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走出去”视域下 陕西美食文化外宣翻译

2022-09-27孙露西安翻译学院

中国食品 2022年18期
关键词:菜名意译中餐

⊙ 文|孙露 西安翻译学院

中国既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也是四大美食之国之一,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食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时代的召唤,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是“文化强国”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自信地走出去,而文化要走出去就少不了翻译这座桥梁。

一方水土一方风情,各地因文化风俗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美食及文化,这种饮食和文化的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该地的地理风情、饮食习俗和生活习惯。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的风味美食走向世界,“一带一路”更为陕西文化“走出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陕西美食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不仅体现着陕西的形象,也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本文以陕西美食文化为例,基于陕西美食翻译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提出了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

我国高度重视对外文化宣传,将文化定位从最早的“宣传文化”提升到“文化软实力”乃至现在的“文化强国”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文化自信”,提出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自信地走出去,这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文化要走出去,翻译是非常重要的桥梁。怎样让文化说话,让历史说话,让美食说话,甚至不仅说话还要说好话,都是翻译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任务与责任。

二、陕西美食翻译存在的问题

中英文的词义范围不同甚至不对称容易造成翻译偏差。比如,“小炒泡馍”被译为“Stir-fried pancake”或“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或“Starch part bubble”,显然西方没有“馍”这种食物,无论是“pancake”还是“bubble”,所指都有差别,而“pita”是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特色美食,所以这种翻译不但没有反映出中国特色食品“馍”的特点,而且容易造成西方朋友的混淆和思维障碍。再如,英语中跟“羊”相关的单词有“mutton”“lamb”和“goats”,但其实每个单词的所指并不相同,“goats”指“山羊”,“mutton”指“羊肉”,“lamb”则表示羊羔肉,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单词。

比如,杨凌蘸水面被译为“long,wide,flat noodles to be dipped in tomato sauce with green vegetable”,虽然内容叙述详尽,但却较为冗长,既不便于记忆,也不便于菜单排版和印制,更不利于推广和传播,对陕西饮食文化的推广无疑是一种阻碍。

比如,作为极具特色的陕西八大怪之一,biangbiang面又被称为“裤带面”,是一种又宽又长的面,biangbiang是扯面时面碰撞面板而产生的巨大声响,因为字形较为复杂,所以很多印刷体直接以汉语拼音代替。有译者将biangbiang面译为“thick noodles”,显然过于平庸、没有特点,丧失了其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美学情趣。汉字biangbiang给人的印象很深刻,但这样的译文方式反倒使人失去了好奇心和了解的欲望,翻译效果远远不如原文的表现力。如果英语直接用语言拼音biangbiang,既保留了神秘感,又保留了汉语的音韵美。

陕西有两个传统特色美食,一个是葫芦头,一个是葫芦鸡,虽然名字里都有葫芦,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食。葫芦头出自中国北宋街市美食中的“煎白肠”,由于猪肠中的脂肪比较厚,样子很象葫芦,所以叫葫芦头,其基本原材料就是猪肚和猪大肠。葫芦鸡则最初是唐代一位厨师用一公斤重的母鸡烹制而成的,因将母鸡煮、蒸、炸成葫芦状而得名。葫芦鸡可以直接翻译成“Gourd-shaped Chicken”,但葫芦头则不能简单地译为“ Gourd head”。

三、如何在跨文化美食翻译中做到文化自信

译者的民族身份、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元素的处理起着决定作用,美食译者在翻译进程中一定要秉承传播本国文化的态度,使本国文化无限地贴近目的语读者,让海外受众全面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并深切地了解到中华文化独特的元素与内涵,而不能一味地屈从于其他民族的认识习惯,忽视甚至摒弃原有的文化渊源,要最大限度地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作为译者,首先要挚爱、信仰和推崇本国文化,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肯定本国文化,掌握好人文要素的处理过程。

中华美食中的文化承载词语主要包括物质文化承载词语、宗教文化承载词语、自然文化承载词语、精神文化承载词、语言文化承载词语等。文化承载词种类繁多且不容易翻译,甚至不同承载词的理解难度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完全迥异的翻译策略。加之中华美食又有多重命名方式,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根据中外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以强化美食文化再现为根本、异化为主的策略。

石头馍又名饽饽、干馍、砂子馍,是关中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有着鲜明的新石器时代“石烹”文化遗风。石头馍因是直接把饼坯置于烧热的石头上烙制而得名,又因为其文化源远流长,工艺方式相对原始,所以堪称中国美食中的活化石。很显然,此小吃最大的特色在于制作方法,可以将其译为“Pancake baked with pebbles”,突出特色烹饪方式,达到宣传中华传统手艺和历史的目的。

西安最著名的特色菜之一,灌汤包是一种小包子,里面有馅料和热肉汁,最出名的莫过于回民街的贾三灌汤包。在翻译灌汤包时不必强调是如何灌汤的,只要体现灌汤特色即可,所以灌汤包可以译为“dumpling stuffed with hot gravy”,贾三灌汤包则可以译为“Jia San dumpling stuffed with hot gravy.”

陕西羊肉泡馍主要有四种吃法,依次是“单走”“干拔”“口汤”和“水围城”。“单走”是指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干拔”也称“干泡”,烧好后碗内不见汤汁,还能直接戳住筷子;“口汤”是指泡馍吃完之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羊汤较多,就像大水围城。这些在英文里并没有对应的译名,阅读时如果进行意译,虽能帮助海外朋友们更好地理解,但却失去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可以采取“发音+注释”的方法,翻译成“Dan Zou”“Gan Pao”“Kou Tang”和“Shui Wei Cheng”,然后加注吃法,这样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能够使外国游客更明白其含义。

四、陕西美食文化的英译方法

在“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译者应坚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继续开拓创新,加大对国外先进译文方法的学习借鉴,并结合本国国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果中餐名是根据原料、风味、烹调技术等加以命名的,英译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比如,菠菜面直接译为“spinach noodle”即可。

当在中餐的菜名中无法发现食材、原料以及形状等方面的描述,而是用人名、神话故事及人物等命名时,英译可以尝试运用意译法。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由名厨名店自创的特色菜式,意译往往是最优方式。以陕西名小吃甑糕和镜糕为例,这两种小吃从字面意思上很难区分,在翻译时可以根据其食材等采用意译法,将甑糕译为“Glutinous Rice with Jujube”,镜糕译为“Steamed Glutinous Rice ”,让人一目了然。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很多中餐美食逐渐走向国际,有望成为中餐的代名词和代表作。这类美食可以采用音译法,译者可以使用目的语中发音与源语言相同或相近的音调。音译法不但表达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中国特色得到较大幅度的保留,而且更容易为外国友人所接纳,进而有利于汉语的传播,让文化真正地走出去。比如,将“宫保鸡丁”译为“Kungpao Chicken”,将陕西家喻户晓的乾县豆腐脑译为“Extra Soft Tofu”,不仅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传播与推广。

注释法可以细分为“直译+注释”“意译+注释”和“音译+注释”。其中,“直译+注释”是基于对原文的忠实,清晰地展现中餐菜名的隐藏内涵。例如凉皮,不少学者建议直接译为“Shanxi Liangpi”,此译文虽然体现了中华文化,但在还没有绝对走向国际之前,目的语受众难免会一头雾水,如果加上“cold noodles”,则可以让受众迅速了解到这究竟是什么食品、何种口感。“意译+注译”也是中国菜肴名英译中比较常使用的翻译方式,因为许多中餐菜肴历史深厚,直译法不容易说清内涵甚至有时会产生误会,而“意译+注解”则能更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部分菜肴名如果直接使用音译,外国朋友很可能会进入知识盲区,所以当遇到这种类似的中餐菜肴名英译时,也可使用“音译+注解”。

五、总结

中餐菜名的英译既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菜肴名的英译不但要体现菜品的实质内涵,还要顾及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心理,从而使中餐菜肴名中所蕴涵的深厚中华饮食文化能够在的目语受众中有效传播,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在“文化走出去”的语境下,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要坚持文化自信,努力做好陕西美食文化的外宣翻译。

有典故的菜名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翻译这类中国菜名时应坚持一定的英译原则。首先,要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基础,充分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并尽可能多地介绍中国的特色文化和习俗,使海外受众充分地体验和感受异国风味。其次,对中国菜名的英译必须以译语者理解为基础,既要忠诚于中国传统菜名,也不要拘泥于菜名,应综合考虑中西方传统文化之间不同的表达模式,从译文受众的视角考虑,在不破坏原意的基础上,对某些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句子形式进行合理的改变,以便实现传递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在所选词中还要尽量保留原来的语言成分,并通过直译、音译、加注等手法,既保证翻译的可读性,也体现出中国语言的文化之美,以菜名衬托美味,以美食宣传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菜名意译中餐
海外惠侨工程
——中餐繁荣基地简介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河中餐厅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看清楚菜名:认真审题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中餐餐具包装设计略论
悠闲英语(84)美式中餐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