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内镜术后阶梯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9-29林宏艳
林宏艳
(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病因是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使腰椎纤维环破裂,进而髓核突出引发腰腿部疼痛[1]。近几年随着社会压力增加,工作强度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年轻患者中越来越多见,极大影响了我国国民的正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微创手术的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带来了福音,能让患者在最小创伤前提下得到有效治疗,因此椎间孔内镜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有关键作用,因此护理人员仍需不断探究术后最佳的护理方法。阶梯式康复护理属于一种层级式护理模式,主要按照疾病的康复进程,在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指导,可促使护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层次感,对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2]。本研究将阶梯式康复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旨在观察微创术后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3例,观察组184例。其中对照组男98例,女85例,年龄20~90岁,平均(55.26±17.28)岁,病程2~9个月,平均(5.84±1.46)个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9例、中专及高中68例、大专及以上86例;观察组男96例,女88例,年龄22~89岁,平均(55.97±16.51)岁,病程2~10个月,平均(6.25±1.73)个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0例、中专及高中70例、大专及以上84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3]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已实施椎间孔内镜术治疗。③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④认知清楚,能正常沟通。
1.2.2 排除标准 ①精神障碍疾病。②视力、听力障碍。③合并其他颈椎腰椎疾病。④心肝肾严重疾病患者。⑤合并糖尿病。
1.3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医师实施椎间孔内镜(型号:美国Stryker 1488HD,1488-010-000)下髓核摘除术。
1.3.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提供术后健康宣教,讲解饮食、运动、并发症等相关注意事项,疼痛患者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缓解疼痛,注意术口管理,保持敷料干燥。麻醉完全苏醒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锻炼,每日循序渐进安排康复锻炼。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连续随访3个月。
1.3.2 观察组 常规护理+阶梯式康复护理。①成立阶梯康复护理团队,由科室护士长为组长,负责制订护理计划、安排护理工作、培训团队成员,另选5名专科护士执行护理措施,其次安排1名康复治疗师加入团队,负责康复护理指导,提供专业意见。干预前专科护士均已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锻炼、阶梯式护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专业素养。②阶梯式康复护理实施。a.术后24 h。患者麻醉苏醒后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被动、主动相结合的康复锻炼,被动锻炼包括直腿抬高运动、下肢伸曲锻炼,每项运动锻炼2~3次、每次5组动作,主动锻炼包括直腿抬高运动、踝关节转动、肱四头肌等长锻炼等,3项运动共锻炼30 min。另外,术后24 h内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在护理人员和康复治疗师协助下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包括站立、短距离行走等,依据患者疼痛耐受程度适当调节锻炼时间。锻炼期间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后出血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康复锻炼。b.术后2~7 d。护理人员采用足踝泵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锻炼,每日3次,每次30下,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另外,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监督及协助下,患者每日进行床边站立、床边行走锻炼,锻炼时间由20 min逐渐增加至每日1 h,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增加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避免过度锻炼。术后5 d开始护理人员以五点支撑法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每日2次,每次20 min。c.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加入组建“健康管理微信群”,在群内上传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和腰背部锻炼的视频,叮嘱患者居家时每日按照视频进行自主康复锻炼,锻炼强度需根据个人情况适度安排,禁止高强度锻炼。告知患者日常避免低头洗漱、弯腰等腰椎前屈动作,穿舒适的平底鞋,严格管理体质量,避免肥胖增加腰椎受力,要求患者每2周入院复查1次。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群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估疼痛程度,VAS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重。
1.4.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标准[5]:直抬腿角度>70°,腰腿疼痛消失,肌肉和皮肤感觉恢复正常为优秀;直抬腿角度>70°,腰腿疼痛缓解为良好;直抬腿角度<70°,腰腿疼痛无改善为差。最终统计两组康复效果的优良率。
1.4.3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6]评估两组患者的腰背和下肢功能,Oswestry评分包含站立、行走、坐位、生活自理、疼痛强度、旅行、社会生活、干扰睡眠、提物、性生活10项内容,每项内容计0~5分,总分分值为0~50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4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随访3个月后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7]评估两组患者自护能力,ESCA量表由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4项内容组成,分值分别为68分、48分、24分、32分,量表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护能力越强。
1.4.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随访3个月后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8]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NHP量表由躯体活动、情感反应、社会生活、疼痛、精力睡眠6项内容组成,每项内容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2.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效果优良率98.37%高于对照组92.35%(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2.3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的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2.4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分,)
表4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躯体活动、情感反应、社会生活、疼痛、精力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躯体活动、情感反应、社会生活、疼痛、精力睡眠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随访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及双腿麻木、疼痛、乏力,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有不良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经椎间孔内镜术治疗后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术后仍需较长时间恢复神经损害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0]。
传统的康复护理模式仅在某一阶段为患者提供对应护理措施,护理内容较为笼统,没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护理效果一般。而阶梯式康复护理是针对某一疾病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分阶段的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促使护理工作具有渐进性、条理性,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11]。据文献报道,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12-13]。本研究则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与阶梯式康复护理(观察组)进行干预,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康复效果明显提高,腰背部及下肢功能障碍减轻,证实该模式同样能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究其原因认为,本研究护理人员按照阶梯式理念,将患者术后康复护理过程分为3个阶梯:术后24 h、术后2~7 d、出院,术后24 h内以运动强度较小的被动和主动锻炼帮助患者预防神经根粘连、神经根水肿等并发症,术后2~7 d时则以恢复肢体功能为目标,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安排床边站立、行走、足踝泵锻炼、腰背肌锻炼等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下肢和腰背部功能障碍,提升康复效果[14]。此外,本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与耿梦凡[15]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通过阶梯式康复护理计划性、阶段性的康复锻炼,可降低患者因并发症而导致的疼痛,康复效果的提升也能减轻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护理人员在出院时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健康指导,且通过微信群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随访时间长达3个月,指导患者实施自我护理,帮助患者改善预后,从而达到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内镜术后患者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后,一方面能强化患者康复效果,缓解其疼痛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另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其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