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转变” 攀登隧道掘进机技术制高点
2022-09-30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文/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装备)时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铁装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不断攀登掘进机技术制高点,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8年来,中铁装备新签合同额增长了5倍,新签订单数增长3.8倍,盾构产量由53台到280台,增长5.3倍。
截至目前,中铁装备隧道掘进机产销量连续十年居中国第一,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安全掘进机里程3 600多公里,产品遍布国内各地,并远销法国、意大利等30个国家和地区。中铁装备已然成为我国起步最早、拥有专利技术和标准最多、产品门类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盾构领军企业。
聚焦创新驱动推进“中国创造”
▲ 2022年4月24日,用于武汉两湖隧道的直径15米超级大盾构“争先号”蓄势待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中铁装备勇挑重担,瞄准关键技术、核心难题,坚持自主创新,研制了TBM超前地质探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换刀、刀具磨损检测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世界首台超小转弯半径硬岩掘进机、中国首台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等一系列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品。
中铁装备围绕掘进机前沿理论、客户需求等方面,深入开展IPD为主的集成产品开发管理变革,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完善的客户需求管理体系,通过产品及技术规划管理,使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协同,确保精准创新。2021年,中铁装备抽水蓄能排水廊道TBM、14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80%和75%;研制的世界首台竖井硬岩掘进机成功应用,攻克了千米竖井掘进的世界难题,首次实现了“打井不下井,智能掘进”的理念;针对高原高寒极端环境施工研制的世界首台双结构硬岩掘进机和高原高寒型隧道成套化专用设备,实现两台设备当年中标、当年出厂、当年始发并成功掘进1 500米,创下世界纪录。
中铁装备聚焦隧道掘进与装备行业的“卡脖子”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应用关键技术与先进建造工法四大技术领域,建立“智能技术”“新型开挖技术”等六大研发平台,构建完善“重点支撑、多点突破”的技术创新布局。积极推进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技术攻关,开展激光、水射流等新型破岩技术、换刀机器人和无人值守智能掘进技术的储备研究,成功研制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龙岩号”和世界首台10m级以下盾构用换刀机器人,建成了世界首个TBM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中铁装备近三年联合承担了13项国家科技项目,形成16项国际领先技术,是隧道掘进机行业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好设计金奖、银奖的研发制造企业。
中铁装备建立“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重构了技术中心架构,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打造“七院两站三中心”的创新体系,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使研发资源实现共享、成果产出更加高效,盾构设计周期从60天缩短至30天、常规地铁盾构生产制造周期从150天缩短至120天。中铁装备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建立“创客平台”,累计完成2 500余项产品改进优化成果的评审发布。
创新和发展,要靠人才的支撑和工作机制的保障。中铁装备构建“开放式”的人力资源体系,在国内外多地设立研究机构,构建了“国内+国外”的高端人才协同创新机制。同时,中铁装备还积极探索“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导师带徒”等多个维度,建设学习型组织,从“引进来、走出去、以讲促学、内部轮训”四个层面,拓展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截至2021年,中铁装备相继聘请了18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形成以院士、大师等国家级专家为领军人物,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力军的协同创新科技人才智囊团队,包含各类国家级人才8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0人。
聚焦深化改革共铸“中国质量”
2020年,中铁装备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示范企业”,企业将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和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科改示范行动”部署要求有机融合,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近年来,中铁装备围绕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等任务,按清单逐项推进,开展了岗位分红激励试点、设计项目承包等工作,研究了股权激励、任期制契约化、子公司混改等工作。此外,以“敏捷高效”为目标,引入了矩阵式、事业部制、跨部门协作等理念和方法,优化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配套做好“放管服”。截至目前,“科改”已完成任务62项,完成率达94%,“三年行动”完成率达96%。2021年,中铁装备被评定为全国21户“科改”标杆企业之一。
中铁装备与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洛阳轴承厂、恒力液压等国内配件厂家,开展关键部件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协同合作,保障供应链的稳定。与清华大学等优势院校合作,开发高耐磨滚刀材料,2021年中铁装备的滚刀系列产品市场占用率国内第一。围绕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中铁装备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共享平台和云端技术交流创客平台,成立重大专项研究院,构建基础部件“概念方案+功能设计+产品实现+产品测试”的开发模式,建立结构化、标准化技术评审机制,形成了一套项目管理体系和基础研究模式,突破了大排量泵、主驱动密封、可编制控制器PLC等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较大程度实现了隧道掘进机关键核心基础部件国产化,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在生产制造方面,中铁装备注重细节把控,聚焦产品质量升级,推行6S管理和精益化生产,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工序实名制和三级检验制,全面保障产品品质。中铁装备重点关注产品地质适应性和可靠性,从设计、制造再到服务,把质量管控贯穿到全过程,创新性地提炼出了“同力创造、心系质量、圆梦品牌”的“同心圆”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以“高端定制、卓越品质、智慧服务”循环驱动为支撑,以“全面打造地下工程掘进装备和服务领域世界品牌”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研发、制造、服务三大管理体系为保障,形成了一套非标、定制化、大型装备的质量管控体系,2021年获得我国质量领域最高奖——中国质量奖。
聚焦价值导向成就“中国品牌”
中铁装备心怀“国之大者”,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铁、铁路、水利、矿山、能源、公路及市政等多个领域,足迹遍布国内外,先后参与了南水北调、大兴机场、大瑞铁路等重大工程,助力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被中宣部确定为中国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的先进典型。同时,盾构机也成为备受瞩目的“国之重器”:“彩云号”硬岩掘进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入选央企十大“创新工程”。
早在成立之初,中铁装备就立下了三步走战略——装备中铁、装备中国、装备世界。2012年首台盾构机出口马来西亚,创造了马来西亚盾构施工新纪录。随后,凭借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和高效的服务,中铁装备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在黎巴嫩大贝鲁特,助力当地160万市民饮水工程建设;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助力当地轨道交通史上首个采用盾构机掘进的标段贯通。2019年12月4日,中铁装备设计制造的两台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郑州下线,设备用于法国巴黎地铁16号线项目建设,这是中国盾构机第一次出口到世界盾构机的发源地。2021年,中铁装备出口销量增长了50%。
一是创新党建品牌。中铁装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打造了“蜂巢式”党建工作品牌,并在基层运用中取得一定成效,切实发挥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作用。“蜂巢式”党建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党刊基层党建十佳创新案例、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工程建设企业党建工作最佳案例等,并入选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国企版)》。二是培育企业文化。中铁装备培育了“以梦想为圆心,以幸福为半径,以事业为周长”的“同心圆”企业文化,推动员工个人价值同企业价值有机融合,充分发扬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振兴民族工业 打造世界品牌”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三是加强品牌建设。中铁装备以“三个转变”为指引,明确了“打造世界一流地下工程装备综合服务商”的品牌愿景和“开拓地下空间,创造美好生活”的品牌使命,以专业塑品牌、以质量树品牌、以科技强品牌、以服务优品牌、以典型亮品牌、以媒介传播美品牌,连续多年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连续多年在“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举办中国品牌战略发展论坛,企业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 直播验收2022年中国盾构首次出口葡萄牙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从0到1,从1到1 000,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再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中铁装备见证了中国盾构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如今,中国盾构家族产品系列丰富、尺寸齐全,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挑战,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写下了激荡人心的中国故事。
遥望新征程,生机勃勃的神州大地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迈向制造强国之路的步伐将更加坚实而沉稳。中铁装备也将继续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勇当全球掘进机领域领军企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