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山石雕刻艺术研究

2022-10-02

天工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原石

徐 玮

一、寿山石雕刻艺术概述

(一)不同时期的发展

寿山石原产于福州北郊寿山村,因此得名。据史料记载,在侏罗纪时期,因火山喷发或者岩浆侵入岩石,导致寿山石石种中某些成分的变质,使其外观泽润通灵,不同于其他矿石的坚不可摧,寿山石石质柔而易攻,这也使寿山石成为雕刻不可多得的材料。

高山石《翠影红霞映朝日》 徐玮/作

早在1500多年前,福州作为寿山石的出产地,当地人民就开始雕刻寿山石。寿山石从一个地方石种最后发展成为石雕艺术品,乃至分化成各个艺术流派,其中的演变过程契合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变化,其中流派的形成更能论证这一观点。

艺术流派的形成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艺术走向成熟,从寿山石雕刻各个艺术流派也能领略到寿山石雕艺术创作的风格特点和脉络传承。

在唐朝,因宗教文化昌盛,居住在寿山村的僧侣常常就地取材,用寿山石雕制佛像、香炉及念珠之类的佛具,供寺院使用。此外,寿山石雕制成的佛具亦可赠予到访的香客,作为一种纪念和表达美好的祝福,久而久之使寿山石的美誉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宋代,民间也开始出现寿山石雕作坊的雏形,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文人也作出不少赞颂寿山石魅力的诗篇。

到了元明时期,则开始注重雕刻印材。直到清代,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器皿相继出现,目前故宫博物院藏有帝后宝玺、造像、文具、摆件、铭刻等寿山石雕刻品近2000件,雕刻题材和内容百花齐放。

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寿山石雕刻中著名的东、西两大流派,以杨玉璇、周尚均两位巨匠为首,他们高超的技艺得到世人的认可。高兆甚至在《观石录》中写道:“韩马戴牛,色虎出匣,森森向人,磐薄尽致,出色绘事。” 评价杨玉璇大师所雕刻的马,形象极其生动,富有神韵,可与唐代名盛一时的画家戴嵩笔下的牛相提并论。除了这两位大师,还有许多优秀的手艺人一个个闪亮登场,把技艺留给后人,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甚至到现在仍是年轻手艺人的学习典范。

紫袍玉带《四君子》 徐玮/作

山秀园石《舐犊情深》徐玮/作

后来寿山石文化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巅峰时期,东、西两派之间不断地交流合作,原本各具艺术风格和特点的流派概念逐渐模糊。随着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师徒传承制度也逐渐被取代,这也在无形之中让寿山石雕刻艺术的风格更加多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文化复兴的浪潮兴起,寿山石也在这个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比如1970年福州雕刻厂的建立,凝聚了一大批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兼具的工艺美术大师,诞生了不少经典之作。

(二)寿山石雕的创作特色

“化腐朽为神奇”是寿山石雕艺术的创作特色,雕刻家应了解每个石种的特性,将最适宜的技法应用于创作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彩斑斓通过雕刻传达给每一个观赏者,这也是每个手工艺人创作的初衷和在从业期间一直拥有的热忱。

寿山石属于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雕刻者需要对每一次的雕刻过程严肃对待。寿山石雕工艺结合了各大民间工艺和书画的精髓,为了能完美准确地表达它的内涵,对雕刻者的技艺要求非常严苛,要利用高超的技艺呈现寿山石独一无二的脂润质地和斑斓色彩,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结合。

(三)寿山石雕的创作发展

寿山石具有非常高的雕刻价值和艺术价值,寿山石雕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为了保证寿山石原石的特点和价值,手艺人在雕刻的过程中将其色彩、质地、纹理作为雕刻重点和基础,再结合自己的思路施以技法,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品。

从寿山石雕的技法上看,主要包括圆雕、薄意雕、印钮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雕刻家往往根据不同的意向,以刀代笔,在原石上施以不同的技法,传递出不落流俗的画面。

而石雕作品的创作题材往往也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展开,将诗、书、画等融入其中,并蕴含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今寿山石雕年产值达到数十亿,从业人员超过10万。由于寿山石明令禁止肆意开采,导致原材料日益短缺,寿山石雕艺人的重点也从讲究产品材质转向注重作品的灵感与创意。要想彻底拓展寿山石艺术的疆域,势必做出改革。除了注重艺术理论,更要结合艺术价值,准确把握审美特性,完善对石雕作品的艺术表达,推进寿山石雕产业大环境的改革。现在对寿山石雕从业者来说,除了选择寿山石石材之外,一些外地石材也能为己所用,不受石材产量的限制,致力于创新,给寿山石雕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寿山石雕的文化品质。

二、寿山石雕刻的发展阶段

(一)寿山石艺术多元化的推广方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寿山石出现在大众眼中的媒介也越来越多样化,分为专场拍卖和个人拍卖两种形式,并且逐渐成为拍卖市场的主流导向。为了让寿山石更好地融入市场,适应当前的发展背景,两种方式也在慢慢地融合,规范了市场运作,这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艺术追求,还能让寿山石雕刻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寿山石两种价格体系的碰撞

寿山石的发展既离不开多元化的推广方式,也离不开经济效益。两种形式是寿山石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素。

1.利用原石自身的价值提高价格

经验老到的手艺人手中不乏一些价值较高的寿山石原石,以此为基础进行雕刻,再投入更多的雕刻成本,显而易见,完工后的石雕作品价格非常可观。

2.提高寿山石雕作品的艺术性

寿山石的原石资源如今愈发匮乏,相对于上一种价格体系,发展相对受限。但是寿山石的艺术发展不能就此停滞不前,于是就衍生出了第二种价格体系。雕刻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因为对寿山石的原石质量没有过高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成本,为了提高价格,必须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创新的创作理念作为作品的重点。

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价格体系时常发生碰撞,对于购买者而言,实惠的价格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因此第二种体系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显露出来,发展也更加迅速,无形中促进了手艺人专精于自身的技艺。

山秀园石《太平有象》 徐玮/作

(三)寿山石审美价值的转变

以服装为例,从新中式褂袍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大衣,无论是服饰还是装饰品甚至是艺术品,人们的审美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得到一定的改观。

再说寿山石雕刻的审美转变,以前寿山石艺术品多为达官贵族服务,在整体的作品风格上也讲究奢华精致。后来寿山石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中,得到了文人墨客的肯定和喜爱,由此,寿山石的创作风格也与传统诗画融合,平添了一分雅致。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审美素质也得到提升。华而不实的石雕作品也在审美的进步中退出市场,能得到青睐的往往是那些构思精巧和艺术价值高的石雕作品。人们在选购寿山石的时候也会注重将雕刻与中外技艺融合的创新型作品,正是这种从精致到雅致的审美转化,更利于营造良好的寿山石市场氛围。

为了不让自己与市场脱节,雕刻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结合市场,摒弃固有的思想,更加注重作品的巧思与创意,不再一味地追求寿山石自身的品质,从而创作出真正有内涵的艺术精品。

三、寿山石雕刻的创作意境与心境

(一)意境与心境概述

注重作品的整体构思才有利于寿山石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离不开寿山石雕刻在创作时应有的意境和心境。

意境是艺术上的最高追求。“意境”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典诗词中,最早由唐代诗人王维开创这一新纪元,“以诗入画”的概念影响了诸多艺术门类,发展延续至今。因此,寿山石作品中常有古典诗词的影子,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不同。

意境不是一个具象的概念,每个人的意向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都不一样,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折射到作品中也会带来不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而只能靠心领神会和日常的积累,作品会有完工的一日,但是意境却是无穷无尽的。雕刻者的意境和心境在创作中能达到和谐统一,灵敏地捕捉事物的神韵,将常见的事物赋予艺术灵魂。优秀的雕刻家善用意境将观者引入自己打造的精神世界,感受作品传达出的精神,让作品引人入胜、动人心魂。

(二)意境与心境在创作中的意义

寿山石是艺术的载体,雕刻手法和艺术形式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寿山石作品的诞生对雕刻者而言是一个情感传递、心灵交融的过程。一件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会拘泥于原石的价值和机械化的形式,不需要刻意追求,只讲求真情流露。而雕刻者当下的生活场景、思绪、心境以及正在经历的事情才是意境呈现的重要因素,反之容易失去艺术的本质。

四、结语

虽然有“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这一说法,但是每个时代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家最大的通病就是永远置身于前人高大的身影之后,缺失了自己的形象,不明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只有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推动寿山石雕艺术向更高的层面发展,步入艺术的大雅之堂,而这没有捷径可走。

总体来说,保留寿山石的艺术特性和艺术价值对寿山石雕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市场良性发展,雕刻者应当更加注意对市场的分析、现代的审美取向,以此积极调整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方式,注重作品的艺术性,积极提升自己的水平,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之一,这样才能推动寿山石产业的发展,保障自身价值,守护这独具一格的八闽奇葩。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原石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斯里兰卡发现世界最大单体蓝宝石原石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不灭的初心(节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专家支招科学挑选原石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Superheroes Get Together 超级英雄大聚会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