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2022-09-27周文娟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
⊙ 文|周文娟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我国将食品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规范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作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有效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行为,还有助于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食品种类繁多、食品供应链复杂,加之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泛滥,使得人们往往很难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政府的相关监管信息。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对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档案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中国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相关概述
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指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全环节的监督检查、隐患排查工作,并开展好系统的、区域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进而全面保障食品安全。基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含义,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主要是指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包括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各环节监管中所形成的,具有参考、利用、凭证等价值的各种文字及声像资料,这些资料是政府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重要体现。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是对过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总结,可为相关部门、食品企业、消费者等提供可靠的凭证信息。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还可为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包括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依据,促进监管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决策;为消费者了解应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提供有效的便利,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进一步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1)发展动态性。食品从农田到餐桌会经历一系列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食品供应链会不断的发展转变,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也会紧跟食品流转的进程,使得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记录呈现出不断发展转变的趋势。只有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内容的实时动态更新,将监管工作实时档案信息纳入原本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中,才能切实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及准确性,才能全面展现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情况,才能让消费者有效获取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从而有效发挥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作用和价值。(2)内容多样性。食品安全监管的涉及面十分广泛,由此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内容的多样性。基于政府不同部门监管职能的不同,可以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内容划分成日常监督检查档案、行政许可档案、抽检档案、责任约谈档案、风险监测与评估档案等种类,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及科学利用,从而有效发挥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作用和价值。(3)信息可追溯性。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信息可追溯性,指的是可以通过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信息的追溯,让食品的去向、来源、责任变得可跟踪、可查询、可追求,继而推进全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首先,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真实体现,内容具有客观真实的特征,诸如食品原料的采购情况、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均是监管工作的真实记录,因此具有可追溯性。其次,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内容的覆盖面广泛,食品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均会被客观、真实地收录进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中,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即可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的追溯,及时找到责任主体,有效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最后,随着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的不断深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正是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
二、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管理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主体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在前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还要在后期监督管理的信息传输、整合以及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等级的评定更新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一些企业由于综合实力有限,为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可能缺乏参与配合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划化管理的有序开展。
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我国被赋予食品安全监管权限的部门相对较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交叉,加之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标准,使得档案规范化管理缺乏有力的指导及标准,从而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尽管一些部门建立有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使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也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作用的实现。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滞后,也是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一些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够深入,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又涉及繁多的信息内容,滞后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就难以满足实际的发展要求,管理效率也不尽人意,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作用价值的发挥造成了不小的限制。
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行政执法人员大多为法律、工科专业出身,对档案管理知识的掌握不充分、不透彻,也缺乏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重视,进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另外,一些部门不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技能的积极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处在被动开展的状态。
三、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首先,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内涵特征、作用价值等方面的有效认识,切实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意识。其次,相关部门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全面深度研究,并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投入力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思想基础、物质建设,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顺利开展。
首先,应制定科学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法规,明确界定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相关概念,确立档案管理的结构、体制,确立归纳信息对应涵盖的内容、范围及整理规范,进一步完善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提升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并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保密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规定。比如,辽宁省现行的《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办法》将监管部门生成的文件材料、食品企业生成的文件材料等纳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重要内容,不管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食品企业,都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开展全面统一的管理,由此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权责进行了明确划分,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标准。我国的食品种类多样丰富,不同食品种类的安全监管也不尽相同,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标准,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受到不小的制约。为此,相关部门应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标准的建立,基于不同食品种类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以行业为单位,结合不同行业的食品特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标准。
首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编研。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档案编研可将乏味的档案资料转化成多样化的档案知识,并为实际应用创造便利条件。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编研工作中,相关人员应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引入“互联网+档案编研”的方式推进档案便利化,在提升编研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扩大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编研成果的应用范围。其次,推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数字展览。数字展览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又一项重要方式,有助于使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作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相关部门可以推进新媒体、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与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展览的有效结合,有效提升档案展览的有效性、丰富性,使各方主体的多元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首先,相关部门应通过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或者通过组织专家讲座、组织外派进修学习等途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其中,教育培训应涵盖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技能、数据信息整合分析、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等内容,以此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此外,还应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革新思想观念,注重与其他同事或业界人士进行经验、教训的交流分享,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开展档案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等工作,还要具备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运维能力,这无疑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应积极引入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确保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实践中,保障档案内容开发与系统运营维护的紧密协作,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管理关注度、重视度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力依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必要。相关人员应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内涵特征,结合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革新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理念、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法制建设、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