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诊治经验探讨
2022-10-01余建玮万彦婷方晓彬接明明洪广槐
洪 燕,余建玮,万彦婷,方晓彬,接明明,洪广槐
慢性前列腺炎好发于青壮年,是部队官兵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排尿异常、局部疼痛不适,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能有生殖功能、性功能障碍,以及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精神症状,给部队训练、执勤带来一定影响。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a-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效果往往不理想。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很多,中医药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研究江西省国医名师洪广槐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医案,为诊治慢性前列腺炎提供思路,更好地保障部队官兵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01至2020-12洪广槐教授在江西省上饶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病例的医案资料,以及洪教授发表的文章、书籍中的前列腺炎医案。共纳入259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年龄18~70岁,平均(30.92±7.18)岁。
1.2 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解读。纳入标准:(1)经复诊确定取得肯定疗效,达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效和痊愈的病例;(2)医案资料有完整记录,包括一般资料、病史、理化检查、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用药等诊疗信息。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等患者。
1.3 方法
1.3.1 数据库的建立 将患者一般资料、辨证分型、治法、处方用药等输入计算机,病历文本用XML软件标记。
2 结 果
2.1 证型分布 证型3个,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型88.03%(228/259)、肾虚型8.11%(21/259)、瘀滞型3.86%(10/259),以湿热型为主。
2.2 治法分布 治法4种,由高到低依次为升清降浊100%(259/259)、清利湿热99.61%(258/259)、活血化瘀99.23%(257/259)、补肾8.11%(21/259)。
2.3 中药使用频数与剂量 共使用中药27味,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柴胡、桔梗、升麻、泽泻、茯苓、白花蛇舌草、蚕沙、丹参、甘草、菊花、王不留行、车前子、木通、猪苓、覆盆子、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赤芍、当归尾、琥珀末、苍术、黄柏、扁蓄、冬葵子、金银花、瞿麦。其中前14味为常用药,柴胡、桔梗、升麻、赤芍均为6 g, 菟丝子、枸杞子、琥珀末均为5 g,其他为10~15 g(表1)。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医案的辨证证型分布发现,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分湿热型、肾虚型、瘀滞型。以湿热型为主,兼挟瘀。认识到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是因湿热蕴结、败精腐浊阻滞下焦而成,清气不升、浊阴不降。针对证型在治法上以升清降浊、清利湿热、兼活血化瘀为主,少用补肾。病理表现为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致气化失司,膀胱不利。慢性前列腺炎除与湿浊有关外,与瘀血也密切相关。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洪广槐教授诊治慢性前列腺炎,最常使用的前14味中药分别为柴胡、桔梗、升麻、泽泻、茯苓、白花蛇舌草、蚕沙、丹参、甘草、菊花、王不留行、车前子、木通、猪苓。其中8味药(柴胡、桔梗、升麻、泽泻、茯苓、车前子、木通、猪苓)为洪教授的经验方升清降浊汤中的主要成分。柴胡、桔梗、升麻、泽泻、茯苓是核心用药,柴胡、桔梗、升麻具有升清气、提气的作用;泽泻、茯苓清湿热、利小便,在此为降浊气的作用。车前子、木通、猪苓、白花蛇舌草、蚕沙有清利湿热,加强降浊的作用,升降适宜,气化正常。在升清降浊的同时还加活血化瘀药丹参、王不留行,以起到化瘀消肿软坚的作用。使湿热分利,瘀消软化。甘草为临床常用配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可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报道甘草具有广泛的抗炎、抗菌、抗病毒的药理作用。瘀滞型在以上常用药基础上,加当归尾、赤芍、琥珀末;当归尾对下焦化瘀作用较强,李时珍曰当归“治上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赤芍具有化瘀作用,有抗炎、抗病毒的药理作用。琥珀末是一味矿物类中药,可改善记忆,且有较强的化瘀功效。肾虚型在常用药基础上减去车前子、木通、猪苓、加山萸肉、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补肾。此外,临床观察发现该治法不仅对慢性前列腺炎有效,对生殖系统感染所致的性功能障碍和男性不育等也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保障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