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景宁畲族银饰的造物思想及审美特征

2022-10-08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聂舒娴

艺术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凤冠景宁银饰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聂舒娴 汪 梅

畲族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千百年间,畲族人民不畏艰辛险阻,从福建罗源迁居至浙江景宁。景宁设县于明景泰三年,后于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畲族自治县,这是中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具有“中国畲乡”之美誉。“畲”于《说文》中为“三岁为畲”,其意为火耕,是畲族初民的一种耕作方式,这或为畲族文明最早之初,可见其文化历史渊源流长,故对其造物的研究意义是不言而喻。

银作为畲族居民最喜爱的制物原材料之一,常被造为银饰或银器,用于生辰、婚嫁、节日和生活日常等物品,小到耳饰、戒指,大到床铺、门沿,处处可见银制的参与。时至今日,畲族银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造银工艺,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表达着畲家人对造物的审美和思想。畲族银饰作为畲族服饰中重要的一点,在不少畲族服饰的文献中有一定的提及,而对畲族银饰的具体综述论文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本文从头饰、颈饰、手饰、帽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景宁畲族银饰的造物思想,体现其畲族银饰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审美特征。

一、畲族银饰概述

般在结婚或者盛大节日时,女性通常穿着华丽,头戴纯银凤冠,象征着特殊地位或畲族特有的风俗文化。

畲族银饰的艺术特征是畲族文化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以具体的造物银饰来反映社会生活和造物者的思想情感,也代表着银饰佩戴的习俗早已深入畲家人的心中,反映其历史性和重要性。在银饰历史发展过程中,畲族也曾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畲族银饰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它们身上承载着的是畲家人的精神寄托,是对平安喜乐、美好未来的共同向往之情。曾今生活艰苦的年代里,银饰对于畲族百姓来说是十分珍贵的物品,因此通常在重大场合才使用,也有老辈畲民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银饰赠予下一代,表达自己的爱意和祝愿。

畲族银饰制品通常以佩戴为主,有头饰、颈饰、手饰、帽饰等等,纹样内容丰富多彩,常用于记录日常生活以及神话故事,都存在着一定的美好寓意和祝福,从中也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的变迁和造物者的审美诉求。而畲族人民对于图腾凤凰的崇拜和信仰无一例外,这渗透在他们从迁徙之前就传承下来的民族每个角落里,也有传闻畲族人自说是凤凰的后代,这便表现在衣着饰品等方方面面。凤凰更象征着吉祥和幸福,故畲族的匠人们也尤为喜爱将凤凰作为原形,将其镌刻在银饰之上。

据史料记载,畲族百姓从元明时期就开始使用银器,畲族的造银工艺已有了初步的形成。在景宁存在开山掘矿的记载,并在明朝时期达到鼎盛,现如今景宁各地部分地区还保留着银坑洞的遗址,因此可见畲族银饰文化的发展已有百年有余。畲族银器的使用和银饰的佩戴都已成为生活日常,也深深地烙印在畲家人的心中,常见的由银制造或者镶嵌银的物件有很多,但大多数的畲银体现在配饰上。不同的大小、色泽、纹样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甚至代表人物的不同时期及地位。比如凤冠,一

二、畲族银饰的造物思想

畲族银饰的造物思想也是表现畲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在银饰上的形状、字符、图案都能找寻其历史文化的痕迹,在长久的迁徙和文化融合的影响下,畲族的造物思想与汉族文化也似乎脱不了干系。在潜移默化的汉文化影响下,畲族在保留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一些汉族“天道”“人道”等信仰有关思想,在一些畲族银饰上可见的蝙蝠纹、宝相花纹或汉字,从一定的角度来说也是畲族造物思想慢慢转变的过程。

(一)头饰

曾在《景宁县志》中记载:“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讲述的就是最具有畲族民族特色代表的凤冠。传说畲族的始祖王因平乱有功,战绩赫赫而被黄帝曾孙高辛帝看中,他将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了盘瓠,在新婚当天,三公主身穿凤凰装,头戴银凤冠,美丽端庄,因此时至今日凤冠依旧是畲族姑娘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头饰。迄今为止,畲族头饰大致有五种样式,凤尾式、凤身式、凤头式、雄冠式、雌冠式。一整套凤冠,畲族人也称为“笄”,一整套的规范包括:钳栏、头面、大奇喜、奇喜牌、奇喜载、骨挣、钳搭、方牌、耳环、头抓、古文钱、牙签、耳挖、蕃蕉叶、银簪、银链、珠子、布料和棉线等(如图1)。

图1 景宁畬族风冠(图片来源:中国畲族博物馆)

景宁畲族凤冠中心部件被银饰包裹,其他十几个不同部件由白银打造,用五色椒珠或者瓷珠串成线,挂于脸颊两侧,末端是像鹅掌一样造型的银箔,畲家人称之为凤脚,银箔上以镂空或者刻画等手工艺留下独特的符号和图案,大多是以凤鸟纹为主,伴随卷尾纹和植物花纹等。高高挺立的头冠像是代表着三公主高贵骄傲的气质,凤冠两侧垂挂的银片在行走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银铃声。现在景宁地区的老式凤冠多为家传,形制保存较好,但传统凤凰冠制作精致、造价较高且脱戴较为复杂,而现代畲族女性在节庆活动时多采用简化的凤凰冠,配饰并没有那么齐全,但整体上符合凤冠的造型。畲族凤冠代表的是美满良缘、幸福生活的祈愿之情。

(二)颈饰

一直以来,畲族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传统银牌,尤其在小孩出生的时候,家中的长者会为其打造个祈福用的银制挂饰,银锁式即为典型样式,为孩童祈福保平安。畲家的银锁式与汉族长命锁极为相似,很大可能也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部分的银牌都是以银锁式为主,上穿锁链式的银绳,代表守护福气;下挂银铃,多为单数,叮当作响,代表着幸福的声音。在图案的刻画上,动植物纹为多,图腾纹样最为常见。除了银锁式景宁畲族还有很多形状不同、精致小巧的银饰。比如(如图2)花篮形银牌,银绳的两侧挂有蝴蝶样式铃铛,中心花篮上是凤穿牡丹图案,代表富贵荣华,下是八卦与蝙蝠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在下摆是七颗鱼形吊坠,颗颗印有“福”字,相互碰撞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欢快愉悦,福气满满。凤凰与牡丹是畲族最为常见的图样,而八卦与蝙蝠更像是汉文化中的纹样,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代表着畲汉融合后出现的银饰。畲族银牌做工精细、独具匠心,是制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图2 畬族“花篮”形银牌(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畲族婚嫁场合中,女子嫁衣的衣襟、袖口、领口上都会挂上形状不一的银制铃铛,尤其是胸前的银牌最为突出,特别是四喜牌(如图3)。整体为四个银牌串联组成,由上到下,第一块为圆牌,龙凤呈祥,环抱双喜字,寓意夫妻和睦;第二块外围元宝锁形,两龙戏珠,中有孩童骑着神兽,后有植物花纹,寓意麒麟送子;第三块外缘宝相花纹,内圈植物纹样,圈中一对鸳鸯戏水,寓意夫妻之间恩爱有加;第四块外形呈椭圆形,刻有“富贵有鱼”字样,其中“鱼”字化作一条跃水鲤鱼,活灵活现,寓意繁荣富贵、年年有余。每一块银牌下都坠着银铃,有果子型、福字型、莲子型、枣核型,都含有吉祥寓意。四喜牌工艺精美,造型独特,是对幸福婚姻的赞美之情。

图3 景宁畬族银饰“四喜牌”(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手饰

在景宁畲族,马鞍镯(如图4)是畲族独有的形制,因镯子形似马鞍而得名。据当地银匠介绍,马鞍镯的造型非普通银镯,两侧外翻,夏天佩戴时透气不会因出汗吸附手腕,且常为开口,脱戴方便,大小可调。不过,由于银在当时的稀缺性,畲族的马鞍镯一般都以铜胎鎏银,纯银胎本身很少见,在当时亦是富裕人家所用。马鞍镯圈中刻画的多是凤鸟图腾、牡丹花纹、蝙蝠钱币,象征着富贵荣华、幸福延绵无边。圈头錾刻有籽的石榴和篆刻的福字,栩栩如生,表示多子多福。除了马鞍镯外,绞丝螺纹型银镯也受到畲族人的喜爱,螺纹在视觉上有无尽的延伸性,银有良好的延展性,将螺纹运用到首饰上,男女皆宜,既实用又美观。吉祥如意,长寿安康是代表着马鞍镯的祝愿之情。

图4 景宁畬族银饰马鞍镯(图片来源:左-景宁银饰博物馆;右-作者自摄)

(四)帽饰

畲族人民喜好银饰,在帽子饰上也不例外。用银雕刻的帽徽样式的银制徽章,镶嵌在帽子上,畲家人称之为帽花。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畲族人自家收藏,总是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帽花,花纹形状各异,大小也不相同,浮雕为主,也有用银镶嵌玉石的来装饰帽花。在形态上,多为方型、圆形、马鞍型、四角或八角型;在图案上,自宋代以来,受畲汉交融的影响,不仅仅有动植物纹样,也有不少吉祥文字,比如“福、禄、寿”“长寿”“富贵”等古汉字图形,从而达到辟邪挡灾的美好愿望。传下来的帽花,中间刻有古文,内圈环有八卦纹和织带纹,外圈刻有植物花纹。而现在工艺打造的帽花(如图5右),中刻有“寿”字,外缘有宝相花纹装饰,同等帽饰有“福禄寿喜”一个系列,都是把美好的寓意篆刻在银饰帽花上的代表。除灾避难、吉祥安康是代表着帽花的寄托之情。

图5 景宁畬族银制帽花(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畲族银饰的审美特征

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是在劳动实践时对工具的使用、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人的审美意识在造物的表达上产生审美特征,由此可以体现造物思想上也受审美意识的影响。畲族银饰的造型和图案是畲族审美艺术的映射和物化的表现,也是民族造物审美的延续载体。从景宁畲族现有的银饰的审美特征来看,分为三个特点:一是大多打造成为鱼、鸟、蝴蝶、花篮、花卉等形状,这种基本是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物来打造,是质朴生活的反映;二是银饰纹样丰富,通常都是图腾和动植物纹样,以一种借物寄情的方式表达寓意;三是银饰的使用极其广泛,且深入畲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是畲家人必不可少的物件。畲族银饰造物有着重要的艺术审美情感,同时这也反映出畲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信仰和审美价值观。

(一)生动形象的质朴美

不论是传统的畲族银饰还是现代改良后的银饰,其中都保留着各式各样的图形纹样,这些图案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记录着民族审美文化发展的过程。汉族银饰的制作做工精细、复杂繁琐,相比之下,畲族银饰更多的是造型古朴,外形简单明了,但生动活泼,不乏浓郁的民族气息。存在于畲族银饰上的纹样,大多都与自然植物、神话故事、飞虫走兽有关,这都是在记录畲族人民生活的日常,和那些畲民们熟记于心的信仰故事。这些纹样的刻画并不写实,简答的形象雕刻一看便知其想表达的物和情感,这也是畲族人民对银饰固有的审美特征,他们所喜爱的就是这种质朴美。畲族人民曾今过着刀耕火种的简单生活,三月三唱山歌,婚俗庆典的热闹,都反映着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从中体会到的是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质朴,这些都生动地刻画在银饰上,这也是如今他们生活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畲族银饰图案汇聚融合了畲族民族的民俗习惯与审美艺术,他们追求质朴、简单直率的生活方式,通过赋有民族化银饰图案的造型艺术,来表达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二)纳吉祈福的寓意美

从古至今,有很多造物的艺术思想往往都深藏着特别的寓意,这也是传统理念中含而不露的抽象表达,而畲族的银饰造物中,大多数都是有着一定的美好含义,也是制物者艺术精神的表达。其中,畲族银饰的题材丰富多彩,很多设计都是源于畲族的一些古老传说,或从前流传下来的具有畲族代表性的符号,刻画着这些古老文明图案的银饰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韵。在畲族银饰上有关“凤凰”“牡丹”“祥兽”“石榴”等图形纹样,都是有一定的纳吉祈福的寓意,比如“凤穿牡丹”这便是吉祥之兆,“瑞兽与石榴”这代表多子多福的祝愿。根据畲族古老传说三公主的故事,凤凰便是畲族人民最为崇敬的图腾,一般有凤纹的银饰,必定带有美好的寓意向往。在这些纳吉祈福的寓意之中,某种程度上的意义就是代表着畲族审美艺术文化发展的演变,甚至不难在其中看到汉族文化对其的影响。同时,这些具有寓意的纹饰反映着畲族的图腾崇拜和民族信仰,表达着民族艺术的审美性,印证着文化物化的方式。

(三)物以致用的实用美

实用性是造物的基本属性,畲族银饰的实用性更是与审美性相统一。最开始的畲族银质器物便是碗、杯、壶等生活用具,而用来装饰的银饰都为打造器皿所剩材料加以利用,而那些并不富裕的家庭的银饰都很难能够用纯银打造饰品。但是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畲族银饰逐步深入每家每户,尤其是畲家人在婚嫁时,都会将自己的银饰传承给下一代。在艰苦朴素的年代里,畲族银饰不只是在传递美学和表达寓意,有时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凤冠上出现的牙签、耳挖、针等,这些都不只是摆设,做工精细的同时也真的是具有其实用价值。凤冠中像鹅掌一样的银箔也是如此,更是体现畲族人民节约朴素的生活理念。银饰的实用性是畲族银饰具有的独特风格,也是畲族银饰传达的一种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审美文化内涵。

四、结语

畲族银饰在畲族人民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出生、嫁娶、丧葬、祭祀等重大节日里都会使用到银饰。畲族银饰自然淳朴、工艺独特,是传承畲族文化的载体,反映畲族特有的民族风俗和审美价值。在畲族长时间的迁徙过程中,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制银技术和工艺也有所精进,现在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已是在畲汉融合的情况下出现的新的改良过的银饰。如今,畲族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发展着本民族的制银工艺,这也是景宁畲族银饰匠人一直坚持的事,他们希望在自己的手中可以制造好的畲族银饰作品,并把技术传承下去。畲族制银的过程不仅仅是对人身心的考验,还是畲族文化物化的表现和畲族人审美艺术思想的表达。虽然制银需要时间和耐心,但能够流传下来的畲族银饰不只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造物思想和审美特征的体现。

猜你喜欢

凤冠景宁银饰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孝端皇后凤冠
九龙九凤冠:明代皇后的顶级配饰
银饰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