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永流传
—— 熊小玉[1]作品音乐会综评
2022-09-28陈立芳
陈立芳
瓷乐与民乐队《滕王赋》指挥:张波
6月29日19时30分,由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西省音乐家协会、江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红色记忆——熊小玉作品音乐会”在江西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来自国内文艺界的专家学者、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同仁及音乐爱好者莅临现场观赏了音乐会。此次音乐会同名室内音乐作品《红色记忆》获2020年度“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这是作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献上的珍贵贺礼!纵观这场作品音乐会,亮点特色熠熠生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特拾珠捡贝,以飨读者。
一、作品体裁丰富类型多样,彰显出作曲家广博兴趣和探索精神
这场音乐会作品体裁丰富,类型多样,12首作品中汇集了民乐、瓷乐、室内乐、交响序曲、交响乐、独唱与伴唱、男女声二重唱、合唱、领唱与合唱,音乐形式多元、音乐题材广泛,正是作曲家的探索精神与创作兴趣促使其把创作领域拓宽增厚。
一部瓷乐、民乐作品:音乐会开场曲《滕王赋》是一部瓷乐与民乐队合奏的作品,民乐与交响乐合作比较常见,而民乐与瓷乐合作则很少见。因江西师范大学瓷乐团为全国唯一一家高校瓷乐团,作曲家对瓷乐的属性与音色做了深度研究,加之曾经创作不少民乐作品,并对两者有机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该作品中作曲家勾勒出多层次的音乐线条,用民乐乐器来弥补瓷乐器音色上的不足,使音响趋于平衡合理、悦耳动听。
两部室内乐作品:室内乐作品更展现作曲家超强的创造力,其多种乐器演奏新组合的大胆探索让人耳目一新,室内乐《红色记忆》(该作品为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用古筝、大提琴与打击乐的结合可谓巧夺天工,古筝是弹拨乐器,大提琴是拉弦乐器,铙、镲、鼓是打击乐器,在民乐或大型室内乐中也有这类乐器参与,而单独以小组合的形式出现则很少见,作曲家赋予三种乐器以不同角色来演绎出一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世纪对话。
室内乐《春声赋》的探索更是出奇出新,作曲家把钢琴、弦乐四重奏与高音萨克斯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极为少见,因萨克斯个性太过鲜明,较少有作曲家把它写入重奏或乐队里,而作曲家把高音萨克斯纳入如此高雅组合里,却没有一丝“拉郎配”的感觉,六种不同乐器和谐相处地演奏出主题变奏音乐,音乐在此起彼伏的奏鸣中勾勒出一部欢畅活泼的“春声春韵”音响诗篇。青年钢琴演奏家李梦迪博士说:“钢琴声部织体如流水,在快板部分,钢琴的节奏型又动力十足;在与萨克斯风和弦乐的互动中,乐趣无穷,演奏起来非常过瘾。”
两部交响乐作品:作曲家还善于把尽人皆知的事件作为音乐主题,用独特的音乐语汇表现出来,尤其是用交响语汇来表现某个主题,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在完成了《井冈颂》和《老表》等交响乐、民乐作品创作并演出成功后,作曲家就开始构思交响乐《英雄之城1927》第一乐章“起义”,笔者查阅国内相关资料,未见有关“八一起义”主题的交响乐,显然,这部作品为开先河之作,它不仅仅在表现“八一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更是在颂扬伟大的建军精神,在主奏乐器的考量上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在作品中设计了多种场景,环环相扣、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交响乐《井冈颂》曾在不同场合多次与受众见面,深受听众喜爱和追捧,其激昂雄壮的音响再次叩击着人们的心坎,震荡着人们的情怀。
音乐会作品类型及演奏或演唱形式
瓷乐与民乐队《滕王赋》 指挥:张波
两首独唱加伴唱作品:除了交响乐、室内乐、民乐、瓷乐外,声乐作品创作也是他的一大亮点。作曲家在设计声部编配时可谓别出心裁,把人声艺术发挥到极致,且两首声乐作品风格迥异,地域风鲜明,旋律清新流畅,久久萦绕耳畔,多位业内人士均用“感动心灵”来评价。
六首合唱(含二重唱)作品:下半场《党员组歌》以合唱的形式来表现作品的内涵,120人的合唱团,音响宏伟,气势壮观,充分展现出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以《党员组歌》命名,作曲家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受众,这些作品不仅在讴歌敢于担承、有所作为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在激励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初心,永远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音乐会红色主题得以完美升华。从合唱作品的题材可以看得出作曲家的时代担当,熊小玉时刻铭记习总书记“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教导,使音乐作品很接地气,雅俗共赏,老少同爱。
因受音乐会主题和时间所限,许多获得国内重要奖项的作品未见选入,列入音乐会曲目的作品窥斑见豹,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情感和智慧,可谓民乐与交响的节拍交错回响,声乐与器乐的音符回旋荡漾,传统与现代的音韵激情碰撞。
二、多声部音乐形式与精湛雅致的艺术品质
多声部音乐因其“高大上”,一般人往往敬而远之。而听过熊小玉创作的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师生们都有相同的感受:“好听!”他善于把专业性音乐语言通俗化、形象化处理,无论是室内乐、交响乐、民乐、瓷乐等器乐作品,还是合唱、重唱等声乐作品,他都能驾轻就熟地表现不同主题,把多声部音乐的交响性、恢宏性、壮观性、融合性等魅力,用其无与伦比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来震撼人心地表现自己的音乐创作理念。
在开场曲《滕王赋》中,作曲家把民乐、瓷乐和西乐做了最大胆的“三结合”探索。由于纯粹的瓷乐,要想从头做到底相当困难,因为瓷乐有明显的弱点,有时音准不到位,几乎没有低音,音色尖锐,高而亮,听多了会有疲惫感。作曲家用传统的民乐组合作为主奏乐器,把瓷乐作为乐曲的色彩乐器,瓷乐在民乐的包裹和衬托下,也不那么尖锐了,增加了作品的音响色彩,丰富了表现力。正因为瓷乐音乐线条得到修饰与美化,整体音乐形象就汇成了一曲或丰满、或纯净、或丝滑、或柔美、或恢宏的音响画卷。该曲指挥张波博士说:“这部作品旋律大气、优雅,很容易让大家产生美感;作曲家融合西乐的竖琴,与瓷乐结合产生了奇妙的音响效果。因为竖琴的音色柔和,瓷乐的音色偏亮,两者中和就觉得极为舒服,尤其是音乐快结束时再现段落,纯粹的瓷乐与竖琴相结合,意韵悠长。”
作曲家把瓷乐与民乐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使二者优势都发挥出来,既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在某个段落或某个音区以纯净、安静的音效,让大家静听瓷乐的精彩表达。这种结构设计与布局,体现出作曲家的匠心独运,作品创意完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当晚音乐会的同名主题曲室内乐《红色记忆》,其构思更是别具一格。作品引子以pp弱进手法,速度比广板还要慢,古筝、大提琴和打击乐三种乐器时断时续地交替出现,大提琴以揉弦颤音手法,表现出不够坚定且带有疑问口吻的语气,仿佛在质疑红色传奇。进入快板阶段,古筝以稳健的速度前进,而大提琴则仍然以时断时续的旋律跟进。到第49小节,大提琴才以由紧到松的连音手法开始对自己以往的不坚定、质疑态度的否定,并与古筝形成一紧一慢的反差音效,仿佛古筝在呼唤大提琴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大提琴与之呼应地演奏《十送红军》的主题音乐来展现自己的态度。通过对话与交流以及对“红色精神”的探寻、追觅,进而对这种精神不断了解与加深认知,使以古筝为代表的有坚定信念的群体对以大提琴所代表的部分群体以极大的感染和吸引,使其成为与自己一样有坚定信念的新时代建设者。在第98小节至105小节,大提琴以时断时续的柱式和弦进行深层次反思与自我否定,与古筝和打击乐进入同节奏的发展呼应。最终以3/4节奏进入结束句,圆舞曲的形式给人以从容淡定、动力十足的感觉。尾声与引子的速度力度一致,前后呼应且渐行渐远,象征着红色初心与恒心相互支撑,代代相传、永不止步。作品设计精巧,角色生动,层次清晰,语言细腻,情节跌宕,扣人心弦。
交响乐团大提琴与贝斯乐组在演奏《井冈颂》
领唱、合唱《高唱正气歌》作词:田信国、作曲:熊小玉
合唱团在高歌演唱《军旗下的誓言》作词:李雅茗、作曲:熊小玉
在《英雄之城1927》第一乐章(起义)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再次发挥交响乐强大的叙事功能,用交响乐描绘一场波澜壮阔的“建军大业”。作品用贝斯演奏出低沉的音乐,暗示“起义”前红色革命所面临的紧张压抑的时代背景,圆号演奏出一个昂扬向上的动机,紧接着出现下行四度,一个不协和音预示起义将面临挫折和艰险。用圆号演奏,显示革命力量还处于弱势,不够强壮,力度符号为pppp。用两支圆号演奏相同旋律,代表革命队伍步调一致,音乐以模进手法不断巩固并发展这个动机,夹着打击乐模仿枪炮的轰鸣声,预示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表现战斗场面时,铜管与弦乐次第出场,音响刚性激昂,音乐走向更高亢、更强劲力度,显示起义军坚决执行战斗命令,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音乐发展到第39小节,由低音铜管和大管,短暂奏出《十送红军》的音乐动机,让人联想到“起义”跟建军大业有着密切关联。在快板中演绎出前赴后继的“急行军”壮观气势;音乐在慢板中呈现出低回沉闷的音效,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起义”受挫的情景。在圆号的唤醒下,音乐急促发展,似乎要突破阻挠。到第129小节,由短笛、圆号依次演奏出《十送红军》的音乐主题,其他乐组跟进演奏出一段比较完整的《十送红军》音乐主题,带有浓郁的抒情性,是在颂扬伟大的“建军精神”。到第154小节由乐队全奏《十送红军》的音乐主题,音乐表现为铿锵坚定的气势,第一乐章在这种主题变奏中结束,预示着起义军以坚定的信念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作曲家用交响乐讲述“起义”的壮观经过,把人们带进战火纷飞的岁月中。
在两首独唱曲《红土地上红歌飞》《等你来》中,作曲家也做了多声部编排,安排四男四女的多声部伴唱,以烘托方式增加了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你在高声唱,我在低声和”的形式,让主唱与多人伴唱形成多层次的和声与复调效果,使音乐会作品的多声部链条形成环环相扣状态。前者作曲家设计了真假声自由转换的演唱难度,赋予其流行时尚、现代气息的新民歌风格;后者则是典型的民歌风,清新隽永,情趣盎然,值得玩味。
下半场的《党员组歌》皆是以多声部演唱的形式展示出波澜壮阔的音响、磅礴宏大的气势,让人欣赏到声乐多声部艺术的无穷魅力。
《党员组歌》集中讲述了共产党员的高洁品质与初心使命,体现了作曲家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我是谁》(获得2019年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不仅是写给广大党员的自省自强警言,对每位普通人也非常适用。作品虽然以小调音乐塑形,却高端大气。指挥家李新荣博士说:“《我是谁》这首作品把合唱的魅力和气势发挥到极致,既有雄伟辽阔的气势,也有娓娓道来,委婉悠扬的抒情段落,男女声领唱声音高亢嘹亮,与合唱团相互呼应,诠释出共产党人正气凛然和高尚情操,这首作品把指挥的各种技巧都融入进来了。”
《为你》音乐坚定中带着柔情,表示要把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军旗下的誓言》以进行曲的语言唱出军歌的豪迈雄壮、铿锵激昂的气势,《党员组歌》出现一首军歌,使组歌的形态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满,共产党员要把“军旗下的誓言”变成捍卫祖国的利剑,在祖国需要时冲在最前面。《高唱〈正气歌〉》借着文天祥的“正气歌”来激励党员同志以光明磊落情怀,做民族挺拔脊梁,该作品合唱形式比较丰富,有朗诵、领唱、伴唱、合唱。《共产党人》则采用男女二重唱的方式,时而以卡农方式表现共产党人你追我赶、前赴后继地奋斗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时而两个声部一高一低地相互呼应,或融入在一起,非常形象地表现共产党人责无旁贷,时刻与人民一道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冲天干劲。《出征》以极具激昂向上的气势,表现党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新征程的精神面貌。作曲家很会选用歌词,看似不经意的选取,显示出他慧眼识珠的才气,且一首歌一则故事,个个故事扣人心弦,成就了《党员组歌》。由于音乐会都是多声部作品,参与人员自然就比较多,这也是在全方位检阅演奏者与演唱者的诠释水平与表演能力,由于诠释者的出色发挥与精湛表演,使作品都能呈现出应有的艺术品质。
通常情况下,音乐会或演唱会的曲目多是受众喜欢或熟悉的作品,容易与受众心中产生相应的共鸣,而这场作品音乐会中,除了《井冈颂》《滕王赋》《红色记忆》《红土地上红歌飞》《我是谁》等几首作品曾与受众见过面,大部分作品则是第一次露脸。由于近些年作曲家创作的歌曲《信仰》《稻花香》《你我约定》《源头活水》、民族管弦乐《光荣颂》等作品在江西受众圈内流传较广、很受欢迎,受众对他的新作品充满着期待,而作曲家大胆推新作源于其对作品的自信。
三、以江西本土音乐元素为基调讲述红色故事
从小深受江西这方水土滋养的作曲家熊小玉,对江西独特的风土民情和辉煌革命历史有着深深的情结,他把读博深造、远洋访学中学到的精湛创作技法倾注到对红土地的颂扬中,一串串红色记忆,在他炽热的情感、灵动的笔触下生发出一曲曲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具有江西风情的时代华章,每部交响乐、每首歌曲都像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动人故事。
音乐会上半场赣风鄱韵的主题就是把江西传统民间音乐或经典红歌进行泥化重塑,构建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让人领略到音乐讲故事的魅力。在作品《滕王赋》中,作曲家以“滕王阁”为题材,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诉说滕王阁的历史绵延,彰显出赣鄱大地的文化特质与人文精神,滕王阁见证着脚下这片红土地的蜕变。作曲家以《映山红》的音程动机,利用四五度跳进贯穿于作品的呈示、展开和再现之中,讲述着一个承载革命老区人民质朴浓厚的情谊,抒发江西人民在新时代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豪迈情怀和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大故事。
歌曲《红土地上红歌飞》(作品收录在由杨文立主编《心中有首家乡的歌》江西省音乐补充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年)是一首颂扬革命优良传统的红色歌曲;《等你来》是一首展现江西山清水秀、鱼米茶香好风光的绿色人文歌曲。两首作品都融入了江西特有音乐元素“哎呀嘞”音调,突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与乡土气息。前者从江西著名红歌音乐中提炼出音程动机,让人听到“红米饭、南瓜汤”和“红井水”的熟悉音乐时就联想到激荡人心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和苏区中央红军与人民群众鱼水情谊深的红色革命故事;后者在《斑鸠调》的主题动机闪现中,既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又颂扬了江西人民的豪迈襟怀和好客之情。
室内乐《春声赋》,取材于江西赣南民歌《斑鸠调》,在节奏上呈现出“慢-快-慢-快”四个部分。钢琴的引子,悠扬缓慢犹如钟磬声,用四度音程引出,由小提琴独奏出《斑鸠调》的主题,再以巧妙的变奏手法,使得《斑鸠调》的主题在各个乐器和声部中承接流转,各个乐器在音色上各有特色,又融为一体,让人如沐春风,宛如在讲述发生在赣鄱大地的“春天故事”。
音乐会部分作品中呈现出的江西音乐元素
耐人寻味的是室内乐《红色记忆》,以拨弦乐器古筝来代表坚定意念,低沉的拉弦乐器大提琴来代表传统理念,而打击乐则代表着有朝气蓬勃气息的现代理念。通过古筝、大提琴与打击乐三种不同演奏方式的乐器对话形式来讲述一段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大提琴时而以慢悠悠的节拍迟缓前行,而古筝始终以铿锵坚定的意志努力前进,打击乐则以俏皮嬉闹的形态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在“古筝”的不断教育和影响下,《十送红军》的音乐也在大提琴共同演奏中得以巩固,而“打击乐”所代表的群体也被“古筝”所代表的一代人教育和影响下,既不失活泼的个性,同时也变得端正了,节奏上与古筝同步发展。宛如聆听前辈诉说革命家史,引导后生坚定跟党走的红土新剧。作品很形象地诠释了当代不同年龄阶段或受不同程度教育的群体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发展问题。
交响《井冈颂》以序曲的体裁形式,作品以气势雄伟的“哎呀嘞”的音调发端,把主题定位在江西,整首曲子的旋律中始终贯穿着《映山红》的主题动机,巩固和强化了作品主题“井冈精神”的内涵,作曲家使用变奏、对位、调性变换等手法进行发展,把《映山红》的音乐主题做了分解剥离、揉碎重组,使这些音乐素材变成作曲家个性化的音乐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在旋律发展中隐隐约约听得出《映山红》的主题影子,又不曾相似,赋予其新的艺术形象,展示其过硬的创新手段。讲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发扬井冈山精神,勇于开拓,率先脱贫,在新时代又以崭新姿态奋勇前行的历史大剧。另外,交响曲《英雄之城》第一乐章在乐曲即将结束时加入《十送红军》的音乐主题,既紧扣江西红色革命音乐素材的主题,又体现了红军必胜的坚定信念,也为即将完成的第二、三、四乐章埋下伏笔。
结语
“红色记忆”熊小玉作品音乐会给受众带来太多的惊喜和陶醉,在江西音乐界产生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不仅赢得现场观众的热捧,社会反响也非常强烈,圈内师生多日来一直谈论音乐会带来的震荡与享受,《人民音乐》《音乐周报》《江西日报》等有影响的媒体都给予热切关注与报道。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翔说:“音乐会曲目都很棒,每个节目都给我深深的震撼。熊小玉教授以江西红色音乐元素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手法、鲜明的对比、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高超娴熟的写作技法打造精品,为江西有此佳作而感到骄傲。”
江西省文联原副主席、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原主席、现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邓伟民教授说:“小玉作为‘红色记忆’的作曲家,他用自己的审美观和音乐表达方式非常得体地表现出自己的意愿。红色从当代中国来讲,它是一种特质的文化符号,这是一个摆在当代作曲家面前比较重要的课题,红色代表着理想、信念、追求,在这场音乐会上,他用各种各样的音乐形态,完成了表情达意的目标和目的,我觉得他非常成功。在他的作品里面,看他的作曲技法和作品风格,充分显露出他善于吸收和借鉴当代作曲家的创作理念,能够很自然地与江西民间音乐或者红色音乐元素相融合,展示出他一定的创造力。”
从音乐会主办方的规格、作品的艺术品位、音乐会受欢迎的程度和社会反响来看,无疑是江西个人作品音乐会领域的一座里程碑。然而,熊小玉却十分谦虚,音乐会结束后,他上台只说了简短的几句话:“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感恩适逢伟大的新时代,希望江西音乐事业的明天更美好。”
作为地方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科带头人,熊小玉的音乐创作不仅数量高产,涉猎范围极为广泛,质量又非常过硬,这些显著成绩反映出他脚踏实地、勤恳耕耘、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与创新精神。其实,除了音乐创作,他的理论学养也非常深厚,他还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项目的负责人,并在音乐类权威核心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这些深厚的理论修养又促进和指导自己的音乐创作,两者之间相得益彰,他已成为圈内能文能武的佼佼者。
[1]熊小玉现任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共党员,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校区访问学者;江西省文联兼职副主席,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新文科建设专家委员会艺术组组长;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