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综合评价
2022-09-26兰勇,翁婕,蒋黾
兰 勇,翁 婕,蒋 黾
(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家庭农场是制度变迁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最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1],对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8 a关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填报数量超过300万个,较2013年增长了20多倍。然而,在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与其经营环境尚未完全相容,仍面临流转制度不完善、信贷保险供给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困境[2],无法实现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正确认识与评估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有利于提高家庭农场生存质量,实现家庭农场的长足发展。
经营环境一般是指能够对家庭农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家庭农场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既有可能为家庭农场的生存提供新的契机,也有可能成为制约农场发展的不利因素[3]。因此,家庭农场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主动认识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调整经营模式,趋利避害。通过梳理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目前针对家庭农场环境的文献较少。关于家庭农场环境的研究主要是从制度环境[4-5]、创业环境[6-7]和发展环境[8-9]三个角度出发,可分别对应农场产生、创办与成长三个阶段。制度环境是农场产生与形成的前提[10],创业环境与经营环境是农民在创办农场前和农场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复杂环境系统[11]。
由现有文献可知,研究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的学者较少。部分学者虽然从理论上强调了经营环境对于家庭农场的重要性,但定量的环境评价研究并不多见,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在构建农场经营环境指标体系时可以更深入地考虑农场的特征与禀赋,让指标涉及更全面。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基于权变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与企业生态理论,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与评价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的优劣,探讨农场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对农场主掌握农场发展前景、合理调整经营模式以及地方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优化经营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理论基础
权变管理理论,又称“权变理论”,是一种组织管理理论,侧重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适应的关系,强调组织对环境的依赖性和环境条件是组织形式的重要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当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存在差异时,要根据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提出最适合组织发展的设计和管理行为,使组织的结构与环境在管理实践中达到最佳程度的匹配[12-14],以推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根据权变理论,家庭农场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都可以从环境中获取,与此同时,环境又制约着农场的行为。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重视外部环境,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模式,使农场的内在要素与环境相匹配。与此同时,家庭农场属于要素密集型主体且在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弱质性[6]。为此,考虑到家庭农场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本研究将运用权变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共同解释家庭农场的经营环境。
生产要素理论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最早起源于17世纪。自经济学家配第首次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后,生产要素理论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发展至今已有二元论、三元论、四元论、六元论等多个学派。在家庭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生产资料四个方面[15]。生产要素是生产价值的必要和先决条件,不同要素会在生产者资源分配中占据重要作用,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效用,进而产生价值[16-17]。由此,根据生产要素理论,家庭农场所处的要素环境是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
企业生态理论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论[18]。自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詹姆斯·穆尔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后,学者们纷纷借用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整个企业的生态环境[19]。基于企业生态理论,家庭农场所处生态(外部)环境由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部分构成。其中,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分别是家庭农场成长所需的物质、制度和市场条件[20]。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需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融合,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运行[21]。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权变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3个理论为基础,从要素环境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构建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土地要素环境、资本要素环境、劳动要素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六个维度(图1)。
图1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理论模型Fig.1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family farm operating environment
1.2.1 家庭农场要素环境
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家庭农场的要素环境包括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三个方面[22]。在土地要素环境方面,土地是农民的物质保障,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合理、规范、稳定的土地流转制度环境能有效改善农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农场的经营效率,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23]。在资本要素环境方面,资金涉及到农场管理的全过程,农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进行规模化的资金投入,从而满足扩大生产经营的需要,信贷资金是家庭农场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另有,家庭农场除了面临市场风险外,还面临着自然风险[24],许多自然风险往往是突发的、不可预知的,带来的损失也是压倒性的,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劳动要素环境方面,家庭农场参与生产经营的劳动力主要由农场主、家庭成员、季节工与少量长期农工构成。农场生产有时农忙有时农闲,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更多依赖于人们的劳动质量[25],劳动力的学历水平与先前经历[26]对农场获取与整合资源、提高经营绩效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选取土地流转相关指标来评价土地要素环境,选取农业资金与保险的相关指标来评价资本要素环境,选取雇工与家庭农场成员的人力资本指标来评价劳动要素环境。
1.2.2 家庭农场生态环境
基于企业生态理论,家庭农场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第一、自然生态环境是家庭农场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农业生产是自然生产与经济生产相统一的过程,对自然生长的依赖性强[27],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土地、气候、水资源是家庭农场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25]。第二、经济生态环境是家庭农场的硬件条件。农场发展的速度、路径都受制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8]。GDP、城镇化、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8,29]。第三、社会生态环境是家庭农场的制度条件,主要包含扶持政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三个层面。在扶持政策层面,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同时,农场参与农业技术培训能提升经营者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理解与应用,从而转变经营理念。在基础设施层面,农村的基础设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场经营的成本和收益[30],良好的物流运输设施能有效加强农场与市场的联系,加速农产品流通。在社会服务层面,社会化服务是一系列综合配套服务的总称,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高家庭农场生产能力、促进农场规模经营发挥着重要作用[31]。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气候、水资源以及土地禀赋相关指标来衡量自然生态环境,选取GDP、城镇化、机械化水平等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来衡量经济生态环境,选取扶持政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制度条件相关指标来衡量社会生态环境。
2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调研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组于2021年7—10月对湖南省家庭农场开展的问卷调查。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光、热、水资源丰富。本次调查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湘中、湘北、湘南、湘西为主要研究区。根据湖南省家庭农场名录,在每市随机抽取3个县,每县随机抽取3个镇,每镇随机抽取3~4个家庭农场开展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剔除信息填写不完整的部分无效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回收率为90.5%。现对家庭农场调研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被调查农场的基本特征Table 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stigated farm
由表1可知,被调查的农场主中男性占89.9%,77%的农场主年龄在45岁以上。从文化程度上看,受访农场主拥有小学及以下学历者89人,初中学历者144人,高中学历者9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1人。从农场收入上来看,49.45%的受访农场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且10万以上的农场占比19.62%。从农场现有规模上看,82.05%的农场经营规模都在6.67 hm2以上。从工作经历上看,43.92%的农场主有除农业以外的工作经历。由此可见,受访农场主整体文化程度较高,经营土地规模较大,收益较好。
2.2 研究方法
2.2.1 熵权TOPSIS法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减少由于权重设置不合理所产生的评价误差,因此得出的结果可信度较强。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指标数据所反馈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重的大小。一般而言,指标的熵值越小,其权重越大,在评价结果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TOPSIS法是管理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大小找出正负理想解及距离,得到相对贴近度,并通过贴近度进行优劣排序的一种方法。熵权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评价指标类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数据进行确权与分析。其步骤如下:
1)将指标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式中:Xij′为规范化值;Xij第i个指标第j个农场的原始值,i=1,2,…,m(m为评价指标数),j=1,2,…,n(n为评价农场数)。同时,借鉴孙兆旭等[32]的研究方法,将数据的坐标平移0.01。
2)求各指标在各样本的比值,即指标的变异大小(pij)。
3)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Ei)。
其中:Ei≥0,若Pij=0,则定义Ei=0。
4)确定各指标的权重(Wi)。
5)构建评价指标的加权规范化矩阵(Z)。
其中,规范化矩阵Y=[pij]m×n,W为熵权法构建的权重向量。zij为指标i在第j农场加权规范化后的指标值。
6)用TOPSIS法确定正理想解(Z+)、负理想解(Z-)。
7)计算评价指标与正理想解(Dj+)、负理想解(Dj-)的距离。
8)计算贴近度(Sj)。
其中,0≤Sj≤1,且Sj越大,表示越接近最大值,即家庭农场经营环境越好,反之越差。参考杨瑾等[33]的研究成果,将经营环境优劣按贴近度划分为4个等级(表2)。
表2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贴近度评判标准Table 2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the closeness of family farm business environment
2.2.2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评价能够反映出当前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的优劣,但更重要的是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家庭农场扶持的路径政策,使农场的经营环境日益完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可以对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指标的重要水平。因此,引入因子贡献度Fi与指标偏离度Ii来测算指标障碍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i是衡量指标对经营环境的贡献大小,一般用权重Wi表示;Ii是最优目标值与指标实际值之差,可用1-Yij替代。
2.3 指标的选取
本指标的选取遵从典型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以家庭农场经营环境为目标层,包含土地要素环境、资本要素环境、劳动要素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六个部分,即准则层,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了28个具体指标构建指标层(表3)。
表3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综合评价体系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family farm operating environment
土地要素环境包括土地细碎化程度、流转合同签约形式、土地流转模式、期限、价格、履约环境6个指标[34]。资本要素环境包括融资渠道、贷款难易程度、信贷资金占比、农业保险保障力度4个指标[24]。劳动要素环境包括农场雇工费用、难易程度、平均年龄、平均文化水平、农场成员参与培训次数、工作经历6个指标[21,35]。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气候状况、水资源丰富程度、土壤肥沃程度、土地平整程度4个指标[25]。经济生态环境包括GDP指数、城镇化率、农业机械化水平3个指标[8,29]。社会生态环境包括各项补贴政策支持力度、物流运输条件、政府技术服务次数、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5个指标[36]。问卷主要测量方式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并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将连续数值型变量转化为分类变量,降低样本极值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首先对量表进行初步的有效性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 24.0软件中,采用最大方差法对28个指标进行因子旋转分析,剔除6个因子载荷系数低于0.5的指标,分别是土地细碎化程度(C1)、信贷资金占比(C9)、农场雇工费用(C11)、农场雇工平均年龄(C13)、气候状况(C17)和土地平整程度(C20),剩余22个指标。
3.1.1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主要是检验测量结果是否具有稳定性,常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和修正后总相关系数(CITC)来衡量。通常认为克朗巴哈系数大于0.7时量表的可信度较高。本研究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指标体系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52,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调查的数据较为可靠。
3.1.2 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主要是检验因子间的区别效度,常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检验。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KMO值大于0.7,巴特立球体检验的结果在P=0.003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表4可知,删除后的22个指标的因子载荷标准化系数均大于0.5,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的效度,表明土地流转、自然禀赋、政策支持、机械化水平、社会化服务、农场人力资本等指标均能较好地实现对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的评价。
表4 效度检验结果Table 4 Validity test results
3.2 指标权重的分布
利用MATLAB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剩余的22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和权重。基于熵值法的结果,指标层中,流转合同签约形式(0.126)、土地流转模式(0.162)、土地流转期限(0.113)、农场成员平均文化水平(0.115)指标的权重较大,均超过0.1。土地流转履约环境(0.007)、农场成员参与培训次数(0.005)、各项补贴政策支持力度(0.007)、物流运输条件(0.009)指标的权重较小,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评价指标信息熵与熵权Table 5 Evaluation index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entropy weight
3.3 评价结果分析
3.3.1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评价
本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法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用于样本数据中,依据式(6)~(11),计算得到了湖南省与其4个地区的经营环境综合分值与贴近度(表6)。若得分越高,则代表家庭农场经营环境越好。反之,则说明农场经营环境较差。从综合环境上看,湖南省的得分与贴近度分别为0.467和0.468,整体环境表现一般。具体而言,湘中地区的土地要素环境(0.631)、社会生态环境(0.629)与湘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0.645)、经济生态环境(0.737)表现良好,湘西地区的经济生态环境(0.196)表现较差,其余均表现一般。
表6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综合得分及贴近度Table 6 Comprehensive scores and closeness of family farm operating environment
1)湘中地区家庭农场经营环境。从整体得分上看,该地区分数最高,为0.609分,说明湘中地区家庭农场的经营环境相对较好。这是因为湘中是涵盖长沙、株洲、湘潭、娄底、邵阳在内的湖南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在实际调研的样本中,该地区家庭农场以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居多。从环境得分上看,湘中地区的土地(0.676)、资本(0.574)、劳动要素环境(0.428)与社会生态环境(0.660)的得分均处于4个地区的首位,说明湘中地区的农场经营环境相较于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原因可能是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7],各种配套设施完善,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2)湘北地区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湘北是包括岳阳、益阳、常德在内的湖南北部地区,是湖南省粮食的主要产区。因此,在调研的样本中,农场以水稻种植为主。从整体得分上看,湘北地区分数排名第二,为0.468分,说明该地区农场经营环境较好。从环境得分上看,自然生态环境(0.687)与经济生态环境(0.790)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得分最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一是湘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是该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大规模机械种植,同时,湘北地区的三个地级市是长株潭“3+5”城市群的组成城市,经济实力整体较强。
3)湘南地区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湘南是囊括衡阳、永州、郴州在内的湖南南部地区。该地区地处南岭山地中段北侧,山地、丘陵与盆地交错分布,地形多样。在实际调研的样本中,湘南地区的农场以水果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居多。从整体得分上看,该地区得分最低,仅0.342分,说明农场经营环境较差。从环境得分上看,土地(0.299)、资本(0.384)、劳动要素环境(0.274)与社会生态环境(0.351)均处于末位。原因可能是受制于大气环流与地貌格局的影响,湘南地区多有极端天气,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38],农业经营面临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导致农业整体发展速度慢。
4)湘西地区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湘西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在内的湖南西部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众文化程度较低,又受到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交通设施不发达,导致该地区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近几年,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湘西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从整体得分上看,湘西地区分数排名第三,为0.432分。从环境得分上看,虽然该地区在经济与自然禀赋上无明显优势,但农场的土地(0.480)、资金(0.492)、劳动(0.402)与社会生态环境(0.597)得分均比湘南地区高,对比其他地区也有较好的表现。这表明国家近几年在湘西地区的扶持政策颇有成效,有效带动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
3.3.2 障碍度诊断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家庭农场的生成与发展与农地制度、经济水平、政策扶持等一系列经营环境紧密相连。为了进一步分析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的障碍因子及各地区之间的因子差异,本研究对指标层进行了障碍度诊断,并按照障碍度大小对排名前6的指标障碍因子进行排序,具体结果见表7。
表7 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指标层障碍因子及障碍度Table 7 Obstacle factors of the family farm management environment index level and their obstacle degrees
首先,影响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排名前六的共性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土地要素环境准则层,包括流转合同签约形式(C2)、土地流转模式(C3)、土地流转期限(C4)与农场成员平均文化水平(C14)4项指标。这表明,土地经营权稳定性及农场人力资本是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提升的关键[39]。这是因为土地是农场经营的基础,流转期限短、流转不规范、履约程度低会导致农场主需频繁地进行土地流转,在浪费机会成本的同时,如发生违约,农场在土地上的所有投资将付诸东流,极不利于农场的长期发展。另外,家庭成员是参与农场经营的重要人力资本,文化程度高的成员在知识见识上有更深的见解,能为农场经营战略的制定贡献力量,从而间接影响农场的发展。其次,排名前六的共性障碍因子还有土地流转价格(C5),主要体现在湘中地区与湘西地区。这说明在两个地区中土地流转价格较高,可能原因在于人均耕地面积小。制约湘北与湘南地区农场环境的障碍因素还包括政府技术服务次数(C26)与农业保险保障力度(C10)等两个因素,说明这两个地区农业培训次数较少、保险保障力度较小,可能原因是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机械化水平(C23)是仅影响湘西地区经营环境的重要障碍因素。可能原因是受到经济与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运作。
综合来看,土地要素环境相关的指标在家庭农场经营环境中的障碍度最高,说明土地流转在农场的经营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指标没有出现在主要障碍因子中,说明水资源丰富程度与土壤肥沃程度不是制约湖南农场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中以权变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企业生态理论为基础,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文献、家庭农场内涵、特点及所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家庭农场土地要素环境、资本要素环境、劳动要素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出发,构建包含30个具体指标的家庭农场经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湖南省362家家庭农场进行了对比分析与障碍度诊断,对湖南省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贴近度来看,湖南省家庭农场经营环境整体水平表现一般,但各地区各维度差异比较明显。具体而言,湘中地区的土地要素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与湘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表现良好,湘西地区的经济生态环境较差。第二,从综合得分来看,不同地区的家庭农场经营环境差异明显:湘中地区>湘北地区>湘西地区>湘南地区。其中,湘中地区的土地要素环境、资本要素环境、劳动要素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相比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湘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态环境要优于其他地区。第三,从障碍度结果上看,影响湖南省家庭农场经营环境的障碍因子排名前六依次为农场成员平均文化水平、土地流转模式、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期限、贷款难易程度和流转合同签约形式,且各障碍因子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4.2 政策建议
1)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湖南省家庭农场经营环境一般,尤其是劳动要素环境相对较差。因此,政府应加强技能培训,培训的覆盖面不应局限于农场主,应发展面向全体农民的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提高农场的软实力、促进农场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政府还需发挥中介职能,从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缓解农场金融压力与加强农场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着手,针对农场经营实际,优化现有不足,切实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环境。
2)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湘中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可优先发展市场导向型家庭农场;湘北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应注重发展要素密集型家庭农场;湘南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无明显优势,要素与社会环境较差,可尝试发展政策导向型家庭农场;湘西地区经济落后,地形多以山地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应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发展特色农产品农场。
3)增强地区间家庭农场发展的均衡性与协调性。不同地区家庭农场的经营环境与障碍因子存在明显差异。政府应当在湘中、湘北地区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多通过资源整合,辐射带动湘南、湘西地区的家庭农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缩小区域间的差距,推动湖南省家庭农场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