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市“连点成带”绘新图

2022-10-01梁时禹杨莉琴

源流 2022年8期
关键词:示范带肉鸽梅州市

■ 梁时禹 杨莉琴

一望无际的田野内,金黄的禾苗垂下了头,传递出丰收的喜悦;田野旁,平坦整洁的柏油路向村内延伸,不时有村民走过;步入村庄,栩栩如生的壁画,充满生机的菜园子,丰富的农耕景观,一栋栋典雅又不失特色的客家民居接二连三地映入眼帘……

盛夏,在梅州的乡村内走一走,看到的是客韵乡村的美景,感受到的是客韵乡村的惬意。

这,得益于梅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日前,梅州市正式印发《梅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全力打造乡村全域振兴高地。

基础扎实 83个镇村获评省级专业镇村

在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的强惠现代农业科技园内,丰收的喜悦藏在忙碌中。碧绿的藤蔓爬满竹竿,大小不一、青翠欲滴的苦瓜垂挂枝头。基地外,工人将一筐又一筐的苦瓜搬上货车,等待发往市场。

在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河道如玉带蜿蜒穿村而过,连接起向阳村与黄田村。以河为线,河岸两边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

在蕉岭县新铺镇黄坑村黄坑茶种植基地,村民一边采茶,一边放声歌唱: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篮儿将茶采,片片茶叶片片香。歌声飘向远处的美丽村庄。

……

俯瞰梅州,一个个美丽又不失特色的村庄,描绘出属于梅州的田园诗意,映衬出梅州的乡村之兴。

近年来,梅州聚焦“五个振兴”,以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设美丽新农村、培养职业农民为主攻方向,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工作初步实现了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站在新的坐标点上,梅州为自己立下了新的奋斗目标,印发《方案》,吹响全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号角。

何为乡村振兴示范带?

“乡村振兴示范带将以改善环境为基础、以提升风貌为标志、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将在优势资源整合、集聚效应发挥、县镇经济推动和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梅州市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介绍。

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有何优势?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近年来,梅州按照差异化、品牌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以“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建设。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和“十佳文明镇,百佳文明村”“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兴了产业,美了农村,旺了生活。

得益于前期工作的开展,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有决心、有信心。“这些都为梅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注入了动力。”梅州市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说。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专业示范镇村是基础。《方案》明确,乡村振兴示范带应串联不少于1个圩镇、5个行政村,且精品段不少于10公里。其中,串联的圩镇要达到“示范圩镇”标准、行政村要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至少2个行政村要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

俯瞰梅州大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村、全国文明村镇相继涌现。

2个镇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83个镇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1个、广东省文明村镇11个,文明村镇达标覆盖率达98.6%。

此外,梅州农业企业也在增多,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35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这是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底气,更是前行的动力。

提质增效 以工业思维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

“ 咕咕咕,咕咕咕……”清脆的鸽子叫声从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的肉鸽养殖基地内传来。步入鸽棚内,数十万只鸽子扑腾着翅膀,工人们戴着口罩,检查着鸽子的生长情况。

近年来,兴宁市以肉鸽养殖为主导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建成优质种鸽养殖基地3个、合作商品鸽养殖基地115个,带动农户规模化养殖,合作农户达1071户,每年收购鸽子大约1000万只。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行’的发展思路,肉鸽产业开始壮大,示范效益逐渐明显。除了龙田镇,叶塘镇、坭陂镇、宁中镇、大坪镇等地也在发展肉鸽产业。”龙田镇党委副书记李美容说。

同时,兴宁市在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肉鸽加工产业一体化项目建设,包括年产1000万只以上肉鸽活禽屠宰车间,以及肉鸽休闲食品深加工车间。引导企业探索预制菜的发展蓝海,进一步促进肉鸽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鸽子产业总产值预计1亿元,其中预制菜产值占比30%。”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说,通过预制菜加工,企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养殖户户均增长20%的经济效益。

类似的探索,在梅州并不鲜见。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梅州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导向,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同时,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乡村振兴示范带,产业发展是核心。

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和农村集体增收,推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进程,是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重要抓手。《方案》中,“促进镇村产业有效融合”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然而,推进示范带建设难点也在产业。

纵观梅州乡村产业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梅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全国1/5、全球1/10的柚子,全省1/4的茶园、全省1/7的乳鸽,均出自梅州。在上世纪90年代,梅州还被树立为“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农业发展典范。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梅州没有将基础扎实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未能规模化、连片化发展产业。种养产业发展规模大但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加工产业规模较小、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在梅州较为常见。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7家,其中省级以上148家,占全省11%,总量全省第一,但产值亿元以上的仅14家。农业“接二连三”滞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30%,与全国的55%还有一定差距。

对此《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形成1——2个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较强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壮大具有梅州特色的农业产业,引导和支持发展预制菜等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产业,积极建设产业强镇、特色专业村和乡村产业社区。

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坚持强链延链补链,推动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梅州早已进行探索,并建成了以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兴宁鸽、平远橙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园,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

以点带面 形成各美其美建设格局

“示范带建设给当地村民带来的收益是肉眼可见的,看,我家的外立面就是在示范带建设过程中重新装修的。”家住平远县仁居镇上远村村民张亮平说。

平远县以国道206、国道358为主线,以八尺、仁居、差干三镇为核心,“拆、改、建、管”并重,出台农房外立面改造奖补政策、外立面改造贴息贷款政策,充分激活群众改造房屋的内生动力,凝聚合力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带。

“总的来说分为瓦面和墙体,均以总价的40%给予奖补。其中,瓦面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2万元,外墙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1万元。”平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干群合力,一条长达33公里的“红色记忆”美丽乡村示范带点缀着平远的山水,装扮着平远的乡村,滋润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今年2月,平远县“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其建设经验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全市进行分享。

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这是梅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的思路。

在推进过程中,梅州不可避免地会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复杂的大难题、基础的工程量。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如何确立村子的主导产业?如何解放干部的思想?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未雨绸缪、积谷防饥、见招拆招,让建设过程顺利、顺畅。”梅州市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介绍,在梅州市乡村振兴局,乡村建设发展工作专班的设立,旨在有效协调和衔接各方资源,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务实高效推进示范带创建工作,彰显着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信心和决心。

防止翻烧饼、走弯路,梅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下好“先手棋”,先规划后建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各个方面,避免“建设过半、推倒重来”。

同时,先进点率先建设,及时总结和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先进点的建设经验与各地实际,梅州分类确定示范带建设风格和目标任务,既凸显了各地文化特质与资源特色,又避免同质化,形成各美其美的建设格局。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目标支撑,需要久久为功。《方案》明确,各县(市、区)要在2——3年内,建成2条以上连线成片、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面推进全市乡村建设发展和全域全面振兴。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明确梅州还将发挥国有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探索“一带一国有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带相关设施和其他村建设、乡村发展项目的长效运行管护,激活闲置土地资源和乡村特色优势资源,为示范带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与保障。

猜你喜欢

示范带肉鸽梅州市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陈提升开展仪式
“红色示范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关于肉鸽规模化健康生产技术的分析
肉鸽养殖技术要点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养殖肉鸽有妙招人工孵化效益高
新邱区推进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实践措施
鸽肉治愈五年顽疾
梅州市山地果园运输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