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香柿蒂散联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吐酸病案

2022-09-27卢佳雯周文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嗳气胃气反酸

卢佳雯,周文博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吐酸病又称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一系列病症,其临床表现多样,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不典型症状为胸痛、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1]。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基础、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即使用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保护胃黏膜改善患者症状;一些不愿意服药或者经久不愈者,常选择手术治疗。西医的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停药后复发率极高。中医药在治疗吐酸病上有独特优势,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更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丁香柿蒂散联合旋覆代赭汤有和胃降逆之功效,周文博老师根据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该方可作为吐酸病基础方。以下举例一则医案以说明。

1 病例资料

徐某某,女,34岁,职员,漳州市芗城区人,于2019.09.16求诊至周师门诊,以反酸嗳气3年余为主诉,患者于3年余前始出现反酸嗳气,自觉咽喉异物感,伴中上腹部胀闷不舒,进食后明显,无吞咽困难,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就诊我院,发病以来,纳差寐可,二便自调,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滑。患者外院经胃镜检查示: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规律口服抑酸剂,效果不佳,遂求诊我院,西医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1.吐酸病(胃气上逆证)2.胃痞病(胃气上逆证)。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宜宣降胃气,理气消痞,予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方如下:丁香3g,柿蒂10g,代赭石20g,陈皮6g,紫苏梗10g,马勃6g,甘草3g,木香5g,砂仁3g,芡实10g,莱菔子10g,六神曲10g,7剂,头煎水500ml,煎汁200ml,次煎水300ml,煎水100ml,分兑后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服上方药7剂后,中上腹部胀闷不舒明显缓解,咽部异物感改善,舌脉同前。续服原方7剂。

三诊:药后症减,仍偶感反酸嗳气,无腹胀,无咽喉不适,纳寐可,二便调。原方去代赭石、紫苏梗、马勃、莱菔子、六神曲、芡实加海螵蛸15g、瓦楞子15g浙贝母10g。

四诊:剂服7剂后,反酸嗳气消失。

五诊:再服上方7剂后,患者无症状。

六诊:续服7剂,但原方一日一剂改两天一剂。嘱患者嘱戒烟酒、浓茶,三餐不可饱食以七分饱为宜,睡前2小时内不宜进食,此后电话诉无再复发。

2 按语

周师认为此患者属吐酸病的范畴,证属胃气上逆。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开阖有序则气机调达,胃以降为顺,若中焦气机不利,胃气反升则逆故见反酸、嗳气;脾胃升降失调,壅滞中焦而见腹胀;又因患者病久郁而不舒,肝郁气逆而上滞于咽喉而见咽喉不舒,如有异物感。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以在治疗应以和胃降逆为基本原则,再结合该患者的症状再施以理气解郁、消食导滞之法。

方选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丁香辛温、入肺胃经,《本草木》言“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柿蒂苦涩、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有止逆之功[5],丁香与柿蒂相配伍使胃寒去、胃气复,其降逆之功相得益彰。代赭石性苦寒,其性重降,三者共为君药可加强降逆下气之功;“治胃病不理气非其治也。”陈皮理气化痰消痞,马勃清利咽喉,紫苏梗疏肝理气,且马勃、紫苏梗为治疗阻滞咽喉之要药,三药相合使气顺痰消共为臣药;木香辛香能行,味苦而泄,走三焦和胆经,能疏理肝胆和三焦之气。砂仁和胃醒脾消胀为醒脾调胃之要药,芡实收敛固涩,莱菔子、神曲消食化积共为佐药。初效即显,此方标本同治,使浊阴下,痰结散,宿食消,胃气复。三诊后,患者仍偶感反酸嗳气,去芡实续以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抑酸制酸。咽喉舒、饮食复,去紫苏梗、马勃、神曲、莱菔子;代赭石重镇降逆,其性苦寒,因脾胃复,不宜久服,故去之。六诊,嘱患者调情志、节饮食,再服7剂巩固治疗,3年沉疴乃愈。全方配伍得当,功效章。

3 小结

吐酸病,其病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吐酸病的病因不外乎饮食失调、情志内伤、脾胃虚寒等。《内经》言“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认为该病与热相关。《证治汇补·吞酸》“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木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认为吐酸病亦也有寒。属于热者,多属饮食积滞或情志失调。饮食积滞,嗳腐成酸,或情志失调,肝郁化火,酝酿成酸,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见吐酸。属于寒者,多缘于素体虚寒或寒邪犯胃。脾胃为升降之枢纽,脾胃功能受损,升降失调,而致气机郁滞,肝气强凌犯胃而成。“肝属木,在味为酸。”“夫酸者肝木之味也,……,故为酸”说明该病与肝相关,虽有寒热之分,但总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现代医家周正华教授[3]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为肺肝、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关于吐酸病,目前大多医家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4]。“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调和脾胃是百病治疗之大法,因此在治疗上应调理脾胃升降之气机,佐以消食、疏肝、清热、健脾、温阳之法,使清阳升,浊阴降,脾胃复常。

丁香柿蒂散在不同的经典医籍中有不同的组成,如《卫生宝鉴》认为其组成为丁香、柿蒂、青皮、陈皮;《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认为丁香柿蒂散除丁香、柿蒂之外,还有生姜及人参,《类证治裁》认为……不论是哪本医籍都离不开丁香、柿蒂。《本草纲目》言“丁香柿蒂散,治大病后,胃中虚寒咳逆”。丁香柿蒂散可温中散寒止呃,偏于降逆止呃,善于治疗呃逆。旋覆代赭汤首见于《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用于治疗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李玲[6]经过临床验证,证实旋覆代赭汤加减方治疗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结果总有率达95.8%,且绝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丁香柿蒂散偏于温补,旋覆代赭汤中旋覆花、代赭石偏于苦降,两方相合不仅加强降逆下气之功,也可调和寒热。田玉美[7]认为在临床上呃逆疗效不佳者可加代赭石,甚者可加公丁香、柿蒂。丁香柿蒂散、旋覆代赭汤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呃逆之症[8-9]。呃逆的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与吐酸病的病机基本相符,故丁香柿蒂散联合旋覆代赭汤也可治疗吐酸病。

周师认为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方治疗吐酸病,无须拘泥于寒、热、虚、实。丁香、柿蒂、代赭石这三味药一温、一平、一寒,共治上焦呃逆。偏于寒者,丁香加量以温中;偏于温者,代赭石加量以散寒;偏于虚者,减少代赭石剂量,以免性寒沉降之物,有碍胃气。周师认为丁香、柿蒂、代赭石是胃气上逆之药对,也是丁香柿蒂散合旋覆代赭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诸花皆升,唯旋覆独降。”旋覆花主要用于降气化痰,因丁香、柿蒂、代赭石均能宣降胃气,为防降气太过骏猛,周师认为旋覆花可不加,不加也不影响其疗效。丁香、柿蒂、代赭石在吐酸病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临床运用中还需结合辨证。若中虚气逆者,可联合六君子健养脾胃,以梳理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肝胃郁热者可联合左金丸、化肝煎清肝火,开痞结;若脾胃湿热者可联合清中汤清泄中焦火热,使积热消,病愈痊;若气郁痰阻者可联合半夏厚朴汤以行气散结化痰;若瘀血阻络者可联合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此外再根据症状适当配伍,咽喉阻塞不适者,加马勃、牛蒡子、紫苏梗清肺利咽;若反酸嗳气严重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以抑酸制酸;若灼热疼痛者,以川楝子、延胡索止痛;若胸闷者可加瓜蒌、薤白宽胸散结;若食欲不振者,加莱菔子、神曲、山楂消食和胃。

猜你喜欢

嗳气胃气反酸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一吃红薯、面条就反酸,怎么办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嗳气饱胀,可能是肠胃“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