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2-09-28郑方方
郑方方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催化一个万物互联、无处不在、虚实结合、智能计算、开放共享的信息时代由形成走向成熟。新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突破了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障碍,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挖掘,数字资源成为企业优化经营管理决策的核心利器。企业经营中提到“数据”与“决策”,必然会涉及会计人员。如果说会计人员已经经历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标志的第一次财务变革和以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为标志的第二次财务变革,那么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财务变革已经到来。财务变革催发财务转型。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由“小会计”转型为“大财务”成为可能,也将成为必然。如何培养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大财务,成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命题。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在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多方位技术为支撑的新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人员的角色和职能已然发生变化。而当前国内多数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仍滞留在原有的信息技术背景和目标定位下。部分院校已开始在会计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探索新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特色化培养。
(一)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新要求
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核算为核心的财务模式将被淘汰,规则导向和重复性的财务工作逐步被机器取代,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会计人员需要从核算思维向管理思维转变,借助商业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获得多维度、立体化的数据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撑。因此,会计人员不光要看得懂报表,还要具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知识,成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专业财务”。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以医院和高校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已开始进行基于大数据背景的财务管理改革探索。除了原有的财务核算部门、资金运作部门,企业还设立了专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部门。职业市场对既具有财务专业知识,又懂得大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的综合型会计人才需求正在扩大。
(二)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应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实现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在改变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软硬件设备。尤其是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的发展,打破了校园与企业之间的隐形壁垒,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应用体验,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实时互动工具,使得课堂教学方法得以创新,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创新,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体现。
(三)国内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高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供给侧,对专业人才的输出应当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面对未来职业能力要求和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存在的巨大差异,国内部分院校开始进行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特色化培养的探索,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或硕士教育阶段开设了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财务等相关专业。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在会计学专业下设置大数据方向,重庆理工大学设置了大数据财务管理专业,2019 年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立“大数据与会计信息化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针对会计学本科专业开设“大数据+会计”特色方向班,河南农业大学在财务管理专业下设置了“大数据财务管理决策”方向。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举
大数据时代会计人员角色和职能的拓展及延伸要求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人才特色化培养的高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大财务意识。与此同时,从“小会计”到“大财务”的培养,要求教师变革和创新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设置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原有培养方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强调学生应具备经济、法律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未提及对学生运用新信息技术进行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如前所述,原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难以满足当前及未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需求,若不及时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将导致会计专业人才的输出与职业市场需求脱节,或增加学生进入职场后胜任工作的难度。高校应当结合当前会计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适时将新信息技术时代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以进一步指导教学方式的开展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数据的价值得以深入挖掘,会计人员的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全局统筹意识,从“小会计”转变为“大财务”,从核算型人才向价值型、决策型人才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跳出会计数据和报表的桎梏,使学生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会计人员应当及时提供反映企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从事后补救角色向事前参与角色转变,从精准核算向全面管理转变。会计人员可以从业务数据、客户数据等渠道来获取和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不仅要关注结构性数据和财务数据,更要关注非结构性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与“小会计”不同的是,“大财务”将不再关注数据的精确而更加注重数据的使用效果,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通过发现海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帮助企业智慧决策。
(三)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员职能和角色的拓展依赖于其所具备的丰富和完善的专业知识。现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未纳入与新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要求及相关课程设置,传统的财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审计学、项目评估等,注重体现财务人员在核算方面的价值。2018 年至2019 年,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和征集培养单位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会计实务工作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的要求,会计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最新的培养方案中,将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为六大模块,其中就包括“新经济新技术模块”,下设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特色课程。在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增加与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相关的课程,如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与智能财务、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智能分析、大数据供应链成本管理、会计系统设计与财务共享、数字经济概论、大数据与财务决策、人工智能与会计发展、新技术环境与审计变革等课程。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和丰富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当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多方位技术的支撑下,沙盘演练、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如中兴新云财务云实验室,它是浪潮公司提出的大数据与财务系统高度融合的精准型财务核算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彻底打破传统实景参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真正为参与实验的学生带来浸入式的体验,以VR 实景体验各个实验流程,让学生感受在新技术的发展支持下未来财务的工作场景和企业员工的财务体验。
同时,课堂教学中应当尤其重视采用案例教学,应建立专门的课程案例资源库,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案例进行深入研讨,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例研究和开发活动中。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采用现场参观研讨、参与企业咨询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打破校内教室与校外企业间的隐形壁垒,将企业财务工作中的新科技、新应用、新模式、新思维引入课堂,实现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的接轨。此外,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方式,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工作人员开设实务型讲座,增强学生对实务工作的认知。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支持
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首先要形成一套可行且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还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教学师资,配套成熟的课程教材体系及充足的教学软硬件设备,尤其是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验软件、智能化实验设备等。
(一)培养方案的拟定和论证
人才培养方案直接指导人才培养过程,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当建立在充分调查与研讨的基础上,并经过理论和实务专家的论证。鉴于当前已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方向,高校可以通过走访实地调研或借助会议研讨了解其他院校开展会计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以选择性借鉴。此外,由于会计专业人才的输出大多面向企事业单位,有必要邀请部分实务专家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如已与本校建立实习关系的合作单位财务负责人或校外导师。拟定后的培养方案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二)专业教学师资的培养
原有的会计专业授课教师往往只具备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收集、挖掘与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较欠缺,而纯粹大数据背景的教师往往又缺乏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同时具备大数据、云计算相关背景知识但并不是将它们简单堆砌,而是要实现数据挖掘与分析为财务决策所用。因此,亟须培养一批符合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对教学师资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与大数据财务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直接补充师资队伍。
(三)特色课程教材的建设
成熟的学科应以丰富和完备的配套教材作为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会计相结合形成的专业方向尚处于发展阶段,配套教材建设尚不成体系,可选用的教材范围相对有限,有些专业课程甚至没有相应的教材作为教学参考,只能借助现有的对相关领域有所研究的理论或实务学者的著作来授课,部分教学参考书来自校内教师的自编教材,教材水平良莠不齐。特色课程教材的建设,既可以从现有的参考教材或著作中进行筛选,也可以对国外优秀教材进行翻译或鼓励校内教师出版高质量的教学用书,进而形成相对成熟的教材体系。
(四)教学配套设施的完善
特色课程的开设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需要配套相应的教学设备。对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财务和共享财务相关课程的学习需要充分借助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让学生感知新信息技术下的财务工作模式和工作角色,为学生带来浸入式的体验。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专门的智能化财务实验室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要以沙盘演练、模拟演练、案例研讨、翻转课堂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高校要具备能够运用信息化课堂互动工具进行授课的智能教室。教学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决定着特色课程开设和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好坏。
四、结束语
全球数字化经济时代已然来临,数字技能成为促进财务转型的主要趋势。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早在5 年前就开设了大数据商业分析专业。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背景知识的“大财务”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所在。国内高校应结合时代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