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千年前的雨

2022-10-08孙伟敬

知识窗 2022年9期
关键词:雨势阵雨梅雨

孙伟敬

气象学上通常将雨分为四种形式: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宋代诗人虽然不懂得这些科学的分类,但是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对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最突出的天气特征就是梅雨。梅雨属于锋面雨,每年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之后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形成大面积的降雨带,带来连绵阴雨。此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所以这段时期的降雨被称为“梅雨”。晋代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说法,而今“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的谚语更是广为人知。

“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梅雨季节开始叫入梅,结束叫出梅。因为大气环流的演变过程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入梅和出梅的确切日期也不完全相同。“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初夏已至,正是入梅时节,山地原野一片翠绿,河水粼粼欢快流动,蒙蒙细雨如烟似雾,蚕桑刚结束,杜鹃又催耕,农家繁忙生机勃勃,这是江南乡村梅雨季节特有的景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梅雨结束,天气放晴,西湖呈现出特别的美。但“晴湖不如雨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乌云突如其来,雨点纷纷砸下,仿佛无数的珍珠跳入船中,突然贴着地面刮来一阵风,乌云散去,阵雨消失,雨后的西湖澄澈无比。苏轼在望湖楼上用简练的笔墨如实记录了宋神宗熙宁五年,也就是公元1072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的一场对流雨。对流雨多发生于夏季酷热的午后,局部地区暖湿气流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它常以阵雨或雷阵雨的形式出现,往往雨时短促,开始和结束都很突然,对流强时,雨势就大,反之,雨势较小。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这首诗中所說的雨就是地形雨。它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形成的降雨。一般而言,地形雨雨势不大,山雨潇潇,令人神清气爽,“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睛。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但有时地形雨会与对流雨或锋面雨结合起来,导致山中雨势很大,“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山根水壅壑,漫窗若注壶。”急雨如箭,水漫沟壑,有可能引发山洪等灾害。

热带海洋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苏轼这首诗所写的就是宋神宗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一场台风雨。他正在杭州吴山上,突然一声炸雷响起,垂天乌云怒卷骤至,东海风雨越江而来,暴雨倾泻而下,如同浪潮奔涌,雷声震耳欲聋,仿佛千面羯鼓敲个不停,天风海雨令人震撼不已。春末夏初的烟雨、梅子黄时的连雨、盛夏时节的阵雨和暴雨、还有那漫步在山路时不期而至的细雨,宋代人所经历的雨季,千年之后的你是否似曾相识?

猜你喜欢

雨势阵雨梅雨
阵雨列车
《梅雨潮信》
阵雨来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梅雨时节唱江南
阵雨
Here It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