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护理用于川崎病患儿的效果研究
2022-09-30檀真萍连晓冰陈云彩冯周清
檀真萍 连晓冰 陈云彩 冯周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5)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也就是川崎病,是全身血管炎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疾病[1]。该疾病在婴幼儿群体中患病率较高,该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炎性受损所致的动脉瘤和扩张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口腔黏膜充血、淋巴肿大、指趾末端肿胀、皮疹、发热等[2]。而小儿后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发病因素也包括川崎病,该疾病如果未治疗妥当,极易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目前大部分人群对川崎病缺乏了解,患儿治疗出院后家属未重视患儿并发症的监测,加重患儿病情。这就需要加强患儿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增加患儿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加其治护操作配合度,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次针对川崎病患儿应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护理的成效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4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治疗时期为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所有患儿按照均分法分成两组,即开展一般出院指导和宣教的22例患儿为对照组,开展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护理的22例患儿为实验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与《实用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2)患儿出现口咽黏膜充血、口唇鲜红、发热等临床表现;(3)患儿年龄低于5岁;(4)所有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泌尿系统疾病患儿;(2)消化系统疾病患儿;(3)免疫系统疾病患儿;(4)住院需要转院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一般出院指导和宣教:患儿出院前一天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和宣教,指导其如何正确为患儿护理口腔、制作饮食,叮嘱其遵医嘱正确用药,居家期间密切监测患儿机体详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患者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
1.2.2 实验组 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创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2名儿科主治医师、2名儿科专家以及儿科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护士长。护士长负责医师、专家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络。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为其创建健康档案,对患儿机体进行综合评估,医师、专家根据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在医师、专家指导下制定延续护理方案,具体护理方案由患儿家属负责实施。
(2)护理方案的实施:①在患儿出院前,医生为患儿家属详细宣教川崎病以及预后、并发症等,并重点讲解出院居家修养如何正确预防和监测并发症,叮嘱其正确为患儿使用药物。②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出院后如何正确开展日常护理,叮嘱其注意事项。③患儿出院前留下其家属微信,每星期为患儿家属推送一次川崎病相关康复知识、治疗知识、用药知识等,每次推送的知识必须由医师和护士长核查后发送。告知家属定期将患儿机体恢复情况通过微信发至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和医师每星期晚上8点至9点在线为患儿家属解答疑惑,其中医师回答重点解答治疗相关知识,护理人员重点解答护理相关内容,叮嘱患儿家属必须按照医师叮嘱使用药物剂量、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使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患儿进行评估[4],评估项目包括心理卫生、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机体疼痛、躯体功能,总计100分,生活质量随着评分提升而升高。
(2)干预前后使用本科室自制的家属川崎病相关知识掌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内容包含疾病治疗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各个部分调查问题50项,上述三部分评分各50分,分值越高掌握程度越高。
(3)干预前后对患儿使用Morisky依从性量表对患儿家属遵医嘱行为进行评估[5],共计8分,差评分<6分,中等评分为6-7分,良好评分>7分。
(4)记录患儿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泌尿系损伤、关节损伤、肝脏损伤等。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应用统计软件SPSS 23.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平方差表示,用t检验,组间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性别(男/女)、年龄、病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Morisky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SF-36评分、Morisky依从性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F-36评分、Morisky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Morisky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Morisky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22 22干预前67.59±7.45 70.26±12.09 0.882 0.383干预后91.69±4.12 79.96±7.18 6.646 0.000干预前5.14±0.49 5.26±0.67 0.678 0.501干预后7.01±0.54 6.31±0.47 4.586 0.000 SF-36评分 Morisky依从性评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治疗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治疗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22 22干预前26.96±5.14 28.07±4.54 0.759 0.452干预后43.01±1.25 37.14±2.69 9.282 0.000干预前27.56±3.74 26.07±4.28 1.230 0.226干预后42.58±2.28 36.69±2.54 8.094 0.000干预前25.58±4.78 26.66±3.80 0.830 0.412干预后41.28±3.04 35.74±4.09 5.099 0.000疾病治疗知识评分 康复知识评分 并发症预防知识评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有较复杂的临床表现,极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增加死亡风险[6]。患儿发病后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治疗出院后也需要较长时间恢复。而患儿家属对该疾病知识了解甚少,当患儿出院后不知如何正确护理患儿。患儿年龄较小且表达能力有限,极易哭闹且治疗依从性较低,会进一步增加患儿家属出院后护理工作开展的难度,因此需要加强患儿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既往临床针对此类患儿主要以出院指导为主,只是简单的叮嘱患儿家属出院注意事项等,无法保证患儿家属遵医嘱行为和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恢复,影响生活质量[7]。此外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低,导致其无法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而影响预后。
随着临床患者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基础护理缺点逐渐显现,而多种高质量的护理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延续护理就是其中一种。延续护理主要是指导患儿家属居家期间如何正确护理患儿,但是缺乏一些相关治疗的专业知识指导[8]。而本次研究在延续护理方案中引入了医护一体化模式,可增加护理与治疗的专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患儿的SF-36评分、Morisky依从性评分以及疾病治疗知识评分、康复知识评分、并发症预防知识评分明显增加。说明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护理的应用,能使患儿家属掌握更多疾病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遵医嘱行为,有助于患儿恢复以提升生活质量。此种护理模式适用于出院的川崎病患儿,此种护理模式可在其出院后仍开展专业的护理服务。在患儿出院前由于医师为患儿家属进行川崎病讲解,能够使宣教更专业,有助于患儿家属了解更多疾病专业知识,使其更重视患儿疾病,提升治疗依从性和遵医嘱行为[9]。护理人员为患儿家属讲解出院后如何正确开展日常护理,能保证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在患儿出院后以微信等联系方式为媒介,定期为患儿家属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医护人员在线患儿家属解答疑惑,能够使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了解疾病知识,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在患儿出院后继续掌握患儿恢复情况、出现的并发症等内容,使医护人员对治疗、护理方案进行调节[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护理能够随时了解患儿详情,可及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见此种护理模式应用价值较高。
总而言之,川崎病患儿应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遵医嘱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