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家具的工艺特点和雕刻艺术探析

2022-10-02陈励景

天工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古典家具雕刻线条

陈励景

古典家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采用雕刻技术让古典家具充满装饰文化,有效提高了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古典家具与中国古典牙、竹及角器雕刻品相似,可谓是一脉相承,在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器等各种雕刻艺术的影响下,吸纳雕刻艺术的精神文化并予以升华。在古典家具制作中,采用精美的雕刻对家具进行装饰,有效提高了家具的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奇珍。尤其是明代家具,更是古典家具的精华,无论是做工还是造型都登峰造极。明代的雕刻艺术更是传承了先秦两汉的艺术,同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但体现出明清两朝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老百姓祈望幸福祥和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文人高雅的心境和帝王华贵富丽的生活。在这些因素融合下,赋予了古典家具独特的工艺特征。

一、古典家具发展历程

古典家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辉煌的文化。

(一)雏形阶段

最早的家具出现在夏商周阶段,此时家具被称为“榻”。在商代中国进入青铜文明时期,祭祀活动占据重要地位,礼器成为当时重要的器物,有一些器物即为早期的家具,具有储存、置物等作用,比如“禁”为商周放酒器的台子,其造型浑厚,上面饰有饕餮纹。到商代,髹漆技术逐渐成熟,大量用于家具的装饰上。

(二)诞生低矮家具

在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制造家具的水平突飞猛进。而且因炼铁、冶金技术的不断改进,推动了木材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十分丰富的工具与器械,为制作家具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这个时期,人们习惯在地上坐或跪,因此家具主要为茶几、个案等。

(三)出现高型家具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佛教逐渐盛兴,庙宇和石窟开始大规模出现,用具和陈设逐渐丰富,出现了凳、墩及椅等高型家具,随之绘画图案和浮雕配件也出现了。唐代的敦煌壁画上不但有莲花座、鼓墩等,还有简单的曲足案、板足案及翘头案等,文人为了追求洁净素雅,这个时期的围屏、立屏大部分是素面无饰的。

(四)高矮家具共同发展

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高型家具走向盛典,高矮家具共同发展。在隋朝时期,家具变化并不大。而到了唐朝,家具具有丰满、浑厚、稳重而宽大的特征,体重比较大。宋朝时期的家具形式多种多样,还出现了燕几,制作上更是不断变化,家具总体风格为秀丽和挺拔,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明式家具。

(五)家具衰退期

到了清代,虽然家具出现了许多新品种,但都是明式家具的延续,承袭了典雅和高雅风格。在清代,家具过分追求奢侈,显得十分烦琐累赘。

二、古典家具的工艺特点

从古典家具的发展来看,古典家具也是一路坎坷,经历了多个朝代,造型和装饰都发生了变化。总体而言,其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一)用料考究,浑然天成

古典家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点,尤其是在用料上十分考究。在制作古典家具时,主要选择纹理优美、质地坚硬、光泽感极强的材质,比如紫檀、黄花梨等。将木材自身色彩与肌理相结合,在木材表面打蜡抛光,真正展示出材质的亮点和色泽。从相关典籍来看,古典家具选材时讲究“四品”,即质坚、耐腐、纹美和味香。而且还讲究一木成器,即便无法实现,也要尽可能接近,常用同产地、同批次及树龄接近的材料拼做而成。所选木材不能有死节、开裂、变形等各种瑕疵,以免影响雕刻;纹理上更要比对颜色、纹理等,色泽相当,自然过渡。在设计外观时,善于从中提取材质的美学元素,尤其是处理木纹,更是遵循自然天成,对花纹进行巧妙拼凑,让家具更具自然流畅感,从而实现古典家具的自然素朴之感。

(二)造型严谨,典雅优美

中国古典家具造型比例严谨、卯榫结构精妙无比、雕刻技艺精湛,这些元素都体现出制作工艺的精湛。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G·Ecke(德国学者)对红木家具进行归纳,总结出三条原理:尽量不用或少用木销钉,尽量不用胶粘,不用胶粘剂和铁钉。在古典家具中采用榫卯结构具有技巧性、民族性及牢固性。古典家具讲究自然美,结构上利用榫卯斗合模式,坚持不用胶、不用钉,这样就让结构不易缩胀,不易变形,经久耐用,整体造型严谨,精准巧妙,利用镂空雕、浮雕等多种技法雕刻饰物。从古典家具外观来看,主要通过传统工艺,比如镶嵌、雕刻等,不同造型的家具采用不同纹饰,实现锦上添花的功效,除了雕刻龙凤、蝙蝠等各种吉祥物,还雕刻花纹作装饰,配上深雕、浮雕及立体圆雕等,打造出古典家具造型之美。

《休闲圆桌六件套》 陈励景/作

《瑞兽呈祥沙发六件套》 陈励景/作

(三)线条流畅,委婉而含蓄

对于古典家具而言,线条并非只局限外观,而是包含外部的轮廓及平面修饰。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就提出线条有十几种,比如边线、线脚、脊线、阳线等。优美的线条并不是繁缛的花饰,重在家具外部轮廓的变化,让观赏者感受到曲线美。古典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的造型,将线条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古典家具中,椅凳线条是方圆结合交错,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曲直线条交错变化,体现出含蓄而委婉之美。各部件线条挺拔秀丽,刚柔相济,柔而不弱,挺而不僵,展现出古典家具的典雅、质朴及大方之美。

(四)内涵丰富,塑造雅致的意境

设计古典家具时,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吸收传统家具的文化精粹,同时还结合时代的审美需求,讲究含蓄内敛,传承雅致的意境。许多研究者称古典家具为艺术家具和人文家具。古代和谐审美重在心理体验,讲究天、美、物三者间的联系。在古代传统的哲学观中,方和圆属于典型表象方式,而古典椅子常利用线条构成方与圆,里面坚韧外面圆滑,通过天圆地方的观念体现刚柔并济的智慧。在装饰上,古典家具常采用传统吉祥物,图中必有深意,意必吉祥。大多数修饰图案源自传说、历史故事及大自然中的花鸟虫草,还有一些来自佛教纹饰。饕餮纹、凤凰纹等均为神兽纹,意寓吉祥;石榴、葡萄等意寓多子多福等。由此可见,古典家具内涵十分丰富,通过线条和饰物塑造出雅致的意境。

三、古典家具的雕刻艺术

古典家具传承传统技艺,其雕刻工艺依然比较严谨。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操作体会,谈谈古典家具的雕刻工艺艺术。

(一)绘制线稿

对于古典家具而言,雕刻饰物是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雕刻艺术的重要手段。在雕刻中,第一步是绘制线稿,将雕刻图案直接绘制到材料上,当然也可以先在纸上绘制,然后用硫酸纸粘贴到材料上。因材料不光滑又有纹理,如果直接绘制具有一定的困难,对技艺要求较高,因此常常是绘好图案后用硫酸纸拓样。拓样时要注意:第一,雕刻纹样呈对称性,绘制时可将纸张对折,将复写纸夹在中间,只需要绘制一半即可,这样既减少了图案误差还节省了时间。第二,粘贴硫酸纸要确保纹样与木材的纹理一致,按住硫酸纸一端将其固定,再掀另一端,拓样时要将硫酸纸拉直,确保材料与硫酸纸间没有杂质与气泡。第三,合理选择硫酸纸。硫酸纸要薄厚适中,如果太薄极易破损,如果太厚通透性与柔软度差,通透性差看不清图案,影响精度,还可能无法看清纹理,从而影响下刀的方向;柔软度差,粘贴时材料表面极易移位,势必会影响雕刻效果。

(二)制粗坯

线稿绘制好后,就要制粗坯。这个过程是用打坯刀通过凿、铲等方法雕刻图案的。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粗坯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甚至还会影响饰物的最终效果。下刀前,要仔细分析图案的特征,掌握图案的线条规律和层次结构,定好深度,合理选择雕刻工具,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凿线”了。当图案层次多时,要遵循从上到下、从表至里的顺序雕刻,深浅有度,主次分明,刀刃顺着外轮廓线走,每次下刀都要有重叠部分,避免出现刀痕断开与深浅不一。完成凿线后,就开始塑形,以更好区分图案层次,展示图案的立体感。用刀要注意细节:第一,用刀倾斜角度控制在30~70度,这样才能更省力;第二,雕刻曲线纹样,圆刀弧度尽可能与曲线弧度一致,确保走刀圆滑;第三,雕刻两个纹样的连接处,只要能表现二者间的层次关系,不需过于注重细节;第四,用木槌敲打刻刀时,必须轻重适度,均匀衔接。

(三)刻画细节

在刻画细节阶段,就是利用各种工具(比如平刀、三角刀等)处理粗坯,通过精雕细琢雕刻出图案的结构层次和轮廓,让图案更加清晰。刻画细节时,必须考虑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注意深浅层次的关系,突出主体;用刀讲究快、准、狠,线条要平整规则,光滑流畅,走刀方向与纹理方向保持一致。处理细节的难点:第一,必须掌握雕刻工具的操作技巧,才能雕刻出相应的效果;第二,把握住图案的层次关系,体现出其艺术效果。

《灵芝中堂六件套》 陈励景/作

(四)修光

刻画完细节后进入扫尾阶段,即修光阶段,主要采用木锉、刮刀等工具打磨部件,让修饰图案的表面圆润光滑,活灵活现。打磨时,工具要顺着纹理方向进行,这个过程似乎很简单,其实比较重要,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最终效果。俗话说“三分雕刻、七分打磨”,就是这个道理。

(五)检验

雕刻好图案后,还要仔细检验。检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雕刻图案与图纸是否一致;第二,图案的层次关系正确与否,清底是不是平整;第三,纹样线型是否流畅光滑。

古典家具及其雕刻艺术在整个艺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家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雕刻艺人的才华与智慧,传递着能工巧匠的审美情趣。古典家具蕴含的工艺博大精深,还需要不断传承与挖掘;木雕属于传统装饰艺术,为古典家具的发展与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古典家具的工艺特点及雕刻艺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古典家具艺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古典家具雕刻线条
关于新会古典家具产业发展的专题性调查分析报告
线条之美
精致线条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中西古典家具申城相遇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雕刻时光
二十年后收什么样的古典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