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橄榄核雕艺术研究

2022-10-02秦选仁

天工 2022年23期
关键词:核雕雕刻师橄榄

秦选仁

橄榄核雕是以乌橄榄的核作为雕刻塑材的一种传统工艺。核雕所采用的乌橄榄大多产自广东、广西,它们个头大,核壁坚实。品质好的原核一颗可达几千元,极其珍贵。由于橄榄核雕产业发展迅速,原材料价格也急速上涨。另外,一些商家包树囤核的行为也造成了原料的紧缺,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进口的巴西大核开始涌入市场,它们虽然个头大,但是核壁的厚度以及盘玩的手感远不及广东、广西的乌橄榄。

其实早在明代核雕就已经因大儒魏学洢的一篇《核舟记》而名扬天下。该文章道尽了王叔远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也成就了王叔远的巧匠之名。明代还有一位奇人叫夏白眼。相传其在一颗橄榄核上能刻十六个神态各异的婴儿以及各种飞禽,在当时被称为一绝。清康熙年间,苏州也有位善雕刻核舟的金姓老者,人称“有刻棘镂尘之巧”;乾隆年间的陈祖章、杜士元也因擅长核雕而被世人称作“鬼工”;咸丰年间新塘艺人湛谷生(又称菊生)创作的橄榄核舫《苏东坡夜游赤壁舫》,工艺十分精湛,所雕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三人围桌而坐,旁边有一书童煮茶,船尾有渡娘把舵。船两旁八扇通花窗皆可自由开合,船头的小链条也以橄榄核雕刻而成,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轼《前赤壁赋》全文537个字。该核雕至今仍收藏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民国年间,吴县香山人殷根福因以橄榄核雕刻十八罗汉头成为一代核雕名家。

从明代的能工巧匠如王叔远、夏白眼到清代的“鬼工”杜士元、陈祖章等人,再到民国殷根福直至现如今的一些“殷派”“须派”的知名雕刻师,一路走来,如果只是把核雕看作一门传统工艺的话,后人固然是继承并发展了这门工艺。但如果作为一门艺术的话,笔者认为以如今的情势来看,不能不说是继承传统工艺有余而发展创新不足。现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创作经验,谈谈对橄榄核雕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一、橄榄核雕技艺概述

因橄榄核雕是以橄榄果核为原材料,故雕刻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根据橄榄果核的形状、大小及纹理进行巧妙构思,并且根据果核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雕刻题材,这对雕刻师的艺术修养与雕刻技艺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橄榄核雕的主要技法有微雕、线刻、平雕、圆雕、透雕、浮雕,其中浮雕又可分为薄意雕、浅浮雕以及高浮雕。在雕刻过程中,雕刻师随形就势进行精雕细刻,并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创作出生动传神、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2]。为更好地实现这一创作目标,选择合适的雕刻工具至关重要。橄榄核雕的主要工具有斜刀、三角刀、尖刀、中钢刀、线凿以及半圆刀等,辅助工具有平挫、磨刀石、翘头板、电钻以及小型电动抛光机等[3]。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雕刻,对橄榄核雕作品的质量与创作效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橄榄核雕的用刀极为考究,技中有艺,艺中有技。与其他雕刻类型的用刀技法不同,这种技法无法通过语言或文字形式来传授,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与细心感悟,才能够实现雕刻技艺与雕刻思想之间的深度融合。例如,在雕刻《祈福》(如图1)这件作品时,笔者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技法,写实与夸张相结合,使用伞刀、直牙、球刀、宝剑刀、平刀、尖刀、刮刀等刀具。用尖刀刻画皱纹、莲花,有深度且效果逼真,仿佛真手一般。作品《祈福》最终获得了2019年第九届中国“辽宁四宝”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核雕专项)金奖。

图1 《祈福》 秦选仁/作

图2 《寿参》 秦选仁/作

二、橄榄核雕的艺术特征

(一)特征鲜明

相较于星月菩提、金刚菩提等文玩,橄榄核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雕刻师在对橄榄核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材料选择与雕刻方式的差异,而且要以繁复的雕刻技法将橄榄核雕刻成极具观赏性的工艺品。由于橄榄核的大小、外形不均匀,纹理分布也极为不规律,所以在雕刻形式上无法通过统一的雕刻手法对其进行处理,这就给雕刻带来了诸多困难。例如,在雕刻《祈福》这件作品时,选料就遇到了问题,因为一般的橄榄核长度为4~5厘米,但是笔者设计的这件作品在手腕部分包裹了一朵莲花,所以对长度的要求更高。市面上有了一种长度接近6厘米的橄榄核,但是核形状很不好看,上半部分有三条自然生长的凹陷部分。很多雕刻师对于这种橄榄核只是持观望的态度,笔者抱着创新的态度购买了一些,最终完成了这件作品的雕刻。在橄榄核的雕刻过程中,雕刻师受其载体的局限,在雕刻过程中往往需要选择合适的雕刻方式,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从而保证橄榄核雕刻的精美细腻[4]。

(二)不可复制性

在橄榄核雕的艺术特征中,最重要的便在于橄榄核雕的不可复制性,这也是橄榄核雕与其他把件工艺品在创作方面的不同属性。橄榄核雕通过剜、刻、拨、挑、刮等数十种雕刻手法,以及专用的雕刻工具,根据橄榄核结构中空的特点设计题材。除此之外,雕刻师还要充分考虑橄榄核的差异性,在保证突出整体雕刻特色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凸显其丰富的层次与生动的造型,从而展现橄榄核雕的艺术魅力。

(三)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华文化宝库赋予了橄榄核雕艺人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核雕艺人在雕刻过程中要赋予橄榄核一定的心灵寄托和情感依附。橄榄核雕的造型与主题也日益多样化,既有生肖、山水、人物等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凸显出作品的人文价值,这也使人们在欣赏橄榄核雕的过程中,渴望了解其背后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故事。因此,在橄榄核雕的创作过程中,雕刻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对核雕文化具有独到见解,从而在创作过程中凸显出自己的创作思维与艺术气息。

三、橄榄核雕的艺术价值

(一)观赏性

与其他雕刻工艺品相比,橄榄核雕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雕刻师对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上,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特点,雕刻技法与艺术并存。一件精美的橄榄核雕作品,既能够表现出其神韵,又能看出雕刻者行云流水的刀法驾驭能力,其雕刻如抽丝剥茧,再加上其材料的特性,用刀上极其严格,可以保证作品不会断裂损坏。

(二)艺术性

对于橄榄核雕的创作构思而言,无论是材料选择、题材构思、雕刻方式还是打磨抛光等环节,均源于雕刻者丰富的创作视野与独到的艺术创作理念,所以橄榄核雕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出现实的生活场景,而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凸显出雕刻者的艺术取向。

(三)把玩性

橄榄核雕在把玩性方面的独特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把玩程度的不同,橄榄核雕能通过细心保养,不断发生色泽上的变化,最终形成一种包浆的效果。这也是很多人对其津津乐道的重要原因,将一件朴实无华的雕刻艺术作品把玩到玲珑剔透的玉化质感,也是众多“玩主”获得成就感的主要渠道[5]。

(四)传承性

在橄榄核雕的创作过程中,雕刻者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雕刻技法,同时也以创新的形式进行了文化的传承。在当前的橄榄核雕题材中,不仅有中国古代的故事,也有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材,人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表达,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橄榄核雕的题材也要与时俱进,在题材的选择与开拓方面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五)独特性

橄榄核雕创作载体的独特性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以橄榄核为载体,而这是它与石雕、玉雕、木雕最主要的区别,由于其质地与纹理变化复杂,不仅增加了雕刻师的创作难度,而且在创作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橄榄核雕的创作随意性很小,在传统民间工艺中自成一派。但与桃核、杏核等材料相比,橄榄核的质地十分细腻,因此也成为核雕材料中独具代表性的原材料之一。雕刻者在选材及存放方面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雕刻作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雕刻者在雕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核的颜色、形状、大小、存放时间的具体要求,同时还要注重气候环境以及雕刻环境的选择,从而使橄榄核在雕刻及把玩过程中不会因气候变化而出现开裂等情况,其选材及处理过程不仅体现了其自身的独特性,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凸显了我国手工制品的独特性[6]。

(六)民俗性

东方文化是橄榄核创作的重要基础,创作题材不仅包含八仙过海、观音送子、老子悟道等经典故事,而且包含着健康、长寿、吉祥、富贵、如意等传统寓意,体现出了自身的民俗性(如图2)[7]。橄榄核雕以重工精雕见长,以精细、奇巧取胜,精细体现在雕刻工艺方面,奇巧体现在虽然橄榄核体积小但构思严谨,其不仅展现出了奇思妙想与精湛技艺的高度结合,同时也展现出了雕刻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思想境界,不管是题材、造型,还是刀法处理,橄榄核雕作品之所以能够体现出其自身的民俗性特点,背后重要的促成因素是雕刻者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四、橄榄核雕的装饰纹样

在装饰方面,橄榄核的雕以单独的动物或人物纹样为主,其中包括龙凤、锦鲤、蝙蝠等传统瑞兽形象,在其画法方面可分为写意与写实。写意画法主要体现在橄榄核雕刻的局部装饰,而写实画法则大多体现在橄榄核的主体装饰,且多与其他装饰纹样相连[8]。橄榄核雕的纹饰图案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橄榄核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橄榄核雕在装饰纹样方面,讲求多种元素之间的协调。通过组合纹样能突出构图的协调性,同时还能保证其画面更饱满。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的结合,实现了动与静、大与小的呼应关系,使橄榄核纹样更具视觉冲击力。

对于橄榄核雕而言,除材料本身的质地、功能、性质以外,把玩者还可以通过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思考雕刻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弱化材料的原始特性,赋予其全新的艺术形态,表现出“物以载道”的艺术创作性质[9]。基于此,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雕刻者在橄榄核雕的材料语言与作品形式上,都应突出个人的人文情怀,从而使把玩者能够从作品本身逐渐延伸到思想与人文理念的艺术理解层面,并在艺术表达过程中不断将材料的原始特性赋予新的艺术内涵。

五、结语

现代橄榄核雕刻艺术的盛行与国民的艺术欣赏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也使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精神追求,这也直接促进了核雕市场的繁荣发展。在核雕艺术品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外,人们对其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未来的橄榄核雕刻师应充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与艺术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从而提升雕刻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从中国绘画作品及雕塑作品中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为橄榄核雕作品赋予更多的艺术内涵,从而使其逐渐从把玩物件转化成具有民族文化价值的现代艺术品,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助力。

作为手艺人,手艺才是核心,手艺才是关键。手艺人,“手”艺不易,“守”更不易。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默默坚守的手艺人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感和温度。对于手艺人来说,手艺不仅是谋生工具,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坚守、一种责任。拥有工匠精神是对一个手艺人的最高褒奖。希望每个手艺人都能坚守本心,怀着对手艺的信仰,不畏艰辛,默默坚守,将优秀的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核雕雕刻师橄榄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橄榄林中的乡村酒店
一粒青果,秋色中的新色新味
鬼斧神工!日本雕刻师化果蔬为艺术品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高明雕刻师
捕捉独角兽
高明的雕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