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下传统音乐广播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2-09-27谢璐欣

大众文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广播智能传统

谢璐欣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广播格局逐渐形成,传统广播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积极对应这一变化,不断尝试在移动收听市场寻求一条成熟稳定的转型之路,传统广播行业分别在传统端、PC端、移动端三大融合传播矩阵进行拓展,但收效甚微、跑出市场的仍然是屈指可数。据人民网发布的《2020年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总报告》显示,报纸、广播、电视自建安卓客户端在考察的9个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均值分别为1130.8万、584.2万、9451万,但下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1.8万、40.3万、87.6万,甚至部分自建客户端的下载量合计甚至未到千次。由此可见,传统广播形式在5G智能时代的融媒体发展潮流中,与其他的媒体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车载收听和移动互联网收听成为广播媒体发展的又一主阵地。第三方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推荐、云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用户体验、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和用户管理方面都给传统音乐广播带来了沉重的一击。传统端在技术开发、工作流程和内容拓展上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吸引力开始逐渐减弱,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能收听、算法推荐分发、AI合成主播是传统音乐广播目前最大的竞争者,最具代表性的有第三平台中的音乐智能推荐、网络音乐电台、类型化歌单。

一、传统音乐广播的生存现状

在新媒体的降维打压下,传统音乐广播尽管在移动端平台上已经设立自己的阵营,但从业者对融媒体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雾里看花”的舒适圈。随着智能技术下融媒体的深度融合,新媒体生态也开始呈现双向选择的趋势,受众的选择权也由被动变为主动。传统音乐广播无论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挑战,如收听渠道狭窄,人才资源不足,节目内容缺乏创新等,导致受众群大量流失,传统音乐广播的竞争力严重削弱。

(一)车载市场流失,收听渠道狭窄

当前,传统的音乐广播依然以传统端为主,同时在自主音频平台和第三方移动端进行分发和设立回听功能,对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建立融媒体思维仍未真正地落到实处。据赛立信媒介研究院2021年全国收听率调查显示,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车载听众的规模从2.84亿人大幅增至6.81亿人,而其中传统端所占的比例小,用户基数大不如第三方音频平台。如QQ音乐、喜马拉雅、网易云等第三方专业音频已抢先占领车载系统市场,其通过算法推荐、AI合成主播等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音乐分类,已迅速从不同维度分析音频并建立起音频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偏好的同时,还推出了网络音乐电台个性化定制,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集聚更多的用户进行在线交流。无论从用户操作到感官体验,相比传统音乐广播而言,传播渠道更广,传播内容更丰富,这无疑加速了传统音乐广播节目的取代性。

(二)创新能力停滞,人才资源不足

得才者得天下,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传统广播行业过于强调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导致行业内部分工不够精细化,因此对于分支行业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不够。首先,智能技术研发方面人才不足,传统媒体相比智能行业的就业环境弱,顶尖的技术人才往往更愿意在对口的行业里深挖,继而导致传统广播在自主平台的搭建技术上远弱于第三方移动端,在某程度上限制了拓展市场的能力;其次,在广播内容创作人才缺乏,目前国内音乐广播节目的采、编、播任务通常由主持人一人完成,这就需要主持人在文字语言、音乐知识和主持能力三个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事实上,对于这类全面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目前还未有相关专业,传统媒体在人才招聘中通常也只是偏向于对主持人语言技能的考察,所以传统的音乐广播在音乐编辑的专业技能上仍显不足,大大制约了节目创造性和专业性的发展。

(三)节目模式陈旧,音乐特性淡化

目前,我国传统音乐广播节目主要还沿用着80-90年代的制作模式和制作软件,节目模式陈旧,制作技术滞后。如,目前仍在音乐广播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伴随性音乐节目,其制作模式主要采用语言和音乐的串联,使听众引起共鸣,但相比实用性的新闻资讯和娱乐性的脱口秀节目而言,在市场地位上明显处于弱势;在音乐广播节目中,强调主题内容,忽视音乐编辑,节目模式局限,常常出现语言主体与音乐素材割裂,节目中音乐的特性被淡化,仅充当着过渡和衔接的角色,甚至可能沦落为填充节目时间和避免安全播出事故的救命良药,忽略了艺术感化的首要作用;节目选择中,重视经济收益、忽视品牌衍生价值。部分专业性较强的优质音乐节目,因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收益惨遭删减,与第三方专业而音频平台建立的智能化音乐产品,传统音乐广播节目就显得更为逊色。除此之外,在节目制作技术方面,仍有部分的节目主持人使用着旧式的制作软件,操作技术烦琐。

(四)直播设备落后,制作过程烦琐

随着音乐节目内容类型多样化,传统音乐广播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节目制作,其尝试将“舞台”搬运到直播室,让听众身临其境,提升与主持人互动感,如不少音乐广播尝试特邀知名艺人加盟精品节目,化身音乐节目主持人为听众现场推荐音乐甚至即兴演绎,但是现场乐器输入成了制作的绊脚石。目前,大多的传统广播直播设备主要围绕常规语言节目而设,大多的乐器通常只能通过现场麦克风或者有线接口进行同步输入,不仅收音效果较差,还存在一定的播出风险,令节目制作过程变得烦琐,而且还影响节目效果,在某程度上限制了音乐节目的多样化生产。

二、传统音乐广播的创新发展及战略

传统音乐广播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与变迁,也曾经历过繁华时光,但在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转型与创新成为传统音乐广播不可回避的话题。笔者认为,传统音乐广播只有不断拓展传播渠道,以智能科技创新为依托,早日实现智能与音乐的跨界融合,才能打造出丰富的融合产品。深化推进媒体融合,结合自身优势与资源,竭力打造音频产业智能技术化生态链,提升节目质量、提升传播覆盖面和管理效率,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的成效,推动行业创新性发展。

(一)实现跨界互动融合,推动音乐广播转型

2021年10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制播流程智能化。智能化科技的创新应用是音乐广播产业跨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智能+音乐”全平台的高效率传播,打造5G智慧音乐电台也成了传统广播未来的趋势。

2019年4月29日,由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中,中国传媒大学代表以四类中西方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偏最小二乘法针对动态情感感知和音乐元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音乐作品中不同的节奏、演奏技法、音色、音高、音乐速度、节奏型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听众的愉悦度、紧张度和能量唤醒度。由此可见,音乐数字化、智能化有利于传统音乐广播把握听众在音乐上的情感需求。再以创建专业音乐曲库为例,人工智能利用数字化音乐分类法,设立节目音乐的基调,分别从音乐流派、情感表达、乐器类别、艺术家、音乐注解等关键信息进行专业分类,平台实现节目素材多元化,协助自主移动端探索便携化、个性化等内容传播,有效提升节目制作效率,以AI代替复杂烦琐的工作流程,在制播过程中确保安全性、智能性、便利性等方面都达到高度智能化。

在节目创新方面,深化融媒体思想,鼓励广播人才全面“破圈”,积极推动节目立体化创新,丰富节目类型,打破“唯声音”“固定时间框架”“单向传播”等固化模式,突破实现传统思维上的“不可能”,如:打造真人秀音乐广播节目、跨时空节目联名、人人电台等跨界互动节目,充分利用数字化乐队,在直播现场快速实现即兴乐队伴奏,简化制作工序,丰富节目效果,提升声音后期制作技术,立足于优质的原创内容,扩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力,整合节目经营模式,逐渐深入商业领域,并建立自有用户画像,为客户对广告投向更精准化,全面推动内容、技术、经营等全面发展,实现传统音乐广播向智能化发展的成功转型。

(二)紧抓融媒发展机遇,发挥音乐广播优势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从“相加”到“相融”,传统广播人在融媒体发展的大潮流中,应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借用智能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等优势,打破堡垒,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传统音乐广播在艺人、商务、政府公共服务等资源方面的能力,扩大综合资源辐射功能,如:广州金曲音乐广播在2022年全新打造的音乐素人真人秀节目“城市音乐人计划”及原创明星访谈音乐融媒体产品“即刻上星”等,有机运用新媒体融合端口,发挥了传统音乐频率的权威性和引领性,重拾了传播方向标。在政府公共服务方面,如2020年7月,新疆受疫情影响,由于媒体人员出行受限,当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5G智慧电台连夜打造AI主播,为群众智能化播报了疫情变化、交通路况和天气预报等实况,及时发挥了广播应急的作用。传统音乐广播可借用相同的概念助推音乐广播的智能发展,如建立只用的5G智慧音乐电台,打造覆盖全广州的智慧电台集群,拓展下沉市场以及更多的场景,尤其在车载、社区、校园等收听市场,助力当地政府及时发布便民服务信息等。

同时,传统音乐广播在智能背景下结合媒体用户引流、私域流量等新运营方式,开拓新功能业务,如创作主题宣传、广告营销等音乐宣传业务,掌握品牌出圈的“流量密码”。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2021年与各大商业品牌合作的歌曲数量达206首,其中屈臣氏、蜜雪冰城广告歌曲迅速出圈,凭借魔性旋律,在各大社交平台分别获得了超过34亿次和16亿次的播放量,同时实现了流量和营销新高度。另外,传统音乐广播要深度开拓智能车载市场发展,实现聚拢潜力用户进行变现,坚定不移地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进一步衍生广播平台的广度,形成“媒体+政务+服务+商务”的可持续新立体传播。

(三)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再创音乐广播价值

传统广播的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也是广播未来发展的骨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以采编制作、技术开发和经营人员为主体的人才专业化培养,着力发展“四力”,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水平精、工作作风硬、职业道德强的专业工作队伍,立足于地域文化,实现技术集成,打造具有影响力、知名度、特色化、记忆点、吸引力的原创内容,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各社交媒体账号,保持头部IP热度,以用户为圆心,进一步衍生出智能广播的媒体形态,构建“线上+线下”的高质量运营模式,用智能化的创新内容挖掘出一条具有自身价值的新道路。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新时代的音乐广播从业者应该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充分发挥传统音乐广播的优势,音乐和科学技术互补,构筑“科技+音乐”的融媒体传播网络,为音乐节目创作创造出新的途径,开拓音乐数字藏品,满足更多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建立融合广泛用户场景、合作共赢的生态圈,多领域联动,创造与听众新的情感交互方式,增强文化自信,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很是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文化艺术载体,进一步实现“耳朵经济”的发展,以达到焕发广播新活力,进一步构建人工智能与传统音乐广播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尽管智能化的发展促成了广播新型生态领域产生,但在艺术领域里却永远无法代替灵感创作。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打造出更有思想、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音乐产品。

猜你喜欢

广播智能传统
智能烹饪机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超智能插秧机
少年力斗传统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