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改进对策
2022-09-26陈斌
陈斌
(勐腊县国有林场,云南 勐腊 666300)
0 引言
古茶树是一种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野生茶树。勐腊县古茶文化的历史沿革与延续,在文化、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由于古茶产品的稀有、品质高、价值高,近几年来,茶叶的价值不断上涨,一些茶农为了谋取利润,把它当成了“摇钱树”。部分地区不断采伐,造成古茶树资源面积大量减少,野生、珍稀古茶树资源陷于濒危的情况,怎样抢救和保护古茶树资源已迫在眉睫[1]。
1 勐腊县古茶树资源简介
1.1 古茶树资源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普洱茶由西双版纳经滇藏茶马古道、滇南官马大道和中南半岛茶叶运输线运销海内外。清末中后期,随着六大古茶山元宝茶生产的繁荣,易武成为茶马古道运输的起点中心区。易武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镇,也是现存古建筑较多、茶文化积淀较为丰厚的茶马古镇之一。易武和倚邦在历史上繁荣及盛,茶叶畅销海内外。为勐腊县现在的茶叶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古茶树资源数量
勐腊县现存野生型、栽培型等类型古茶树资源,他是一个地方地理环境、人文发展的见证,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古茶林资源既带有生态价值,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它还是茶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茶叶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勐腊县古茶园总面积18054.9 亩,总株数1180152 株。表1 为古茶树资源总量统计。
表1 古茶树资源总量统计
1.3 古茶树种类划分
勐腊县古茶树茶种只有普洱茶,面积为18054.9亩,株数1180152 株。按乡镇分:关累镇普洱茶古茶园面积9.8 亩,株数727 株;勐伴镇普洱茶古茶园面积174.4 亩,株数13831 株;勐腊镇普洱茶古茶园面积20.8 亩,株数648 株;勐仑镇普洱茶古茶园面积86.1亩,株数7500 株;勐捧镇普洱茶古茶园面积0.6 亩,株数19 株;象明乡普洱茶古茶园5332.4 亩,株数320717株;瑶区乡普洱茶古茶园面积457.5 亩,株数20448 株;易武镇普洱茶古茶园面积11973.3 亩,株数816262 株。
2 勐腊县古茶树资源经营管理保护利用的情况
2.1 古茶树保护情况
2.1.1 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义
古茶树资源是茶树原产地和种茶用茶悠久历史的活见证,是各民族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挖掘其潜藏的生物、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经济等各方面的巨大意义,对促进科学发展茶产业,弘扬民族茶文化和振兴边疆民族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2]。
2.1.2 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颁布了《古茶树保护条例》和《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于2012 年11 月28日批准实施,使得古茶树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勐腊县政府也加强了对古茶树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实施八年来,取得较明显成效,一批重点保护的古茶树、古茶园,通过竖立警示牌、发放宣传保护册、建设保护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加强生态工程治理等手段,得到较有效的保护。
2.2 古茶树经营管理现状
目前,古茶树资源大部分都已被群众直接利用,只有少部分处于丢荒状态或在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长。近年来,古茶树原料价格一直上涨,茶区茶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但目前群众对古茶树资源的利用大都处于初级、较粗放的状态,在茶产品附加值提升、育种创新,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尚未充分认识和开发。
2.3 古茶树生态旅游产业
因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勐腊县有着悠久的普洱茶文化历史,茶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并且,对于普洱茶茶文化蕴涵,人们一直在进行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也得到了不断丰富,开发了一些结合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古茶园景观观光、观光茶马古镇、茶马古道、享受茶园风光、开展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艺表演等[3]。
3 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不注重管理,导致茶树资源退化
古茶树多数生长在偏远的深山中,这些地方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因为常年的雨水冲刷,致使茶叶生产条件退化,肥力降低,加之管理不善,致使部分古树茶严重退化,根部裸露,枝干枯秃,部分枝条失去育芽能力,叶片稀少、长势弱,造成部分茶树低产劣质,经济效益下降,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3.2 不合理采摘,衰退严重
因为古茶树的品质一般较优,近年来人们对古茶树的追捧和热爱,业内对普洱茶的不断炒作,导致古茶树价格一路攀升。有的茶农为了眼前利益,对古茶树实行掠夺式采伐,出现圈地围树、搭棚建房、砍修古茶树、截顶砍倒野生古茶树,过度甚至毁灭性采摘的情况。
3.3 原生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人们对古茶普洱茶的追捧,大量人群涌向古茶山,开展游玩古茶园、购买古茶树等活动,对古茶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有一些所谓的认养保护行为,在古茶树旁或古茶园内建亭立碑;更有甚者,对古茶园的其他树木进行砍伐,以提高古茶树的短期产出,造成古茶树的原生环境破坏,生物种群数量减少。
3.4 缺乏资金保障,管护政策未得到落实
2012 年11 月28 日,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批准了《古茶树保护条例》和《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然而古茶资源保护涉及林业、农业等部门,一般的产出性古茶园由茶农分散式管理,加之没有比较稳定的资金支持,致使在贯彻执行上难以到位,宣传、保护、培训、执法力度不够,保护措施难以落实[4]。
4 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改进对策
4.1 古茶树资源保护
4.1.1 保护对策
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古茶树与周边的环境已有了密切的联系,它的适应性非常脆弱,周围环境细微的改变都会让古茶树产生不适应。所以,要想保护古茶树,就需要保护好古茶树的生存环境,减少外部因素对古茶树的影响。
4.1.2 保护措施
(1)建立古茶树资源保护和管理组织。
建议成立勐腊县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与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林业、茶业、农业、旅游、科技、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组成,作为保护与管理的常务机构。在古茶树资源分布的乡(镇)建立专业管理队伍,承担具体的管理任务。专管人员由乡(镇)、行政村领导负责,由护林员、巡山员组成。管理团队要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开展定期检查;实施劳务补助,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古茶树保护人员的积极性。
(2)建立古茶树保护的规定。
针对现有的古茶树保护相关规定、梳理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相结合,使政府的政策保护措施能够落实到村规民约中,由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部门同责任区域内有古茶树的农户签订保护与责任书,让农户明晰权利、责任和义务。要求定期检查,及时汇报古茶树情况,禁止偷采、强采、损伤古茶树行为的发生。
(3)加强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古茶树资源保护措施。
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政府扶持,积极争取项目或公司的资助,多渠道争取到保护基金,资金投入专门用于保护和管理古茶树资源分布地;加大单位面积抚育经费,实行一对一抚育,使单位面积产量、质量、经济效益得到改善;与资源保护机构共同努力,对古茶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利用,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从而为村民提供更多的财富。
(4)保护古茶树产地环境。
古茶园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茶树与其他高大树木及矮植被和谐共处了上百年,已构成了完善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保护古茶园生态环境,维护原景原貌是保护古茶树最为有力的措施[5]。要杜绝砍伐古茶树生境内树木和破坏植被行为的发生;对原生境已遭破坏的,要注重修复和改善古茶树(园)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加对于移动和损毁保护古茶树的标志、盗伐、移植、挖根等行为进行严肃的查处。
(5)增强意识,增强组织的领导力。
各级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保护古茶树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从新发展思想、法治的角度,把保护古茶树资源放于重中之重,调动可利用资源促进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实施,完善林业调查计划。
(6)建立古茶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动态监测体系。
加强对古茶林的调查、整理和归类工作。利用林业保护研究平台,开展勐腊县古茶树资源全面调查,查明古茶树的分布地区、面积、株数、权属、起源、品种、树龄、树高、基径、冠幅、长势、生长环境、管护、年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编制完善古茶树资料。在古茶树资源密集的地区划出保护范围,实施区域保护,设置保护性标识。将分布在各地的古茶林单独挂牌保护,统一编号,利用GPS 定位,拍照等,使每棵古茶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方便有目的地进行保护管理。通过设置重点地区的“关卡”,建立全县的“古茶资源”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实现对“古茶”的实时动态与监测。
4.2 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
4.2.1 生产利用方面
古茶树多为优良的群体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栽培驯化、人工选育。这些众多的地方群体品种,长期以来被当地群众直接利用,例如勐腊县的曼松贡茶、易武绿芽茶等,给加工生产普洱茶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在生产利用方面可以与研究院校合作,研究加工新型茶类,增加茶树可利用度。
4.2.2 增加古茶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
从目前看来,古茶资源保护技术比较落后,利用还不充分。对于一些珍稀高龄古茶树,应尽早查明其种群的遗传差异性,并结合当地的现状,探讨合理的保育措施;通过对古茶树质量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对古茶树群落状况和古茶园的产品品质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科学、有效地开发古茶树资源奠定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古茶树资源进行保护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生态旅游,促进三农发展,把古茶林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提高附加值,实现茶产业结构转变。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形成独特的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宣传古茶品牌。这对勐腊县发展旅游、提高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