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2-10-02彭维聪曹均学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才农村大学生

彭维聪,曹均学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乡村振兴需要大批实用型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1]38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如何有效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但当下我国乡村正面临着人才存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人才回流难度大和培育难度大等现实困境。

1.1 数量困境:乡村人才存量不足

乡村人才单项流失严重,人才存量不足是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渐放宽了对户籍的限制,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加剧,大量的人口开始离开家乡,选择进城务工。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降低了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减弱了农村适龄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2],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主动走出农村,参与到城市建设,再加上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发展前景等对乡村人才产生了“吸虹效应”,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导致乡村出现“失血”“贫血”状态,据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近五年来,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工人数出现短暂减少之外,2017年到2021年,农民工规模持续扩大(见图1),这表明乡村人才的大量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2 质量困境: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不高

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振兴的进程[3],我国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乡村人才结构不合理,乡村发展缺乏有效的主体。大量青壮年涌入城市,使得乡村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留守人口,但留守人口通常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等群体,这些群体是需要政府帮扶或兜底的对象,并非乡村振兴能够依靠的主要人力资源。二是乡村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大多数乡村本土人才主要掌握的是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知识和技能,对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知识结构跟不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4]。三是乡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由图2可以看出,在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7.1%,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仅占1.2%,农村劳动力资源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总体来说,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图2 农村劳动力资源文化程度构成

1.3 引才困境:乡村人才回流难度大

引导优秀人才下乡返乡,增强乡村的“输血”功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我国乡村想要引进人才仍存在一定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进城的农民工不愿返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202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 833.8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131.5元,城乡收入比约为2.56∶1,城市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再加上城市的生活环境、医疗水平和卫生保障等方面都优于农村,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与农村的联系逐渐变少,在获得一定收入后,大多数农民会选择在城市安家落户,成为“城里人”,不愿意再返回农村。另一方面,城市精英人才不愿下乡。对于城市人才而言,乡村并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他们在乡村没有亲人和朋友,在乡村内部属于“外人”,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对乡村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故而服务乡村的内生动力不足,难以真正融入乡村建设之中[5]。此外,关于乡村的社会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到乡村发展形成了阻力,大学生或城市人才到乡村发展或者从事农业生产往往会被社会评价为“没前途”“大材小用”,这种固有的文化观念和社会评价,对社会各界人才到乡村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6]132。

1.4 育才困境:乡村人才培育难度大

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靠人才引进,更要进行本土培育,双管齐下,以形成乡村人才振兴的合力。但当前乡村在培育本土人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乡村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一是没有形成专门的人才信息库,没有对乡村人口的性别、年龄、学历和技能等进行登记,无法了解本村人才储存情况和个人特点,也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才培养;二是没有和学校形成联合。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没有选派有实力、有潜力的乡村人才进入学校进修,进一步提升乡村人才的农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开展的乡村实践课较少,涉农高校和涉农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很少直接进入乡村一线,等真正到了乡村却一筹莫展,无法成为乡村实干人才。其次,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力度不够。一是对传统匠人的挖掘力度不够,由于农村青壮年对城市的向往,许多传统工匠的手艺并没有得到传承,再加上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传统匠人只能以种地为主要工作,导致一些优秀传统技艺走向消亡;二是对经济能人的支持力度不够,想创业的农村青壮年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因而只能外出谋生。最后,乡村人才培育缺乏带头人。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比较具有威望和有话语权的人组成,虽然他们在乡村工作和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样的村领导集体往往年龄偏大,知识水平较低,对改变乡村的愿望不是很强,在人才培育方面也很难拿出建议和方案[7]。

2 乡村振兴人才瓶颈的破解路径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仅要引进外部人才,培育本土人才,更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

2.1 引进:多向发力,吸引各类人才下乡返乡

2.1.1 吸引城市精英下乡

如果乡村人才一直单向流入城市,乡村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要求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首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吸引城市精英下乡。第一,改革户籍制度,消除限制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早年迁出农村的大学生和想要下乡创业的人,由于是城市户籍,下乡后无法享受到农村相应的社保政策,也难以参加集体组织的分配和选举,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各类人才下乡的积极性,只有改革并逐渐消除户籍制度,才能使城乡人才要素自由流动的通道畅通。第二,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创业政策,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创业,如设立乡村专项创业风险基金,给予乡村创业人员信贷和融资政策倾斜,解决其在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8]。第三,构建乡村振兴引才机构。地方政府应实时调研,掌握乡村人才储量和需求状况,并构建相应的人才招聘平台,实时发布乡村人才需求状况,同时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和社会关系,吸引各类人才下乡。第四,构建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乡村人才专项编制计划”,为下乡人才提供带编岗位,提高下乡人员的薪酬待遇;打通乡村干部跨级上升通道,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向乡村人才倾斜;定期评选“乡村振兴模范人物”,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提高社会对乡村人员的评价,提升乡村人才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第五,完善乡村人才退出机制。对于在乡村工作期满后想要离职重新创业择业的人员,政府的政策支持应具备持续性,打消人才投身乡村的顾虑。第六,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计划。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定向培养医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等,定期为乡村输送人才,引导各领域人才与青年志愿者到村开展志愿服务。第七,强化干部的流动机制,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活力。乡村振兴需要一批视野开阔的“领头雁”,从城市机关中选派高级干部下派乡村进行挂职锻炼,打造一批素质过硬、信念坚定、思维开阔的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队伍,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员储备,切实提升乡村人才引领力[9]。

2.1.2 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他们在乡村劳动过、生活过,熟悉当地乡村的情况,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如果有发展前景,他们更愿意长期留在乡村;另一方面,相对于乡村留守人员而言,外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接触过新的生活方式、思维理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技术和资金,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所需要的[10]。因此,要最大可能地吸引外出劳动力返乡,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如何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以血缘、地缘关系动员乡村外出村民回乡创业。通过外出村民的家人、亲戚、朋友等渠道,向外出村民传达乡村发展的信息,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动员他们回乡考察,了解乡村发展状况,在考察、了解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11]。二是以乡情乡愁来感化乡村外出村民回乡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情牌’‘乡愁牌’打好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渠道疏通了,对乡村振兴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12]395-396村庄是一个共同体,村民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他们应该肩负起建设家乡的责任,要使外出村民意识到他们在外学习的各种技能与本领、积累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三是以乡村发展机遇吸引外出村民回乡创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返乡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条件,增加乡村人才的经济收入,让外出村民回乡后大有可为,同时亦有利可图,利用机遇和利益吸引他们服务于乡村振兴[11]。

2.1.3 吸引大学生扎根农村建功立业

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较高,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人力资源。要吸引大学生下乡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可以采取“政府+学校”模式,双管齐下,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和职业院校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根据乡村振兴现实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第二,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定向服务计划,加强学校和乡村之间的人才流通机制。如与大学生签订合约,对愿意服务乡村的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和加分政策,对乡村定向毕业生免除学杂费。第三,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在校学生的知农、爱农、为农情怀,激发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第四,学校应多开展实践课程,对于涉农专业学生,不仅在学校要有农学基地,更要开展下乡实践必修课程,其他专业学生也要组织假期下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上山下乡,了解乡村的现实情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外化于行。第五,学校应做好就业指导。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当下乡村发展现状不了解甚至是误解,因此对乡村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导致大学生不愿到乡村。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力宣传农业农村相关人才政策、发展前景,帮助大学生了解农村,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建功立业。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应增加乡村人员编制,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青年大学生。因为农村编制岗位太少,许多大学生想要通过“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和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到乡村工作,但却没有足够的岗位,导致大学生下乡无门。因此,政府在增加下乡人才福利的同时,应增加农村带编岗位,扩大乡村人才引进的规模,填补乡村高知识人才空缺。二是设置乡村振兴专职人员。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较强,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尝试吸纳返乡大学生担任乡村振兴专职人员,配合村干部做好相关工作,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力,让其在乡村治理中担任重要角色。

2.2 培育: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做好人才开发工作

乡村振兴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仅依靠外部引流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盘活现有人力资源,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需要进行内部培育,用好本土人才这笔宝贵的资源。如何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本土人才队伍呢?第一,要激发农民的主体性。成立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小组,帮助农民明晰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思路、政策条件、资源优势、潜在风险及未来前景,让农民意识到自己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第二,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乡村人才信息数据库,做好乡村人才的信息登记,让农民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或创业方向,精准对接适合自身的教育与培训内容、机构和方式等,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13]。第三,要加大对乡村人才培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人才培育专项基金,将乡村人才培育纳入财政预算,针对各村需求,因地制宜地培育培训生产型、经营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乡村人才。第四,打造教育平台,充分发挥高校、职业院校、党校和农民夜校的重要作用,与各学校形成联合,定期选派本土人才去学校进行学习,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和治理能力。第五,激活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田间地头是农村本土人才的“练兵场”,在这一庞大的场域中埋藏着无数可塑性人才。要深入挖掘有农业情怀的“田秀才”、有文化自信的“乡村工匠”、有绿色发展理念的“土专家”、有乡土情结的“乡创客”和能全面振兴乡村的“双创新农人”[14]。第六,构建乡村人才评定机制。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状况设置人才评定的标准,用“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等方式,进行人才选拔和认定。

2.3 留下:优化乡村创业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使各路人才自愿来,更重要的是让人才来了不愿走、留得住。要想人才在乡村留得住,首先乡村自身要具备诱惑力和吸引力,乡村的吸引力主要靠以下五方面实现。一是打造美丽的乡村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加强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还原乡村美好生态,用美丽的环境留住人才。二是推动形成文明乡风。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增添乡村的人文魅力。三是挖掘、弘扬乡土文化。选择从城市回归乡村的人,均怀有美好的乡土情结,传统村落、老屋、古楼以及承载着农耕文化记忆的乡村生产生活器具等,都是其寄托“乡愁”的符号,也是留下他们的“隐形网”[15],加大对传统村落、古楼、古建筑等的保护力度,以乡土文化和乡土情怀留住人才。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16]要合理规划乡村房屋建设,完善乡村道路、水电、网络、物流和娱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让投身乡村的各路人才住得安心、舒心。五是依靠政策支持努力留住人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下乡返乡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保以及配偶就业等问题,让乡村人才无后顾之忧,安心投身乡村振兴[1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新的挑战和任务,乡村人才具有关键性、战略性的重要作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破除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毛遂自荐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