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人与吐鲁番

2022-09-29

吐鲁番 2022年1期
关键词:安西陈诚岑参

阿 春

陈诚

陈诚(1365-1457),字子鲁,江西吉水人,享年93岁。他出生时正值元末社会大动荡之时。1394年,即明洪武27年时,陈诚中进士,被选入行人司,行人就是通使、使者的意思,陈诚很快便展现他的才华。在陈诚中进士第二年(洪武27年,1395年),当时名重一时的著名学者方孝孺,便写了《陈子鲁字说》一文相赠,并称陈诚“端方雅重,好学有文章”。由于他能任贤荐能,善于安抚少数民族,后升任吏部员外郎。

由于他的干练与坚忍不拔的意志,适逢明朝初期在雄主意志下气势恢宏的开拓时代,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使者。

明成祖永乐年间,西域和中亚撒马尔罕等国都派使臣向明朝“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为了答谢诸国,宣扬明朝圣德,曾征求文武双全的大臣出使西域。陈诚因此身负重任,先后五次出使西域,足迹远及中亚帖木耳帝国的名城哈烈(今阿富汗的赫拉特)。

陈诚以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为维护明王朝与西域、中亚的友好往来与和平安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成为明代第一个考察西域的旅行家。

陈诚五使西域,其时间略述于下:

第一次是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三月至九月),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撒里畏兀儿(今甘肃、青海、新疆交界一带),重建安定等卫,稳定了西部局势。第二次是1413年(永乐十一年九月)至1415年(永乐十三年十月),护送帖木儿帝国的使臣返回哈烈、撒马儿罕等地,并赏赐沿途西域诸地。第三次是1416年(永乐十四年六月)至1418年(永乐十六年四月)。第四次是1420年(永乐十六年十月至十八年十一月),出使地点与使命同前。第五次是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四月至十一月),行至甘肃闻永乐帝驾崩,奉命返回。洪武29年3月至9月,出使西域撒里畏兀儿。

由上简表,陈诚第一次出使西域在1396年,最后一次出使西域在1424年,这年陈诚已经六十岁。在最频繁出使的永乐11年至18年这八年里,陈诚在使途上的时间将近七年。

陈诚西使的一个副产品是留下两部著作:《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这两本书作为记述西域各国概况的第一手资料,其史料价值相当的高,不但在现在,即便是在明代,这两部书也是了解西域的最有价值的文献。

陈诚在他的诗作中,生动地描绘了西域的风光,同时抒发了他出使西域的豪情壮志:

《哈密火州城》

高昌旧治周氏西,城郭萧条市肆稀。

遗迹尚存唐制度,居人争都汉官仪。

梵宫零落留金像,神道荒凉卧石碑。

征马不知风土异,隔花犹自向人嘶。

《土尔番城》

路出榆关几十程,诏书今到土番城。

九重雨露沾夷狄,一统山河属大明。

天上遥瞻黄道日,人问近识少微星。

姓名不勒阴山石,愿积微勋照丹青。

这里所说的打班,即“达坂“,指新疆高山的险坡面。

《过打班》

西日衔山胡地冷,南山极目故乡遥。

书生不惮驱驰苦,愿效微劳答圣朝。

1414年,陈诚西行来到了流沙河。《西游记》中的流沙河,位于火焰山东段的连木沁沟内,连木沁沟北通奇台县的石城子古城,南通唐代柳中故城,是丝路北道与丝路新北道穿越天山的孔道之一。做诗一首:

《流沙河》

桃李花开日载阳,流沙河浅水如汤。

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小冈。

途经哈密时,看到这里可耕的原野,风光独特的景色,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表明古伊州风土尤佳。

《哈密城》

此地何由见此城?伊州哈密竟谁名?

荒村漠漠连天阔,众木欣欣向日荣。

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发光,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宛如万道烈焰熊熊燃烧,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对火焰山的生动写照。

《火焰山》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

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库木塔格沙漠的南缘,唐代连通沙洲(敦煌)和西州(吐鲁番)的古丝绸之路——大海道。唐代文书称:“大海道,右边出柳中县(今鄯善鲁克沁镇)界,东南向沙州(敦煌)1360里。常流沙,行人多迷途。有泉井,咸苦,无草。行者负水担粮,履绕沙石,往来困弊。”

《鲁陈城》

楚水秦川过几重,柳中城里遇春风。

花凝红杏胭脂浅,酒压葡萄琥珀浓。

古塞老山晴见雪,孤村僧舍暮闻钟。

羌酋举道遵声教,万国车书一大同。

陈城发现始建于西汉的千年交河故城,已是一座空城,看到昔日雄关只剩下颓垣断壁,无限感慨,写下:

《崖儿城》

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羌儿走马应辞苦,胡女逢人不解羞。

使节直穷西域支,岸花堤草莫相留。

陈诚以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为维护明王朝与西域、中亚的友好往来与和平安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成为明代第一个考察西域的旅行家。郑和、陈诚之事业,亦成明代之无有来者的绝唱。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说起来他有一段显赫的家世: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但长倩因祸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二州刺史,但在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以致岑参幼时孤贫,从兄就读,但书香门第的影响已深入骨髓。他天资聪慧,5岁读书,9岁赋诗,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生活的大唐帝国,已是四海宾服,八方来朝。唐朝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与周边各民族频繁交往中成为世界文化中心。而在近300年的统治中,也是各种战事不断。在那个时代,投笔从戎成为了文人的风尚,建功立业是有志男儿的理想。“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满怀壮志的岑参不屑在京城做一个安稳的小公务员,在颜真卿的引荐下,随安西副都护高仙芝来到安西。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一路向西,一路艰辛,也曾有过动摇:“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日没贺延碛作》)”但是西域的烈焰、狂沙、苍茫、妖娆,很快刷新了这个年轻诗人的视角。一刻是“三军大呼阴山动”,一刻又看到“美人舞如莲花旋”。西域的独特魅力点燃了岑参的激情,忽略了环境的艰苦、思乡的寂寞,从军西域的6年经历,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岑参一生到过两次边塞,时间加起来,不过6年。可正是这短短6年的时间,使他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里发光、发亮。他一生写诗400多首,关于边塞的诗有70余首。他第一次出塞是从34岁到36岁(天宝八载冬至十载春),赴安西,为安西副都护高仙芝的僚属。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第二次是从38岁到42岁(天宝十二载春秋间至至德二载春),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关于岑参赴安西一段历史,在1973年出土于阿斯塔那506号唐代古墓中的文书《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中,得到了证实。

吐鲁番以东42公里的阿斯塔那古墓群是当年高昌国民众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在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这里埋葬的既有达官贵族、威武将军,也有平民百姓、下层兵士。因而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吐鲁番的地下博物馆”。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数万件文物,仅文书一项,整理拼合出总数2700多种。文书上的纪年,最早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前后历时500年,文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所及,大到典章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小到纯属私人生活的琐事,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其中《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经考古专家整理修复后,现存180页,记载了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4年-755年)每天往来于驿站和长兴坊之间的马匹以及草料的消耗情况。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在新疆地区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与此相适应,还建立了各级交通组织,配备了交通工具,形成了较完善的交通网。长行坊,也称马坊,唐代与馆驿并存的交通机构。供官吏及一般人员乘载,因由起点至终点,中途不换乘,而称长行。坊内置长行牲口,以长行马为主。坊内对牲口实行严格管理,标明等级,打烙印记。文卷中第一卷西州(今交河故城)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且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若干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第十五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1000多年前这位著名的诗人戎马倥偬、转战大漠时的形象,透过这些斑驳了墨迹的原始记录,跃然浮现眼前。年轻的诗人岑参,意气风发、胸怀壮志,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轮台、交河等地之间。“平明发轮台,暮至交河城(《使交河郡》)”,他驾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路遇返京使者,想到家乡的娇妻,也曾泪流满面地写到:“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满怀豪迈与柔情,却没有半点矫情。

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他的边塞诗成为了风格独特的重要流派。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跋岑嘉州诗集·〔南宋〕陆游》)”。

艺术的内在精神,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大唐的文化在大一统的格局下蓬勃发展,带着统一帝国的宏伟和兼容的气度,造就了一代代胸有家国、心怀抱负的杰出诗人。也可以说,是西域的苍茫大地、边塞烽烟让岑参融山水气象于胸中,驱万丈豪情于笔下,书写着大唐的恢弘。

猜你喜欢

安西陈诚岑参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Temperature effects of GaAs/Al0.45Ga0.55As superlattices on chaotic oscillation∗
山房春事(其二)
陈诚作品
狠心的龙虾妈妈
又恨又爱是岑参
要钱还是要命
又爱又恨是岑参
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