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州窑瓷韵传千古

2022-10-08陶治强

江苏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窑址瓷器装饰

陶治强

(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馆,淮南 232001)

寿州窑是安徽古代著名的陶瓷烧造场,其发展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五个历史时期。南北朝至隋,寿州窑窑址集中分布于古濠州与古寿州的交界区域,窑址有临泉寺、上刘庄、管咀孜。唐代寿州窑发展规模扩大,呈现以上窑为中心东西狭长的分布格局,东起凤阳官塘乡,西至泉山,绵延约37公里。唐代窑址明显增多,有大刘庄、马岗、住院部、东小湾、松树林、高窑、李咀孜、三座窑、徐家圩、泉山九十六处等。2009年文物普查期间,在淮河以北的潘集区祁集乡祁集村方庄村发现了唐代寿州窑窑址,遗物有黄釉碗、三叉支丁、支珠;在潘集区夹沟乡苏图村老庙油坊村发现了唐代寿州窑窑址,遗物有黄釉碗、砖、壶;在田家庵区舜耕山以南的三和乡邹大郢孜附近发现二处唐代窑址,发现有窑具和残瓷片。隋代寿州窑釉色单一,以青灰釉为主;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有鳝黄、茶叶末釉、绛红釉、黑釉等,以黄色为主。唐末寿州窑走向衰落,至南宋停烧。

1 器物品类及特点

1979年2月,在泉山发掘一处唐代残窑,火槽内留有较厚的木炭灰,扁圆形的支钉和碗坯,另有“鄂”字记的“开元通宝”一枚。1988年3月至4月泉山96工程处窑址发掘,揭露一座残长17.1米,宽3.5米的唐代龙窑。1988年10—11月安徽省博物馆和淮南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在上窑住院部窑址、管嘴孜窑址考古发掘,发现了隋唐时期的文化堆积,从中出土了大量的瓷片标本。在马家岗、余家沟发现唐代圆形窑炉,直径3米左右,窑室内残存有排列整齐的匣钵,匣钵之间有宽0.8厘米的空隙,称为火路。器物装烧皆为仰烧,每一匣钵内装一至数件瓷坯,坯下垫衬三岔或四岔垫托和托杯,窑具中还有托钵、支棒等。

隋代生产的瓷器种类有龙柄壶、龙柄鸡首壶、双龙柄壶、盘口壶、六横置系盘口壶、六竖条系盘口壶、青釉无系盘口壶、束颈折沿壶、高足盘、四系罐、三泥条系敛口罐、水盂、平底杯、高足杯、烛台、青瓷碗、青瓷盏。

唐代器物有各式执壶、单系罐、双系罐、四系球腹罐、龟形壶、直口穿带壶、四系盘口壶、无系盘口壶、喇叭口溜肩壶、大鼓腹翁、长方形枕、圆角方形枕、委角形枕、银锭形枕、象座枕、牛座枕、兔座枕、瑞兽座枕、箱形枕、荷叶形枕、腰圆形枕、束腰形枕、平底碗、玉璧底碗、敞口浅腹碗、敞口深腹碗、敛口深腹碗、敞口浅腹平底盘、渣斗、钵、葫芦瓶、梅瓶、玉壶春瓶、弧腹盂口瓶、球腹盂口瓶、细长颈四系假圈足瓶、乳钉纹瓷豆、水盂、八蹄形足辟雍砚、带圆形底座暖砚、十三水滴形足辟雍砚(圆形浅腹)、筷笼;瓷塑有伏虎、伏狮、蹲狮、张口狮、合口狮、同座双狮、卧兽、男骑马佣、仕女骑马佣、胡人骑马佣、站羊、立马、蹲猴、狗;纺轮,分男女面埙、胡人面埙、象埙;器盖有凤首器盖、三孔狮形捉手香薰盖;建筑构件有佛像雕塑构件、模印龙纹砖、兽面纹瓦当、筒瓦;烛台有塔幢式烛台、方形烛台;另外还生产碾轮、小执壶形水滴、省油灯、琉璃瓦、缸、笔插、釉陶等。

寿州窑烧制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百姓用品,器物厚重粗大、敦圆饱满、线型流畅,设计风格上追求简约、科学、自然,造型中融入吉祥寓意、天圆地方、实用与审美等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产品类型丰富,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的陶瓷产品都有涉足。隋代流行青釉瓷,器型大小都有,大的有四系盘口壶,小的有杯和水盂等,高足盘数量多,底足以平底和喇叭圈足为主。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有黄、黑、酱、茶叶末等,流行碗、枕、执壶、瓶、壶等饮食和水器,动物造型的瓷器也是其中的亮点。器底早期延续隋瓷平底,中期平底中心微凹,晚期玉璧底、宽圈足器出现,五代至宋器底圈足削窄成窄圈足器。

2 瞄准市场,优化产品质量

隋朝科技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绘画艺术开拓进取,成绩斐然,出现了用笔极妙的“凹凸花”,洒落豪放。唐代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繁荣。书法名家辈出,造诣高超,画苑繁荣,画家涌现,绘画题材广泛,技法新颖,比如传统的“兰叶描”和“铁线描”,还有“莼菜条”、“晕染画法”,在当时以及对后代绘画影响极大。唐代的雕塑震古烁今,石雕、泥塑刻画精巧、制作精美。隋唐以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陆上、海上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包括寿州窑瓷器输出到海外,同时带回了外国的文化、艺术和审美,并日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一体,对我国瓷器的设计和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瓷器装饰上更加精益求精,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品位和要求。寿州窑瓷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落窠臼、推陈出新、花样翻新、装饰讲究,特色独到和鲜明。

寿州窑瓷器是市场化运作的手工业产品,说白了生产出来就是为了销售换钱,“找市场,寻出路,有钱赚”就是生产的最大目的和根本动机。什么样的产品才有卖相呢,这是萦绕在寿州窑主人脑海中的中心问题,当然,市场法则会告诉商家,物美价廉才是王道,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就要想法设法提高产品的形式美、质量、外在美和实用性,从寿州窑产品早期形态到北宋产品,都可以捕捉到寿州窑主人在产品上下足了功夫,轮廓样式的规整流畅,刻划纹饰的层层叠叠,要么以型取胜,要么附加装饰,要么随形赋意,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总之,只要是市场需要的就是窑工们努力的方向,只要有利于物美价廉的做法,寿州窑就会努力尝试,寿州窑产品注重外在形式美体现在装饰艺术和风格上。

装饰是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又是人的内心世界活动的外在形式,渗透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寿州窑瓷器追求的装饰艺术反映了时代的工艺和审美的意念。寿州窑瓷器装饰手法有模印、戳印、篦划、刻划、贴塑、剪纸漏花、剪纸贴花、堆塑,纹样有文字、几何纹、凹凸弦纹、绹索纹、双圈纹、联珠纹、莲瓣纹、忍冬纹、菊花纹、篦划纹、梅花、贴塑动物、点状纹、圆圈纹、同心圆纹、波浪纹、龙纹、单鱼纹、三鱼纹、云纹、人物、刻划纹、蝴蝶纹、菊花纹、团花纹、葡萄纹、松叶纹、艾叶纹、鹿纹、枫叶纹、牡丹纹、荷花、如意纹、钱纹、圆涡纹和乳丁纹等。

3 美美与共,大同之美

“美”与“丑”是对立矛盾的语言符号,美好的事物给人视觉的享受、心理的愉悦,相反丑陋的事物会让人厌恶和心理反感。审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具体说就是人们感受美、感知美、理解美和创造美。“审美文化”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寿州窑产品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文明硕果。寿州窑中五花八门的形式设计,如双龙柄虎,龙的象征寓意给人带来精神振奋的力量和平安吉祥,各种瓷质小动物滑稽可爱,看着开心,也可以哄孩子玩,教育孩子。寿州窑生产的暖砚,镂空铭文“上”和“人”,激励世人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做一个“上等人、人上人”,争做榜样和楷模。寿州窑瓷器造型规整,芳华荟萃;纹饰装饰条理与反复,层次分明;仿生瓷抽象与具象,栩栩如生,无不体现审美的理念。形式美、装饰美和寓意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各种美凝结重生,形成了寿州瓷特点鲜明的大同美、共性美和特色美。寿州窑产品是科学与艺术的化身,美的标志。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寿州窑匠人秉承“以功用为之彀”的功用美学思想,发扬古朴的工匠精神,立足为民所需,用辛劳创造价值。寿州窑瓷器还具有简约美、力量美、平衡美、和谐美、节奏美、科学美等审美思想。

寿州窑及其产品是隋唐升起的夺目星座,照亮了史册,满足了时人生活的需要,促进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过去曾有日本学者慕名而来考察寿州窑窑址,观研标本。寿州瓷是科技、艺术、美学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值巨大,影响深远。宋时的寿州窑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凋零,在兵燹中残喘,在水患中湮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经四个多世纪的寿州窑曾经名扬四海,命运在南宋画上了句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管怎样,它都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留给后人的不单是“时物集遐想”的情怀,还有寓意深远的造型符号和灿烂辉煌的审美文化。

猜你喜欢

窑址瓷器装饰
中国的名牌瓷器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DIY装饰沙漏
高傲的瓷器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DIY节日装饰家
磁灶窑及其外销执壶的器型特征
新闻浮世绘
北京南苑汉代窑址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