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

2022-09-29范世伟徐同烁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培育素养

范世伟 徐同烁*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最早提出“职业素养”一词的是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他对职业素养作出如下解释:职业素养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对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目前关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较少,且研究内容主要以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为出发点,没有系统地将大学生养成教育和职业素养进行结合。虽然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高职学生,面对的学校也以高职院校为主,且在培育路径方面,更多是将职业素养与教学课程相结合,而将职业素养纳入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很少,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可行性。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本质与科学内涵

职业素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本研究比较认同靳森媛对职业素养的内涵概括,职业素养细化为显性素质与隐性素质两层面的内容,显性素质可细分为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化知识等,属于技术实践层面的范畴,技术层面的素养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和学习获得。后者指的是个体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等因素(如表1所示),是一种内在素养。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职业素养包含的具体要素进行细化,分为更加具体的子素养,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态度可细分为思想品质、责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属于价值观层面的范畴。学校为更加明确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将以规律规则、创新创造、精益求精、严谨务实、坚毅不挠、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的核心内涵为立足点,探究提升职业素养的路径方法。

表1 职业素养结构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充分探究学校本科学生现阶段在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弊端,笔者对山东华宇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555名本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总体摸排,调查对象是学院普通本科大一至大四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占13.15% ,大二学生占31.17%,大三学生占32.79%,大四学生占22.88%。此次调查共发放555份问卷调查,问卷回收555份,回收率为100%。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意识淡薄

通过我院555名本科大学生对个人是否有清晰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关于在校大学生是否有清晰的职业规划调查情况

现阶段,通过调查发现我院42.88%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比较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19.82%的学生职业素养意识相对淡薄等问题,无法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就业职业之间的紧密关系,不能够将自身知识和技能与未来职业做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定位,更是无法做到对自身专业的真正认同,这使他们对职业缺乏兴趣,更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在大学期间仅考取部分含金量较高的专业资格证书,短时间内无法通过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

(二)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不能与社会实践相关联,因此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缺乏实际的锻炼机会,比如学生不能完全切身投入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调研等。学生不能将知识技能与个人价值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一起,更不能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

(三)高校学生就业择业心态不端正

通过对我院本科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发现仅有18.38%的学生倾向于专业对口的职业,有25.95%的同学关注个人的发展空间,选择社会需求职业的人数相对较少,仅占8.65%。

表3 关于在校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调查情况

续表

由于部分大学生长期受家庭或者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有47.03%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更多的是考虑所选职业的附属利益,比如工资和福利待遇。在求职过程中忽视个人长远的职业发展,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充分显示其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成熟,同时部分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择业选择的岗位往往是薪资高、待遇好,但是自己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技能,从而陷入职业理想与现实矛盾两难的困境。

(四)职业素养的培育与企业需求相脱离

对我院本科学生现阶段比较欠缺的职业素养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调查发现65.05%的同学缺少人际交往能力,61.08%的同学缺乏创新创业能力,50.81%的同学缺乏专业技能与知识,32.35%的同学缺乏坚毅不挠的实干精神。

表4 关于在校大学生比较欠缺的职业素养的调查情况

如今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多元化,而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学校开设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忽视职业素养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毕业工作后的第一年离职率较高,更多是因为学生本身存在职业规划模糊、专业不对口、在工作中出现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知识不扎实、职业素养缺失等问题。基于以上现状的考虑,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不能脱离企业需求,要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三、提升现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以及方法

秉持“学生中心、需求导向、全面发展、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以及办学理念的总体要求,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培养内容等要求,为学生打造一系列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一)构建立体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养成教育”等多门选修和必修课程,目的是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认识、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等素质,这种教学模式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对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通过进行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成为具备“独立人格、探究精神、扎实学识”的大学生。二是以专业教育为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核心内涵,通过课堂思政育人、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运用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二)打造实训式的实践培养体系

对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方式的调查数据显示,74.77%的学生更希望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目前已经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三接九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对接产业、对接企业、对接职业,同时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实现专业设置产业化、课程设置系统化、模拟实训深度化;在教学方面要求师资队伍双师化、教学方法行动化、实践教学真实化、职业素质养成化;在办学模式方面要求企业参与全程化、创新创业实战化。高校通过建立职业素养平台专门协助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养成教育的抓手设计活动、校本特色活动等4个方面培养其职业素养。

(三)构建灵活式拓展技能训练

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是落实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在校参加学科和专业技能竞赛,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学校专门搭建能力拓展平台,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保持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实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对不同职业兴趣的学生因材施教,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深入感受和学习企业文化。

(四)打造渗透式职业素养内化模式

为了打造一个完善且健全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学校将文化素养内化为职业道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第二课堂平台为载体,以大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学风建设为保障,开展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及专题报千会和专题知识讲座,旨在将职业素养的核心内涵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行为观念、意识和道德,挖掘职业理想,培育职业价值观,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需求导向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对接融合,使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就业观、价值观。

四、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法策略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在校学生职业规划调查问卷显示,42.8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非常模糊的,职业目标不清晰、职业定位认识不深刻。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能着重培养职场上必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课堂、网络资源、学校构建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等等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拓展发展视野,探索和发现新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在新时代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就业竞争力,树立自立自强的就业观,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出更加明晰的职业规划。

(二)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习内容,学校应该从大一开始就强调对于职业意义的认识,引导教育学生时刻关注专业的发展趋势,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综合素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在实践中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不断提升个人内在发展,为获得理想职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增强整体素质水平

学校全面实施第二课堂建设工程,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主导作用,构建“平台+项目”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学校组织对提升职业素养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其中立德修为平台中以大学生养成教育为核心,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学生通过认领职业素养类的好习惯抓手设计活动,满足其在提升职业素养方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成长计划,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过程,将专业知识用于其中,从而获取相应学分。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模拟实训以及参加比赛活动,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状况和知识结构,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端正职业态度,强化大学生的思考力、执行力、沟通表达力、团队精神、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等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四)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制定科学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要依靠学校资源,更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目前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式,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养提升,全方位推进教学过程和模拟实训相结合,做到校内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融通,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范围深入企业中去,更具有专业性、真实性、针对性、实践性。真正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校内和校外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构建新型涵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机制,从而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素养潜能。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复杂过程,在未来个体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只有稳抓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核心价值,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基础知识,以及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制胜、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使其能够做一名优秀的职业人,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培育素养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