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评价分析
2022-09-29孙悦
孙悦
(辽宁省复原军人康宁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狂躁症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疾病发作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跳跃、活动增多以及情绪高涨等,主要特点为感到过度自信、睡眠少、无法停止说话、思维快速旋转、容易分心、社交场合过于活跃、处理事情过于严格等[1]。疾病常见发病原因包括神经功能、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精神刺激等,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情绪紧张、暴力行为等,一方面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会影响管理秩序和安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指导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在患者疾病控制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因此,疾病护理至关重要,临床需对疾病相关护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进而帮助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实现最佳预后结局[3]。个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实际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进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护理需求[4]。本文主要是对80例狂躁症患者进行分析,表明个性化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抑郁、焦虑及狂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具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8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0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狂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48.49±1.59)岁;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5.01±0.12)年。研究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8.50±1.6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4.89±0.15)年。经SPSS26.0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狂躁症[5]。②BRMS评分≥15分。③数据、资料完整。④年龄在80岁及以下。⑤对本次研究试验知情。排除标准:①认知、智力、意识以及失语障碍等。②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③无自我意识,陷入休克、昏迷。④依从性差。⑤随访丢失。⑥严重脏器病变者(心、肝、肾等)。⑦中途退出或期间参与其他研究者。⑧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⑨物质滥用或物质依赖。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监测,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状况需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其落实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知识教育,进行常规环境护理。
1.2.2 研究组 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
1.2.2.1 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掌握以往相关护理技能及经验,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直接对小组成员负责。为保障护理工作落实的科学性及有效性,需定期对护理小组进行培训,进而帮助其更好的认知到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及落实方案,进而实现护理操作的科学,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实现最佳护理结局。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进而实现个性化护理的有效落实。
1.2.2.2 个性化健康宣教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相关护理对疾病恢复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实现护理的有效落实。因此,针对以上状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合实际,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主要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视频教育、在线宣传、分发《健康知识手册》、一对一的护理指导、微信公众号推广等。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特征、疾病的表现、疾病的发病原因、危害、药物治疗、护理方案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在实际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药物不具有成瘾性,并强调坚持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及必要性,进而在加强患者疾病认知的同时,提升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具备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及管理意识。最大限度的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与理解,进而提升患者家属的支持度,方便相关治疗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1.2.2.3 个性化心理疏导 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状况的原因,根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落实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降低心理压力,进而改善不良情绪。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绪需及时进行疏导,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激反应状况对疾病治疗及恢复的消极影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沟通,重视不同患者之间心理需求的差异性,进而实现护理的针对性。在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沟通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了解患者性格特点,保持和蔼、耐心的态度,进而增加患者满意度。除此之外,为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及恢复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可以以本院救治成功案例为例,帮助患者实现疾病康复目标。
1.2.2.4 制订个性化用药方案 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随后结合患者病情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用药计划。患者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与医师保持沟通,分析药物疗效,在保障用药效果的同时,选择经济、用药频率少、不良反应小、剂量小的药物,进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经济压力。
1.2.2.5 个性化用药护理 引导患者严格按照用药计划实施,合理搭配药物后,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析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若发现患者存在用药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积极配合其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并辅助医师对患者用药计划进行调整,增加患者舒适度,缩短其住院时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监督,并告知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治疗效果,实现机体健康。
1.2.2.6 个性化饮食护理 结合患者饮食喜好、病情状况,对相关饮食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结合患者实际,制订饮食计划,保障饮食的科学性,帮助机体保持良好的营养健康状况,进而提升机体素质。在日常饮食中,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多食用含丰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食用可补充铁、镁、蛋白质、维生素B等食物,保障每日必备营养需求的同时,帮助患者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充足。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防止出现便秘。
1.2.2.7 转移患者注意力 狂躁患者通常处于思维活跃、多动和精力过剩的状态,针对以上状况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告知患者可以通过外出打球、跑步、锻炼和其他体育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对于不想运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进行环境清理工作,进而帮助患者宣泄多余的精力。引导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进而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狂躁情况,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
1.2.2.8 个性化生活干预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做好睡眠护理,可结合患者的实际睡眠状况,并在相关医嘱指导下给予患者用药护理,或引导患者睡前将脚浸泡在温水中,进而提升患者睡眠质量。鼓励患者白天多运动,保夜间睡眠质量。训练思维方式,提醒患者坚持锻炼、饮食、用药等,积极训练患者的定向思维,使用手机、电脑、书籍等工具,提高理解能力,防止认知水平差等情况。此外,应加强对患者的保护,在分析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后,最好用纱布、棉花等软物将患者固定裹,以防受伤。
1.2.2.9 个性化环境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清洁病房,保持干净整洁,经常开窗户,做好室内温度及湿度护理,保持房内空气流通,增加患者舒适度。患者病房可选择轻薄保暖的床单、被罩、墙纸等,并适当装饰,放置小盆、加挂小饰物等,使病房看起来温暖。除此之外,定期巡视病房,发现异常状况后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噪声,增进患者舒适度的同时,避免打扰其他患者。
1.2.2.10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并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复发。告知患者家属,一旦发现复发征兆需及时入院治疗,防止延误病情。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工作,主要随访措施包括电话、微信、家庭随访等,进而方便及时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针对性的饮食、运动指导,进而提升患者机体素质,缩短疾病恢复进程,降低患者生活及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分析时间为护理前后,主要研究内容为健康情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分为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分析两组患者SES、BRMS、HAMA、HAMD指标评分情况,上述指标评分标准设置如下:共10个条目,分值0~40分,分数与患者的自尊心情况成正比;分值0~30分,分数与狂躁症状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焦虑及抑郁分值均设置为0~20分,分数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临床指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100%-一般满意度-非常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研问卷,问卷总分按照百分制评分原则实施: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上述指标分值区间分别为>80分、≥50分且<79分、总分<49分;对患者总依从率[(部分依从例数+完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进行评估与对比,采用自制量表分析患者的遵医行为,将其依从总分设置为40分,分数与患者的依从情况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分值区间设置为32分及以上、16~32分、16分及以下,上述分值表示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计算依从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全部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6.0: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数据应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数据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A、HAMD、SES、BRMS 研究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BRMS、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A、HAMD、SES、BRM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HAMA、HAMD、SES、BRMS评分对比(分,)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临床指标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4 满意度 研究组、对照组总满意度分别为97.50%、8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2.5 两组依从率差异 研究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依从率对比[n(%)]
3 讨论
狂躁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可能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狂躁症发作一般表现为明显的症状,如挥霍、过度性欲、兴奋、夸大妄想、冲动、冲动、乱花钱、自吹自擂、易怒等[6-7]。狂躁症的临床表现为情绪高涨、易激惹、思维加速、语言动作增多,躁狂症状消退后,没有奇怪的行为和紧张症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精力旺盛、心率加快,常伴攻击行为,也可出现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幻觉等[8-9]。
临床研究姐显示,狂躁症难以治愈,病情经常反复发生,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状况,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进而降低其依从性、健康意识低下,降低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近年来,人们对护理的需求逐渐增加,导致传统护理措施的弊端逐渐显现,该措施实施后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护理理念成为保障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有效方案。
与传统护理相比,个性化护理的实施重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弥补了传统护理的缺陷,更注重患者的社会心理及社会状态,可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随着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狂躁症护理的临床需求逐渐增加,该方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2-13]。在实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疾病复发率的控制往往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重视患者的疾病过程,加强患者的心理咨询,积极与患者沟通,一方面能把握内在需求,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实现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合作程度[14]。②在实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护理不仅可以促进疾病的稳定性和恢复,而且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医院环境,病房明亮、宽敞、温暖,可以选择蓝绿色布置房间,进而增加患者舒适度,改善不良情绪状况[15-16]。③鼓励患者在相关医嘱指导下进行活动,严格听从医师的建议,对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状况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增加患者应对危机能力,提升患者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风险事件发生率。除此之外,通过有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运动以及用药习惯等,防止患者出现用药差错的同时,可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为其机体健康提供保障[17-18]。④及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增加患者认知。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状况对疾病恢复的积极影响,进而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进而有效控制疾病,防止疾病复发[19]。
杨桂芬等[20]研究结果显示与本文一致性较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ES、BRMS、HAMA、HAMD指标评分以及精神健康、健康情况、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依从性等指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分析显示,个性化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狂躁情况,有效实现疾病抑制。个性化护理措施的落实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依从性较高,方便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而实现最佳治疗及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对躁狂患者具有理想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疾病恢复速度及生活治疗,为疾病恢复创造更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