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9-29徐楠孙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6期
关键词:溶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徐楠 孙佳

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又称缺血性中风,发生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老年患者居多。并且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出现半身不遂、肢体偏瘫、口齿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坏死,导致病情出现不可逆变化[1,2]。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提高预后效果。在治疗中溶栓、扩张血管、降颅内压、抗感染治疗为主,其中早期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3]。在本次研究中,对该病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9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9 例;年龄45~83 岁,平均年龄(64.87±3.73)岁。实验组中,男27 例,女18 例;年龄46~84 岁,平均年龄(65.23±3.9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确诊,无药物过敏情况,积极配合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及时给予相关生化检查,并采取CT 检查、心电图与血常规检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并在治疗时对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进行合理控制。

实验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入院后需及时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保患者具备溶栓治疗条件,之后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总剂量,以0.9 mg/kg 为标准,总用量在90 ml以内。在溶栓治疗中,先取总用量的10%以1 mg/ml的浓度进行静脉推注,推注时间维持1 min 以内。将剩余90%的阿替普酶与100 ml 生理盐水混合后给予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1 h 以内,溶栓24 h 后需要再次给予CT 检查,确保患者无脑出血情况。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比较两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与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 采用NIHSS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0~42 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包括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其中鼻出血1 例,消化道出血1 例,皮下出血2 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其中鼻出血3 例,消化道出血4 例,皮下出血5 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在不断提前。脑梗死病情比较严重,通常会出现半身不遂、肢体瘫痪、口齿不清、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4-6]。

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改变,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坏死区与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梗死区域,早期神经功能损伤不代表半暗带神经功能已经坏死,缺血组织会导致生物活动停止,但是跨膜电位与离子梯度仍然保留正常的组织结构[7,8]。如果患者在发病6 h 内及时采取溶栓治疗,会提高半暗带血液灌注,可以显著改善神经组织缺损情况,促使其恢复正常,对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半暗带脑组织出现不可逆进展,神经功能就无法恢复正常。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溶栓治疗,以便提高预后效果[9-11]。

在溶栓治疗中,主要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属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给予静脉滴注能够快速激活纤溶酶原,并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会产生一种复合体,会促使血栓内不容纤维蛋白快速溶解,对神经功能可以起到改善的效果,对缺血半暗带区的脑组织进行改善,促使血流尽快恢复,溶解血栓效果显著。该药物对脑梗死的血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促使半暗带内脑组织功能快速恢复[8]。并且该药物对机体无抗原性,半衰期较短,给予静脉溶栓,药效能够直达血栓,会与纤维蛋白、纤溶酶原等结合,从而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对血栓进行溶解处理。该药物可以选择性作用在局部纤溶酶原中,其药物作用具有局限性,不会对正常血供内的纤溶酶原激活,有效的降低全身出血风险,该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快速性[12,13]。

另外,在溶栓治疗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针对超早期脑梗死,需要在发病后的3 h 内及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其效果更佳。如果治疗时间越长,出血风险就会明显增加。在治疗的时候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情况,把握好溶栓治疗时间,避免再次出血。

综上所述,在超早期脑梗死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明显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溶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