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陶艺空间中的陶瓷材料表现研究

2022-10-08丁玉凤

江苏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陶瓷材料肌理陶艺

丁玉凤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 333000)

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环境陶瓷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已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人们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形式,可以说环境陶艺对于当今中国已不再是陌生事物。但是,中国的环境陶艺形式较之其它环境艺术形式还略显年轻,大众对环境陶艺还不够熟悉,在环境陶艺形式的表现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环境陶艺的未来发展问题,借鉴哪些国内外成熟艺术家的经验,以及如何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优势和如何应对陶瓷材料的局限性显得尤为重要。

1 环境陶艺空间中陶瓷材料的表现

1.1 温·海格比

美国著名陶艺家温·海格比的作品擅于利用陶瓷材料的肌理质感去表达他心中的意象,他是陶艺界活跃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其作品充满自然的气息,题材多源于他家乡的风景。他创作的“缥缈的峡谷”正是他在环境作品中首次展现他对故乡科罗拉多的眷恋,高耸的山脉、断崖陡壁、峡谷河流、高天流云这些都在海格比的创作中借助陶瓷的肌理手法表现出来的,那些高低凹凸的砖块用各种切割、撕裂的手法表现,再组合成大幅的墙体壁画,远远望去有如海格比家乡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陡壁断崖,他对自然风光的表现往往不以直接描绘的方式,而是通过陶瓷材料肌理的表现,其本身源于自然的泥土又赋予了自然另一重生命意义,似乎是生命的二重唱。

1.2 会田雄亮

会田雄亮是日本著名的陶艺家,其作品“纪念碑兄弟”以平行四边形组合的形式呈现,线条的质感坚挺,仿佛触破天际,以蓝色为主色调,其透露出的静谧、纯净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加之丰富的渐变冷暖釉色的搭配,使整件作品鲜活了起来,同时与周围低矮、规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其独特性和上升挺拔的意境,魅力无穷。而伴随着观众的视线随着渐变色阶的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感官,给人以向上不屈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且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人们的视觉敏感性,使人们对美的感受,甚至未来大众的审美水平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对于如此大型的户外环境陶艺作品,其渐变色的处理是极其困难的,加之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要使陶瓷色釉达到如此细腻的过渡效果则难上加难。但与此同时,这也说明陶瓷釉料色阶表现的丰富性以及户外运用时壮观的视觉效果。

1.3 朱乐耕

朱乐耕为韩国麦粒音乐厅制作的大型陶瓷壁画由无数个喇叭状的薄泥片组成,其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肌理造型犹如动人的旋律,无声地弹唱出一首迷人的乐章。白色瓷质的纯净感和肃穆感,与整个乐厅协调、融合,此外作者充分考虑了该环境空间的特点,利用喇叭造型所构成的中空和整个场所构成的柔和的起伏达成音乐厅的回声和吸音效果,欣赏性和功能性的巧妙搭配,使得作品与空间完美融合。

1.4 黄焕义

黄焕义的环境陶艺作品“昌江之水”以蓝白色构成,白色凸显水的茫茫无际,似乎与天相接,蓝色的波纹彰显汹涌波涛,尖状型和波状线条使其多了几分灵动感,增添了很多活泼的气息。从工艺角度来看,该作品整体以瓷砖拼贴技巧在立体造型中呈现,不规则的砖块更好地和立体的形制融为一体,丰富了此件环境陶艺作品的表面。

2 环境陶艺空间中陶瓷材料的优越性

环境陶艺作为城市无声的代言人,其陶瓷原料最初便由古人在自然中发现,其天生的自然属性使其与人类关系密切,陶瓷材料本身的属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加之其不受限的造型、多变的肌理、神秘的釉色,以及陶泥上人类“手语”的痕迹,使无生命的陶瓷材料多了几分温度。继承了传统的现代环境创造性地结合了新材料和新工艺,使得当代环境陶艺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极大拓宽,其多变的形态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环境陶艺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领域,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这种限制小、自由度大的艺术语言极大地凸显了陶艺创作者的个人表达。

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环境陶艺不仅需要创作者考虑其主题、结构、位置、色彩等多重因素,而且要兼顾时空观念,以此实现与大众的友好互动,其来源于泥土的天然属性,经高温烧制后的耐腐蚀、不退色、高硬度等特性,以及烧成后的质感、釉色,同时满足了公共景观建设的功能性、艺术性和人文性,更重要的是,施釉的陶瓷材料遇火的不确定性是其它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3 环境陶艺空间中陶瓷材料的局限性

一方面,大型陶艺制作的复杂性是其局限性之一,很难一次成型,由此采用分块重组的形式,但由于每个单独小块施釉后分开烧制,重组时泥板的变形等不确定因素,又使得陶艺作品的变化性增加了数倍,同时对艺术家设计的精确性要求也极大提高;另一方面,窑变使其独特性,也是另一个局限性,窑炉不同位置的不温度差异,以及不同泥料和釉料对温度的敏感度差异等不可控因素,再加之釉料涂抹的厚薄程度,极大可能影响釉料的发色情况,使得完美环境陶艺作品的呈现有时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对艺术家的毅力又多了一层考验。

4 对环境陶艺空间中陶瓷材料运用的思考

就目前国家提倡美育培养的大环境下,城市景观的建设可以说是美育培养的一个渠道,除此之外,介入环境陶艺空间的陶瓷在我国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用陶瓷材料作为环境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就其美育价值和人文情怀都是很好的选择。然而,公共景观中的环境陶艺发展现状仍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其公共性、功能性、互动性的特质还需要时间的积淀去充分发挥。

针对公共艺术之一的环境陶艺如何真正走向群众,笔者建议:其一,环境陶艺要陈列在相应的公共空间,真正走出室内、走入人群;其二,环境陶艺在设计、创作及布展过程中需得到政府一定的支持;其三,环境陶艺有必要陈列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从而增强大众与艺术作品的互动性,使人们对公共艺术有真切的感受,对整体美育教育水平,甚至未来艺术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5 结 语

方李莉认为,“泥土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亲切、最富生命感的材质,而且其形成一半是人工,一半是火工,这是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陶艺也许会成为构成现代城市景观最重要的、最人性化的艺术表现之一。”正是因为陶瓷原料——泥土的特殊性,使得环境艺术、公共艺术中陶瓷材料的运用很可能成为未来环境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当代中国环境陶艺仍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力量,其陶瓷材料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猜你喜欢

陶瓷材料肌理陶艺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多孔质陶瓷结构体
一种碳化硅/碳化硼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陶瓷材料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陶瓷材料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