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站储料仓控制性填料技术研究
2022-09-30何莺
何 莺
(四川兴城港瑞建材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13)
0 前 言
在混凝土拌合站的储料系统布设及操作过程中,常常涉及到集料堆放、移动等方面的工作。集料实际储存过程中,常存在后续二次移料难度大、集料含水率难以控制、外部雨水难以有效隔断、内部人工作业难度大问题亟待解决。
为降低拌合站储料系统布设和操作难度,一些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如李建双等[1]、申继军等[2]、郑伟文[3]分别研究了高料仓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应用和设计了新型全自动布料系统与配料系统并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刘明莲[4]、郭彬[5]对混凝土搅拌站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张峰[6]、肖宁等[7]、王建强等[8]对混凝土拌合站粉料输送系统与设计及智能化控制进行了研究;游镇炼[9]系统分析了搅拌站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表现,介绍了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也对混凝土拌合站工艺流程的绿色环保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10-18]。
1 系统优化设计
1.1 内部移料平台优化设计
1)在料仓墙壁上设置一道平台梁撑墩和转向轴承,并在平台梁撑墩的上表面设置移料平台梁。
2)使移料台车下表面的台车滑隼与移料平台梁上的台车滑槽连接,内部移料平台优化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内部移料平台结构优化设计图
1.2 储料仓储排料优化设计
1)使门板控位体控制封口门板的启闭,将集料排放至储料仓内的设定位置。
2)通过排料控位体控制排料门板的启闭,使集料经排料导管排出。储料仓储排料优化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储料仓储排料结构优化设计图
1.3 滑升作业装置优化设计
1)沿料仓墙壁的高度方向布设侧壁滑槽,使作业平台一侧边上的平台滑隼插入侧壁滑槽上的滑移槽道内。
2)使控位吊索的一端与作业平台连接,另一端与平台撑梁上的吊索控位体连接,在作业平台背离侧壁滑槽侧设置卷铺道板。滑升作业结构优化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滑升作业结构优化设计图
2 系统布设流程
2.1 布设流程
混凝土拌合站储料系统施工工艺如图4所示。
图4 混凝土拌合站储料系统布设工艺流程图
2.2 操作要点
1)储料仓布设:根据储料仓的布设位置,进行硬化底板施工,支模浇筑料仓墙壁,并使料仓墙壁的底部与硬化底板连接牢固;布设底板撑体;将料仓底板吊设至底板撑体上,并使料仓底板与底板撑体焊接连接;在料仓底板的下表面焊接控位体撑板,设置排料控位体和门板滑槽;使排料门板的一端通过门板底连板与排料控位体连接,另一端插入门板滑槽内。排料门板与门板滑槽连接结构示意如图5所示。
图5 排料门板与门板滑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2)底部抽排水装置布设:在料仓底板下表面与排料导管外表面之间设置仓底蓄水体,仓底蓄水体位于滤排水孔的下方;使仓底蓄水体通过抽排水管及抽水泵体与外部的蓄水箱体连通。
3)内部移料平台布设:设置一道平台梁撑墩和转向轴承,并在平台梁撑墩的上表面设置移料平台梁;使移料台车下表面的台车滑隼与移料平台梁上的台车滑槽连接;台车侧板的外侧壁分别通过台车拉索与拉索控位体连接;设置排料斗板和封口门板;并使封口门板的一端与门板控位体连接,另一端插入门板限位槽与台车底板的间隙内。
4)滑升作业装置布设:沿料仓墙壁的高度方向布设侧壁滑槽;使作业平台一侧边上的平台滑隼插入滑移槽道内;使控位吊索的一端与作业平台连接,另一端与平台撑梁上的吊索控位体连接;在作业平台背离侧壁滑槽侧设置卷铺道板(见图6)。
图6 卷铺式道板平面示意图
5)硬化道面施工:在料仓墙壁的外侧设置硬化道面,并在硬化道面依次设置限位侧墩和排水沟槽;铺设抽排水管和排水集料,再将沟槽撑梁置于排水沟槽的限位槽内,然后将排水隔板(见图7)置于沟槽撑梁上方。
图7 排水隔板结构平面示意图
6)储料仓储排料操作:将集料由硬化道面运至储料仓部位,限定运料车的位置;将移料台车移至料车墙壁处,先在料仓墙壁顶部挂设滤料格栅,再将集料排放至移料台车内,使移料台车连同集料沿移料平台梁移动;控制封口门板的启闭,将集料排放至储料仓内的设定位置;集料表面的明水抽排至蓄水箱体内;控制排料门板的启闭,使集料经排料导管排出;先控制作业平台的高度,再将卷铺道板卷铺至集料表面,作为储料仓内部作业的便道。
3 工艺原理及优越性分析
1)在料仓底板的内侧壁上铺设反滤盖板,外侧设置仓底蓄水体,设置滤排水孔,将集料表面的明水抽除,降低了集料含水率控制的难度。
2)在储料仓的内部设置了移料台车,通过台车拉索来精确投放集料,减小人工移料的难度。
3)在排水沟槽的内部铺设抽排水管和排水集料,提升排水沟槽稳定性。
4 结 论
1)从内部移料平台、储料仓储排料装置、滑升作业装置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不但可以改善集料堆放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施工作业难度的混凝土拌合站储料系统。
2)结合工程实际,对混凝土拌合站储料系统的布设工艺和操作要点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技术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ID: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