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10-08邱均平姚飞飞魏开洋

现代情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办刊

邱均平 姚飞飞,2 魏开洋,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1]。与此相应,作为主流价值文化与思想观点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知识传播与交流在推动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但是由于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与其他专业性社科期刊不同,综合性的特点使其学科范围过于广泛,泛而不精,缺乏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很难形成固定的读者群,在这个专业化发展的大时代中显得格格不入,严重阻碍了知识的传播与交流[3]。因此,评价和分析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全方位探索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于建设和发展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以及提升其主流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有关于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研究对象来看,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层面,主要围绕期刊的现状、发展历程、特征等方面展开,具体来说,赵玉贵[4]从期刊自身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强调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在转型过程中应当开拓进取,加快改革步伐;史拴拴[5]以《江苏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新时代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应当严把学术质量,展示期刊特色,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钟晓红[6]结合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特征,强调期刊应当完善审稿制度,加强编辑出版水平,吸收优质稿件。

从研究视角来看,知识交流的过程就是学术资源相互交换、相互利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期刊之间的引证关系能够体现期刊知识交流的情况[7]。相关学者通过研究期刊之间的互引关系,对期刊知识交流、学术交流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来说,Linderman K等[8]对运营与管理期刊和其他期刊之间的互引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互引频率能够推动期刊学术交流的发展;Meredith J R等[9]从引文角度对管理学期刊和其他领域期刊的互引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跨学科交流以及互引能够促进期刊知识交流的发展;Vanderstraeten V[10]对数字化背景下期刊的引文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期刊知识交流的发展。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研究关于测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模型主要包括非参数形式的DEA模型[11]以及参数形式的SFA模型[12],结合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进行效率测算和评价,评价方法大体可以划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在静态评价方面,运用较多的方法是经典的DEA模型以及其他DEA改进模型,分析期刊的整体情况,如张垒[13]基于经典的DEA模型对17种档案学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发现档案学期刊的整体效率较高,但期刊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万莉[14]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5种教育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学期刊整体知识交流水平不高,并且教育类期刊知识交流情况表现较为良好;在动态评价方面,较多学者采用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知识交流效率的时间演化规律,如郑万腾等[15]采用超效率DEA与Malmquist指数模型结合的方法对图书情报类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进行动态演变,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与此不同的是,王惠等[16]采用了其他方法,利用非参数Kernel密度研究效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发现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变化较为稳定,但两极分化严重。

综上所述,就研究对象而言,目前有关于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数都围绕现状、问题等宏观层面展开,缺乏期刊知识交流、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就研究视角而言,从引文角度开展研究,能够体现期刊知识交流的情况;就研究方法而言,已有的研究主要通过DEA模型对期刊知识效率进行单一测度,缺少动态或静态的相关分析,并且传统的DEA模型无法衡量所有的松弛变量的问题,在知识交流效率评价中仍有弊端,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为了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推动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本研究采用SBM-Malmquist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效率评价分析方法,对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进行全方位测度,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传播的创新问题,运用DEA方法,避免相互引用的时滞效应,更加合理地测量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并且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可以很好地表征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对于正确评价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面板数据的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改善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期刊知识交流发展、提高出版绩效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SBM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EA)由美国Charnes A等著名学者提出[17],如今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传统的DEA模型主要分为CCR模型以及BCC模型,与SBM模型相比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由Tone K在2001年提出,是一种较为完善的DEA拓展模型,能够避免传统的DEA模型的一些缺陷,更加精确地进行效率评价[18],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其表现形式为:

s.t.xo=xλ+s-

yo=yλ-s+

λ≥0,s-≥0,s+≥0

p*为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并且0≤p*≤1,m和k分别是投入和产出要素的数量,xo和yo分别为投入与产出向量,xio和yio分别为投入与产出向量的元素;X和Y为投入产出矩阵,s-和s+表示投入产出的松弛变量,λ为列向量。当p*=1时,表明知识交流效率处于DEA有效状态;当0≤p*<1时,说明应当提高知识交流效率。

1.1.2 Malmquist指数

Malmquist指数模型最初由Malmquist S于1953年提出[19],RolfFare等将Malmquist指数模型的一种非参数线性规划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相结合,能够测算效率处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演化过程,其公式为:

通过计算所得的Malmquist指数,能够体现决策单元从第t期到第t+1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反映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在某个时间段的变化。当指数大于1时,说明和上一期情况相比,这一期的效率增长;当指数小于1时,说明和上一期的情况相比,这一期的效率下降;当指数等于1时,说明这一期的效率情况和上一期相比没有变化。

1.1.3 Tobit回归模型

Tobit模型由Tobin J在1958年提出,适用于被解释变量取值受到范围限制的情况[20],本文将期刊知识交流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SBM模型测算效率值,效率值处于0和1之间,取值受范围限制,因此Tobit回归模型满足相关条件,适用于分析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其表达式为:

其中,y为期刊知识交流效率,xi为影响因素,ui为误差随机误差项,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情况。

1.2 指标设计

学术期刊是一个多变量投入、多变量产出的系统,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实际上就是对各种期刊投入产出关系进行测算和分析,投入产出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研究期刊在知识交流活动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运用非参数形式的DEA模型进行测算,不存在投入、产出指标的共线性问题,指标共线性对结果不会造成影响。但是,指标数量过多反而容易造成模型区分能力不足,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基于这两条原则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期刊的载文情况以及引文情况来构建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投入产出指标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尽量减少指标数量,选取包含更多生产要素的指标,并结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计量指标。经比较,在投入指标方面,可被引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包含更多的生产要素,能直接体现期刊投入规模和知识吸收能力。而基金论文比是反映期刊学术质量的指标,只能片面地表达期刊对于高质量论文的吸收情况,无法精确衡量期刊投入情况。篇均作者数展现的是平均作者合作度,更加无法显示期刊的投入情况。因此,排除基金论文比与篇均作者数指标,最终选取可被引文献量和平均引文数作为投入指标。在产出指标方面,复合影响因子、复合总被引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量化指标,被引期刊数是体现期刊知识扩散广度的指标,通过这3个指标能直观地看出期刊知识产出后引起的反响。而h指数被更多地用于象征作者的学术能力,被引期刊数比学科扩散能更加全面地反映产出情况,因此,排除学科扩散和h指数,选取复合影响因子、复合总被引、被引期刊数。最终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1.3 数据来源

本文以《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中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为样本,剔除数据指标缺失的期刊,最终选取46种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作为研究对象(不包括高校学报),并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4—2021)为数据源。

2 数据分析

2.1 SBM效率分析

运用DEA-Solver Pro5软件测算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效率值,测算的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2013年《求索》期刊数据缺失,采用2014年与2015年数据的平均值代替。

表3 2013—2020年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

表3(续)

经比较,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整体水平不高,期刊之间的差距较大,两极分化极为严重。从纵向均值水平来看,2013—2020年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平均值处于0.461~0.62之间,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3年的效率值处于最高值,随后大幅度下降,在2016年跌至最低,仅为0.461,相对于2013年,同比下降了26%,之后效率值有所恢复,处于一个波动上升的态势。从整体的平均水平来看,只有2013—2015年超过平均值,2015年之后,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水平不高,2016年效率值最低,之后几年虽有所上升,但还未达到8年的平均水平。说明近些年由于期刊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加深,各种新型的传播载体不断出现,使知识传播打破了空间限制,带动了期刊的发展。

从横向均值水平来看,根据各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均值可以划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的效率值大于0.9,包括《中国社会科学》《人民论坛》以及《探索与争鸣》期刊。其中,《中国社会科学》以及《人民论坛》知识交流效率值为1,处于DEA有效状态,位于知识交流效率发展的最前端,《探索与争鸣》期刊在2013—2014年也处于DEA有效状态,说明该梯队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水平较高,其知识交流要素的投入产出结构更为合理,其中《探索与争鸣》期刊在投入指标方面可被引文献量较高,平均引文数较少,在产出指标方面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但投入和产出的相互作用程度较强,因此耦合协调度较好,效率值较高。《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曾获得社科双高期刊称号,总被引频次以及影响因子较高,《人民论坛》虽是旬刊,但可被引文献量较大,虽然其影响因子不高,但是其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以及重点党刊,被引频次较高,影响力极大,在国内能引起巨大的反响。

第二梯队的效率值在0.6~0.9之间,其中包括《南京社会科学》《中州学刊》以及《学习与探索》等期刊,从期刊各年份效率值变化情况来看,2017—2020年《南京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以及《江西社会科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包括《贵州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等6本期刊的效率值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从期刊整体情况来看,第二梯队的期刊可被引文献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平均引文数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贵州社会科学》以及《河北学刊》的平均被引频次较低,其余几本期刊的平均被引频次基本都属于中等偏上的状态。另外在平均影响因子方面,除了《南京社会科学》以及《山东社会科学》外,其余期刊的影响因子均未达到平均水平,《河北学刊》的影响因子处在末位,因此相对于第一梯队的期刊来说,整体知识交流效率水平较低。

第三梯队的效率值小于0.6,并且有34本期刊位列于第三梯队,知识交流效率值处于0.295~0.594之间。从效率的平均值来看,除《社会科学研究》《江汉论坛》《江淮论坛》《求索》《学习与实践》以及《浙江社会科学》之外的其他28种期刊都未达到平均水平,知识交流效率值较低,说明这类期刊的投入产出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并且大多数期刊的发行周期为双月刊,其中包括《开放时代》《文哲史》《文化纵横》《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以及《求索》等22种期刊,投入规模的局限性较大,导致知识交流、传播受到限制,因此这类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处于劣势地位。其余包括《人文杂志》《北京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战线》等12本期刊的发行周期为月刊,其中《社会科学战线》《求索》《学术界》《江汉论坛》《东岳论丛》以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平均影响因子较低,学术影响力较小,因此效率水平不高,需要提升影响力。《学习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以及《人文杂志》的被引期刊数较少,说明期刊被使用的范围较小,知识产出的影响广度较小。《学术月刊》以及《社会科学》的平均引文数过多,导致投入的规模变大,相对的效率值变小。《浙江社会科学》的投入与产出基本处于平均水平,因此知识交流效率不高,需要进行相关的改进。

2.2 Malmquist指数分析

本文运用DEAP2.1软件测算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动态分析知识交流效率的变化情况,具体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2013—2020年期刊的年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

表4(续)

表5 期刊各年份平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

由表4可知,46种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全要素生产率(tfpch)均值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3.8%,从效率分解的情况来看,技术进步(techch)年均增长5.5%,综合技术效率(effch)年均下降了1.6%,说明期刊知识交流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大,而综合技术效率下降主要是纯技术效率(pech)以及规模效率(sech)的下降导致的,说明期刊需要增加知识积累以及积极改进相关技术。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来看,42种期刊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其中《学习与实践》与《求索》的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大,其余的40本期刊的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大。另外《求是学刊》《江西社会科学》《河北学刊》以及《文化纵横》4种期刊全要素生产率为负增长,主要由于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导致,《求是学刊》以及《河北学刊》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大,《江西社会科学》以及《文化纵横》受规模效率的影响最大。

由表5可知,从时间演变角度分析,我国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呈波动态势,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各年份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从分解的情况来看,各年份的技术进步均大于1,为正增长。综合技术效率均不高,仅2013—2014年、2016—2017年以及2019—2020年为正增长。纯技术效率在2014—2015年、2015—2016年以及2017—2018年为负增长,其中2017—2018年最为严重,平均下降11.4%。规模效率仅2013—2014年以及2017—2018年为正增长,其余都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应当加大投入规模并且提高期刊知识的传播能力和扩大传播范围。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因素选取

本文前期已通过使用SBM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进行了测算,从微观层面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分别进行了静态以及动态分析。现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前期文献的研究,在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的选取方面,多数学者根据被评价期刊的特点选取期刊学术质量[16,22]、期刊国际化程度[13,16,22]、期刊办刊时间[13-14,16,22]、出版周期[14]、期刊网络化传播[13]等指标。

参考上述指标,结合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特点,进行分析选取,考虑到国内外文化、思想的差异使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很难达到国际化的程度,因此排除期刊国际化程度指标。影响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传播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是期刊的一些基本要素,其中包括期刊学术质量、办刊时间、出版周期等要素。另外,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特点是传承历史和传播文化,尤其注重时效性,对于期刊老化情况的考察格外重要,因此引入期刊老化速度指标。期刊的外部因素包括期刊网络传播情况,互联网的加入使期刊传播渠道拓宽,传播能力变强。综合考虑期刊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终选取期刊老化速度(X1)、期刊学术质量(X2)、期刊出版周期(X3)、期刊办刊时间(X4)、期刊网络传播情况(X5)作为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影响因素指标

期刊老化速度(X1)主要是指期刊论文的时效性,一般情况下,期刊论文受到的关注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慢慢变小,期刊被引用率也会变小[24]。期刊老化速度在一方面可以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期刊出版内容的时滞性[2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期刊的学术交流、知识共享。因此选取期刊老化速度作为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且采用被引半衰期这一指标体现期刊的老化速度。

期刊学术质量(X2)作为期刊发展的命脉,是影响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期刊是学术论文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论文学术质量对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以文评刊”被越来越多的学术共同体认同,期刊发表论文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以及期刊的受关注程度。本文采用“以文评刊”的方式,利用基金论文比指标衡量期刊质量。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基金资助的论文都是通过同行专家经过评议评出,相对来说更加可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期刊出版周期(X3)是期刊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期刊知识传递以及成果产出的速度,相对来说期刊的出版周期越长,所包含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就越少[26],对期刊投入规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限制期刊知识交流与共享,因此选取出版周期作为影响因素。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出版周期总共分为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几种,根据时间测度依次赋值为10、15、30、60。

期刊办刊时间(X4)对于期刊知识积累、办刊特色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办刊时间越长的期刊,储备的知识量、信息量也越大,并且其品牌建设以及知名度相比较于办刊时间短的期刊来说也会更好,受到的关注度也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期刊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因此选取办刊时间作为影响因素。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期刊开放存取模式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也迎来了重大变革,纸本与网络传播相结合的融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打造了更加灵活、多样的知识传播环境,加快了知识流动,使知识交流更加高效、便捷[27]。因此,本文采用期刊网络传播情况(X5)作为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且用Web即年下载率指标来衡量,以“中国知网”为统计源,再统计当年网络出版的论文下载次数与网络出版的论文总数之比。

3.2 数据分析

本文以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为因变量,引入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Stata16软件进行Hausman检验。经衡量,最终选择固定效应的Tobit模型,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Tobit回归结果

如表5所示,期刊学术质量(X2)、期刊出版周期(X3)、期刊网络传播情况(X5)与期刊知识交流效率之间呈现的是正向关系,并且期刊学术质量(X2)、期刊出版周期(X3)以及期刊办刊时间(X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的老化速度(X1)回归系数为-0.003,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每下降1个单位,知识交流效率就会上升0.003个单位。期刊老化速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知识交流效率没有造成显著影响。说明增加或减少被引半衰期对提高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的帮助并不是很大,期刊更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多途径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提高知识交流效率。

期刊学术质量(X2)在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0.1942。换言之,期刊的学术质量会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造成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期刊基金论文比每上升1个单位,知识交流效率就会上升0.1942个单位。说明期刊录用论文的学术质量越高,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越大。因此期刊应当注重文章的质量,合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优秀稿件。

期刊的出版周期(X3)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0.0015。换言之,期刊的出版周期会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造成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期刊的出版周期每上升1个单位,知识交流效率就会上升0.0015个单位。说明虽然期刊的出版周期延长会压缩载文量,对投入规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周期较长的审稿过程中,期刊能够更为严格地把控稿源质量,不断提升期刊质量以及影响力,恰好弥补了因载文量减少而造成的缺陷。

期刊的办刊时间(X4)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0.0245,换言之,期刊的办刊时间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起到了明显的反向作用,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办刊时间每上升1个单位,知识交流效率就会下降0.0245个单位。说明虽然办刊时间长的期刊知识储备量比较大,但知识并没有通过“量变”而达到“质变”,并不能代表知识质量的高低。并且办刊时间短的期刊通过吸取大量的经验,其品牌建设程度以及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并不亚于办刊时间长的期刊。因此期刊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应当控制知识的质量和价值,牢牢把控稿件质量,发挥自身优势,办好期刊。

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X5)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0.0001,说明Web下载率对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并不大。相对于知识交流的产出指标而言,Web下载率对期刊引用数量的影响较小,高下载率的期刊并不能代表着高被引期刊,从而对结果的影响不大。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收集了2013—2020年46种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相关数据,并且运用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效率分析。接着选取了期刊老化速度、期刊学术质量、期刊出版周期、期刊办刊时间、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作为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运用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主要的结论如下:

1)2013—2020年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存在小幅波动,但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人民论坛》与《中国社会科学》达到了DEA有效,大多数期刊的效率值较低,还需要进行相关改进。

2)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从时间测度来看,2013—2020年人文社科期刊综合类期刊的整体表现较为良好,从期刊的均值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期刊呈现正增长,但还需要改进,尤其在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方面不是很理想,期刊需要重视在技术以及在投入规模方面的改进。

3)在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方面,期刊学术质量、期刊出版周期、期刊办刊时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学术质量以及出版周期对知识交流效率造成正向影响,办刊时间对知识交流效率起到反向的作用,期刊老化速度以及期刊网络传播情况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影响不大。

结合以上的结论,提出改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几点建议:一是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应当重视投入规模方面的改进,在保证稿源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对知识量的投入,比如通过开启“网络首发”等模式,缩短论文的出刊周期,通过网络扩大传播量,有效地弥补期刊投入规模方面的不足。适当地控制期刊论文的引文数量,对改善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有一定的帮助。二是不断改进知识交流传播的技术,革新管理制度,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期刊定位,推出精品特色栏目,优化整体的资源配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期刊建设发展的新道路。注重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制度,不断提高审稿水平。明确办刊宗旨,提高装帧质量,打造品牌期刊,吸收更多优质的稿件。从而弥补投入的损失,扩大产出,提高知识交流效率。三是加强期刊数字化发展理念,利用融合思维办刊,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尽快适应期刊电子化传播的大趋势。另外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融合建设。并且通过培育和引进相关复合型人才,加强对期刊门户网站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优化管理和运营。推动期刊数字化转型,促进期刊知识多渠道、多形式的有效传播[29]。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办刊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人文社科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