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岸周边”慢行通道规划研究
——以澳门-珠海为例

2022-09-28周越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宽度珠海粤港澳

周越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珠海519000)

0 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澳门-珠海的发展则发挥着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澳珠合作,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中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慢行交通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的关注重点。孙靓雯等对武汉市慢行系统开展了发展策略研究,邹美智对世博滨江绿地慢行通道开展了规划策略研究,罗吉等针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控规修编进行了探析。

澳门-珠海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紧邻珠江,生态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发达,是山水相依的两座城市。近年来,澳门-珠海经济发展迅速,发达的河流水系景观及其周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为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起点,通过打造河岸周边地区景观及跨河生态慢行通道,连接相邻的城市发展区域,创建一个区域性的生态绿色慢行网络,为未来的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可靠的框架,不仅为城市提供了生态风景,亦为居民提供休闲生活场所和联系通道。

1 发展现状

1.1 国内外发展情况

国内外水系发达的城市,诸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西班牙马德里、中国天津等,均结合河流景观打造了联系河流两岸的慢行通道,主要分为慢行+机动车复合通道、纯慢行通道两类规划模式。

建设有慢行+机动车复合通道的区域中,纽约曼哈顿地区伊斯特河极具代表性。伊斯特河两岸为纽约金融中心曼哈顿地区和主要居住区长岛地区,纽约伊斯特河长度约10km,两岸距离尺度为500~600m,沿河区域共建设4 座可供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的桥梁,均采用机动车+封闭式非机动车道形式设置桥梁断面。近5 年来,四座主要跨河大桥的步行和骑行通过量保持近20%的年均增长速度。截至2016 年,步行和骑行通过量达到日均2.26 万人次/日,与沿河两岸城市和景观共同形成了城市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框架,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健康绿色生活以及旅游发展环境,如图1~图5所示。

图1 河岸周边慢行+机动车通道布局图

图2 伊斯特河昆士布鲁大桥

图3 布鲁克林大桥

图4 威廉姆森堡大桥

图5 曼哈顿大桥

建设有慢行通道的区域中,法国塞纳河则独具特色。塞纳河两岸是巴黎市的核心区,分布了大量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如卢浮宫、杜乐丽花园等,巴黎塞纳河核心段长度约12km,两岸尺度为50~200m,两岸共建设37 座桥梁,其中5 座为慢行专用桥梁。塞纳河两岸景区每年吸引旅客量约500 万人次,具有人文和历史特色的跨河步行桥如艺术桥、大主教桥是游客常驻足游览的景点之一,与沿河两岸独具一格的景区形成了有活力且休闲的河滨休闲旅游区和度假胜地,如图6、图7 所示。

图6 河岸周边步行桥

图7 塞纳河跨河步行桥现状图

综合上述,“河岸周边”城市发展分析初步判断,两岸宽度在500m 以上的水系建设跨河慢行通道更适宜考虑采用慢行+机动车的综合性通道,在满足慢行交通出行的同时,保障两岸机动车出行需求,而两岸宽度在500m 以下的水系更适宜考虑结合两岸景观和休闲环境建设慢行专用通道,满足休闲旅游和人文景观需求。

1.2 澳门-珠海发展情况

澳门-珠海两市自然条件良好,河流分布于两城各区,有丰富的河岸周边资源以及良好的自然景观,自西向东分布有黄杨河、泥湾门水道、磨刀门水道、荔枝湾、马骝洲以及前山河等水系,河流景观特色明显,如图8 所示。

图8 珠海市“河岸周边”资源示意图

以往的规划和建设中,对城市机动车交通考虑较多,很多慢行空间都被不同程度地压缩,缺乏对跨水系通道的慢行部分的考虑,横琴大桥、井岸大桥和尖峰大桥等跨河通道均为较窄的人行道、机非共板无隔离的非机动车道设置,缺乏对慢行品质和慢行交通出行需求的考虑。在现阶段倡导绿色出行的政策和环境下,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慢行出行和慢行环境,而澳门-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对象,更需要加快慢行环境规划建设,促进澳珠合作联系,促进澳门-珠海协同发展。

2 发展策略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要求,澳门-珠海应首先在跨河慢行通道规划方面做出探索和尝试,在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交通出行方式、绿色出行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河岸周边”慢行通道发展策略。

2.1 景观设计

慢行通道设计方案应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沿革,充分了解澳门-珠海的历史文化背景,整合城市发展概念及愿景,不仅放眼未来,更尊重过去的城市记忆。澳门-珠海有着悠远而极具文化气息的城市环境,“河岸周边”景观区域分布着许多老城区,这也将成为未来“河岸周边”发展的新核心,在慢行通道景观设计上应加强现代设计和历史文化的互相辉映,产生一种独具城市特色的人文景观。

2.2 “河岸周边”用地开发

结合慢行通道的属性,在通道两岸应与紧凑环境中考虑土地多元化的开发,在尊重原有建筑和用地属性的同时,通过对周边联系紧密区域的分析梳理,最大化土地使用价值,提供丰富的休闲和休憩空间。同时周边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应强化结合,培养独特、有吸引力的城市区域慢行环境,提升周边开放空间的人文景观和活力,慢行通道两岸区域将会是鼓励社区联系和文化交流的新空间,同时为绿色出行发展提供多元的活力,形成城市景观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为本地和各地游客提供一个独特且难忘的焦点。

2.3 交通联系

参考未来规划道路系统,“河岸周边”慢行通道与周边规划道路相协调,同时优化与道路系统的连接,改善“河岸周边”的通达性,创造连续的河岸景观,形成连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连续、品质良好的慢行出行环境,创建清晰的道路慢行系统层级,形成完整的“河岸周边”慢行互动空间,串联的活动内容,激活并带动共同发展,同时为水上观光巴士等特色水上交通出行方式提供良好的可达性和趣味性。

2.4 城市景观

结合城市规划研究,对“河岸周边”区域景观进行梳理,系统规划,对原有景观节点分出层级,重点打造中心区域景观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创造具有丰富活动内涵的独特滨河景观系统。

3 规划建议

澳门-珠海区域“河岸周边”水系宽度各异,因此需结合不同的水系条件提出慢行通道规划设置形式。

3.1 慢行+机动车综合通道

澳门-珠海“河岸周边”区域中,泥湾门水道两岸宽度和磨刀门水道两岸宽度均在200~2000m 尺度范围内,适宜规划慢行+机动车综合通道的“河岸周边”联系通道,如图9(a)、(b)所示。

图9 泥湾门水道与磨刀门水道河岸周边宽度示意

3.2 慢行专用通道

澳门-珠海“河岸周边”区域中,黄杨河两岸宽度在200~300m 尺度范围内,马骝洲两岸宽度在450m尺寸范围内,前山河两岸宽度在300m 尺度范围内,荔枝湾两岸宽度在130~500m 尺度范围内,适宜规划慢行专用通道的“河岸周边”联系通道,其中,澳门与珠海在荔枝湾的最短间距仅130m,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规划》相关要求和两地通行政策,未来珠海横琴与澳门之间可考虑规划建设水底的慢行通关通道,联系澳门-珠海两城的海滨休憩区、花园、码头等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场所,推动澳珠两地一体化发展,打造“东方塞纳河”城市景观。

4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现阶段“河岸周边”城市和区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发展模式,总结“河岸周边”慢行通道规划相关策略,提出慢行通道设置形式。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澳门-珠海“河岸周边”慢行通道规划更能凸显两地不同的人文景观和风貌特色,不断提升深化澳珠合作,提升两地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宽度珠海粤港澳
基于滑门MPV的整车宽度优化
珠海 革命风云
编读往来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新机遇,新飞越
珠海之旅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