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问题研究文献考察
——以研究成果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为中心
2022-09-26朱尖
朱 尖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边疆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一、引 言
“和亲”是中国古代史、民族史及边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1)李大龙:《和亲与民族交融》,《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同时还涉及到文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遗传学等多学科内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和亲问题一直被学界所关注。多年来有关和亲问题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当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和亲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随着成果不断积累和研究的深化,笔者以为有必要对和亲问题研究文献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进而把握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为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5月21—23日,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在烟台共同举办了“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一组笔谈文章,给笔者很大启发。(2)“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笔谈由崔明德、刘子琪、雷振扬、李大龙、武沐、刘洁、蔡燕等人的七篇文章组成,见《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其中李大龙先生所论《和亲与民族交融》中,探讨了和亲研究的文献计量问题,由于文章的重心并不在此,所以文章仅对和亲研究的成果数量、关注主题、核心作者和机构等数据作了概述,并未展开分析。笔者近年来比较关注文献计量分析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曾经对国内边疆研究和高句丽研究文献做过专门分析与评论,(3)朱尖、苗威:《中国边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朱尖:《改革开放40年来高句丽研究现状分析——以研究成果的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为中心》,邢广程、阿拉腾奥其尔主编:《中国边疆学》第1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23-144页。故在该文的启发下,结合当前数据库资源的完善和文献获取的便利性,尝试对和亲问题研究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分析。
本文的研究主要借助于目前国内主流学术资料数据库中的中国知网展开。一方面,中国知网所收录的研究文献相对全面,涉及到期刊、学位论文、学术集刊、报纸、会议论文等多种类型;另一方面,由于文献收录全面,使得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数据信息较为完善、客观,能够为进一步分析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参考。此外,中国知网本身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也可以为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信息,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样本筛选和整理的时间。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文章将依托文献计量学分析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借助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工具(SATI3.2)等软件,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并结合人工干预等手段,以量化指标和分析讨论来表明和亲问题研究的文献变化趋势、研究热点、作者队伍与研究机构、文献来源和经典文献等状况。
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数据筛选的原则是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来源类别为“全选”,以“和亲”为“主题词”并含“民族”或“边疆”进行检索,之所以以“主题词”检索并含“民族”或“边疆”,主要原因是主题检索涵盖的范围相对广泛,但是“和亲”一词在检索过程中又存在大量成果并非本文研究对象意义上的和亲问题,所以又要选择“民族”和“边疆”两个重要的关键词,将筛选的方向进一步凝练,进而得出本文研究所需要的样本文献。由于和亲问题研究离不开民族和边疆领域,即便是从文学、考古学、遗传学等视角展开的研究,也不同程度涉及到民族和边疆问题。所以,在这一原则下的样本筛选,基本上能够囊括绝大多数的研究文献。不可否认,数据不可能完全准确,但是基于以上原则的研究,完全能够清楚、客观反映学科发展趋势。
二、“和亲”问题研究文献的分析
(一)“和亲”问题研究的成果量、类型与变化趋势
按照上文数据筛选的原则,检索之后发现,和亲问题研究成果总体文献量达到1055篇(检索时间2021年10月5日)。(4)下文的相关数据检索时间,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都在2021年10月5日至15日之间。对于一个研究领域而言,这一文献总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能够为文献分析提供足够的样本量。由于在检索过程中,采取的是主题全文检索,所以文献量和类型都是较大范围。通过进一步筛选分类可知,文献类型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期刊文章764篇、学位论文199篇、报纸文章37篇、学术集刊文章25篇、国内会议文章22篇、国际会议文章5篇、其他3篇(主要为医学、遗传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从文献类型数据可知,和亲问题研究文献高度集中在期刊文章方面,这与期刊是目前成果产出的主要类型密切相关,符合学术成果产出的一般规律。和亲问题学位论文仅次于期刊文章,达到199篇,占到总文献量的18%,这一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其中硕士论文为156篇、博士论文为43篇,大量的学位论文选题涉及到和亲问题,一定程度上表明和亲问题在相关学科领域属于前沿问题。报纸文章主要是一些主流报纸的理论文章或边疆省区、地市官方媒体报道性文章,表明和亲问题作为民族团结和文化弘扬的重要载体,成为了媒体关注的重要对象。随着相关研究平台和学术机构的搭建和壮大,当前一些研究实力较强的单位组织编辑了以书代刊的学术集刊,这类集刊也成为和亲问题研究文献的重要发表载体。与此同时,学界学术交流不断增强,以和亲、民族关系等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召开,也使得一定数量的和亲研究成果问世。
知网数据显示,和亲问题专题研究成果最早产生于1978年,(5)刘先照、韦世明:《论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1期。随后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期间有明显的波动(见图1)。
图1 和亲问题研究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
从图1和亲问题研究文献发表年度变化趋势可知,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和亲问题研究的起步期,直到2000年前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是21世纪以来的20年时间,但是这20年间又波动明显,尤其是近五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二)“和亲”问题研究的热点
和亲问题研究的诸多文献,在关注哪些领域,聚焦什么问题,是值得总结思考的。通常在一篇文章当中,作者会使用关键词作为其研究的主要方向,这个词可以代表一篇文章的大致研究方向,因此关键词如果在多篇文章中同时出现,而且比其他词出现的频率高,可以认为这个词所代表的就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6)赵蓉英、李飞:《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国内外信息计量比较研究》,《情报科学》2013年第2期。在本文研究的样本中期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均含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通过分析软件进行提取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相关研究热点。这里笔者主要借助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软件),对中国知网文献导出EndNote格式数据进行提取。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早期研究成果或者报纸文章,并没有关键词,但在导出EndNote格式数据时,会根据文章主题自动匹配关键词。当然这并不会对分析造成太大的影响,关键词基数的增大反而会使得分析更为客观、准确。通过关键词提取和统计,本文1055篇样本文献涉及关键词基数超过了4000个(次),进一步频次统计后,涉及关键词数达到2422个。需要说明的是,样本文献来源采取主题检索,有一定量的文献并非和亲专题研究,而只是涉及和亲问题的研究,所以样本的关键词数量基础较大。为了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这里主要对出现频率超过5次(含5次)的一百个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和亲问题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表1中的100个高频关键词,可以说是和亲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对这些高频关键词同类整合后,可以将和亲问题研究热点总结为六个特征。其一,和亲问题研究的主题高度集中在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其中汉匈关系、唐蕃关系是核心内容;其二,和亲问题研究涉及的民族政权高度集中在匈奴、吐蕃、吐谷浑、西域(诸国)、契丹、回鹘、乌孙等,也就是说和亲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上民族政权;其三,和亲问题研究涉及的时段,高度集中在汉代和唐代两个时段;其四,和亲问题的人物研究,在个别文章总体关注和亲公主的同时,大量文献关注对象为王昭君、文成公主、宁国公主、弘化公主、金城公主等;其五,和亲文化研究成为和亲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热点,也是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这其中又以昭君文化为焦点;其六,除了历史学、民族学领域的研究外,和亲问题研究涉及其他主要学科领域是文学和遗传学等。
(三)“和亲”问题研究的作者群体和学术机构
1.作者群体
通过SATI软件对作者提取,本文样本的1055篇文献,共由1119位作者(包括独撰、合作、单位署名等类型)共同完成。这一作者群体数属于和亲问题研究泛化后的数字,原因在于样本文献囊括范围较广,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从事和亲及相关问题研究的作者群体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如果要准确把握研究队伍现状,尤其是主要作者或核心作者情况,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1119位作者中仅仅出现过1次的人数高达997位,占总作者数89.1%,这能够清楚表明,和亲问题研究作者群体并不集中,或者说从事持续性研究的作者比例偏低。换个角度看,出现3次及以上的作者仅有29位,显然从事持续性研究的作者比例极低,表明和亲问题研究尽管作者群体基数较大,但核心作者数量并不多。
通过对作者群体进一步整合统计,可以明确发文量较高的核心作者群体。发文量较高的核心作者确定,可以依据文献计量学中的普赖斯定律。(7)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62-164页。我们可以确定和亲问题研究发文量达到5篇及其以上者为核心作者。据统计数据可知,和亲问题研究发文量最多者为崔明德教授,发文量达到41篇。上文已述,本文的样本属于主题检索,样本量较大且分散,相应的作者群体也比较分散,核心作者群体亦呈现这种特点。因此,发文量达到5篇(含合作)作者仅有8人,涉及面太窄。这里笔者采取了折中处理,即将发文量达到4篇及以上的作者先作为核心作者统计。另外,考虑到目前学术文章质量和发表刊物良莠不齐,仅仅依靠发文量一个指标来确定核心作者群体也是不够客观的。基于此,笔者在发文量基础上,对重要作者的影响力进行量化分析,主要借助于中国引文数据库(CCD),对被引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根据检索到的文献情况,把同时符合发文量和影响力双指标的作者明确为核心作者(见表2)。
从表2中可以发现,发文量核心作者与影响力核心作者顺序和构成均有所不同,这的确反映出仅通过一个指标去确定和亲问题研究的核心作者群是不够客观的。具体而言,一部分作者发文尽管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在影响力上表现并不突出,反之,一些作者虽然成果数量不多,但是影响力却较大,甚至个别学者仅依靠一部研究著作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然,和亲研究成果还在不断地涌现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量的优秀成果由于面世较晚而影响力尚未充分显现的情况。从两个统计指标下核心作者的人员构成和排序看,可以得出以下认识:首先,从两个指标看,崔明德先生都是和亲问题研究的领军人物,在研究成果数量和影响上具备绝对优势。这里的研究成果还仅仅是统计了论文的数量,如果加上著作的话,崔明德的成果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其次,除崔明德外,李大龙、葛亮、刘洁、范香立、刘先照、周佳荣、马晓丽、刘兴成等多位学者同时在发文量和影响力双重指标中表现突出,可以说是和亲问题研究的核心作者。再次,也有一些学者,尽管不符合双重指标要求,但是依然是和亲问题研究的核心力量。诸如云南大学王文光先生,作为民族史研究专家成果众多,和亲问题只是其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学界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来自我国台湾的林恩显先生,尽管在发文数量上不具备优势,但是其《中国古代和亲研究》却影响较大。从人员年龄结构看,和亲问题研究核心作者队伍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老龄化极为严重,作者大都为20世纪30至60年代出生,多数甚至已是退休以上年龄,更为遗憾的是多位前辈已经故去,所以整体上研究的可持续性和潜力不大;另一方面,梯队极不合理,高龄者占比较大,20世纪70至80年代出生的中青年学者极少,当前一些老先生依然活跃在研究一线,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表2 和亲问题研究核心作者情况
2.研究机构
所谓研究机构,指的是作者在发文过程中所署名的作者单位,也就是上文中作者群体的来源单位。研究机构的统计可以清楚反映作者群体的分布情况,以及学科平台发展趋势。通过SATI软件,对机构提取后进行频次统计,本文样本的作者群体共来自531家机构(含第二单位不同和同一机构不同时期称呼不同情况)。本文的样本类型涉及到学位论文,所以下文统计的机构包含学位授予单位情况。由于数据生成的署名单位存在大量重复和二级单位不同时期称呼不同的现象,通过人工手段进一步整理,按照发文量多少,将发文量大于等于7篇的一二级研究机构情况整理如下(见表3)。为了解研究平台的发展演变情况,笔者并未对同一机构二级机构不同时期不同称呼情况进行合并,而是一一列举。
表3 和亲问题研究主要一二级研究机构情况
表3中24家一级机构,基本就是我国和亲问题研究的主要机构。从这些机构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从研究机构的名称看,一级机构中占较大比例的是民族类高校或者科研单位。这一特点从二级机构名称看,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研究机构一级名称并非民族类,但二级机构则主要是民族研究类的平台。其次,从研究机构的分布来看,在边疆地区或者发达地区的研究机构占多数,一方面,边疆地区有着重要的地域优势,比如甘肃、内蒙古、云南等省区的高校在研究民族关系上具备突出的地域优势或者资料优势,促成一定的人才聚集;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则有着传统的研究优势,对人才也有直接的吸引力,比如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这两个研究机构本身就是民族问题研究的重镇,同时又具备较强的人才吸引力。最后,还有一些研究机构的一级单位并不能明显体现出和亲问题研究的优势,但是由于该机构的重要学者或者专门研究平台的带动,使得该机构在学界影响较大,比如烟台大学,该校经过崔明德教授多年的努力,在团队、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三峡大学则因为昭君文化研究中心这一平台,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和亲”问题研究的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分析指的是本文1055篇样本文献的来源情况。一般而言,文献来源主要指的是论文的来源刊物,鉴于本文的样本类型多样,故文献来源分析主要从来源刊物和学位授予单位两个指标进行说明。
来源刊物方面,包括期刊、集刊和报纸三种类型。本文的样本文献中有764篇文献为期刊类型、37篇为报纸类型、25篇为集刊类型。经过SATI软件文献来源提取,这些文章共刊载于526种刊物中,整体看分布比较分散。其中共有386种刊物各载文1篇、87种刊物各载文2篇、22种刊物各载文3篇、12种刊物各载文4篇、6种刊物各载文5篇、5种刊物各载文6篇、3种刊物各载文7篇、3种刊物各载文8篇,其余载文9、11、27篇的期刊各有1种。
为了进一步掌握和亲问题研究的主要学术阵地,可以通过对载文量较高的核心刊物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通常情况下,统计某一研究领域情报源的集中与离散主要采用布拉德福定律。由于和亲问题研究成果发表刊物分布较为分散,依据布拉德福定律所得出的核心期刊数量较多。为了更为准确说明和亲问题研究载文主要刊物情况,笔者通过人工筛选,将载文量达到5篇及以上的主要刊物认定为核心刊物并列表为表4。
分析之前,先要说明的是表4中载文量指的是本文检索条件下的载文量,数据相对保守。刊物级别与类型中的双核心指的是北大核心和南京大学CSSCI检索核心(含扩展板),依据的是中国知网最新显示的结果。从表4看,核心刊物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和亲问题研究载文最多的刊物,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尽管是一个哲学社科综合类刊物,但是长期设有“民族关系研究”专栏,刊载了一大批民族关系问题研究成果,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学术阵地,其中和亲问题、民族关系思想史等是重要内容;二是在该校崔明德教授的带领下,烟台大学的和亲问题研究在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就,尤其是该校于2011年和2012年,相继成立“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和“山东省民族问题研究中心”,这些举报都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助力,在这一过程中该校学报也刊载了一定量的本校学者研究成果。
其次,核心刊物分布与上文中研究机构分布较为一致,这主要是因为核心刊物的主办方往往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比如北京的《民族研究》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这两个刊物的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均是和亲问题研究的主要机构,均有代表性学者。
最后,和亲问题研究来源刊物级别较高,期刊多为双核心,报纸也是国家级一类报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和亲问题研究的成果质量相对较高。
表4 和亲问题研究核心刊物
在学位论文方面,自2000年出现涉及和亲问题的学位论文以来,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总文献量已经达到199篇,其中博士论文41篇、硕士论文158篇,这些学位论文的撰写者,成为了和亲问题研究的重要后备力量。鉴于一些学生的学位论文未被中国知网收录,实际数量应该更高。199篇学位论文中,从数量上看,授予单位靠前的主要是兰州大学10篇、内蒙古大学10篇、西北大学10篇、烟台大学8篇、陕西师范大学7篇、中央民族大学6篇、南京师范大学6篇、西北师范大学5篇、安徽大学5篇、东北师范大学5篇。涉及的学科背景主要为历史学、文学、民族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音乐学、美术学、考古学等。
(五)“和亲”问题研究的经典文献
所谓经典文献,指的是在和亲问题研究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专题研究,这些著述由作者先期完成,此后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典文献的确定主要通过引文数据库中的被引数据完成,被引数据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数据库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被引文献,二是研究过程中所选择的样本被引情况。(8)朱尖:《学科交叉与融合视角下中国边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的注意事项与遵循原则》,《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就本研究而言,笔者主要借助中国引文数据库(CCD),就和亲研究这一研究领域被引情况进行检索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一标准,主要是本文的样本文献仅仅局限于中国知网,文献类型并不包含图书类,为了更为客观地彰显出一些重要文献的价值,故选择了学科领域被引。具体而言,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项,勾选全部来源文献范围和被引文献类型,以“和亲”进行被引主题检索,排序选择被引降序。为了更为详细准确把握和亲问题研究的经典文献情况,这里仅选择和亲问题专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总说明。通过人工比较筛选,去除不相关文献,选择被引频次超过15次及以上的文献作为经典文献(见表5)。
表5 和亲问题研究经典文献
续表5 和亲问题研究经典文献
从表5中可以看出,和亲问题研究经典文献时间跨度较长,个别文献尽管发表时间久远,但依然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学术生命力较持久。有一些新的研究著作,因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一经出版便备受关注,成为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整体来看,和亲问题研究的经典文献以著作为主,且学术专著占多数,这些著作被引频次高,影响力大。从研究内容看,和亲通论与汉唐时期的和亲、和亲基础理论问题、和亲文化、和亲利弊等研究影响力更突出。从经典文献的作者看,再次表明崔明德先生在和亲研究领域的领军作用,无论是其著作和论文均对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阎明恕、李大龙、龚荫、林恩显、杜林渊、葛亮、靳翠萍等亦是影响力较大的学者。
除了上文所列举的和亲专题研究之外,一些和亲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也对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林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赵睿才《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龚荫《中国民族政策史》、王子今《匈奴经营西域研究》等。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和亲问题文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和亲问题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在成果产出量、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作者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研究平台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一个相对较小的研究领域而言,是极为不易的,一些主要学者和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还要承认的是,和亲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和亲问题研究成果在近五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这其中的原因为何应当引起我们思考。
其次,和亲问题研究领域虽然涉及面较广,但是依然存在研究重点过于集中的情况,比如时间段高度集中在汉唐、人物则集中在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等人。
再次,和亲问题研究的作者仍较为分散,未能形成明显的核心作者群体,仅有极个别学者在长时间坚守该研究领域。
最后,和亲问题研究的平台建设还需要强化,一方面,要建立有明显研究倾向或者专门的和亲问题研究机构,为队伍凝聚、人才培养和研究深化提供助力;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学术阵地要多刊载和亲问题研究的专题文章,打造更多研究专栏。
和亲作为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时重要的政策,文献资料来源复杂多样,思想内涵丰富深邃。有学者初步统计,中国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和亲至少有360次,(9)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45页。加上一些出土文献资料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料,可以说和亲相关问题完全具备深化研究的资料基础。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多有政治家和史学家对和亲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形成了丰富的和亲思想,这亦为和亲问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讨论空间。《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笔谈崔明德先生的主持人语中,对和亲文化与和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上述的和亲问题文献分析,笔者认为未来深化和亲问题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注重和亲问题研究平台建设。要进一步搭建更多的研究平台,在研究基地建设、学术活动开展、论著出版、文章发表等领域为和亲研究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研究者从事和亲问题研究或将研究重点转向和亲问题。
第二,挖掘研究文献,拓展研究领域。和亲问题研究文献资料很多,未来在利用汉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国外其他语种文献资料,展开综合研究。应将和亲问题研究从具体、个案、阶段性研究向整体、通史、全面研究转向,形成一些内容全面、内涵丰富并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研究成果。
第三,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和亲问题研究除了涉及到民族关系史,还与边疆学、考古学、人类学、文学、文化遗产学、遗传学等学科领域关系紧密,未来不应仅站在中原王朝的视角进行解读,还要多从边疆民族(周边视角)、文化弘扬、遗产保护等多个角度,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展开融合性研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提供学术参考。
第四,要在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上持续发力。所谓基础理论指的是和亲问题的话语体系建构问题,要形成我国独特的、完善的认知和解读体系,为边疆的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智力支撑。前沿问题指的是和亲问题研究的一些突出问题或难点问题,诸如和亲文化、和亲人物、和亲内涵、和亲利弊、和亲启示等。
以上是笔者对和亲问题研究文献进行的较为粗浅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由于和亲问题仅是一个较小的研究领域,加之本文在样本筛选时进行了一定的界定,并在必要时采取人工手段干预,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多少会存在一些不足。笔者的目的是想通过数据分析的视角,反映和亲问题研究的趋势,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快速了解研究现状提供一点帮助,也希望能为学科深化提供绵薄之力,不足之处,还请前辈同仁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