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7 世纪复调键盘音乐的文化背景与乐器分析
2022-10-08何静四川音乐学院
何静(四川音乐学院)
一、17世纪复调键盘作品的产生及当时西方文化发展历程
17 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是个古老的时期,1660 年逐渐产生大量的键盘作品,如法国羽管键琴音乐、意大利键盘音乐和巴赫早期键盘作品。在这个时期调性开始取代调式,器乐比声乐显而更为重要,当器乐作曲家们习惯于调性关系的思维后,他们逐渐意识到用它可以创造更多形式作品的可能性。到了1725 年,键盘乐器羽管键琴保持了它在重奏音乐中作为通奏低音乐器的地位,羽管键琴逐渐赶上甚至最后超过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小提琴。意大利的维瓦尔弟(Antonio Lucio Vivaldi)、德国的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和 巴 赫(Johann Sebastian Bach)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其中复调键盘作品以巴赫的最为突出,巴赫创作的复调键盘作品就有80 余首。
14 纪初,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在经济充裕的环境下开始追求精神满足,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建立当时人们需要的精神文明,到16 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的变革,西方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物质已进入工业与科技时代,精神层面则进入了理性时代。
这种理性而有逻辑的思想为后来西方哲科思维奠定了基础,有关人文和艺术的思想,启发了后来艺术家对古代艺术进行了重新考察和研究,从而得出了“理性指导人类社会”的论点。比如以科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科学文化。这种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在西方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这种文化环境背景下,大多数作曲家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复调音乐便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和主调音乐是相对应的,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复调音乐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声部组成,同时在和声方面维持和谐,彼此形成复杂的和声关系。相比主调音乐,这其中更多的是理性和哲科思维。
二、乐器的选择和差异
(一)乐器选择
对于演奏这段时期作品一直有一个争执:用羽管键琴演奏还是用钢琴演奏?
有一派认为应该用古钢琴演奏才能保留本属于当时的风格。“如果我们按照巴赫的意图去演奏巴赫的音乐,本应该彻底恢复那个时代特有的演奏条件”,这是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巴赫——遗产和责任》一文中曾做出的论点;保持这一派的还不在少数;钢琴大师C.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坚定地认为“钢琴这个乐器本身给演奏带来了一些本不属于巴赫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它太世俗化的音响。并不是巴赫没有感情,而是另一种感情——精神世界的感情……”
图1 羽管键琴琴弦整体图(图片来源:拍自鼓浪屿羽管键琴博物馆)
图2 羽管键琴琴弦细节图(图片来源:拍自鼓浪屿羽管键琴博物馆)
另一派则认为,现代钢琴有助于表达巴赫的音乐特征。最具权威性的巴哈诠释者,加拿大钢琴大师古尔德(Glenn Gould.1932—1982)本有着可以选择古钢琴的条件,他依旧选择现代钢琴,并说:“我相信,有自己音响和音色多变可能性的现代钢琴,是最适合演奏巴赫音乐的键盘乐器。”奥地利钢琴家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1903—1991)是“演奏巴赫的典范”,他认为:“假若在巴赫时代有我们现代钢琴,巴赫一定会喜欢的。……我们应该发挥我们时代这种钢琴的效能,不过在风格上把演奏规模缩小一点。”对巴赫音乐有深入研究、有演奏巴赫的专家之称的美国女钢琴家图雷克(Rosalyn Tureck 1914—2003)对于这问题,认为在现代钢琴上诠释巴赫音乐时适度地加入18 世纪的乐器制作特性以及演奏技术分风格如此才是对巴赫音乐的最好表达。
乐器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笔者认为最终的论点应该落实到音响效果上。羽管键琴的音色是复古风格的一个代表,但是羽管键琴局限于时代和本身功效的不足,对音乐的表达有所缺陷,比如它的强弱层次是跳跃型,无法做到渐强减弱,演奏的音乐颗粒性虽强于现代钢琴,但表达歌唱性不如钢琴,还有受琴内构造的影响,而无法像现代钢琴一样产生共鸣等。如果羽管键琴也像现代钢琴一样具备这些功效,不能说巴赫不会合理利用现代钢琴这些优势,也如鲁道夫·塞尔金所说:“假若在巴赫时代有我们现代钢琴,巴赫一定会喜欢的……”而现代钢琴在音色上是包罗万象,不能说完全能奏出和羽管键琴一样的音色,但是可以大致模仿羽管键琴音色的特点,比如说羽管键琴的音色特点是颗粒、直率、清晰,这些在现代钢琴上是能够表现的,余下对巴赫风格意义的表达,现代钢琴是有这个发挥潜能的。所以笔者认为能把复古音色和揭示巴赫风格意义这两者兼得,现代钢琴是最佳之选。
(二)羽管键琴与现代钢琴的差异对比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系于15世纪期间发展起来,幸存的最早实例是于1521 年于波洛尼亚制造,维吉那琴(virginals)、斯皮耐琴(spinet),这些都是羽管键琴族系。意大利是最重要的羽管键琴制造业的地方。到19 世纪期间,随着钢琴的发展,羽管键琴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遗忘,但在20 世纪,这个乐器在现代作曲家法拉亚(Falla)和麦凯布(McCabe)的垂青下,又得以复活。
图3 羽管键琴羽毛根管尖拨琴弦图(图片来源:拍自鼓浪屿羽管键琴博物馆)
图4 羽管键琴双层键盘图(图片来源:拍自鼓浪屿羽管键琴博物馆)
在15 世纪到19 世纪这大约四百年时间,羽管键琴逐渐演变成现代钢琴,这四百年期间在原本羽管键琴的发音基础上大约有八次的改造,制造出“能发出强弱音响效果的羽管键琴”(Gravecembalo col piano eforte),从而成就了现代钢琴的诞生。
钢琴(piano)原意为“轻柔”“安静”,全称为pianoforte,钢琴的弦和槌,是从扬琴传发而来,键盘则是羽管键琴所传给的。现代钢琴上有一个铸铁架,并分为卧式钢琴(grand,弦是水平布置)和立式钢琴(upright,弦是上下竖置的)两种。
钢琴虽是羽管键琴改造而来,外观也大致相似,但是这二者在发音原理、音色、踏板等方面都有质的不同。
1.音色、音域
16 世纪,羽管键琴是由铜丝来做琴弦,从最低音到最高音是一根由粗到细的铜丝做成,现代钢琴由钢丝来做琴弦并且低音区弦包绕着一层铜丝,这从根本材料上造就了音色的差异。
音色的差异除了制作的材料不同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羽管键琴是由禽类羽毛根管尖拨动琴弦发音,钢琴是羊绒毡包着的琴槌敲击琴弦而发音。
第二,在固定琴弦的音板上,羽管键琴是纯木材,钢琴是加入了铸铁。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羽管键琴的琴弦无法像如钢琴一样紧而固定。从制造的原材料、发音方式导致两种琴的音色差异明显:羽管键琴的音色古老、清脆、细而悠长,且有金属声,但缺乏了力度感。钢琴的音色明亮、清澈、干净、浑厚,同时在广义音色上还能变化多端,以致钢琴的声部立体层次感更明朗(如图1、图2、图3)。
从音域上来讲羽管键琴就没有钢琴那么占优势。羽管键琴的纯铜丝粗细有限,从最细到最粗到极限只能造出61根弦。
另外,钢琴的小字组f 最高音小字3组c 是由钢丝做成,小字组e 到最低音大字2 组a 由钢丝包绕着一层铜丝做成,由此成就了钢琴88 个音的音域,88 个音都是高低音和最高音极限。
2.音量
由于羽管键琴固定琴弦的音板是纯木料,无法像钢琴一样把琴弦固定得非常牢固,所以琴弦的承受力比较小,这促使了羽管键琴在每一次练习后都需要调音,如果是演出,那么调音更是一件烦琐的工作。调音是每位羽管键琴演奏者必须会做的一件事;钢琴琴弦固定在加入铸铁的钢架上,可以承受相对比较大的承受力。它的调音就没有羽管键琴那么频繁,一般除了重要的演出以外,只需定期调音。也因为琴弦的固定松紧原因,羽管键琴的声音就没有钢琴那么有张力。
图5 1906年德国慕尼黑厂家制造的编号261图(图片来源:拍自鼓浪屿羽管键琴博物馆)
图6 1977年产于澳大利亚的克莱格羽管键琴图(图片来源:拍自鼓浪屿羽管键琴博物馆)
在音色张力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羽管键琴的发音方式是拨弦,拨弦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拨弦工具的软硬度和深度,拨弦的距离、速度在强弱方面都起不了决定作用,而羽毛管的软硬度和位置的深浅度都是演奏者无法做出改变的,因此强弱是无法在手指触键上做出改变的。这一点,笔者在厦门羽管键琴博物馆也做了现场实验,触键时不管是变换距离的远近、力度的轻重、下键的方向,结果出来的音色、音量都无差异。
有一种改变音量的方式是,有一排键盘是专属音量大的键盘,它是由一根弦改造为拨两根或三根弦来扩大音量,即使这样,在音量强弱上仍无法演奏出渐强、减弱,只有差异很明显、单调的阶层式强弱。
钢琴是由羊绒毡包着的琴槌敲击琴弦而发音,击弦的距离、速度都可以决定音量的大小,以及音色的变化,众人也皆知钢琴丰富的强弱变化是它最大一个特征,所以在钢琴刚改造出来时被称为“pianoforte”。
以上羽管键琴和钢琴在发音方式上的区别决定了两者音量强弱上的巨大差异,而强弱在音乐的表现上起了绝对性作用。
3.键盘
羽管键琴分为上、下两排键盘,每排统一61 个键,区别在于下面一排是拨一根弦的发音,上面一排是拨两根或三根弦的发音,在音域上两排都是一样的,仅在音量上有变化。现代钢琴则是一排88 个键,音域、音量的问题都在这一排键盘上得以解决(如图4)。
4.踏板
羽管键琴的踏板具有多样性,不像钢琴一律是三个踏板,除了立式琴与三角琴在中间踏板是有差异的以外,其余都是一致的。
不同时期制造的羽管键琴踏板的数量也不一样,如1906 年德国慕尼黑厂家制造的编号261 这台羽管键琴它有8 个踏板,这8 个踏板的用处是改变音量和移调;另一台1977 年产于澳大利亚的克莱格羽管键琴是5 个踏板,其中有一个踏板的用处是踩下后弹下排键的同时上排键会同时下键,也就是说弹一个琴键的同时如果加上这个踏板会有两个键一起拨弦,功能在于扩大音量。其余的4个踏板的作用也是改变音量和移调(如图5、图6)。
总结两者的差异在于,羽管键琴的踏板作用在于扩大音量和移调,现代钢琴的踏板则是缩小音量和延音。
三、结语
以上从17 世纪的时代背景、乐器差异对比了现代与当时两个时代的不同。演奏17 世纪复调键盘作品时,在情感、触键、力度、踏板等方面能为演奏者提供处理依据,以音乐的方式,更准确地表达、阐述当时文化背景下作曲家要表达的人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