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9-30许平友李冬霞
许平友,李冬霞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 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1]。高职扩招既满足了高职院校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为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了学习、就业机会,然而高职扩招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扩招对象范围扩大至农民工、转岗工人、退役士兵等社会群体,生源结构的急剧变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间的矛盾将深刻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尤其是教学规模与生源变化将考验高职院校能否坚守质量标准,并在质量导向下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2]。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扩招”学生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同类院校“扩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职“扩招”学生现状
为了更好地掌握高职“扩招”生源状况,笔者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扩招”的生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扩招”学生共687名,其中男生559人,女生128人。基本状况如下:
(一)年龄状况
表1显示,2019级“扩招”学生中,18~32岁的学生人数占41.2%,33~60岁的学生占58.8%,可见“扩招”学生年龄普遍偏大,很多学生都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压力较大,学习时间相对较少。
表1 高职“扩招”学生的年龄结构
(二)政治面貌
表2显示,“扩招”学生中共青团员占22.3%,群众占68.5%,这与“扩招”学生的年龄有着一定的关系(大部分“扩招”学生已经超过了共青团员的要求年龄),而中共党员仅占6.7%,在“扩招”学生的学习、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限。
表2 高职“扩招”学生的政治面貌
(三)文化程度
表3显示,“扩招”学生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学历层次(占64.7%),其次是高中学历层次(占33.6%),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占47.3%。因此,“扩招”学生的文化程度总体不高,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技能学习。
表3 高职“扩招”学生的文化程度
(四)从业状况
表4显示,“扩招”学生中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占72.7%,表明大部分学生已就业。从个人成长背景来看,退役士兵占到12.4%(结合其它途径调查,退役早的大部分已就业),素质较高,对学风、班风建设有助力作用。此外,还有11.4%的进城务工农民,其正常学习将会受到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与居住环境的多重影响,这对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带来挑战。
表4 高职“扩招”学生的从业状况
二、高职“扩招”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高职“扩招”人才培养不但受到生源特点与结构双重特殊性的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条件不一、实践教学不够多元、专业资源平台吸引力不够等问题[3],这对于长期面向全日制在校学生集中培养和管理的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标准不降、保障质量”[4]的要求做好高职“社招”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无疑是全新挑战。
(一)生源结构与诉求复杂多样,学校教育任务重
高职“扩招”的生源主要是农民工、转岗工人、退伍士兵等,生源结构多元化、复杂化。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类型多样、年龄大小不一(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差异大(多数学生文化程度偏低)、从业状况各不相同(就业与待业并存,大多数分散在全省不同地区企业)。同时“扩招”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能力各异、学习方式多样、学习时间难统一等,给高职院校扩招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并带来前所未所的现实压力。
(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教学压力大
首先,扩招后高职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有限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高职“扩招”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其次,高职扩招带来的生源结构复杂多样,“扩招”学生学习诉求与自身发展要求各异,特别是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考验高职教师的因材施教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其在专业知识面和实践能力提升上下功夫。最后,高职院校面对成长背景、工作经历、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各不相同的“扩招”生源,教师的教育经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方式等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以满足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企业参与度不够,校企合作育人难度高
基于笔者调查分析,高职“扩招”学生大多为企业在职员工,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服从企业安排与管理。因此,校企合作育人对促进学生(员工)的成长发展尤显重要。然而,由于很多“扩招”学生所在的企业分散在全省不同地区,学校很难做到与每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企之间不能有效达到合作育人的真正实效。
三、高职“扩招”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招生是一种新的尝试,“扩招”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部等6部门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4]。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扩招”学生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重视生源的差异和特点,进一步加大校内、校外资源整合的力度,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扩招”学生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探索创新“扩招”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线上+线下”多样化教学,破解教学困境
学院针对“扩招”学生居住地分散、工作时间不尽相同的实际,积极开发、建设课程资源库,推行灵活多样的线上教学形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借助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线上跟着教师学、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并完成作业、练习和自我测试性考试,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客观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学能力。学校根据部分企业学员相对集中的特点,组织优秀教师下工厂、进企业开展面对面线下教学。现场面授有助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当面答疑,便于学生解惑,也能更好地与企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的诉求和企业的要求有效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此外,学校结合“扩招”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集中开展校内专业实训,通过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进一步强化工匠意识、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二)“心理辅导+‘大思政’+党建引领”多途径教育引导,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针对“扩招”学生年龄偏大和生活、学习、工作压力大,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所带来的心理影响等,学院结合“扩招”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工作实际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定期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压小常识、抗疫基本方法,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QQ心理咨询,及时、个性化疏导学生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主动走出疫情阴影。二是加强“大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养。鉴于扩招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高职思政教学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5]。学院高度重视“扩招”学生思政课教学,通过观摩课、微课大赛和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实效;同时,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和“扩招”学生实际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学生“三观”教育。三是成立流动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学院根据“扩招”学生党员人数少的实际情况,于2019年12月在“扩招”学生相对较集中的常发农业装备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第一个流动党支部,此后“扩招”学生流动党支部扩展到6家企业。支部党员由“扩招”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教师党员(班主任)组成,学校组织专人负责。“扩招”学生党员通过加入支部微信群,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日活动、过组织生活,并在线上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中发挥榜样作用。
(三)“工匠型教师+企业师傅”双师育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6]。对于已有一定工作经验、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扩招”学生来说,他们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渴望更多,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学院一方面加强校内工匠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企业培训、访学交流、学历进修等,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经验丰富、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工匠型师资队伍,并选派工匠型教师承担“扩招”学生的教学任务,强化“扩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扩招”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院聘请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企业师傅和“德艺双馨”的企业专家来校任教或作兼职教师。企业师傅、企业专家更了解企业所需和学生所求,更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而且企业师傅高超的技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扩招”学生也有着很强示范、引领作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此外,工匠型教师与企业师傅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工作经历以及学生实际,共同研究创新适应“扩招”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策略等,最大程度满足“扩招”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学校+企业”双主体合作育人,强化育人机制创新
当前多数“扩招”学生兼具高职院校在籍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的双重身份,学校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和培养学生(员工)成长成才。一方面加强过程考核。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扩招”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特点,组织线上完成作业、试卷考试、技能证书培训、工作业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成绩考核,使学生职业能力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和考核下全面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学院在面向社会开展招生宣传过程中主动与常发农业装备服务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扩招”学生兼职教师和兼职班主任等,让企业直接参与“扩招”学生的教学与管理,能够更充分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同时,强化校企合作育人。学校邀请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开发课程资源库,携手创新“学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扩招”学生的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凸显个性和特色。校企合作育人,使“扩招”学生能力提高快、岗位上手顺,同时深化了产教融合,既保证人才培养标准不降、质量不滑坡,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工作需要,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落地落实,最终实现校企生三赢。
四、结语
做好高职扩招人才培养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更好服务国家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和为不同生源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以及促进更多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7]。深化“扩招”学生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并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标准不降、保障质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遵循职教规律,认真研判“扩招”学生客体,直面问题、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在发挥传统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出“多样化教学、多途径教育、双师双主体育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扩招”学生培养的现实困境,切实做到了“质量型扩招”。其经验作法为同类院校深化“扩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