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析
——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二版)为例

2022-09-26鹿婷婷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思政英语

鹿婷婷

(山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在各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理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导向,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渠道,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使之与专业知识紧密融合,切实做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1]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一门英语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实现语言技能训练与价值观塑造和品德培育的有机结合是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二版)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设定课程思政目标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中选取的文章多为西方名家作品,内容承载着西方的文化及价值观。如果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受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所受教育、知识结构、文章目的和篇幅等的限制,很可能会有表面或片面的看法,甚至偏见或谬误。”[2]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时,敢于提问,勇于挑战,积极反思,对西方文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汲其精华,弃其糟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基于教学素材的以上特点,本课程总的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批判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思维的习惯;结合课文内容有机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可结合每一篇文章的主题设定每个单元的具体思政目标。

二、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3]《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内容具有主题多样,体现时代性,传递真善美等正能量的特点。英语精读课程思政应以教材为依托,教师要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政治意识,以文章的主题为切入点、突破口,融入对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焦点问题、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探讨,比如环境保护、毒品问题、人口老龄化、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等,潜移默化地推进英语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切合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融入人类普世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科学发展观念,通过春风化雨、如盐在水般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融入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3]

例如,《内战的结束》主要聚焦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瞬间,南北双方放下渊怨,一笑泯恩仇,最终达成和解。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林肯、格兰特超乎寻常的远见卓识和高尚境界,另一方面以俄乌冲突为例围绕战争话题展开讨论,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讨论和平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政府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一向奉行的原则:通过对话谈判解决矛盾分歧,坚决反对动用武力或使用武力威胁,深入理解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外交战略,以及中国政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二版)各单元课程思政融入点、融入方法及课程思政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各单元课程思政融入点、融入方法及课程思政目标

续 表

三、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英语课程思政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坚决杜绝“贴标签”和“两张皮”。思政内容应顺应信息时代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例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感悟、分析、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将思政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政应遵循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式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4]

(一)课前渗透

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探寻文章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文章的主题出发,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定思政教育的融入点。[5]课前通过钉钉或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发布思政阅读素材,布置任务,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搜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准备个人口头陈述,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课前渗透思政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初步理解文章要传达的思想,为课堂教学做铺垫,也为实现本单元的思政目标奠定基础。

例如,《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由此引出了化学农药对于水源、土壤、动植物乃至人类的危害,呼吁人们正确认识虫害问题,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同名著作《寂静的春天》,该书被称作“世界环保运动的里程碑”,作者本人被誉为“生态环保之母”。预习阶段,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任务,让学生查找蕾切尔·卡逊创作《寂静的春天》一书的背景和过程,以及该书所传达的生态思想,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并学习蕾切尔·卡逊不顾病痛的折磨,只身面对来自企业界和政府官僚科研机构权威们的强大压力,坚定地宣传环保主张的大无畏精神,学习她对人类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前瞻性。教师可将思政的主题拓展到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并制作PPT,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其取得的成就,讨论大学生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贡献,并分享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语金句。

课前准备阶段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明确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提高学生用英语传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表达中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为达到预设的思政教学目标,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打下基础。

(二)课内加强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其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政教育。

例如,《我年轻的时候》主要讨论老年问题和代沟。作者的母亲在重重摔了一跤之后身体每况愈下,精神异常,这些也是老年人经常会遭遇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谈谈我国老年群体面临的社会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案,引发学生对老年人问题的关注和思考:What changes would occur to the elderly? What are the troubles that old people suあer from? And what are your solutions?面对母亲不可逆转的衰老,作者对待母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讲解过程中可引入问题:What made the author change his reaction to his mother’s senility? What are your thoughts on aging? What could you do to make your grandparents or parents feel they are needed and loved? What could you do to help them relieve boredom?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老年人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理解、关爱、尊重老年人,深切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讲到作者从父亲的角度看待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反思时,问题可设置为:How did the autho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is children from a father’s point of view?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 like? Are there any conflicts or misunderstandings? What would you do when your parents or grandparents keep talking about their past glories, or keep lecturing you on the harshness of life in their days? 在分析父子间冲突时,可设置问题: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a dispute about time”? what are the causes of generation gap? What could we do to bridge the gap? 讨论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与家长沟通出现障碍、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代沟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化解亲子矛盾和冲突,做到依赖而不依靠,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独立与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三)课后巩固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确保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将课堂延伸,通过课后任务、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思政教育成果。[6]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德育目标设计课后任务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例如,《推动人类前进的需求》 强调权力是人类的需求之一,权力在社会、经济以及个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没有阐述如何正确使用权力。基于此,课后可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谈谈滥用权利的危害,以及如何使用权力造福社会。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意味着责任,有效行使权力能造福于民,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则会造祸于民。讲完《大学时代》后,可组织主题演讲:Gains and Losses in my College Life, 让学生在总结大学生活得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影片《十二怒汉》,用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美国的司法体制和陪审团制度,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民主社会中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强化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对法律保持敬畏之心。

此外,借助翻译、写作、演讲等各类英语竞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通过主题演讲“我的家乡”让学生感悟家乡变迁,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借助网络工具组建英语精读课程班级QQ群、微信群或企业微信群等,开展课后主题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课堂延伸,同时巩固课堂思政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英语专业精读课的考试要在重点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政学习的情况。考试时可在文本阅读、汉英翻译和作文题目中融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的思政内容,以考促学,以考促改,推动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是关键,其承担着梳理和传递思政元素的使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将英语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促进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并形成合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英语人才,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思政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