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
2022-10-07巫勇
巫 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环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对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意义深远。
一、江苏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快速发展,各地在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和功能发挥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加大推进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江苏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等文件,召开了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推进会,并通过与市政府签订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列入保障民生10项实事,并将其纳入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统计指标和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省级层面印发的《关于在全省推进行政村和社区开展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和《江苏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面积、功能设置和服务项目等进行了具体细化,全省各地采取盘活存量、调整转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省村(社区)已建成20410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不断丰富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全省各地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比较完备,大多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书画室、多功能室、便民服务室等场所,形成了文化宣传、党员活动、廉政教育、卫生计生、居家养老多位一体的格局。在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广大群众基本上能做到各取所需。读书阅报,教唱歌曲,学跳舞蹈,教授书画,收看电视,下棋打牌,健身锻炼,一应俱全。此外,部分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免去了群众办事跑路之苦;配备社区卫生室,方便群众看病问诊;居家养老日托所供应午餐,只要几元钱就能吃上有荤有素有汤的可口饭菜;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民政调解室,对于疏导心理、化解矛盾大有裨益。这些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服务中心,已成为人民群众爱去常去、能够享受公共文化便捷服务的主阵地。
着力打造服务中心特色品牌。各设区市通过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一地一品、一村一特”,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如镇江市形成了“1+X”模式。“1”是指“规定动作”,主要是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设定基层群众应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X”是指“自选动作”,主要是各市辖区和村(社区)根据群众需求和资源实际自主确定服务项目。这一模式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由镇江市牵头制定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也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18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项目。泰州市姜堰区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紧密结合,实施“一体、两翼、七配套”建设模式,该区康居社区在打造“红色会客厅”党建品牌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宿迁市宿豫区文昌阁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年开展公益培训以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养,该区新庄镇文化站的“小镇客厅”设立了乡情陈列馆、小镇书屋、群众大舞台等。上述特色品牌的打造,极大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提升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利用,要不断提高服务中心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服务群众日常需求的积极作用。
将提升服务中心效能摆在突出位置。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提升服务中心效能作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发挥其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为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为保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维护和运行服务中心的基本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形成经费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保障责任,整合并规范使用已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提升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二是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岗位等形式,落实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岗位配备,将更多“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基层文艺骨干等充实到管理服务队伍中来。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将服务中心的活动项目、设备设施等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委托、招标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到服务中心运营中来,使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和捐助设备设施、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到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中来。
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和参与度。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一是突出文化服务。“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文化服务是第一要务。要突出文化的传承引领作用和核心价值导向功能,注重对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订单式、菜单式服务鼓励文化资源下乡,以更丰富的文化服务和更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二是强化综合性。在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运动康复、居家养老、便民服务等方面尽可能多地设置功能室,行政村可配备生活用品超市和农资超市,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特别帮助。三是提高利用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场所设置应尽量靠近居民区,保持环境干净整洁,保证采光照明能够满足活动需求,保障开放时间和运行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与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更多人知晓服务中心、认同服务中心、关心支持服务中心,便于人民群众就近参与。同时,发挥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服务中心活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健全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服务效能评价体系,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一是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上级部门应发挥指导作用,将服务中心建设与利用情况列入地方党委政府文化发展年度目标考核,列入党委意识形态目标考核,列入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二是强化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建立文化行政部门动态监测评价机制,定期督促检查指导,强化动态监测和效能评价。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评价要素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开展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以绩效考核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