和发展效益不够好、质量不够高、结构不够优、基础不够牢、动力不够足等问题只能靠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0]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19]。

(三)价值论视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发展的根本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不断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诠释初心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群众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20]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一方面必须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人民需求为突破口,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方法论视角: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对抗性社会主要矛盾,只能靠改革。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2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深层次问题。这一问题既有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发展的不充分;不仅涉及生产力层面,也涉及生产关系层面;不仅涉及经济基础,也涉及上层建筑;不仅是物质文明发展问题,还涉及“五位一体”系统性结构问题,只能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来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22]“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2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优,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制度体系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策略论视角:敢于斗争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法宝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0]12斗争是解决事物矛盾的基本手段。恩格斯指出:“矛盾绝不能长期掩饰起来,它们总是以斗争来解决的。”[24]敢于斗争,是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法宝。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10]542,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伟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掀起了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伟大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赢得过去,也将在伟大斗争中走向未来、成就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华民族面临的风险考验会更加严峻,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奋力迎战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当然,“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10]542

猜你喜欢

矛盾中国共产党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