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结合医学

2022-09-27侯永康

甘肃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脏腑经络西医

侯永康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1 引言

高血压病、糖尿病、风湿骨病、肺气肿、肺不张等慢性病,以至肿瘤、癌症,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并发症也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猝死性疾病的基础疾病。

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基础病理改变,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被粥样斑块覆盖、填塞、侵害,逐渐变硬,管腔变狭窄,失去弹性。致使周围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血液循环受限。组织器官长期缺血缺氧,功能逐渐减退。病人即出现头昏、眼花、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运动能力变差、代谢变慢,或经常出现咳嗽、心慌、气喘等症状。硬化了的血管,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饱餐酗酒后,由于血管急剧扩张或收缩,容易发生破裂,而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发生。

西医学是以组织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从微观的角度,对人体和疾病进行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影像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病变部位的定位更精准,分析更清楚。但对疾病的治疗往往局限于药物、手术、介入等方法,难于将疾病的病理改变从源头进行纠正和修复。

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三千多年来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科学,是经过各代医学家们的实践、探索、观察、分析、总结、积累而流传至今的一门医学科学。中医通常是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和研究人体、人体与疾病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虽然在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中医理论与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玄”,不容易理解。但中医治病注重于求“本”——疾病的本质,同时中医药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又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才能流传至今并不断发展。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和“保健”的需求,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所以,如何将中西医学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促进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解除疾病的困扰,就成了医学研究的新课题。

2 生理学角度对中医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视人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血管、神经、经络将“气”“血”运送到遍布周身的所有器官及组织细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圆”来表示。五脏六腑在人体这个圆内的关系,可以用五角星来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气血运行示意图

这个图可以清楚、形象地说明人体内的脏、腑相互之间的依存和联系——通过“反馈”“复反馈”,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作用即相辅相成的基本原理。

中医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说明了气血之间的依存关系。血、为气提供营养,又是气的载体;气、推动血液在血管内运行——气滞则血瘀。

“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元素。“气”之生成有三:肾中的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因为元气在肾孕育;脾为后天之本?因为脾主运化、主消化吸收,为人体‘元气’提供各种营养。实际上“气”可以与西医所说的激素——内分泌素相关。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都有内分泌的功能。如:心有心气、肝有肝气,以及肺气、肾气、脾气(包括胆和胰)等脏腑之气。由于气的来源、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中医理论中又有卫气、营气、清气、浊气,以及废气——矢气等不同的名称。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之源。元气源于肾,由肾上腺分泌。胎儿自受精卵开始,即在母体内孕育,直至胎儿发育成熟。在出生时,由于受产道的挤压,和出生后接触空气的刺激,开始分泌元气,激活了心肺的功能。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新生命开始有了自主呼吸,开始吸入空气(清气)。所以、中医即称之为元气。由于肾位于膈肌以下,腹膜以外的脊柱两侧。又因为肾上腺素对各脏腑、各组织器官都有“激励”的作用。所以,在气血运行图的圆中,应该居于五角星的顶角。

橫膈将躯体分隔成三个区域:上为胸腔,内有心、肺,也即“上焦”;中是腹腔,内有肝、脾(胆胰)及胃、肠等,谓之“中焦”;再下至骨盆的上沿,内有膀胱、子宫、卵巢、直肠等,为“下焦”,故有“三焦”之称谓。

什么是“经络”?经络就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路径。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眏所属脏腑的病证。经络阻滞气血不畅,就会造成相关部位的疼痛和肿胀。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的麻木,肌肤萎缩及功能减退。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体表与脏腑之间,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位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所以、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简单概括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经络、其实就是由人体生物膜构成的组织器官之间乃至组织细胞之间的间隙,以及所形成的通道,其中有组织液(淋巴液——津液)的流动,形成运送气血等精微物质的路径。

横膈的周边,是“带脉”的运行路线,“带脉”起于胁下,束腰而前垂,统束纵行诸经,至咽喉与任脉会合,主一身之里。如果带脉有瘀阻,临床会有“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等“证”的出现。

“冲、任、督”。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有“一源三岐”之称。其中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能总任一身阴脉,故称为“阴脉之海”。督脉、行于腰背正中,能总督一身阳经,故称为“阳经之海”。冲脉、倂足少阴经、挟脐而上,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称为“十二经之海”,也称“血海”。任、督二脉上行相接于唇内,合而为一,分而为二。

阴维、阳维,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进一步加强了机体的统一性。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共同调节肢体的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脑”的主要功能是主精神、思维和感觉。所以位于气血运行的中心,位于圆心,是人体的司令部。

3 中、西医理论对人类疾病起因分析

西医认为,生病、是因为人体被细菌或病毒所侵染。侵入的细菌或病毒、在人体的某个部位停留、并迅速繁殖、释放毒素,对人体的组织细胞造成伤害。在局部造成病理性改变,影响了局部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使受损害的部位,出现相应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使人体感到不适,即“生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开始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咯痰等症状。测体温升高、咽部发红,扁桃体肿大;胸透可见肺纹理增重。如果未经治疗,机体抵抗力下降,则受损部位继续扩展,逐渐发展成气管炎、以至肺炎,甚至胸膜炎等炎症。出现高烧、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胸闷、气喘,咳嗽加剧、咯脓血痰等炎症反应。如果再继续发展,病原体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则会有生命危险。

中医则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内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则是致病的外因。无论是哪一种内、外因(邪气),使机体的正气(抵抗力)受到伤害,都可以使机体罹患疾病[1]。中医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 中、西医治疗方法的差异

西医治病,通常是针对病灶及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化验检查的数据以及影像等资料分析的提示,明确诊断以后,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和患病部位、选择合理的用药(化学合成品)、手术或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因为数据精确,定位准确,往往会有明显、直观和立竿见影的疗效。例如: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术介入治疗——放支架。因为术后冠状动脉的供血得以迅速改善,病人很快疼痛缓解,感觉恢复正常,生命得到延续。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只是血管被“支架”扩张了,改善了心脏的血液循环。避免了心肌梗死,起到了“急救”的作用,术后患者仍需采取终生服用抗凝和降脂等药物的方法,维持治疗效果[2]。如果患者不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几年以后,冠状动脉有可能又会变得狭窄,有再次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的危险。

中医治病,与西医的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中医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讲究“辨证论治”。“证”是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情况的病理概括。如:肝脾不调证,是指肝失疏泄、致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肝郁气滞,则胁肋胀闷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导致脾失健运,则腹胀,纳呆、便溏。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故腹痛泄泻。泻后气滞得畅,疼痛缓解。中医理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身体要健康,就要保持身体内的内环境平衡。也就是要保持身体内各脏腑的功能协调、平衡。因为“气机”就是各脏腑的内分泌功能。通过中药、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中医诊疗手段,调整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达到人体各器官机能平衡状态,通常可以取得非常有效的治疗和保健效果,笔者曾以补气血,健脾胃,通经络,泄瘀阻的思路组方,同时在临床辨证时因人而异,随“证”加减,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对预防(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乳腺癌、慢阻肺、慢性胃肠炎、肾炎、白癜风、肝肾囊肿、不孕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各种疾病,以及延缓衰老,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的传承历来往往会被“师带徒”“传男不传女”以及“门户”“流派”之争所束缚,致使很多古代医圣的宝贵经验失传。中医理论、因为是利用“象、形”等自然现象来抽象描述,让人们难于理解,感到有点“玄”,所以不容易被普及。但是中医经过数千年时间的检验能传承至今,正是因为中医药治病有其独特的效果和优越性。

现代中医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打破“保守”等桎梏的束缚,运用发达的科学技术,取西医精准诊断之长、补难于普及之短;发挥独特的“上医治未病”之优势,以实现人类“无疾而终”的理想。

5 结束语

通过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应该充分认识到作为现代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在掌握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的同时,还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传统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将中西医学理论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创造中西医结合之创新发展的新辉煌。

猜你喜欢

脏腑经络西医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论筋性脏腑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