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象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特点
——以德彪西、雷斯庇基为例
2022-09-27权镭
权 镭
一、印象主义时期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自巴洛克时期以来德国及奥地利作为钢琴艺术发展中心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由于受到不断兴起的各地民族音乐派系的冲击,其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巴黎,作为欧洲文化运动的中心,孕育出来了一种崭新的钢琴艺术演奏风格——印象派。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过来,在钢琴演奏的技巧和风格上有了新的发展。在钢琴演奏上更加注重运用指腹去柔软地弹奏,在力度上更加讲究和强调旋律织体变化的转变,在踏板的使用更是随着演奏过程中整体音乐的音色变换来进行调整的,一般情况下,会使用简单的和弦或者乐句作为基本变化单位。①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更加注重于听者听力上的感受以及其观念和心灵上的体验,以此来提升听者对于钢琴演奏作品的全方位的欣赏,这也是印象主义时期钢琴演奏作品的魅力所在。
二、印象主义时期钢琴演奏作品的流派
(一)热情奔放的德彪西
作为印象主义时期钢琴演奏风格开山鼻祖的德彪西强调音乐自发性的特点,倾向于使用令人愉悦同时晦涩的短小旋律片段自由发展,弱化了音乐动机和乐思逻辑。德彪西的音乐题材来自自然界中的光影和声音,以及极少的文学故事和神话传说,常进行意境式和意象式的描绘,整体音乐没有过多感情的表达,而是以感觉代替感情,只提供令人如痴如醉的感觉体验。德彪西曾说:“我希望它仿佛从朦胧中来,又回到朦胧中去,它永远应该是简单而朴素的。”他运用更多色彩性的加音和弦、双调性和弦刻意模糊调性,以平行和弦等进行不断变化的弱功能性主调以及声乐来打破传统的和声规律。同时运用多种音符声音来创造一种复合声乐,表达一种瞬间光影变幻带来的琳琅满目的印象感受。
(二)严谨精致的拉威尔
拉威尔的钢琴作品通常以一个大泛音为背景,融合了各地的风俗民歌以及舞曲的旋律节奏,使其所表达情感更加鲜明突出。拉威尔的作品也不像德彪西一样仅仅描绘自然风景和民俗神话,其创作的钢琴作品也会反映现实主义,比如只用左手弹演奏的《D大调圆舞曲》就是为在战争中失去右手的钢琴家保罗维根斯坦创作的。早期拉威尔创作的钢琴作品颇受德彪西的影响,而其在中后期创作的过程时逐渐从印象主义的美学思想的束缚中剥离,使用一些个性鲜明的主题形象及弦汇语,在创作演奏中大胆融入爵士乐元素,提高了音乐表现张力。而成熟期的感情作品更加严谨朴素,避开了象征主义中的暧昧晦暗,含糊游离的斑驳光影,以准确的音乐语言去追求更加鲜明的音乐效果。如果说可以用多个模糊的片段性来形容德彪西钢琴作品,那么拉威尔的钢琴作品风格就更像是色彩着重的线性。
(三)多元化的雷斯庇基
雷斯庇基的风格与现今提出的“多元化”这一概念极为类似,但其有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多元化意味着多种元素在同一整体中同时存在却又彼此独立,剥离出来还是彼此完整的个体。而雷斯庇基的钢琴作品风格则具有革新性,他将当时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以及古代多种器乐表演形式彻底拆散分解,然后在每一首作品中将其融合,取其精华,博采众长。看似每一首作品并无特定的风格,却展现了雷斯庇基将多元化风格形式融入到一首曲子中的惊人的创造力。
“用丰富变化的和声与音乐引起的意境,达到描绘某种印象为其宗旨的作品风格”这是韦伯斯特大词典中对音乐的印象主义的定义。印象主义强调一种听者与乐曲间的通感,留以想象空间,引导欣赏者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思维。在创作过程中,作曲者将自己捕捉到的客观世界在其脑海中留下的瞬息万变的印象,大自然的景色,内心情感的变化通用音符来翻译,营造一种飘逸,空灵,朦胧的氛围。
三、印象主义时期钢琴作品风格
(一)德彪西作品的“标题性”
20世纪初期德彪西创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集一经发表便成为诠释德彪西中晚期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品。《沉没的教堂》是《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第一卷中第十号作品,这12首作品中均使用了“标题音乐”的形式,如《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等,有别于李斯特那种在标题上做出明确提示的音乐,印象主义风格的标题音乐十分即兴自由,标题只是引导人们想象的一个方向,更多是通过描绘客观景物让听者自行想象音乐中的诗情画意。
《沉没的教堂》灵感来源于法国民间布列顿半岛的神话传说:每到清晨,海边的渔民就能远远听到迷雾中伊斯大教堂的钟声,然后在太阳升起时见到雄伟的教堂全貌,伴随着古代神秘的经文歌,但不久后整座教堂又缓缓沉入海中难寻踪迹。有些人幸而得见,有人穷其一生都未曾见过这一景象。而德彪西则通过结合调性旋律色彩,用钢琴谱写了一段神秘的传说。
谱例1:引子
乐曲起始以空五度和弦引出,谱例1中相隔3个八度的高低声部营造出大海辽阔的空间感,随后高声部以八度平行和弦上行,高低声部旋律上统一采用大二、纯五、小三又回到大二度的进行,这段类似于五声调式的发展体现出德彪西的音乐风格中鲜明的东方色彩。在深沉宁静(奏出朦胧轻柔的音响)的演奏要求下,上述五度和弦来回反复三次,给人以悠远的钟声穿过海平面,弥漫在薄薄晨雾之中的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②引子结尾处E持续音不断重复,在极弱的背景下A段(7-13小节)出现:模仿人声的格里高利圣咏风格的旋律在海面徘徊,随着音量渐强,大教堂的尖顶仿佛要浮出水面。
(二)雷斯庇基与钢琴小品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钢琴制造技术日趋成熟,钢琴也定型为平台琴和立式琴两大类,因此作曲家要想创作出新的演奏风格只能寻求演奏方式上寻求突破——多用指腹部位进行来触碰琴键以及丰富灵活的踏板运用,这也是印象主义时期钢琴演奏主要风格。奥托里诺雷斯庇基于一九零三年至一九零五年创作出《小品六则》,此篇钢琴曲通篇洋溢着轻松惬意充满诗意的气息。在创作时,雷斯庇基不仅仅只局限于当时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风格,同时将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如圆舞曲,小步舞曲等风格各异的音乐形式融会贯通,独辟蹊径地衍生出了独特的风格。
而雷斯庇基在《小品六则》作曲时没有单纯地局限于当时的音乐沙龙风格,而是第一次套着两个多世纪的多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外衣向人们展示了音乐缤纷绚丽的魅力,这部作品中的每一首——华尔兹,卡农,夜曲,小步舞曲,练习曲,幕间剧小夜曲都分别对应了一种古代的器乐形式。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单一的音乐表现形式的折中主义就是雷斯庇基《小品六则》的最大特点。在《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这样对折中主义进行定义“作曲或即兴创作的美学标准,它不限制对音乐风格和时期的选择。总的来说,折中主义表现为有影响的作品调式,而并非照搬。”《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则指出“该词常用来形容作曲者有意识地使用非本人的风格或模仿过去的风格。”③
1、Valse Caressantee
该曲曲调轻盈却透露着伤感。雷斯庇基在小品中坚持了华尔兹的创作三原则:每小节第一拍为重音,两小节一组,并且特别强调每一组的第一小节的第一拍。在其创作时融入了法国的沙龙音乐风格,柔和抒情的旋律,端庄优雅的伴奏,轻快的速度,是一个带有引子和尾部的回旋曲式。开头一个右手部分弹奏时花腔式的简短却华丽的引子引入,紧接着当引子变慢时跟着一个无限延长的休止符,产生一种戛然而止却又回味无穷令人无限遐想的效果。
2、Caone
该作品在创作时深受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影响。此曲在男高音声部,答句与主句相差八度,节奏时值不变。同时在重新返回小调的酷似祷告的音调后,加了一个更加能够烘托情感的尾音结束全曲。该曲深刻且浪漫。
3、Notturno
这首《夜曲》是雷斯庇基的《小品六则》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其深受德彪西和肖邦的钢琴艺术作品的影响,这也是其第一首印象主义风格的钢琴作品。此曲和肖邦的《降D大调夜曲》具有同样优美的旋律轮廓——左右典型的分解和弦以及右手部分优雅抒情的旋律线条,该曲着重强调了第五音节的使用,在高潮部分雷斯庇基安排了一个华丽的经过句,另外借助踏板绵长的运用使得该作品情感表达更加晦涩,具有朦胧,模糊,缥缈,飘荡的幻想性特点,使人如身临其境般触碰到作品所想描绘的夜晚的静谧与甜美,凸显了一种德彪西式的印象派色彩和情调。
4、Minuetto
作为六篇中篇幅最小的《小步舞曲》,其暗含了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元素。该曲具有轻巧欢乐的舞蹈主题和对比鲜明的三段体,雷斯庇基在创作中段时运用了古典时期中段的典型写法,将调性转移到A段的平行大调或小调上,并且要有冲突感强烈的旋律形象,例如速度的加快,旋律的激动不安,调性的转移以及左手低声部的重复重音等,透露了音色的圆润,典雅,匀称,流畅,使人重回了那个充满了高贵气质的古典时代。
5、Studio
作为雷斯庇基唯一一首钢琴练习曲,左右手交替的五度六度连续进行使得此曲成为六首中最难的一首,具有非常高的音乐性。此曲避开了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方式——打击性谈法,多用指腹部分进行演奏,使得钢琴仿佛并不是一件击弦乐器,同时对于延音踏板精确且丰富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偏向于缥缈。
6、Intermezzo-serenata
intermezzo和此曲中部分旋律来源于雷斯庇基于一九零五年创作的歌剧《国王恩佐》,而题目的另一半Serenata则是一种用于求爱时的一种声乐和管弦乐,因此曲目上就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作品的特点——标题性。该曲华丽的和声,轻快的音效,优雅亲切的旋律以及贯穿了整个曲子的左手部分琵琶音型,无一不充分展示雷斯庇基最为浪漫的一面。
结 语
印象主义时期钢琴艺术倾向于精致优美的风格艺术。钢琴艺术启发着作曲家们从身边一切优美的事物中汲取灵感、启迪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此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钢琴作品。
德彪西、雷斯庇基则充分展示了印象主义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的朦胧、优美、灵动、飘逸等特点,给欣赏者以美好且无限的遐想空间,充分调动了欣赏者的想象力与审美。同时其又兼具着以往历史任何一个时期的钢琴作品的特点以及融会贯通了古老器乐的演奏风格。其钢琴作品使得后来的西方艺术家认识到钢琴作品可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风格,而是可以融合其他各种器乐形式,风格流派以及表演艺术的特点,以达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因此20世纪印象主义时期以后的钢琴音乐在风格流派上,呈现出纷繁复杂、独树一帜的局面,其风格的演变迅速也高于历史上其他时期。■
注释:
① 陈光群.德彪西指尖下的魔力——从1913年录音中探索印象派钢琴技巧与风格[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155.
② 马丽.从“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论音画通感[J].赤峰学院学报,2018,(02):110.
③ 白晨.雷斯庇基改编拉赫玛尼诺夫五首《音画练习曲》的配器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