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瓷器外销及其文化影响力研究

2022-10-08李雨晨

江苏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彩瓷外销青花瓷

李雨晨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景德镇 333001)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从史前开始,中国瓷器经历了由早期陶器到原始瓷、由粗瓷到细瓷、由单色釉瓷到多彩瓷器、由自给到外销的漫长发展过程,逐步成为一种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手工艺品,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作为最早的全球性商品之一,瓷器外销始于唐代,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清时随着青花瓷器外销的繁荣进入全盛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1 中国瓷器外销的主要范围

由于瓷器体积庞大又笨重易碎,仅靠陆地运输运量有限且成本较高。经由宋、元两朝的迅猛发展,明代初期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期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地区,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也跟随船队一起到达了亚洲和非洲东部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各国之间的贸易空前繁荣,逐步建立起了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体系。15世纪到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进一步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中国的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欧洲和美洲,中国瓷器也开始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西方王公贵族的生活,并迅速在一些欧美国家兴起了一股“中国风”。

2 中国外销瓷器的主要类别

自唐代瓷器大规模外销以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瓷器难以数计,种类包括越窑系青瓷、邢窑系白、长沙窑青釉彩绘瓷、景德镇窑系青白瓷、青花瓷以及各种釉上彩瓷等几十种,其中明、清两朝是中国瓷器外销的极盛时期,按照制作工艺来看,这一时期的外销瓷器可以分为釉下青花瓷器和釉上彩瓷器两种。

2.1 青花瓷

青花瓷是一种以钴料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瓷器,因釉下钴料经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而被称之为“青花”。据考古资料证实,青花瓷最早应萌芽于唐朝,然而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在元代对外贸易的推动下,青花瓷逐渐走向成熟,并在明代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在清代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明初,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器作为朝贡时的赏赐和礼品,成为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文化交流的媒介,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贸易商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清时期畅销欧洲的“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最早烧制于景德镇,明晚期也仿制于福建漳州,这类瓷器多以圆形的碗、盘、盆为主,也有诸如军持、盒子等琢器。作为明代的主要外销瓷器,“克拉克瓷”的艺术风格主要迎合国外的消费者,其纹饰风格也多按照海外消费者的喜好而量身定做。布局多采用外圈开光与铺地纹或间隔纹组合的样式,开光内多绘制有一些常见的吉祥纹饰,如莲花、蕉叶、郁金香以及一些宗教纹饰等,中央则多绘制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自然山水或园林人居。

2.2 釉上彩瓷

釉上彩是指用各种彩色颜料在已经烧成的强度较高的瓷器釉面上绘制纹饰,然后二次入窑,将彩料低温固化的陶瓷装饰技法。受唐三彩的影响和启发,我国最早的釉上彩瓷创烧于宋代,到明代时随着青花加彩瓷的出现迅速发展,到清代时逐渐发展成熟,出现了诸如五彩瓷、粉彩瓷、广彩瓷、珐琅彩瓷等各种彩瓷种类。随着明清时期瓷器贸易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海外市场,逐渐出现了按国外客商的具体要求而加工制作的“定制瓷”,由于欧洲提供的装饰画稿多来自于欧洲的版画和油画,相较于以青蓝为主色的青花瓷器而言,色彩丰富的彩绘瓷器更能满足西方消费者的需求,外销范围较广、外销数量较多的釉上彩瓷是五彩、粉彩和广彩瓷器。

2.2.1 五彩瓷器

五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初期,是景德镇窑首创的釉上彩绘的瓷器新品种,由于明代彩料中没有蓝彩,瓷器装饰中需要用蓝色的地方都以青花颜料替代,形成了独特的青花五彩瓷。明嘉靖、万历时期民窑也开始生产五彩瓷器,其制作的五彩瓷色彩鲜艳、装饰华丽,是明代五彩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到清代康乾雍三朝,我国的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康熙时期的釉上蓝彩取代了明代时期的釉下青花,使清代的彩绘瓷器装饰工艺实现了完全的釉上彩绘,推动了五彩瓷器的发展,也彻底改变了明代时期青花五彩的统治地位。清代五彩以康熙五彩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外,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色彩更为瑰丽多姿,逐渐取代青花瓷成为外销瓷器的主要品类;直至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瓷更符合中国画的表现意蕴,五彩趋于衰落,所见多为小件器物,画意也较为精细;乾隆以后则基本上不见单独的五彩瓷器,而多与粉彩、珐琅彩等并用。

2.2.2 粉彩瓷器

康熙中晚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们受到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启发,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烧出了一种新的釉上彩瓷器,这种瓷器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具有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效果,被成为“粉彩”。由于具有东方清丽淡雅、细致柔美的特点,粉彩瓷一经外销便受到了欧洲人的喜爱,并成为继五彩瓷以后出口量最多的彩瓷种类。

2.2.3 广彩瓷器

广彩瓷器是清代时期广东地区烧制的瓷器种类,它是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彩绘外销瓷。由于清朝乾隆时期采取“一口通商”的贸易政策,广州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急需订购中国瓷器,而当时的“瓷都”景德镇地处内陆,瓷器的订制、生产和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周转时间,于是有些中国商人便在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广州,招募景德镇的画工到广州教授瓷器绘画技巧,于珠江南岸开炉烘染,诞生了中国外销瓷器史上的独特种类——广彩瓷。广彩瓷吸收了中国缎锦纹样的工艺图案和戏剧艺术的舞台装饰手法,并借鉴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和西洋彩画的技法,生产出织金彩瓷,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广彩瓷制作精美,图案纹饰丰富多彩,构图花饰严谨,人物古雅有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16世纪早期,广州生产的瓷器开始传入葡萄牙,拉开了广彩瓷外销的序幕。17世纪时,广彩瓷开始成熟起来,成为我国当时出口欧洲的主要瓷种。19世纪时,广彩瓷大放异彩,成为欧洲王室大量收求的珍品。20世纪40年代,广彩瓷因战乱渐趋衰落,生产一度中断,直到1956年才恢复生产。

3 中国外销瓷器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销的瓷器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内涵丰富的载体,瓷器上的中国装饰风格和中国文化元素因为瓷器外销不断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所认同和接受,逐渐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宗教、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外销瓷器跨越了距离和语言的障碍,用独特的陶瓷语言讲述着令世界着迷的“中国故事”,并沿着“一带一路”将传统“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

3.1 政治生活的影响

自16世纪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后,由于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能力购买和收藏,因此从葡萄牙国王到俄罗斯沙皇,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们纷纷爱上了中国瓷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据说是第一位大规模收藏中国瓷器的欧洲国王,他收藏了大约3 000余件中国瓷器,成为了16世纪欧洲最大的瓷器收藏家。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中国瓷器已经“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到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王宫以及贵族的厅堂(罗伯特·芬雷,2015)”,欧洲皇室家庭中出现了专门陈列中国瓷器的“瓷器室”,达官显贵家庭则拥有专门摆放中国瓷器的木质柜子,中产阶级也开始将中国的瓷盘作为装饰挂在墙壁上或者摆放在壁炉上。波兰国王约翰三世梭毕也斯基在自己的宫殿维拉努哈宫侧殿专门陈设中国青花瓷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专门为其所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修建了特里亚侬(Trianon)宫,路易十四和曼德侬王后还委托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在中国定制了他们夫妻穿着中式服装的瓷雕像。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的宫廷也对中国瓷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宫殿内摆满了中国瓷器,并将中国瓷器改装成各种装饰品。而对中国瓷器最为狂热的还是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为了得到普鲁士帝国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51件中国青花瓷罐,他竟然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近卫骑兵去交换。

因此,在16到18世纪的欧洲,中国瓷器经常作为各国国君们政治往来的礼物,也经常作为皇室的恩典赏赐给王公大臣,中国瓷器在欧洲的政治往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2 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作为早期的全球化商品之一,瓷器一经进入国外市场,便引起了仿造中国瓷器的热潮。从早期仿制中国唐代三彩瓷器的“奈良三彩”,到学习中国青瓷制造技艺的“砧青瓷”,到吸收中国青花瓷器风格烧造的“伊万里瓷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从未停止仿制中国瓷器的步伐。朝鲜的“高丽青瓷”主要借鉴了中国越州窑青瓷的烧造技法;而对于元青花瓷器的仿制则以土耳其、伊朗和越南等国家最为出色;中东一带的画家以模仿中国青花瓷器的纹饰为流行风尚,尤其喜欢采用元青花瓷器上的龙、凤、麒麟等纹饰作为创作素材。到16世纪,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后,欧洲一些国家纷纷自己建立瓷厂,竞相仿制中国瓷器,如英国的“弓”瓷厂,法国的胜科得工厂、维西尼亚工厂及皇家陶瓷工厂,德国迈森工厂,荷兰的代尔夫特厂等。德国模仿景德镇青花透雕玲珑瓷工艺制作的碗、荷兰仿造中国青花生产的“得尔夫蓝瓷”等,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外销瓷器促进了所到国家和地区手工制造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当地制瓷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同时,以瓷器制造技术为主题的中外交流也大大增加,如早在公元五世纪,日本天皇就曾经派使臣邀请我国的瓷器制造匠师到日本传授技艺;清康熙皇帝曾要求法国传教士回国邀请最优秀的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宫,指导“珐琅彩瓷器”的烧制,中国瓷器的外销直接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3.3 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中国外销瓷器上的装饰图案让欧洲人对中国人的生活充满了遐想,他们基于对装饰图案中人物的想象,制作中式风格的服装,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宠妃庞帕多夫人极为喜爱中国瓷器,并将中国瓷器的装饰风格制作成为一种服饰图案,人们把她制作瓷器纹样的服饰图案称为“庞帕多风格”,这种风格对当时法国的家具设计、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瓷器园林图案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的装饰元素跟随中国瓷器一起传入了西方,给欧洲带来了全新的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理念,引发了18世纪自然式园林景观在欧洲的出现,如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中的中国亭与南京塔等,中国瓷器的装饰元素影响了欧洲绘画、建筑、服饰、设计等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4 小 结

中国瓷器经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量外销,潜移默化地对沿线地区的生活习俗、文化礼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使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有所借鉴和认同。从中国瓷器外销的全球化语境来看,瓷器将世界文化带到了中国,也将中国文化带给了世界,吸收异国文化的中国瓷器在满足他国需要的同时,也使古老的中华帝国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猜你喜欢

彩瓷外销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马晓军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
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