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艺术与公共空间的融合
——个性与共生

2022-10-08陈俊朗

江苏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陶瓷空间艺术

陈俊朗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 333000)

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家之一,陶瓷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情感,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发展出完善、系统的陶瓷制作技艺,到今天早已融入国人的生活中,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成为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陶瓷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与感染力,现代设计师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这种材料去设计适合现代人生活的空间环境。

现代城市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场所,在兼备人文互动的同时,人们会对其产生意识上的认同感与文化上的归属感,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文化气质与时代精神特征的实体化体现。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空间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中西方陶瓷艺术的相互融合,陶艺参与进公共空间发展必然成为趋势,这也是现代设计师与陶艺家要深入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1 陶瓷材料的特性

(1)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

陶瓷作品是由泥土成型经高温烧成的一种无机非金属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吸水率低、耐酸耐碱、易清洗、机械强度大等优良性能。适合做陶瓷的泥土遍布全球,所以制造成本相对低廉。陶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已经出现了低温陶器;到东汉时期中国已经发展出高温瓷器,大大提升了陶瓷的各方面性能;宋代是中国陶瓷史的第一个高峰,各地窑口发现各具特色的瓷器,如具有代表性的“宋代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陶瓷技法得到极大地丰富;后来到元代更是发展出“二元配方”,中国首次成功烧制出成熟的大件器型的瓷器,为后世明、清第二个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到现代更是已经发展出各种高新科技的特种陶瓷,应用在航天、医疗、建筑等领域。纵观陶瓷史可以发现,中国人不断突破陶瓷材料的极限,拓宽材料的各项性能,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发展需求。

(2)丰富的肌理与釉色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陶瓷分为两部分:坯体和釉料。坯体是由不同的陶瓷原料配比而成,控制好原料的配比以及粗细,可以控制烧成温度及解决变形与开裂等缺陷问题。陶瓷原料里不同的颗粒以及不同的氧化物,烧成后会出现不同的质感。制作者可以在泥巴半干湿的时候通过各种不同的工具在坯体上留下不同的表面肌理变化,这种人工的痕迹均会给人以温暖的触感。釉中加入不同的氧化物或色剂,烧成后会出现五彩斑斓的“窑变”效果。颜色釉以其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可以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情绪,应用在公共艺术中也更直观地让观众可以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所在,启人深思。

(3)丰富多样的形态变化

在公共空间中往往要面对许多不同状况的场景,而在现有的材料中多有其材料的限制与加工的困难,如石材硬而脆,细长的造型容易折断难以运输;金属板材加工难度大不易塑形,对室外天气变化敏感,尤其是酸雨长时间容易对其腐蚀,不易保存;木材更加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难以长时间保存。 陶瓷在这方面就显现出明显的优势,首先陶瓷在烧制前可以塑造出任意的造型,如大型的作品可以通过分件再拼装组合形式来完成,灵活性高、维护成本低。

2 陶瓷艺术在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中的应用

公共空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大众,可以理解成“共享空间”。那么设计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大量人流的问题,还有选择何种材料工艺去实施,包括铺装、材料、色彩、光线、寿命、安全性等大量的参数问题。陶瓷材料经过加工后以上的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其装饰性也是当今建材很好的标准之一。

陶瓷艺术想要更好地融入公共空间,要兼备功能性与装饰性,这要求设计师要考虑整体风格形式,就必须充分研究空间设计的主题以及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并结合空间风格进行整体创作设计。室内空间案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朱乐耕先生为韩国首尔麦粒音乐厅所设计的“时间与空间的畅想”、“生命之光”大型环境陶艺。其中“时间与空间的畅想”作为音乐厅中的大型壁画,兼顾了美观性与实用性,达到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这在以往的陶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因为这代表设计师除了要作品美观之外,还要其它跨学科的知识进行一个综合考虑,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韩国著名的音响师全镇龙先生就曾评价说:“音乐厅里的壁画不仅艺术效果好,而且作为音响的反射效果也很好,中高音扩散丰富,低音既充分又温馨”。另一个作品是由公共环境陶瓷艺术家余乐恩先生完成,在江西省博物馆新馆总序厅,一幅大型“江西山水人文图”壁画长21米、高9米,正面由72 000块柴烧陶瓷像素接片拼接而成,背面则为陶瓷条板颜色釉。该壁画以公共陶瓷艺术的形式把庐山、三清山、井冈山、滕王阁、赣江等江西名山大川容纳其中,再现赣鄱旖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增添了江西风景独好的无限魅力,是江西版的“江山如此多娇”。

室外空间案件中有代表性的是在北京海淀公园景观设计的“三山五园”大型陶瓷壁画,其体量大、数量多,且全部是手工成型的,保留了土的材质、火的淬炼,表现出一种自然、朴素的美感,具有原始的浪漫主义色彩。委托方想要在设计作品上融入海淀区三山五园的代表性元素,作者沟通后确定用手作泥卷成型工艺,大面积地做意象的山水云气,再在泥坯上雕刻出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穿插其中, 与背后的公园环境融为一体,特色极其鲜明,是陶瓷材料应用于公共环境空间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陶瓷雕塑“颂”也是其中的代表,人形的造型、精彩的塑造加上材质的特性,使其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观者感觉是一组有温度、有感情的作品。另外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位于广东番禺紫泥堂的文化创意广场,该广场由著名陶艺家曾鹏、曾力设计操刀,上面摆放了数十尊陶瓷人物雕塑,作者在传统石湾陶瓷技法上推陈出新,用卷、捏、拍、打、雕、塑、贴等方法塑造出一具具以传统戏剧人物题材为主的人物雕塑,造型复古又现代,神态语言简洁而抽象,而且全部都是直接泥板成型,仅涂薄薄的黑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泥土的质感与手工制作的痕迹,体现出一种对自然材料的敬畏与对人文的关怀。这些作品都是处处渗透着社会文化、历史故事、地方特色,同时也反映着人类心理的审美需求以及个人文化的精神内涵,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载体。

3 结 语

现代陶瓷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只要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结合具体环境,不同地域文化人文的需求,对设计价值进行不断地创新思考,以多元化的姿态呈现,就能找到新的突破点,真正地让艺术设计走进人民的生活。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在空间设计中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说,陶瓷艺术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陶瓷空间艺术
空间是什么?
趣图
创享空间
纸的艺术
陶瓷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QQ空间那点事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