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体位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2022-09-29张文琪林飞燕孙宝源肖桐明
张文琪,林飞燕,孙宝源,肖桐明
(中山市博爱医院1预防保健科,2中医康复科,广东 中山 528403)
中风进展迅速,临床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1]。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是疾病急性后期的一种瘫痪症状,痉挛加重会限制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降低肢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2]。中风偏瘫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及劳动力的丧失,容易出现愤怒、焦虑的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后恢复进度,临床有必要尽早展开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早期体位护理是一种良肢位摆放方法,是抗痉挛的重要方法之一[3]。情志护理是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主要通过调节情志改善患者身心健康。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早期体位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59.12±3.49)岁;病程6~20 d,平均病程(10.46±1.18)d;疾病分类:脑梗死11例,脑出血3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8.93±3.56)岁;病程5~24 d,平均病程 (11.07±1.22)d;疾病分类:脑梗死10例,脑出血3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分期处于软瘫期;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脑部肿瘤。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中风病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与家属进行口头健康宣教,要求家属多陪伴患者,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从确诊开始即实施早期体位护理联合情志护理: (A)早期体位护理。①仰卧位。上肢:患者上肢与肩部上抬前挺,患侧肩关节下垫一小枕,上臂稍微外旋,腕肘伸直,掌心朝上,手指伸直,五指分开。下肢:在患侧臀垫一大枕使骨盆向后倾,大腿外侧窝处分别摆放支持物,避免下肢外旋,膝关节微屈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朝上。②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头部垫枕,患侧肩关节前伸,腕、肘、指关节伸直放置头部针头,患侧下肢屈曲向内,保持膝部、髋部自然屈曲,踝关节呈90°,健侧下肢自然摆放。③患侧卧位。患侧肘伸直、肩前伸,前臂后旋,五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下肢屈曲向前放置体前支撑枕,患侧下肢在后,膝盖微屈,踝关节呈90°。 (B)情志护理。对于痰湿阻络者,用劝慰、鼓励的语言开导其情绪;对于阳亢者,积极了解其愤怒情绪来源,予以针对性的情绪疏导,并播放竹笛、木鱼等乐器所奏的音乐舒缓情绪;对于气虚血瘀者,言语沟通过程中采取幽默的风格,配合播放轻音乐或患者喜好电视节目,帮助其保持愉悦心情,选取部分心态积极的同类患者分享经验,增加病友交流。两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①肢体运动功能:于干预前后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共100分,分数越高则肢体运动功能越佳。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干预前后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共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佳。③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量表各20个条目,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低提示情绪状态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后,观察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组别 n FMA MBI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45 38.96±6.17 70.43±5.12 35.49±5.13 69.75±5.29对照组45 37.55±7.05 62.28±6.30 36.88±6.47 62.11±4.98 t 1.010 6.735 1.129 7.054 P 0.316 0.000 0.262 0.000
2.2 心理状态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45 61.23±5.43 39.76±6.55 62.10±5.32 41.49±5.64对照组45 59.44±7.31 46.81±7.22 61.82±6.35 48.66±6.85 t 1.319 4.851 0.227 5.421 P 0.191 0.000 0.821 0.000
3 讨论
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和抢救后,病情可获得有效控制,但多数患者仍然伴有不同程度偏瘫,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6]。中风偏瘫病情复杂,伴有肌张力偏高,影响肢体运动模式分离与转换控制,导致肢体痉挛,有部分患者甚至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7]。因此,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对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体位护理联合情志护理能够减轻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肢位是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摆放的一种体位,中风后患者的早期体位护理以良肢位摆放为主,通过对抗痉挛,促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定。早期良肢位摆放还可刺激大脑,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以形成全新轴突,再通过反复体位更换与关节活动,促使轴突重新建立神经网络,改善神经功能,增强大脑运动信息接受能力,进而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减轻肢体痉挛程度。体位护理过程中注意上肢摆放应避免屈曲,下肢摆放应避免过度伸展,通过持续控制和抑制静止性反射的方法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使患肢对抗痉挛,进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中风偏瘫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疾病认知的缺乏、缺少鼓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早期体位护理的开展,不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8]表明,临床根据患者的情志状态,有计划地实施心理疏导,采取情志相胜、病友交流、言语沟通等情志护理方式,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护理配合度,进而促进身心康复。
综上所述,早期体位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应用于中风软瘫期患者中,利于缓解肢体痉挛,增强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