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助力 三融之中露真情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

2022-09-26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山路小学卢书茵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例文体悟习作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山路小学 卢书茵 辛 芙

【教学目标】

1. 引发学习生活回忆,激发倾吐内心情感的欲望。

2.借助课文以及例文,体悟情感表达的技巧与方法。

3. 运用方法修改练笔,提升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唤醒回忆,激发情感

1.谈话:时光飞逝,毕业在即。老师准备做本毕业纪念册,把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送给大家。(出示一组学生生活照片)还记得照片中发生了什么事吗?当时有什么感受?

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当时的心情怎样?

3.小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怀,让我们感恩于心、暖意满满;春游秋游,比赛联欢,又让我们畅意满怀、悲喜交集……其实,不管是欢笑,还是泪水;是温暖,还是懊悔;是激动还是愤怒……(出示情绪页图片)这种种酸甜苦辣的情感体验,承载着我们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4.引出话题:如何留存这些珍贵的记忆?我们把自己真实的经历、真情实感流泻于笔端,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古语云:“情动而辞发。”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习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良好途径。毕业,是当前六年级学生感受愈来愈强烈的现实。借此契机,教师课始以制作毕业纪念册为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的难忘瞬间。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达欲望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顺应了学生心理的实际需求,选材上也可凸显其独特性。】

二、书写真情,品味情感

1.引生审题,厘清思路:

(1)先回想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引出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2)再写清事情的经过,并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当时的感受。

(3)最后写事情的结果,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果情感有变化,要把情感变化写清楚。

2.尝试列出习作提纲,展示交流:

展评一例:

伤心——小狗不见了(见图1)

图1

3.片段练写:

回想印象最深刻的那一瞬间,发生了什么?心里感受又是怎样的?把它写下来。

4.点评练笔:

(1)选取代表,指生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2)引生评价: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从哪里感受到的?

(3)教师引导: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不够明白、不够细致?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叙事,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已非难事,难的是如何让情感在叙事中自然表达,这也是本次习作指导的要点。在初次练笔中,让学生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在学生困惑于不知如何提升表达效果时,教师再相机引出范例,给出方法,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例文支架,体悟方法

过渡: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情感自然表达,让人印象深刻呢?

(一)体悟:融情于心

1.出示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通过预习,知道例文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第七自然段)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体会:从中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教师引导,体悟方法。

作者即将出国,为再也上不了语文课而伤心难过,他把自己内心情绪、想法、感受等真实细腻地表达出来,让读者深受感动。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内心独白”,也是“融情于心”。文中写道:“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这是直接表达情感,也就是直抒胸臆,又写自己“噙着泪”,这是具体表现。最后写“张先生,陈小允哭啦”,通过他人的表现衬托自身的内心感受,这是侧面描写。

小结:表达情感时,我们可反视内心,运用独白,或直抒胸臆,或写神态动作等具体表现,或运用侧面描写等多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体悟:融情于事

1.出示《那个星期天》,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课文主要写了那个星期天,作者等妈妈带他出去玩,由兴奋到失落的过程。其中,等妈妈买菜回来那一部分情感描写尤为细致传神。(出示第四自然段)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交流: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绪?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引导:从“跳方砖、看云彩、拨蚁穴、翻画报、看草丛”等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作者将这一连串的小事件一一列举出来,就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他等母亲时那种既焦急又兴奋、既无聊又无奈的心情。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事件列举法”,也就是把感情融于事件之中,即融情于事。

(三)体悟:融情于景

1.还是这篇例文(出示片段):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2.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作者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仅仅是写光线吗?

小结:这些环境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

3.出示例文: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小结:从“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中,我们读出小作者愉快、兴奋的心情;从“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中,读出作者失望、委屈的心情。

4.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的表达还可蕴于环境描写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融情于景”,这样的描写虽“眼不见情”却又“处处是情”,自然而真切。

(四)对照板书,总结方法

从这些例文中我们体悟到,表达情感时可以写内心独白融情于心,可以列举事件融情于事,也可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样,我们的情感就能在叙事时如“盐在汤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设计意图:习作支架,就如同建筑工人的脚手架,是学生提升习作水平的有效工具。习作单元的编排,就暗含了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有效借用课文及例文,给学生提供方法的支持,为学生搭建习作的脚手架,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精准助力学生的习作。】

四、精修练笔,分享思路

1.修改要求:运用以上方法,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叙事的过程中,关注情感的表达,使之更自然、更具体。

2.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3. 修改后,与同桌分享交流。

4. 展示改后的练笔,如:

多多不见了

……

从今天起,它就成了我家的正式成员,不过它还没有名字。干脆叫“多多”吧!等它长大了,生许许多多的小狗,不就可以永远陪着我了吗?

……

在多多的陪伴下,一个假期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就要开学了,妈妈怕我会分心,把多多送到了奶奶家,我一个星期只可以见它一次。那天,是我去见多多的日子。天时不时响起一阵闷雷。我正要去奶奶家,爷爷突然打来电话说多多不见了。我们立马赶到奶奶家。爷爷说多多是早上趁着奶奶倒垃圾的工夫跑掉的,这几天它总是往外张望,一有机会就想跑……

我来不及听完,一个箭步冲出家门,撕心裂肺地喊着:“多多——多多——”泪眼婆娑中又出现了它的样子:雪白的皮毛,尖尖的耳朵,大大的眼睛……它一定是要回家,回到那个有我的家,可它不认识路啊,怎么能找到家呢?“多多——多多——”我用尽全力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脑海中又浮现出往日的情景:我放学回到家,它奔向我,舔着我的脸……我命令它坐下,它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我的命令……我故意端走它的饭碗,它躺在地上耍赖……天上的雨倾盆而下。顿时,我热泪盈眶,再也噙不住的泪水犹如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我本以为叫它“多多”,它就能长长久久地陪着我……

生(分享):其中,我添加了“天时不时响起一阵闷雷”“天上的雨倾盆而下”,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衬托出当时我因多多不见了而难过悲伤的心情。

生:另外,我还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法,添加了“它一定是要回家,回到那个有我的家,可它不认识路啊,怎么能找到家呢?”表现出我当时焦急的心情。

(师生听后评议,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同伴之间的分享交流,进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方法,既可以运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又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通过评议,巩固写法,化知为能,加深印象。】

五、明晰评价,延续真情

1. 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若情绪有变化,还要把变化写清楚,再给文章加上合适的开头和结尾。

2. 完成之后,再根据这张评价表,先给自己评一评。(见下表)

评价项目 ☆☆☆☆☆☆真实完整地记叙有关情感体验的一件事运用“三融”之法,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注意写清自己的情感变化

3.最后,同学们把这一篇习作放在毕业纪念册里,多年之后再翻看,一定回味无穷。期待学生温暖的、有真情流露的文字。

【设计意图:评有标准,写有目标。习作任务的布置悄无声息,以“毕业纪念册”的情境内容结尾,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抒真情,表真意”,让习作变得可感可用,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

板书设计(见图2):

图2

猜你喜欢

例文体悟习作
懂,才能得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解题中的数学史
习作展示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