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22-09-27何万国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村质量学校

何万国 江 楠 江 宏

(1.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5;3.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5)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进行部署。义务教育在经历了以满足入学需求为重点的全面普及阶段、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基本均衡阶段之后,进入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优质均衡新阶段。课题组综合运用调查法(其中问卷调查重庆市中小学校长132位、实地考察农村小学和初中10余所)、大数据分析法等,搜集到了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制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新目标和新策略等,这对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1.义务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了以满足入学需求为重点的全面普及阶段、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基本均衡阶段,进入到了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优质均衡新阶段。

(1)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阶段。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00年中国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战略任务,经过政府和人民2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我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1]

(2)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阶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工程,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课程教材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缩小。

(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阶段。随着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党和国家开始部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目标,“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指出,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四个更”: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2]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要义,重点是解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关键领域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3]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4],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在此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美育、体育等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中小学实验教学等配套文件;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六部发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上述重要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优质均衡新阶段。

2.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5]中共教育部党组明确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6]

随着乡村振兴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地位愈加凸显,进入到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和乡村的全面振兴,对教育整体实现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教育质量,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最薄弱环节是村小(教学点)。有研究表明城市、县镇学生的语数学业成就得分、认知能力、自我发展等均显著优于农村学生[7],城区学生的总体认知能力优于乡镇和山区学生[8],城区学生的科学素养[9]、音乐素养[10]明显优于乡村学生。课题组对我校国培班132位中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学科成绩、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个性发展等方面农村小学、初中明显不如城区小学、初中,且小学比初中差异更大(见表1)。因而,持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阶段面临的最艰巨、最紧迫的新任务。

表1 重庆市城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问卷调查结果 %

二、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新目标

在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个性发展理论、核心素养理论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等,根据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原则,综合运用符合标准、个体发展、满足需要、关注全程等质量观,既依据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底线质量标准,又考虑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的质量标准,确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新目标与新标准。

1.符合标准视角:达到国家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

达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及各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表现为开齐课程,达到各门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这是最低要求、底线要求。

2.全面发展视角:学生发展更全面、综合素质更好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更全面一点、更充分一点的发展,表现为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及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发展得更好一点。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发展得更好一点,最根本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增强。[11]

3.个性发展视角:学生个性发展更充分,潜能开发更好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性发展更充分,表现为稳定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潜能开发得更好一点,表现为身体运动潜能、艺术潜能、智力潜能等得到更充分开发,毕业生中特长生率更高。

4.全人教育视角:弱势群体受到教育更好,巩固率更高

努力做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个学龄儿童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教育,特殊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弱势群体受到更好一点的教育。控辍保学,逐年提高巩固率。

5.关注全程视角:培养能力、过程与治理水平达到优质均衡标准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培养能力(重点是办学条件保障)、培养过程质量(重点是课程教学质量)与学校治理水平达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

6.满足需要视角:相关方满意度更高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相关方(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政府、高一级学校教师等)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满意度更高。

三、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课题组自制问卷,以“制约农村小学、乡镇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什么(最多选3项)”为题目,对参加我校国培班的农村小学校长、农村初中校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含乡镇中心校、村小、教学点)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师队伍、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硬件条件等;认为制约乡镇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师队伍、学校制度与管理、教育思想观念、课程教学改革等(见表2)。结合实地调查,我们认为制约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单向流动、师资队伍、硬件条件、学校管理和质量监控等。

表2 制约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调查结果

1.城乡差异和人口单向流动,是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提升的直接因素

我国决战全面小康取得全面胜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是存在着明显差距。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变迁流动、农村居民变城镇居民、城镇化率将持续提高,农村常住人口率将持续降低。可以预见,未来十五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出现逐年递减趋势,越来越多的村小(教学点)变成30人以下的“微型学校”,甚至被撤并。这势必影响政府对村小(教学点)的投入与建设信心,影响村小(教学点)师资配置和教育教学氛围,进而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与此同时城区学校学生将出现逐年递增趋势,新建学校速度赶不上学生增加速度,“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程度地存在。为解决“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问题,有限资金和资源势必将重点投向新建学校。

2.师资结构和专业化问题,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村小学(教学点)与乡镇中心小学、乡镇初中三种类型,存在着不同师资问题:村小学(教学点)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多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12]),部分规模较小的村小学和几乎所有教学点都实行包班制,有的还实行复式教学,需要“全科型”教师,而目前“全科型”教师还未能配置到位,导致部分课程(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无法正常开设,即使勉强开设,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乡镇中心小学规模相对较大,实行分科教学,但往往一位教师要承担多个学科教学,需要“一专多能”教师;乡镇初中实行分科教学,但要承担多个学科教学,需要“一专多能”教师,目前分科培养的本科毕业生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而主教学科教师专业化程度高,兼教学科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初中结构性缺员和老年龄化问题严重。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指出,部分学校依然存在教师结构性缺员现象,全市音乐、美术、体育、外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共缺2 076人。[13]调研发现,重庆市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学科缺乏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在教师总体超编的情况下,解决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结构性缺编问题是当前乡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同时,由于教师总体超编,不少学校几乎没有新教师补充,教师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师资结构性缺员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3.学校标准化建设短板,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条件性因素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指出,部分学校设备配置不足、使用率不高。[13]调查发现,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初中六大功能室器材设备达到《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规定标准,但部分设备仪器更新换代不及时,部分设备仪器老化陈旧,特别是计算机,有的使用年限10年以上,不能正常运行;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或专业训练,对实验设备仪器和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等专用功能室使用率不高,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功能室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4.学校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艺术、体育、英语等未能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未能严格按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有的学校小学科学实验、初中理化生实验未能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学校还存在调停课较为随意,语文、数学挤占艺术、体育等现象,对教学常规管理缺乏严格标准或标准执行不严,学校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统(抽)考什么,就重视什么、教什么,追求功利的质量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策略

1.深化对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认识

只有认识到位,工作力度才能到位。要深化对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认识,深刻理解“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丰富内涵。

(1)要深化对提升农村义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指出:“特别是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农村教育办成‘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全面振兴,我们的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工作力度都还有差距。”[14]地方政府、义务教育学校、社会各界都要高度认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对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都要充分理解新时代农村义务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这是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2)要深刻理解“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丰富内涵。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是照搬城市教育模式,不是向城市教育看齐,而是要突出农村教育特色,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此,要变“离农教育”为“为农教育”、变“功利性教育”为“全面素质教育”、变“游离乡村的教育”为“乡村特色教育”。更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是“为农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是“乡村特色教育”。

2.健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责任机制

只有责任到位,行动才能坚决。要健全政府及职能部门、学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责任机制。

(1)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与学校建设纳入政府教育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优先保障经费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和学校条件建设,要根据人口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村小学和教学点布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要建立健全区县、乡镇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纳入考核范畴;特别是要强化乡镇一级政府统筹管理职能,将学校及周边环境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乡镇发展整体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负责学校周边道路连通、环境绿化美化、水电网络畅通、安全稳定及资源的统筹配置使用等,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创造良好条件;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社会捐助优先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与学生发展,激发乡村居民特别是德高望重的长者、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创业能手、管理干部、学生家长等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学校要把工作重心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要明确义务教育进入优质均衡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要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谋划学校建设与发展、资源配置与保障、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研教改、治理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健全自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机制。

3.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与使用机制

在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在义务教育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优质均衡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发展最不充分、最薄弱的环节,因而不仅需要经费优先投入,而且需要确保投入、精准投入和高效使用。

(1)制定不同类型农村学校的拨款标准。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呈逐年递减趋势,按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进行拨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拨款经费必将因学生数减少而下降,因而要制定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较小规模的乡镇中小学、较大规模的乡镇中小学等不同类型学校的拨款标准,确保不同类型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总体稳定或有所增长,落实好对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标准拨付公用经费的政策。

(2)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重点。经费支出的重点由保基本运行、校区建设、标准化建设转到内涵建设、培养能力提升上来。在确保基本的公用经费、免费教材教辅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贫困家庭子女资助费、特岗教师岗位生活补助费等外,要将经费重点使用到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实验室与功能室设备完善更新、教育信息化建设、课程改革、教研教改、教师校长培训等方面。

4.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结构与水平问题

补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弱项,已成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最为迫切的问题,为此,要牢固树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农村义务学校教师优先配置的观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1)要重点解决“结构缺员”问题。一是实施“结构缺员”补充计划。要下决心重点解决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结构缺员问题,充分运用周转调剂编制、教师流动缺额编制等,按标准配齐缺员教师,做到每所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初中配齐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专业教师”或“经培训能胜任的教师”。二是实施兼教学科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市培计划、区(县)培计划以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兼教学科培训为重点,每位教师有选择地参加1~2个学科培训,提升兼教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教学水平,同步实施以2位师范生顶岗置换1位教师计划,确保每位教师有适当的离岗培训时间。

(2)要精准配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一是要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按“一班一师”标准配备“全科型”教师,辅之以“全科教师+走教/巡教”方式,解决教师不能胜任音乐、美术、英语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补贴力度,使其待遇达到本区县同职级教师平均数的1.3~1.5倍,以彻底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不住、专业化水平不高问题。二是要为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配备“一专多能”教师。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要定向为乡镇中心小学培养以语文或数学为主,且能兼任至少2个学科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专多能”小学教师;面向初中的院系要改革专业设置,增设政史、史地、生化、理化、艺术等复合型专业,实施主修1个专业、辅修1个专业的主辅修制,为乡镇初中培养“一专多能”初中教师。

(3)要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流动与交流机制。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与交流,不仅有利于解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而且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要加大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交流力度;制定具体明确的轮岗交流制度,如对超编学校的过剩学科教师、定向协议期满教师、新任教师连续任教6年以上者、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支教1~3年教师、学区内在教师队伍结构上不尽合理且有必要调整而流动的教师等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建立健全引导、激励、保障教师主动、志愿轮岗交流的机制,专门安排教师流动与交流专项经费,用以解决流动到农村学校的交通、食宿问题等;继续实施“领雁工程”,一对一结对帮扶农村学校课程教学、教研教改等。

5.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2.0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2.0,要以提高学校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度为重点,同时着力解决部分学校设备配置不足、老化严重、使用率不高及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问题,缩小与城区学校的条件差距与数字鸿沟,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现代化。

(1)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重点。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缩小城乡学校的条件差距与数字鸿沟,努力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随着网络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实现“三通”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加快建设网络进学校、进班级,在每个教室配置网络电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要建立国家级、省级覆盖义务教育全部课程、各课程主要内容的精品课堂视频教学网,要以各级教研员为指导,以中小学教学名优教师、特级教师为主讲,以东田学习网(原人教学习网)特级教师同步辅导为范例,建立师生在线学习网站;要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会使用基本数字化教学设备,熟悉各类数字教育软件资源,能掌握同步视频、异步视频、课堂实录、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直接使用城区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学习和在线学习方式,能快捷地找到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不当使用网络、手机等。

(2)着力解决设备仪器配置更新问题。要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为目标,完善学校理科实验室建设与设备仪器配置,保质保量配置教学仪器设备,及时更新陈旧老化、不能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确保消耗性实验材料的补充与供给;要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巡回检查、维修、认定报废专业化技术队伍,或者外包维护维修业务,加强设备仪器的维修与管理水平;安排专项经费,分期分批解决学校设备仪器老化问题,做到及时更新,确保正常使用。

(3)要提高实验室和功能室仪器设备使用率。仪器设备使用率与使用效果与专业化教师配备直接相关,专业化教师配备到位,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专业化教师未配置到位情况下,加大对兼任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使用技能,提高使用率。

(4)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标准化建设。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公立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15],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乡镇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标准,如对食宿环境条件、卫生安全、设施设备和家具配置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不断改善生活、活动、娱乐、学习等环境条件。

6.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每一门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方式等是最重要、最迫切的举措。

(1)提高每一门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五育并举,提高每一门课程教学质量。重点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14]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开好上述课程,提高这类课程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措施是每一门课程都要有机渗透德体美劳教育,在完成本课程主体任务的同时,实现课程育人、促美、健体、强劳,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2)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加强乡村小学(教学点)和乡镇中心小学科学、乡镇初中理科实验教学的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特别是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和劳动场景,开展分组实验,确保人人动手操作,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实验、初中理科实验有机结合,以课程实验为引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自主活动载体;将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课程期末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3)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劳动场景等乡土资源,通过乡土文化进课堂、乡土文化价值观进校园等,重现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传统技艺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使乡村学生与自小生活的精神场域融为一体,让乡村的古朴美、自然美、人文美成为他们永远的记忆,增强学生的乡土自豪感。[16]

(4)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班级学生少,为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可探索小班化教学、复式教学、小先生制等,对实施启发式、交互式、探究式、实操式、混合式等教学较为有利。要弥补家庭教育缺陷或不足,注重加强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规范、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交流交往技能、理想抱负等指导与训练,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7.探索破解农村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难题

提高农村弱势群体教育质量仍是提高整个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17]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针对不同类别群体、同一群体不同个体的不同问题与困境,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破解措施。

(1)为农村弱势群体学生建档立卡,精准施策。面对特殊儿童跟班就读、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生等管理教育难题,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特点个体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做到精准施策。四川金堂县经验值得借鉴,金堂县制定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入户调查,为农村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进行科学评估,实施分级管理,分为A(一般类)、B(救助类)、C(监护类)、D(教育类)、E(心理类)五类,并记录其成长变化过程。[18]扩大县城特教学校对不能跟班就读农村特殊儿童的接纳能力;健全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习困难儿童个性化补助机制。

(2)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建设和生活教育管理。不仅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标准化建设,而且要将学校富余师资转岗为生活指导教师,实行班主任值日值周管理制度,建立规范严格的寄宿制管理制度机制,加强饮食起居生活、安全卫生、作息制度等教育与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健康有效的活动,有规律、有约束地收看电视、使用网络和手机等,充实寄宿制学生的课余生活。

(3)建立健全政校家社联动协同管理育人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在解决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方面的职责,分工负责,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配合、社区参与”联动协同管理育人机制,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动作用,如县镇(乡)政府发挥办学管理职能、资源统筹调配优势,着重解决资金、资源等条件保障问题、控辍保学问题;学校发挥教育管理职能、育人优势,着重改善弱势群体教育,使他们受到更高质量教育、个性得到更好发展;家庭发挥养育职责义务、亲缘亲近优势,重在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和配合学校教育;乡镇社区和村社、社会公益组织发挥关心关爱支持职责义务、熟悉情况和社会资源优势,参与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举办乡村学校少年宫[19]等社会托管机构,建立社会参与弱势群体教育管理支持体系。

8.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治理水平与质量文化

农村义务教育治理水平与质量文化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处理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强化政府资源配置和统筹发展能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质量文化等。

(1)政府强化资源配置和统筹发展能力。农村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师资、办学条件、经费等均衡配置、优先配置、倾斜配置,这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提高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适切性和科学性,制定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系列制度、标准、方案与措施,同时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府重在宏观管理、资源保障、质量监测,强化监督问责,抓大放小,简政放权,把不该管又管不好的事务向学校放权,为农村义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办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2)学校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要按照“分权共治是基础,民主参与是前提,师生发展是根本,校长专业化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障,强化督导是关键”[20]的逻辑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促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最重要的举措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书记、校长培训,重点把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提高乡村学校治理能力的思路与措施、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思路与措施等,提升书记、校长专业水平与领导力、自主管理能力。

(3)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严格化、科学化。要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如执行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制度、调课停课代课制度、请假制度、教学常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等制度;要强化制度执行的检查与监督,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范的处理;要强化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统筹管理,例如丰都县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农村教学点管理工作的通知》,实行“中心校+教学点”管理模式改革,推进农村教学点和中心校人、财、物一体化办学,按照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考核奖惩“八个统一”的办学模式,加大中心校对小规模学校的资源统筹力度,实现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经费保障、育人质量“五个对等”[21]。

(4)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质量文化。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常态化教育,启发教师的奉献乡村自觉性、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自我教育提高的主动性;要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和质量标准教育,增强教师遵守教学常规与质量标准的自觉性,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意识。

(5)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要遵循“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22],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不同类型学校的质量监测,对村小(教学点)、乡镇中心校与城区小学、乡镇初中与城区初中等不同类型学校质量的分类监测,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标准导向,要突出对农村各学科教学质量问题与差异的监测,要对农村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理科实验等薄弱学科进行重点监测,着力促进农村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要通过城乡学校监测数据对比,弄清城乡学校差距与农村学校的薄弱环节,以促进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质量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学校推介
质量投诉超六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