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研究
——评《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预测分析和发展战略》
2022-10-08乔颖
乔颖
(自然资源部 国土整治中心,北京 100035)
土壤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几乎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它。然而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垃圾和有害物质正在不断破坏着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一旦遭受污染,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同时这些污染物也会借助食物链传导,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为保护土地,恢复土壤正常功能,我们就需要借助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土壤进行修复。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土壤治理和修复计划,直接推动了土壤修复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相较于国外成熟产业,目前该产业在我国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及土壤修复产业的重大生态意义,一方面本文将向读者推介土壤修复产业研究领域的优秀著作;另一方面也尝试分析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壤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由张红振等编写、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预测分析和发展战略》一书,是近年来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该书全面探索了在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条件下如何高效稳妥地推进土地污染的预防预警、识别调查、分类管理和控制修复,并从优化土地开发利用、土壤污染预警、土壤环境监管、绿色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总体而言,该书既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性,也对我国土壤修复产业政策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具体而言,全书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和内容:第一章对我国环境修复产业整体发展现状的一个综述,阐释了目前我国环境修复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发展特征、未来发展预测及建议;第二章是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健康发展分析,阐释了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快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促进环境修复产业合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三章是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状况评估;第四章是复杂历史遗留污染地责任体系概述,主要介绍了污染地修复责任主体和追责说明;第五章是构建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体系;第六章是创新长江经济带土壤环境管理政策;第七章是区县土壤环境监管工作重点及相关建议;第八章是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重点介绍了该项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组织实施的关键内容;第九章是我国土壤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第十章是推进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宏观策略分析,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关键基础问题、宏观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建议。
目前,土壤修复产业仍然是社会公众眼中的一个小众产业,但它却对我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土壤修复产业泛指与土壤修复相关联的一切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土壤环境咨询、土壤监测与检测、土壤修复设备制造与租赁、土壤修复生物/化学试剂和材料制备等相关链节。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足够多的土地来发展农业生产,因此,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土壤保护、修复和治理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土壤修复的资金就达到300亿元,2014—2020年,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6 900亿元。虽然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还较小,但发展态势良好,未来随着各地对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该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由于起步晚、社会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仍然面临着市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近年来土壤修复产业一直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与其他成熟的行业相比,该行业目前仍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内企业技术同质化严重,产品相对单一,低水平竞争状态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局面拉低了行业整体利润,不利于行业持久健康发展。对此,我们需要在未来积极推动产业有序竞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土壤修复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目前不少企业在土壤修复研发方面投入较少,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专利,可修复土壤类型有限。除此之外,行业尚未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骨干企业规模偏小,服务能力有限,对大体量复杂污染土壤难以提供整体修复方案。最后是部分土壤修复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市场认可度不高,行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受到较大限制。(3)土壤修复的标准体系和法律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土壤修复的技术标准,但土壤环境污染成因复杂,污染类型多样,这就导致部分修复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对实际修复工作的指导意义偏弱。除此之外,由于土壤修复产业仍然属于一个新兴产业,我国对该产业发展制定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指导也不够明晰,这也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4)产业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土壤修复产业资金主要来自城市建设用地修复增值项目和中央转移支付,产业资金来源单一,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产业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除此之外,土壤修复投入周期长,技术风险较高,盈利模式不够清晰,这也事实上降低了社会资本向土壤修复产业投资的意愿。(5)土壤修复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一方面,我国土壤修复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行业整体修复技术水平有限。较低的技术水平,不仅不利于实现预期的土壤修复效果,也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对污染土地的环境和风险评估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修复项目开展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实施,轻评估”问题,而缺乏前期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往往会直接影响土壤修复效果。最后是对修复土壤的安全再利用问题重视不足。(6)土壤修复领域优秀技术人才短缺。土壤修复产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壤污染类型提出独特的修复方案,这就意味着该产业很难依靠一套或几套成熟的修复方案去解决所有土壤污染问题。可以说土壤修复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知识和技术的绿色环保产业,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对优秀人才有着强烈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却正面临着优秀人才短缺的严峻问题,未来我国需要着力解决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预测分析和发展战略》张红振,陆军,董璟琦,等 著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9年11月出版定价:39元
结合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上述现实问题,以及《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预测分析和发展战略》一书所提出的产业发展建议和对策,本文认为我国还可以在以下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壤修复市场。首先,我国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土壤修复市场管理规范,推动行业运行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提高行业技术门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正规化发展;最后,我国应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土壤修复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树立行业标杆,推动土壤修复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进一步加强高级人才培育。首先,我国土壤修复企业和行业协会,应联合大学和科研机构,构建产学研三方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效率;其次,土壤修复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国外同行交流与合作,了解国外技术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借鉴并引进相关领域优秀人才;最后,土壤修复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一同进行,在研发实践中锻炼和培育本企业高级技术人才。(3)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本投入。首先,政府要积极向社会宣传土壤修复产业,增强社会对该产业的认同和了解,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该产业投资;其次,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绿色金融作用,结合土壤修复产业特点开发针对性更强的绿色金融产品,吸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关注;最后,政府应出台针对该产业的优惠政策,如财政专项支持和税收优惠等,积极培育和促进该产业发展。(4)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土壤修复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首先,我国应结合土壤修复行业特点,对影响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搭建有组织科研攻关体系,着力解决这些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研发退税政策,引导和鼓励土壤修复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土壤修复技术水平和能力;最后,应加强土壤修复材料和设备研发,降低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全面提升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