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财会专业的途径探索
——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2022-10-0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财会思政考核

胡 琴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133)

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各类思潮的碰撞对高校教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针对此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1]。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理念和精神,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财务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应当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带领学生学习财会专业及相关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培育学生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才兼修的综合性财会专业人才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动力转化以及经济结构优化进入了攻坚期[2]。新时代、新经济和新业态对财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等院校不断提升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基础理论知识和财务决策能力,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的引导,不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德才兼修的综合性财务专业人才。因而,将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育势在必行。

(二)发挥财务管理课程隐性教育作用,促成全课程育人目标达成

财务管理课程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现实的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以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重点探讨企业筹资、营运、投资及利润分配等问题。教师可以从该课程中挖掘出一些思政元素,如在授课中将企业筹资、营运、投资等相关内容与公司法、证券法及资本市场企业运营的相关热点问题相融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等问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秉持社会责任意识、坚守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利于强化专业教师的育人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功效,助推全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索

199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财务管理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相关的教材及配套的教案、大纲、课件等教学资源已十分丰富。但是,思政教育的理念在该课程资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现相对较少。另外,部分高校财会专业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只与政治类课程相关联,因而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重专业知识而轻价值引领,造成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脱节。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及教学考核等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课程。

(一)教学内容方面

构建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财务管理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并将思政元素嵌入具体的课程知识点,实现“碎片化思政”和“系统化思政”相结合,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的[3]。如图1所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大观念”“四个模块”和“一份报告”。该课程以财务活动为主线,阐述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两大观念,重点介绍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财务分析报告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程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发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自然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具体而言,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讲授中,可以引入疫情期间企业捐助疫区等案例,强调现代企业都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兼顾股东、国家、债权人等利益主体,实现利益共享,借此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讲授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时,引入“校园贷”等案例,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讲授企业四大财务活动时,结合现行经济大环境下国家向企业及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越扶持条件的政策及实例,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鼓励学生树立奋斗梦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同时,增加合法筹资和投资教育的内容,引入P2P网络不良借贷事件,强化学生对筹资风险的认识。另外,可以学习“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了解国家如何融洽各方伙伴关系,构建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4]。对于财务分析报告部分,结合典型财务造假事件,使学生意识到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坚定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方面

科学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是构建多维度思政场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运用“雨课堂”“学习通”“学习强国”等学习软件发布线上预习任务,并重点搜集和记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在上课时可采用抢答、弹幕或者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课堂互动内容,并适时引入时政热点及典型思政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后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反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可以模拟工作情境,带领学生体验财务管理岗位角色,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局观念和实践意识,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

(三)教师素养方面

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大素养”[5]。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这“六大素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专业课教师的素养会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财务管理课程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政治信仰。只有教师自觉认同国家政治安全为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才能真正做到“让有信仰者讲信仰”,才能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情怀要深”,指教师应保持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和民族,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思维要新”,指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强化德育意识,主动挖掘财务管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不断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效果。“视野要广”,指教师要知中外国情、晓古今发展,通过对比学习,将课程思政“说清楚”。“自律要严”,指教师应做到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人格要正”,指教师应注重人格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合格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只有具备这六方面的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和解惑,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四)教学考核方面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修的财会专业人才,应当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往的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偏重专业知识考核,较少涉及思政内容考核,并且多以期末试卷、平时出勤、作业等指标呈现,考核内容及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随着网络资源及教学手段的增多,教师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中采用平时出勤、课堂笔记、在线讨论、视频学习、作业、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期末试卷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课程考核内容既要包括财会专业知识,又要体现职业道德、法治观念、社会责任等思政内容。如在期末试卷中设计以我国资本市场中典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背景的案例分析题,分析如何识别和防范财务造假问题,思考如何看待诚信缺失等问题。财务管理综合实验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财务建模能力,还可以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等。

表1 “财务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三、结语

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协同,是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及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具体表现,不仅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得到有效统一,还实现了学科资源和育人资源的有效转化,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国家认同、风险防范、诚信、法治、合作共赢、社会责任意识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此外,“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以该课程为思政建设重点课程,有助于推进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进程。

猜你喜欢

财会思政考核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