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电示新四军东进开新局
2022-09-30吴光祥
■ 吴光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武装入侵。在红军即将开赴抗日前线时,一个新的问题摆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的面前,即中共中央在全民族抗战中将采取怎样的战略方针。毛泽东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审时度势,5次电示中共中央长江局和相关领导人,要求新四军东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全国抗战新局面。
党的抗战策略转变
在全国抗战的新形势下,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承担起贯彻执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任务,关键是实行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党的战略任务是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就此发表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随即,中共中央一面下令刚刚改编的八路军迅速向华北敌后挺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一面加紧同国民党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问题进行谈判,并于1937年10月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新四军各部集结的过程中,毛泽东根据当时华北战略地位、形势及开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条件,结合新四军仅有的4个支队、1.03万人的实际情况,在对如何于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云集的地区开展抗日斗争以及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通过5份电报指示新四军东进,最终开辟了抗日敌后根据地。
毛泽东电示新四军东进
1937年12月14日即南京沦陷的第2天,毛泽东就同正在延安的项英一起致电叶挺:新四军长江以南各支队向东开,长江以北高敬亭支队暂留江北,不必北开,以便在该地准备沿江游击。第一步,就是要脱离国民党控制区,到敌后取得抗日的行动自由权;第二步,就是要恰当处理与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关系,东进北上,向苏中、苏北发展。毛泽东还说:“现时方针不在与他争若干的时间与若干里的防地,而在服从他的命令,开到他指定的地方去,到达那里以后,就有自己的自由了。尔后,不要对他事事请示与事事报告,只要报告大体上的行动经过及打捷报给他。”
12月30日,张闻天、康生、陈云、毛泽东又致电中共中央长江局的王明、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电文指出:“为使敌处于我之战略包围,我军(指国共两军)要建立苏浙皖赣军区,以皖南为重心攻击并准备攻击南京、芜湖、杭州……陈毅支队置于皖南,以高敬亭支队置于皖北。”这份电文,更进一步明确了新四军东进的战略意图和部署。
日军侵占南京后,沪宁一线已成为国民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带。毛泽东根据当时江南的抗战形势,具体分析了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明确而坚定地提出新四军东进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江南敌后,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毛泽东说:“江北的洪泽湖地带,江南的太湖地带和沿江沿海一切敌人占领区域的港汊地带,都应该好好地组织游击战争,并在河湖港汊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据地,作为发展全国游击战争的一个方面。缺少了这一方面,无异供给敌人以水上交通的便利,是抗日战争战略计划的一个缺陷,应该及时地补足之。”并要求擅长山地游击战的新四军,树立在平原水网地区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信心。
新四军会师溧水新桥
1938年2月15日,经过深思熟虑后,毛泽东再次发电报给新四军副军长兼军分会书记项英、军分会副书记陈毅:“力争集中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但在目前最有利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这封电报不仅明确了东进任务,也阐述了东进战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938年4月24日,毛泽东发电报给项英。电文指示:新四军“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随即,新四军军部根据毛泽东电示,从在江南集中的第一、第二、第三支队中,各抽调一个连的侦察人员合计400余人,组成以粟裕为司令员、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先遣支队于4月28日从皖南岩寺出发,5月中旬到达南京江宁地区。随即,在常州、镇江、南京方向实施战略侦察,由此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
1938年5月4日,为了实现新四军有根据地、有后方的持久抗战,毛泽东再次发电报给项英:“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以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按照毛泽东的电文指示,在先遣支队出发不久,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即率领所属第一团、第二团,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率领所属第三团、第四团,先后从皖南出发,沿着先遣支队走过的路线东进。6月初,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进入溧水县境。6月8日,在新桥与先到该地活动的粟裕领导的先遣支队胜利会师。随后,第一团成功开辟了江(宁)当(涂)溧(水)抗日根据地。
为了有效打击日军,粟裕决定在南京外围的韦岗伏击日军。1938年6月17日8时许,日军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30余人,分乘5辆汽车由镇江驶往句容。当日军进入韦岗地段后,粟裕命令先遣队发起猛攻,激战半个多小时,共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和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13人,击伤8人,击毁车辆4台,缴获长短枪20余支和一部分军用品。“这一战斗的胜利,不仅奠定了我军进入江南战区的基础,而且开辟了胜利的先声。”
1938年8月26日,美国联合通讯社就把南京抗战中新四军取得胜利的捷报传到了国内外,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到了南京抗战的真实情况,也唤起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国家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与声援。同时,也振奋了广大人民的抗战精神,增强了抗战的必胜信心。
到1938年8月下旬,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大部已挺进苏南。第三团活动在小丹阳、云台山、秣陵关、横山为中心的地区,第四团活动在溧水县白马桥的李巷、南曹和句容的郭庄庙为中心的地区。这两个敌后抗日中心,不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发达,而且北眺长江,南濒太湖,宁沪铁路、宁杭公路和京杭大运河纵贯其间同,既可雄踞苏皖浙3省交界地区,也能控制苏南主要交通线,威胁日军在南京、镇江等地的战略据点。
实践证明,毛泽东从抗战全局出发,5次电示新四军主力部队东进,不仅冲破了国民党当局“划地为牢”的限制,也充分体现了他高超的战略战术,为打开全面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