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方法

2022-09-30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罗冬林

区域治理 2022年35期
关键词:抚州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 罗冬林

2020年《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对内嵌于国家治理系统过程中的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构建必然有助于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十四五”时期,抚州市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抚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工作主线,探索与构建抚州市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对抚州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文献回顾

以学者的研究来看,古斯塔夫[1]认为,在河流生态环境协调治理方面应形成一整套的协同治理模式,包括专门的协同治理机构、多元化治理结构、生态修复机制、开发与保护并行等。Todhunter[2]认为,多层次的治理已经逐步地发展起来,环保主义者、非政府组织、土著、第一民族和部落民众等新的行动者已经将他们的声音带到治理谈判当中,因此跨界环境治理需要蕴含多种治理结构和方法。

国内学者把环境多中心治理的结构概括为调动多层次政府、不同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公民守法,形成环境保护的多中心治理格局[3]。顾向一和曾丽渲[4]从完善法律体系和保障机制,构建“大部制”长江流域管理体制以及促进多元环境权利竞争性成长这三个方面出发,实现从“单一主导”走向“协商共治”的流域法律机制构建。

生态治理需要创新。在新兴领域的治理过程中,如何将治理创新能力转化为环境治理的内在创新能力以及如何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综上可知,生态治理包括治理价值、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发展等重要内容,都属于质性研究。因此要针对抚州这一研究个体,需要采用访谈和政策文本法,并进行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查阅江西省和抚州市政府政策文本,对抚州民众、企业、政府人员、环境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度访谈。其次,运用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技术构建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二、机制要素的探索

由于本研究旨在把握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对应关系,针对抚州地区的特定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扎根理论这种探索性研究技术,即采取编码的方法,通过理论取样从下往上深入收集研究数据,对数据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并进行分析与比较,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

(一)访谈数据及编码

通过对抚州民众、企业、政府人员、环境治理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编码具体过程见表1。

表1 访谈样本

(二)政策数据及编码

通过查阅政府文件获得政策数据。编码具体过程见表2。

表2 政策文件样本

(三)选择性编码

通过表1和表2开放性编码,进行概念比较和范畴提取,得到选择性编码结果见表3。

表3 选择性编码结果

三、探索结论

根据上述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要素的结果探索,其内容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相符合,其构成要素是由价值理念、多元共治、治理格局、治理现代化和治理手段组成。它们是一个复合结构,共同作用于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的运行。从系统论角度看,一个系统是由子系统或部分组成的,其运转是由其牵引力、推动力、支撑力所维系的。这五个构成要素的关系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抚州生态治理机制系统运行图

四、政策建议

(一)坚持生态治理价值理念引领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的根本方向

人民的幸福是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也是价值尺度。人民在生态方面的幸福内嵌于生态治理之中,即每一位人民都是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最终获益者,不仅共享治理成果,还在协同治理过程中都有所获益[5]。价值是生态治理的内在本质,并融合贯彻在其他四个内容之中。“谋人民的生态环境健康幸福”这一价值定位为生态治理指明了方向,但在抚州生态治理过程中,必定存在价值分歧甚至冲突的情形。因此,其价值定位应当优先满足抚州人民的高质量环境需求,统一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因此,正确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生态理念,谋划抚州系统性生态治理新路径。

(二)强化治理格局、多元共治和治理现代化推动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发展

(1)生态治理格局首先要着眼于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长远利益出发,统一抚州产业、能源经济结构,使得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其次,就主体格局而言,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各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责、多元共治,包括地方政府、企业、NGO、社区以及每个百姓。再次,实现重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大生态空间格局,建立“三区三线”的一体化互惠共生体系。最后,既要管发展、行业、生产与环保,又要联合南昌、鹰潭、吉安等周边城市,形成联防、联治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2)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市场机构和民众的互动协同过程,因此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需要建立统一战线,发挥一切可以依靠的所有公众主体的力量。

(3)生态治理现代化是由治理主体、关系、制度等各种要素的治理模式变化所表现。抚州生态治理经历科层治理、市场治理、网络治理、协同治理到治理现代化。从治理本质上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参与治理”模式正在向“多中心互动、协同”的“多元共治”模式转型。“十四五”时期,应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改革与创新,有效实现生态文明治理制度转型,提高治理能力,从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6]。

(三)增强生态治理手段支撑抚州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的进步

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在于制度治理。技术支撑着生态环境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确保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功能健康性和过程持续性。在生态文明的整体政治框架下,绿色科技的不断创新突破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以及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因此,抚州市应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用科技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色技术的应用。

相关链接

生态保护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200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中国近1/3的国土生态环境质量优良,1/3的国土生态环境处于差或较差水平。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中国森林面积为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森林质量趋于提高。但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和八分之一,森林资源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过度采伐等问题。中国天然草原面积3.9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但有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沙化草原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沙尘源。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草原围栏、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草地仍面临过度利用和退化的巨大压力。

中国湿地面积3848万公顷(不包括水稻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全国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600万公顷,约有4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但由于对湿地的长期侵扰和开发,大面积的天然湿地被水稻田等人工湿地所替代。

天然湿地大面积萎缩、消亡、退化仍很严重。

中国耕地面积1.2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进,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但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对农田的生产力和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1/3。近几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加大了对非法围、填海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已审批用海项目实行严格监管。

猜你喜欢

抚州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Task 10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十九大后江西第三“虎”肖毅落马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构建云南涉藏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