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黔北探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

2022-10-08田文广杨兆彪杨敏芳李存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9期
关键词:镇雄煤体气量

孙 斌,田文广,杨兆彪,杨敏芳,李存磊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 廊坊 065007;2.中国矿业大学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川南、滇东和黔西)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地质资源量接近4.2 万亿m3以上,其中,贵州为3.15 万亿m3,云南为0.5 万亿m3,四川为0.6 万亿m3,约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的12%,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煤层气产业化后备基地。近5 年来,杨梅参1 井、川高参1 井、文1-2 井等一些日产量在5 000 m3以上的高产井接连刷新本区域最高日产量[1-3],昭示着该区域有着广阔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其中,川南-滇黔北探区是中石油的重要煤层气探区,川南筠连区块已建成了2.58 亿m3产能,年产量1 亿m3以上。为保证煤层气“增储上产”,下一步需在其外围滇东北和黔西北寻找煤层气有利区,为后期煤层气开发工程部署提供依据。然而,该区构造背景复杂,煤层层数多,煤体结构复杂,含气系统叠置,与已经取得开发成果的华北沁水盆地成藏条件截然不同[4-8]。同时,该地区部分区域,如威信–镇雄–赫章一带,地质评价程度较低,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及资源条件认识不清,无法为后期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为此,笔者对该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富集规律及其地质控制因素调查研究,构建“多层次模糊数学+关键指标方法”,进行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以期为研究区后续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大部分位于滇东,少部分位于黔西北,由众多中小型向斜组成,包括镇雄–赫章、威信–叙永和塘坝3 个区块,其中,镇雄–赫章区块主要包括可乐向斜、牛场以古向斜和镇雄向斜,威信–叙永区块包括新庄–洛旺–彝良向斜和石坎–马河向斜,塘坝区块包括庙坝向斜、两河向斜和盐津向斜。断层主要以NE 向为主,NW 向次之,发育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图1)。

图1 研究区构造与沉积相Fig.1 Structure and sedimentary facies map of the study area

晚二叠世研究区大致以赫章–马河–威信为界,上二叠统煤系在西部为宣威组(P3x),下段发育河流相,上段发育泛滥平原–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逐渐过渡为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主要发育潟湖–潮坪和三角洲相(图2)[9-10]。因此,造成研究区不同地带含煤地层发育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主力煤层主要位于龙潭组上部或宣威组中上部,长兴组仅研究区中部含少量煤层,东部由于是浅海相兼有潟湖相,覆水很深,几乎没有煤(图2)。研究区C5(M11)煤层形成于最大海泛面处,具有厚度大、分布广的特征[11-12]。研究区煤系厚度总体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减薄的趋势,这与滇东黔西地区受东南方向海侵密切相关(图1)。煤层层数同样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煤层层数减少。

图2 滇黔北探区可乐向斜连井剖面Fig.2 Profile of Kele syncline wells in northern Yunnan-Guizhou exploration area

基于709 个原煤样品统计结果,主力煤层灰分质量分数介于12.72%~41.93%,平均27.73%,属于中灰煤。处于陆相聚煤区的庙坝向斜,洛旺向斜,可乐向斜的辅处探区,主力煤层灰分质量分数一般在30%以上,为高灰煤;东部的新庄、镇雄等向斜,主煤层灰分质量分数一般低于30%。主力煤层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max)介于1.88%~3.64%,主要为贫煤–无烟煤。其中,可乐、镇雄、牛场–以古、庙坝、新庄等向斜煤级较高,Rmax>2.5%,主要为无烟煤;其余向斜主要为贫煤。

2 评价方法

以往煤层气有利区优选往往指标多而复杂,实际的可操作性较差[13-14]。吴财芳等[15]在分析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滇东黔西地区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从资源–地质–工程–经济等方面优选了选区关键指标和参考指标,构建了适合滇东黔西地区的煤层气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总体具有“层次结构+递阶优选”“关键要素+一票否决”“参考指标+辅助评价”的特点。借鉴其主要思想,针对研究区处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初期的特征,建立基于层次递阶优选的“多层次模糊数学+关键指标法”的薄煤层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方法:基于层次递阶优选关键指标,增强方法的可操作性;总结前人经验,建立合采系数,评价合采效果;利用最小–最大规范化方法,放大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利用多层次模糊数学,赋予储层评价的科学性。

2.1 层次递阶优选

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取商业性气流,开采条件与地质条件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15]。以NB/T10013−2014《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为依据,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并得到煤层气选区评价参数及参考权重赋值(图3)。

图3 煤层气选区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及权重赋值(NB/T 10013−2014《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Fig.3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and weight assignment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BM area selection (NB/T 10013−2014 The procedure and method of coalbed methane play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2.2 特征参数

从图3 的参数权重可以看出,含气量、渗透率、煤体结构、主力煤层净总厚度的权重较高,其余指标权重较低。含气量是计算煤层气资源储量的重要基础数据,与煤层埋深、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镜质组含量、灰分、含气饱和度、临储比、煤层与围岩的关系有关;煤体结构反映了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及可改造性,与构造、有效地应力有关。主力煤层净总厚度是资源指标,反映了煤层分布面积、煤层埋深变化、临储比的特征。这三个权重较高的要素之间尽管互有联系,但却无法相互替代。由于研究区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初期阶段,真正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试验评价井较少,大多数为煤田勘探孔,渗透率参数获取困难,于是仅提取这3 个权重较高的要素作为关键指标,进行有利区优选,其中,将主力煤层总净厚度进一步量化为符合多煤层区多层合采的“合采系数”。

1) 合采系数

西南多煤层较为发育,单煤层普遍较薄,一般在2 m 左右,其特点决定了单独开发一层煤层,资源性和经济性均不高,多层合采是本区煤层气开发的最佳选择[16]。秦勇等[17]总结了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合采产层组设计与排采管控措施,得出产层组合最大跨度不超过60 m 的结论。同时,毕彩芹等[2,14]以川高参1 井的成功经验得出压裂层位总厚度在5 m 以上最佳。为此,本文以主力煤层为中心煤层,汇总向上或向下扩展60 m 范围内可采煤层总层厚H,定义合采系数C为:

根据滇东黔西实际开发经验,在60 m 跨度内合采煤层至少达到5 m 以上,合采效果一般较好[18]。为此,合采系数C以0.08 为界限,大于0.08 定义为好,小于0.08 定义为差,即理想的跨度内合采煤层厚度越厚越好。

2) 煤体结构

煤体结构是影响煤层气压裂改造的重要因素,碎裂煤和原生结构煤易于改造,而构造煤改造难度较大;在排采过程中,煤体结构越破碎,煤粉产出越多,裂缝闭合越严重、且易造成排采通道的堵塞。煤体结构可分为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糜棱煤3 类,其中,碎粒–糜棱煤不利于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结合煤心照片、构造活动强度以及煤体特征,参考煤体结构划分标准(GB/T 30050−2013)对研究区煤体结构进行划分。分析研究区煤体结构与测井曲线交会关系发现,随着煤体结构破坏程度的升高,煤层越容易扩径、自然伽马越高,而对于超过一定厚度(H>1.5 m)的碎粒–糜棱煤,自然伽马保持低值不变,井径增大,与前人认识相同[19-21]。据此建立针对研究区的煤体结构判识典型测井图(图4),并进一步进行了量化:

图4 研究区煤体结构测井判识模板Fig.4 Logging identification template of coal structure in the study area

式中:G为煤体结构判识指数;CAL 为横向井径,cm;GR 为自然伽马,API;ln(LLD)为深侧向电阻率的对数。其中,原生结构煤(G>5);碎裂煤(4≤G≤5);碎粒–糜棱煤(G<4)。碎粒–糜棱煤往往难以采用传统的水力压裂方式改造,目前储层评价中,碎粒–糜棱煤为最差储层。

3)含气量

煤层含气量是确定煤层气资源量和采收率必不可少的参数。根据杨兆彪等[22]对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多层合采的研究认识以及DZ/T 0216−2017《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将煤层含气量8 m3/t 作为Ⅱ和Ⅲ类煤储集层的含气量分界值;12 m3/t 作为Ⅰ和Ⅱ类煤储集层含气量分界值,含气饱和度一般可达60%~100%。

2.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储层综合评价关键在于建立参数评价体系及确定参数权重[22-23]。以煤体结构判识指数、含气量、合采系数作为关键指标(图3),通过变异系数加权方法设定各参数权重,综合评价储层属性,建立适合于研究区的储层评价参数体系(表1)。为了提高赋权方法的科学性,本文基于95 口评价井及勘探孔关键指标数据,通过求取各参数的变异系数,进而确定储层评价过程中每个参数的权重。

表1 煤层气勘探阶段有利区评价参数Table 1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favorable areas in CBM exploration stage

按照如下步骤来完成储层综合评价:

(1) 选定储层评价涉及的地质参数,构建相关参数综合评价体系。

(2) 采用最小–最大规范化方法,对每个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如下:

主要是为了数据处理方便提出来的,把数据映射到0~1 范围之内处理,更加便捷快速;把有量纲表达式变成无量纲表达式,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

将数据归一化到(a,b]区间范围的方法:首先找到样本数据Y的最小值Ymin与最大值Ymax,计算系数为k,最终得到归一化到(a,b]区间的数据Ynor。

(3) 计算每个参数的赋值情况,见表1;并对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得出的各参数权重进行处理,得到各参数权重。

(4) 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煤层气勘探潜力指数(Fj)进行评价,Fj越高表示煤层气勘探潜力越大[10]。评价参数xij乘上权重Wi得到Fj,Fj即为各参数运算后获得加权的得分即为储层评分结果:

3 结果与讨论

3.1 关键参数及其分布

1) 合采系数

研究区煤系厚度一般在150 m 左右,其中,可乐向斜、牛场–以古向斜和镇雄向斜煤系较厚在200 m 左右。总体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减薄的趋势,其中在研究区的西部边缘,宣威组已不含煤层,如彝良县城以西地区。煤层数以镇雄向斜、可乐向斜和新庄向斜煤层层数较多,可达到20 层以上,包括龙潭组下部煤线,但主要煤层分布在龙潭组上段和长兴组。同样,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煤层层数减少,可采煤层数一般在3 层左右,主要分布在龙潭组中段和长兴组(图5a)。研究区煤层总厚度一般在6 m 以上,其中镇雄向斜、新庄向斜和石坎向斜煤层总厚度较大,部分可达到9 m 以上;向西部方向,比如庙坝向斜、马河向斜及可乐向斜的西部煤层总厚度较薄,不到4 m(图5b、表2)。上述向斜平均可采厚度一般在3 m 左右,煤层总厚度较薄的区域,可采煤层总厚度一般较低。研究区C5(M11)煤层具有全区可对比性,在海陆过渡相位于长兴组和龙潭组的分界处,为龙潭组的顶部煤层;在陆相位于宣威组上段和中段的分界处,为宣威组中段的顶部煤层,为全区主要的主力可采煤层。本文着重分析C5(M11)煤层的储层物性。

图5 研究区可采煤层层数及总厚度等值线Fig.5 Contour maps of the number of coal seams and total thickness in the study area

表2 研究区典型向斜煤层群发育情况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ypical syncline coal seam groups in the study area

以C5(M11)煤层为主力煤层分别考虑向上合采、向下合采[24],分别计算了两种合采系数(图6),C5(M11)向上合采系数C大于0.08 区域主要位于中西部区域即陆相含煤区(图6a),而C5(M11)向下合采系数C大于0.08 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区域即海陆过渡相区域(图6b),这与陆相区域主要为宣威组上段含煤,而海陆过渡相主要为龙潭组含煤相关。

图6 研究区合采系数分布Fig.6 Distribution map of co-mining coefficient in the study area

2) 煤体结构

统计计算研究区18 口评价井+70 余口勘探井煤体结构判识指数(式2),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的方法,得到C5(M11)煤层煤体结构平面区域分布特征(图7)。整体而言,碎粒–糜棱煤沿新庄向斜、洛旺向斜、马河向斜及牛场–以古向斜西北部呈条带状分布,推测可能是受中部多条压扭性断层的影响;研究区西北部、东南部构造复杂程度较低,因而煤体结构也整体较好(图7)。

图7 C5(M11)煤层煤体结构判识指数(G)等值线Fig.7 Isogram of coal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index of seam C5 (M11) in the study area

3) 含气量

根据煤田勘探报告,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典型向斜主力煤层C5(M11)煤层的含气性。从平均含气量来看,最高的出现在石坎向斜,达到13.58 m3/t,其次为马河向斜为10.37 m3/t,最低的是彝良向斜为7.19 m3/t。由于平均含气量实际上对应的平均深度不一致,平均含气量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含气量大小,为此可以以平均含气梯度对比不同向斜之间的含气量大小。从平均含气梯度来看,最大的为镇雄向斜,为2.44 m3/(t·hm),其次为可乐向斜,为2.31 m3/(t·hm),然后为石坎向斜为1.86 m3/(t·hm),最低的为彝良向斜,为1.21 m3/(t·hm)(表3)。

表3 主要向斜主力煤层C5(M11)含气性概况(基准:空气干燥基)Table 3 General situation of gas content of main synclinal main seam C5 (M11) (Air dried basis)

以实际测试值投点做了C5(M11)煤层含气量气泡图(图8a),C5(M11)煤层含气量最高值出现在新庄向斜观音山井田,为30.53 m3/t,其次高值主要集中在石坎向斜,一些高值零星分布于洛旺向斜西段、可乐向斜中段、镇雄向斜和牛场以古向斜,彝良向斜大部分测试结果较低,无大于15 m3/t 以上的测试值。研究区含气量受构造、沉积影响明显,部分含气量较高区域位于压扭性断层附近(图8a),同时,东部海陆过渡相区域含气量要大于西部陆相区域。进一步结合实际测试结果及含气梯度,推导了各向斜单元的含气量随埋深的变化值,从而做了C5(M11)煤层含气量等值线图。各向斜单元主力煤层含气量展布特征具有向斜控气的特征,随埋深增大含气量增大,向斜核部含气量较高。从含气量等值线图来说,可乐向斜、石坎向斜和新庄向斜含气量较高,深部含气量一般都在20 m3/t 以上。而牛场−以古向斜、彝良向斜,庙坝向斜及其西部向斜由于含气梯度较小,整体含气量均较低。镇雄向斜尽管煤级较高,大部分为无烟煤,含气梯度相对于其他向斜也较高,受限于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在800 m 以浅,大于20 m3/t 以上的范围极小(图8b)。

图8 研究区主力煤层含气量气泡图及含气量梯度Fig.8 Bubble map and gradient contour of gas content in main coal seam in the study area

3.2 合采有利区综合评价

基于评价井及煤田勘探孔数据,其中,可乐向斜28 口、镇雄向斜6 口、石坎向斜10 口、庙坝向斜10 口、牛场–以古向斜4 口、彝良向斜5 口、筠连区块3 口、洛旺向斜11 口、新庄向斜18 口,利用式(6)对各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研究区煤储层的评价结果,并计算各个评价单元得分平均值(表4)。结果表明,不同向斜煤储层综合评价主力煤层向上合采得分范围为16.37~29.72 分,平均得分24.05 分,向下合采得分范围为13.76~33.42 分,平均得分24.23 分。

表4 研究区不同评价单元综合得分Table 4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units in the study area

通过图9 和表4 可以看出,向上组合时得分较高的区域位于洛旺–马河–牛场–以古–可乐向斜一带,大部处于研究区中部,少部分位于研究区东部;向下组合时得分较高的区域位于洛旺–马河–石坎–可乐向斜一带,大部处于研究区东部,少部位于西部。洛旺向斜、马河向斜、石坎向斜、可乐向斜、牛场–以古向斜位于陆相–海陆过渡相交互地带,物源丰富、盖层封闭性较好,因而为研究区开发潜力较高的地区,可以进行进一步煤层气勘探开发。

图9 研究区储层综合得分等值线Fig.9 Study area reservoir comprehensive score contour map

3.3 多层合采优选结果

基于C5(M11)煤层向上、向下合采有利区综合评价,分析显示不同组合Ⅰ类区等在全区各向斜分布较为分散,为了更具有规模意义和指导意义,采用叠合法,可进一步将C5(M11)煤层向上合采、向下合采中一个为Ⅰ类区定义为Ⅰ类区;将C5(M11)煤层向上合采、向下合采中一个为Ⅱ类区定义为Ⅱ类区;其余为Ⅲ类区。最终得到研究区煤层气有利区优选结果(图10)。

Ⅰ类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可乐向斜中西部,牛场–以古向斜南部,镇雄向斜南部,庙坝向斜东南部,洛旺向斜中西部,石坎向斜中西部。Ⅱ类区主要分布于Ⅰ类区周围。其余地区受煤层发育、储层物性、含气性等方面的影响,为Ⅲ类区即开发不利区。其中,盐津向斜、彝良向斜含煤性较差,煤层层数较少,厚度较薄,镇雄向斜北部、新庄向斜煤体结构较差为Ⅲ类区(图10)。

图10 研究区煤层气多层合采有利区分布Fig.10 Distribution of CBM multi-layer co-mining favorable areas in the study area

4 结论

a.滇黔北探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宣威组煤层最多可达到20 层以上,可采煤层一般3 层左右,煤层总厚度一般在6 m 以上,煤层层数及煤层厚度由东南往西北逐渐减少或减薄。主力煤层大部分区域为C5(M11)煤层,厚度一般在2 m 以上,其灰分质量分数平均为27.73%,为中灰煤,煤级主要为贫煤–无烟煤。各向斜主力煤层含气性差异性较大,含气量最大可达到30.53 m3/t。煤体结构以原生–碎裂结构煤为主。

b.针对多薄煤层储层条件,建立了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评价方法:多层次模糊数学+关键指标法。首先,基于层次递阶优选确定关键指标,明确计算合采系数、煤体结构、含气量3 个关键指标及定量评价值;运用模糊数学的计算公式,得到储层评分结果,最终获得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结果。

c.滇黔北探区以C5(M11)煤层分别向上或向下形成2 个合采层段。多层合采Ⅰ类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可乐向斜中西部,牛场–以古向斜南部,镇雄向斜南部,庙坝向斜东南部,洛旺向斜中西部,石坎向斜中西部。

猜你喜欢

镇雄煤体气量
逆断层区域煤体应力分布规律
松散煤体声发射特征与损伤本构模型
受载突出煤体的力学状态演变及破坏倾向性
做人要有气量,交友要有雅量
气量可以学习吗
朴镇雄:共同促进鲁韩交流合作
王旦的气量
热情的镇雄
站好外交官生涯最后一班岗——访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
气量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