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西海洋教育进展、特点及成效

2022-09-28马勇宁一佳

航海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巴西海洋大学

马勇,宁一佳

(中国海洋大学 a.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 b.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巴西东临大西洋,三面环海,海岸线狭长,占其国界线长度的三分之一。[1]该国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进出口都依靠海运进行,临海、靠海、用海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海洋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巴西海洋教育发展在拉丁美洲具有典型性,近年来在巴西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大中小学和社会机构纷纷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以大中小学学生为核心,兼顾社会公众海洋素养的全民海洋教育网络。巴西海洋教育最早起源于环境教育,对于80%的人口都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国家来说,环境教育更多的是海岸和海洋环境教育(coastal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早在20世纪70年代,巴西一些自然保护组织率先发起了环境运动,之后为回应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倡议,巴西1972年成立了国家环境秘书处。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组织的增多,环境教育影响逐渐扩大。因此,巴西海洋教育是由其最早开展的环境教育发展而来,带有鲜明的海洋环境教育特色。

二、巴西海洋教育政策沿革

(一)早期的环境教育相关政策

自20世纪80年代始,在巴西政府一系列法律、政策和计划的支撑下,海洋教育在其已有的环境教育中脱颖而出,并与环境教育融为一体,显现出海洋环境教育的特点。

1981年,国家环境政策草案诞生,环境教育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法律文件中[2],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988年,《巴西联邦共和国宪法》对海洋空间和海洋保护作出了规定:海洋空间应受到特别保护,禁止在使用中损害其完整性;接受环境教育是公民权利和义务,应在各级教育中广泛开展;森林、海洋和海岸带是国家遗产,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3]同年,国家海岸管理计划[4](TheNationalCoastalManagementPlan)提出高度重视沿海和海洋保护区管理,要求公民参与保护沿海和海洋经济活动。这一时期,巴西环境保护和教育的政策、法案中出现了海洋环境的相关内容,海洋环境教育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和国内外对海洋关注度的提升,巴西海洋环境教育得到较大发展。1991年,由800名环境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改进的国家环境教育计划[5](BrazilianNationalEnvironmentalEducationProgram)强调,环境教育是国家教育系统中基本和永久的组成部分,要在各教育阶段中以更明确的方式贯彻实施。1999年通过的国家环境教育政策又对此予以强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6](Agenda21),特别强调了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岸带,以及各国要加快制定海洋教育、提升国民海洋意识的方案和计划。在此指导下,巴西成立了可持续发展政策委员会(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ies),并出台《巴西21世纪议程》(BrazilianAgenda21)[7],强调在海岸和海洋管理背景下,全国各地进行海洋教育能力建设,全面开展学校海洋教育。

(二)后期的海洋素养教育政策

自1996年始,巴西海洋教育政策逐步向海洋素养教育政策转变,其中包含海洋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政策。1996年,《国家教育指导方针和基本法》(LawofDirectivesandBasesofNationalEducation)提出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1997年,海洋资源部际委员会(Comitê Interministerial de Recursos Marinhos)发起致力于提升公民海洋素养的计划——促进海洋心态(Promoção da Mentalidade Marítima),该计划在推动海洋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在社会广泛开展海洋保护的背景下,巴西政府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促进公民海洋素养的提升。2005年,第232号规范性法令公布航海学校的章程,认可高等教育机构中海洋工程专业的建设,为培养海洋技术人才提供政策支持。2012年,第12 608号法令强调要进一步将环境教育落实到学校课程中,这是中小学开展海洋教育的法律依据,为在正规学校进行海洋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2013年联邦议会通过6969号法案,建议制定巴西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政策,提高民众对海洋资源保护、恢复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2020年第10 544号法令批准了《第十个海洋资源部门计划》,包括扩大对海洋科学人力资源的培训,提高巴西人民的海洋素养以及诸多海洋养护项目。

从巴西政府颁布的与海洋相关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家不仅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养护,也逐渐关注到教育对环境保护和海洋开发的重要性。由最初的环境教育政策到海洋环境教育再到现在的海洋素养教育政策,有力地支撑了巴西海洋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巴西海洋教育的进展

巴西海洋教育在大中小学学生和社会公众中全面开展。中小学的海洋教育主要以渗透式教学为主,也积极参加公共部门、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海洋探索、海洋保护等活动;大学除了培养海洋学科专业人才外,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计划,协助中小学和社会组织进行海洋教育,在提升公众海洋素养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其他社会机构也开展了多元化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项目。

(一)中小学海洋教育的开展

1.开设渗透式海洋教育课程

2017年,巴西教育部发布新的《国家通用课程基础》[8](BaseNacionalComumCurricular),在地理、自然科学、历史课程中渗透了海洋教育内容,如在五年级的地理学科教学中渗入认识海洋污染问题,七年级的自然科学课中引入海啸、地震等海洋灾害现象与知识、在历史课中渗透人类航海史,以及八年级的自然科学中渗入区域气候与海洋环流等知识。从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必修课程大纲来看,海洋教育融合在地理和自然科学课程中,主要采用学科渗透式教学方式开展,以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然海洋和历史海洋。

除规定的基础海洋课程内容外,一些中小学自发地开展海洋教育活动课程。例如,自2017年以来,安谢塔神父基础教育学校(Escola de Educação Básica Padre Anchieta)持续开展了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沿海生态系统教育项目,每年确定一个与海洋相关的跨学科主题(见表1),采用课程教学加课外实践的方式,增进学生对海洋的认知,培育海洋意识,提升海洋素养。

表1 安谢塔神父基础教育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海洋教育项目

2.多主体开展的中小学海洋教育项目

除了学科渗透课程外,巴西中小学海洋教育也得到外部主体及其资源的支持,主要是公共部门、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等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的海洋教育项目,比较典型的有国家海洋奥林匹克竞赛(Olimpíada Nacional de Oceanografia)、与海为伴项目(Learning with the Sea Project)、巴西蓝色学校(Escola Azul)方案、巴西海洋扫盲计划(Ocean Literacy Programme in Brazil)。

(1)公共部门:国家海洋奥林匹克竞赛

2006年,巴西海洋资源部、海洋学协会(Associação Brasileira de Oceanografia)和巴西海洋学课程协调员(Coordenadores de Cursos de Graduação em Oceanografia do Brasil)组织开展国家海洋奥林匹克竞赛[10],旨在激发全国中小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海洋知识,吸引更多人关注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从2006年至今,巴西海洋奥林匹克竞赛共举办了四届(见表2),参赛人数近两万人。该赛事初期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后期扩大参赛范围并增加了两种参赛模式,取消海洋活动参赛者的身份限制,允许非正式教育机构(如海洋科技馆、水族馆、博物馆等)参与[11]。通过海洋知识、海洋文化项目和海洋艺术作品的比赛,扩大海洋教育范围,并把未开设海洋教育课程的中小学校纳入其中,有效激发中小学生对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趣,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海洋意识。

表2 巴西历届国家海洋奥林匹克竞赛简介

(2)社会组织:与海为伴项目

2012年,伊塔贾伊市航海协会与圣卡塔琳娜联邦研究所合作开办“与海为伴”项目,该项目在伊塔贾伊市公立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每周三天的活动。通过为学校师生开设讲习班,以跨学科的方式将海洋知识融入学校学科课程,涵盖的知识涉及海洋生物学、海洋科学、与海洋有关的人文历史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除了静态的课堂讲习,项目还包含动态的帆船和水上运动,仅一年间就有大约1253名学生和74名教师参与。[12]同时,通过社会组织提供的课外活动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科学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机会。该项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3)大学:蓝色学校方案

近年来许多大学专家学者联合发起海洋素养教育进入学校的倡议。2021年,圣保罗联邦大学科学浪潮项目(Maré de Ciência)与巴西科学、技术和创新部(Ministério da Ciência, Tecnologia e Inovações,MCTI)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启组建巴西蓝色学校和大西洋蓝色学校网络的活动。

巴西蓝色学校网(Escola Azul)是针对中小学开展的海洋教育项目。该项目鼓励每所学校尝试在所有学科中融入海洋主题,将教育部规定的基础能力培养、课程与海洋素养相结合,促进跨学科海洋教育开展;倡议巴西所有中小学共同协作发展海洋文化。目前,巴西已经有50多所学校参与了该倡议。此外,巴西蓝色学校还与其他国家学校合作组成了大西洋蓝色学校网(Escola Azul Atlntico),包括巴西、墨西哥、爱尔兰、英国、法国、葡萄牙、摩洛哥、纳米比亚、佛得角、南非、安哥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阿根廷、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学校。在巴西,如果一所蓝色学校提出与另一个国家蓝色学校的合作项目,就可以成为大西洋蓝色学校的一员。蓝色学校方案将巴西和全球倡议联系起来,积极推动学校成为海洋素养培养的主力军,鼓励各地学校与所在地区甚至国际教育机构合作,促进不同国家的公民与海洋建立情感联系,将海洋知识转化为有效积极的海洋态度,激发社会整体海洋观的形成和发展。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西海洋扫盲计划

2017年,联合国宣布2021年至2030年为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普及海洋知识是其目标之一。为此,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启动全球海洋扫盲方案,设置海洋文化交流的门户网站,以及可用于世界各地正规学校的海洋扫盲教学指南和工具包。

2019年,在科学浪潮项目和桑托斯市环境处的共同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出版的“人人拥有海洋素养”教材被翻译为葡萄牙文,即“全民海洋扫盲工具包”,在巴西最大的港口城市桑托斯市正式推出,率先应用于圣保罗州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并最终推广到巴西全国[13]。巴西全民海洋扫盲工具包的推广,为学校海洋教育提供了教学工具和资源,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海洋,培育一批批海洋教育人才。同时一些学者也意识到,巴西的种族和地域环境复杂,除了同国际海洋教育进行交流和接轨,还必须考虑巴西本土特色,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形式唤醒全民海洋意识[14]。

(二)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

巴西海洋高等教育主要承担两方面职能:一是开设海洋学科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开展海洋教育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国民的海洋素养。

1.建设海洋学科专业和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

迄今为止,巴西共有14所大学开设了海洋学科专业(见表3),人才培养层次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已有6所大学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表3 巴西开设海洋类课程的大学

巴西海洋学科专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FURG)和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Universidade do Estado do Rio de Janeiro,UERJ)分别于1971年和1977年初设海洋学科本科专业。1992年,伊塔贾伊山谷大学(Universidade do Vale do Itazai,UNIVALI)也设置本科专业。

第二阶段是随着《国民教育指导方针和基本法》的颁布,特别是国家对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引发了大学第二轮海洋学科专业的建设。1998年蒙特塞拉特大学中心(Centro Universitário Monte Serrat,UNIMONTE)、巴拉那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Paraná,UFPR)、2000年联邦圣灵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o Espírito Santo,UFES)、帕拉州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Pará,UFPA)、2002年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ão Paulo,USP)、2004年巴伊亚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Bahia,UFBA)共6所大学开设海洋学本科专业,其中一些大学开始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

第三阶段是由联邦大学重组和扩建计划(Reuni)发起的,目标是从2008年起实行大学扩招[15]。因此,2008年圣卡塔林纳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Santa Catarina,UFSC)、塞阿拉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Ceará,UFC)、2009年伯南布哥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Pernambuco,UFPE)、2010年马拉尼昂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o Maranhão,UFMA)相继设置海洋学科专业。

2005年,在巴西《第六个海洋资源部门计划》(VIPlanoSetorialparaosRecursosdoMar)的指导下,为了满足国家对海洋高级人才的需要,各涉海大学实施了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提升行动。涉及学科多样,涵盖海洋科学、渔业工程、水产养殖、海洋工程、海洋技术、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相关的专业领域。2019年,海洋科学相关专业每年共招本科生大约2896人,在科研领域共有32个与海洋科学相关的研究项目,海洋科学相关专业提供大约500个硕士生名额和230个博士生名额。截至2020年,海洋科学领域毕业生总人数超过1.4万名,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以每年1000人的速度增长。研究生教育迄今已培养约4000名硕士和1000名博士,预计到2023年将再增加1500名硕士和750名博士。[16]

2.开展大学服务社会海洋教育活动

根据2008年大学实施“社会服务计划”的第6 495号法令[17],巴西涉海大学向社会提供海洋教育服务,比较典型的有保利斯塔联邦大学开展的海洋生物项目(Pet-Mar)、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的LGME倡议(Laboratório de Genética Marinha e Evolução)、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与圣保罗大学合作开办的海洋学习项目(Projeto Aprendendo com o Mar)等。以下仅以圣保罗联邦大学实施的科学潮流方案(Maré de Ciência)为例予以说明。

科学潮流项目在《2030年议程》(Agenda2030)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按照“海洋十年”的目标开展海洋科学工作[18]。其目标是弘扬海洋素养教育,即承认人与海洋的关系是一个涉及知识、艺术和风俗习惯的文化过程,公民需要了解海洋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对海洋的影响。在2018年到2021年间,该项目通过培训全国范围内基础学校教师,帮助中小学积极开展海洋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和中小学学生开设海洋教育课程,以高校与社会协作建设理念为基础,将海洋科学与学校、社区结合起来,宣传海洋文化,构建起海洋文化传播和学习的网络,为其他机构开展海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社会海洋教育的行动

巴西社会海洋教育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开展的项目众多,简要梳理如下。

1.海洋资源部际委员会开展的海洋教育

自1997年成立之初,海洋资源部际委员会就以把海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学为目标,二十多年来持续开展“促进海洋心态”(Promoção da Mentalidade Marítima,PROMAR)的行动。[19]主要项目包括巴西蓝色亚马逊对南美洲重要性的巡回展览、每季度出版《海洋资源部际委员会秘书处通讯》(INFOCIRM)、制作海洋主题电影的宣传课程、在大中小学和科学研讨会上进行海洋知识讲座以及增开海洋博物馆等,仅2019年就有约150万人参与过海洋资源部际委员会组织的与发展海洋素养有关的行动。通过“促进海洋心态”行动,海洋资源部际委员会出版了蓝色亚马逊概念的书籍和地图,多年来持续开展增加人们海洋兴趣与提升公众海洋素养的活动。

2.伊塔贾伊市航海协会实施的海洋教育

2002年,伊塔贾伊市航海协会(Associacäo Nautica deItajai)成立。起初是向年轻人传授航海知识,宣传伊塔贾伊市的航海文化,如今已转变为青少年接受航海知识和活动体验的海洋学校。目前该协会已接待8000多名青少年进行帆船、皮划艇等海洋教育实践活动。2004年,伊塔贾伊市航海协会被指定为市政公共事业单位,为私立学校、个人和公司提供经典赛艇、帆船和海洋环境教育课程。目前在环境和公民身份项目(Navegando pela Cidadania)中,每月为大约350名公立学校儿童提供免费的水上运动课程服务。[20]自成立以来,伊塔贾伊市航海协会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宣传航海文化的活动课程,通过参与式实践教学,促进社会公众海洋素养的提升。

3.海洋研究所开展的活动

海洋研究所(Instituto Mar Adentro)是一个致力于传播海洋生态知识的非营利组织。从2007年成立至今,开办并参与了诸多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的活动,包括开设海洋虚拟博物馆、创办海洋科学杂志、参与河流岛屿项目、建立海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站、动员社区开展海洋活动、与其他机构合作研究近海海洋生物、开办讲座和小型课程、制作与传播有关海洋的书籍与视频资料等。[21]海洋研究所成员均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以研究和传播海洋资源与生态系统知识、确保人与海洋环境的平衡为使命,直接开展海洋教育活动,并且为其他海洋类非营利组织提供免费的专业知识咨询服务。

4.其他主体开展的海洋教育特色项目

除了一些长期致力于提升公民海洋素养的公共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外,大学、科研机构和民营组织也积极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多元化的海洋实践项目。如海岸监测项目(Monitoramento Costaeiro)、水下海洋步道项目(Underwater Marine Trail Project)、特色海龟项目(Tartarugas Marinhas Project,TAMAR)以及针对青少年开发的海洋类虚拟游戏。

2012年,米林海岸监测研究所(Instituto Monitoramento Mirim Costaeiro)在加罗帕巴市(Garopaba)启动了海岸监测项目,通过海洋在线课程的学习,让小学生成为“海洋守护者”,作为研究人员实时监测他们所居住的海岸,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目前该项目覆盖了加罗帕巴市所有公立学校的四、五年级学生。[22]2017年,米林海岸监测项目被拉丁美洲绿色奖评为拉丁美洲海洋类最佳项目,并被巴西银行基金会认证为社会技术在海洋教育中的最佳应用。

水下海洋步道项目是圣保罗大学2002年开发的一项海洋环境教育长期实验。该项目在安谢塔州立公园开发自由潜水路线、深度潜水路线、天然水族馆路线、皮划艇赛道、水上滑板路线、红树林路线以及陆地路线等七种活动模式,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使公众近距离接触海洋生态系统。这些活动从最初针对参观海洋保护区的游客,后来扩展到当地中小学海洋教育的合作机构。截至2015年,共有20 351人次参加活动,已培训教育工作者733人。[23]

海龟项目被国际公认为巴西海洋保护的最佳项目之一。自1980年始,巴西政府制定了海龟保护的国家计划,即TAMAR项目。[24]海龟项目致力于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和社区行动的统一,开展了多项市民参与活动,包括打开海龟巢穴、夜间观察海龟筑巢和捕获海龟等活动。在团队潜水或出海捕捉海龟进行研究时,鼓励乘客全程跟随并拍照传播,同时辅以海洋环境教育的讲座,有效提高了公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游戏进行学习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教育形式。在巴西,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征,一些民营机构设计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海洋教育类虚拟游戏[25]。例如,面向6岁以上学生的纸牌游戏“波塞冬——人类与海洋的利害关系(Poseidon-o Que Está Em Jogo Neste Jogo)”。游戏由64张代表“威胁”“防御”“鱼”和四个“海洋保护区”的卡片组成,附有一本关于海洋重要性、海洋资源丰富性、海洋受到的威胁以及海洋保护方式的手册,展示了建立海洋保护区的艰难过程。此外也有面向初高中学生的虚拟游戏“阿皮科挑战(Desafio em Apicum)”,这是一种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影响的教育游戏。这些游戏均可在网站上免费获得,结合不同阶段青少年成长的特征进行设计,成为海洋教育的有效辅助内容与手段。

四、巴西海洋教育的特点

(一)海洋教育融于环境教育

巴西海洋教育早已融于环境教育,本身就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在1981年巴西就将环境教育写进国家法律,1988年在宪法中明确将环境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育。而对沿海学校而言,海洋就是学校环境,环境教育就是海洋环境教育,因此一些临海学校率先启动了海洋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此外,巴西沿海地区由17个州组成,大约8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200公里的范围内,几乎所有进出口都要依靠海运,海洋环境塑造了当地的海洋文化。因此,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和航海学校为公众海洋环境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教育场所。

(二)社会机构多主体参与,政府协助推动

巴西社会机构开展的海洋教育项目众多,内容形式多样,对实现全民性海洋教育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巴西环境教育起源于社会组织发起的环境运动,环境组织不断增加,环境教育进一步扩大,同时巴西传统的公众海洋知识普及活动包含其中。近20年来,社会组织机构开发的以课后实践学习促进海洋环境教育的举措普遍增加。在正式海洋教育中,有实地课程、环境研究和访问;非正式海洋教育中,有作为受训人员参与研究项目,例如远足、研讨会、面试、短期课程等[26]。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下,在政府部门划定的自然环境保护区内,许多社会机构开展各种海洋教育行动,将海洋教育与环境保护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三)形成了海洋教育网络与联动机制

巴西海洋教育在大中小学和社会公众中全面开展。中小学除了学校课程涉及的海洋相关主题教育外,还积极参加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大学和其他机构开办的面向教师的海洋知识培训和针对学生的海洋活动课程。大学除了培养海洋学科专业人才外,还积极服务社会,协助中小学和社会组织举办海洋教育项目,在提升社会公众海洋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公共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多元化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项目,这些活动包括海洋展览、开办航海课程、进行海岸监测等,致力于提升公众海洋素养。各种海洋教育项目都覆盖到大中小学学生与社会公众,特别是大学和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都重视向中小学渗透并进行海洋教育课程的耦合。在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巴西形成了大中小学海洋教育与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网络与联动机制。

五、巴西海洋教育的成效

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相比,巴西制定了较为全面的海洋教育相关政策[27],在政策推动下,海洋教育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促进了社会海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尽管海洋文化运动直至2019年才正式在巴西登陆[28],但在巴西很早就出现了用于描述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术语,即“海洋心态”(mentalidade marítima)。它表达了“巴西民族对于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或信念,以及以可持续方式利用海洋潜力造福国家的态度、行为或意愿”[29]。因此,“海洋心态”的养成成为巴西海洋教育中一个重要目标。近20年来,拯救巴西人民的海洋心态,将与海洋有关的课题纳入巴西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改革已惠及全国中小学生。此外,巴西海洋高等教育与社会海洋教育开展的活动都极大促进了巴西人民海洋心态的形成,促进了社会海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二)提升了人的海洋素养

由于约80%的巴西人口居住在距海岸200公里的沿海范围内,沿海区域大中小学海洋教育与社会海洋教育的广泛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与公众的海洋意识,提升了其海洋素养。在巴西海洋教育中,中小学通过实施渗透式海洋教育课程,形成对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和海洋文化的基本认识。大学海洋教育一方面培养高素质海洋学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与社会组织一并以培训与实践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与公众的海洋意识和海洋素养,故形成了海洋教育网络,发挥出海洋教育的合力作用。

(三)提升了海洋教育国际化水平

巴西社会认识到海洋教育对于提升国民海洋认识与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积极与国际海洋教育接轨,培育海洋人才和开展海洋教育项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标世界先进国家的海洋高等教育,巴西海洋高等教育已建立起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国家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巴西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教育的项目,如:将国际海洋扫盲工具包翻译为葡萄牙语并应用于公立学校中;鼓励有海洋特色和追求海洋教育发展的学校参与大西洋蓝色学校,共享海洋教育的经验与成果;参与国际“清洁海洋运动”,支持建立南大西洋鲸鱼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并参与海洋保护教育活动。此外,通过引进国外海洋教育的教材、项目和先进经验,充实了国内海洋教育的内容、工具和手段,提升了海洋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六、结语

巴西海洋教育发展迅速,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具有全面、多元、持久的特征。中小学海洋教育主要是开设学科渗透式海洋教育课程和海洋研学项目;大学海洋教育通过设置海洋学科专业,培养海洋高级专门人才,并积极面向中小学和社区开展海洋教育项目;社会海洋教育通过多元化的海洋教育活动项目来普及海洋保护相关知识,提升公众海洋素养。尽管巴西海洋教育效果突出,但与其他欧美海洋国家相比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中小学海洋教育仅开设了学科渗透式课程,系统的海洋教育学科课程还未建立;其次,和大多数海洋国家一样,海洋教育活动更多在沿海地区开展,而在内陆地区难以普及;最后,巴西政府虽出台一些海洋教育相关政策,但在专门的海洋立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提供支持[30]。近年来巴西政府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始将海洋置于国家战略的新视角上[31]。对于巴西海洋教育的改进与发展,今后我们将给予密切关注。

猜你喜欢

巴西海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巴西战舞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何处得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