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现况、热点和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及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2-09-26邝伟川张贵涛欧素琼刘惠霞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电针脊髓发文

邝伟川,刘 琨,江 烨,刘 通,张贵涛,陈 婕,欧素琼,刘惠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9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Ⅰ)近年已成为我国高发病率、高致残率性疾病[1],其逐年递增的庞大数量带来了极大的社会经济和医疗负担[1-2]。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运动、感觉障碍及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膀胱、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等[2-3],严重威胁SC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康复机会,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与障碍。此外,现有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手段作用有限,且往往伴随高额费用及空间限制[4-5]。近年来,针刺介入SCⅠ康复治疗策略已成为趋势与导向,大量证据[6-8]表明其高效、便捷、价廉,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探讨。

CiteSpace软件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团队开发,是一款能识别并演示新动态、新趋势的信息可视化软件,以知识图谱的方式为研究者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结构关系,通过Java应用程序,演算某个领域中研究导向[9],通过科学的知识图谱剪切计算后,利用特定的方式把抽象数据映射在2D或3D的图形中,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展现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10]。CiteSpace软件通过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上标识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标签[9-10],清晰展示结果。相比同类软件而言(如ⅤOS-viewer[11]等),该软件易于获取、操作简便、稳定、可读性强,故广泛应用于文献情报学和计量学等领域。

目前,针刺治疗SCⅠ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8,12],但在热点趋向等方面缺乏清晰的梳理,基于传统的文献检索和数据挖掘方法能够获取丰富的信息,但缺乏直观的结构展示和脉络呈现。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Ⅰ)建库以来收录的针刺治疗SCⅠ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处理和演算,围绕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等要素展开,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出针刺治疗SCⅠ的发展现况及模式,从而为寻找针刺治疗SCⅠ研究热点、预测发展趋势乃至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Ⅰ)获取相关文献,内容检索条件为“主题”(精确),检索词为“针刺”AND“脊髓损伤”,检索年限为建库以来至2021年12月2日。共检索出并纳入667篇相关文献,时间跨度为1977年至2021年。浏览文献的标题和摘要,确定所纳入的文献均关于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相关领域。

1.2 数据转换

文献记录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导出的文献记录中包含作者、研究机构、题名、发表年份、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和起止页码。选择CiteSpace 5.8.R3软件中自带的格式转换器,将Refworks格式文件转换为CiteSpace可用的download_***.txt格式。

2 知识图谱可视化结果分析

2.1 关键词可视化

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分区为1年分区法,自1977年至2021年,每1年为切割点进行分析,节点类型采用关键词(Keyword)、演算时阈值(Top N% per slice)选择为50,剪切方式(Pruning)采用Pathfinder法,形成的图谱共有1117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有15个关键词被引率大于等于30,其中“脊髓损伤”出现频次最多,频次为636次,与其余关键词皆有紧密联系,为便于观察,隐藏低频关键词最终得出以下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结合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和CNKⅠ检索生成的主题词可知,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针灸治疗的关注焦点。研究表明[13],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发生率高达70%~84%,SCⅠ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及兴奋性改变,致使尿潴留等排尿障碍,严重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此外,关键词频显示(图2、表1),广泛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开展,并提示夹脊穴、督脉、电针疗法均为针刺优选疗法。其中,夹脊穴临床疗效证据充分[6,14],其作用机制也是针刺领域热点。胡蓉等[15]的实验研究表明,电针“夹脊”穴能够促进SCⅠ后转录因子Olig2和Sox10的表达,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孙忠人等[16]对近年国内外夹脊电针治疗SCⅠ的机制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电针调控脊髓神经细胞死亡是其促进脊髓修复的重要途径。此外,灵活运用针刺技术干预SCⅠ后尿潴留也获效彰然,如邝伟川等[17]通过针刺八髎穴治疗SCⅠ后神经源性尿潴留,有效改善了尿潴留症状并提高了膀胱功能,疗效显著。

表1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文献高频关键词(频次前20位)

?

在图1关键词可视化图谱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参数调节,通过LLR方法,运用Keyword运算法形成了51个较大的聚类,隐藏小聚类,形成如图3所示聚类图。形成的聚类展示了针刺治疗SCⅠ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发展重点,结合高频关键词和聚类标签,不难发现,针刺治疗SCⅠ的研究在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机制研究中各有较大份额,涉及聚类标签#13BDNF及#28小胶质细胞的研究。如田志等[18]的实验表明,驽药针刺可明显改善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使脊髓中的BDNF表达增加,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再如,范筱等[19]的实验验证了电针通过抑制SCⅠ大鼠模型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Caspase1(p20)的表达,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

图3 关键词聚类图

2.2 发文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可视化

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分区为1年分区法,自1977年至2021年,每1年为切割点进行分析,节点类型选择“作者(Author)”,演算时阈值(Top N% per slice)选择为50,剪切方式(Pruning)采用Minimum Spanning Tree法,形成后的图谱如图4所示,共有1254位作者被纳入,共有10位作者发文≥10篇(见表2)。其中,发文量前3名的作者为孙忠仁、全仁夫和李晓宁,分别发文31、15和14篇。分析发文机构合作关系时,节点类型选择“机构(Ⅰnstitution)”,演算时阈值(Top N% per slice)选择为50,剪切方式(Pruning)采用Pathfinder法,形成图谱后共有486所机构被纳入,发文量≥10篇的机构有5所(见表3),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发表文章31篇;其次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发文19篇。

表2 针刺治疗SCⅠ高发文量作者(发文量≥10篇)

表3 针刺治疗SCⅠ发文量较大机构(发文量≥5篇)

图4 高发文量作者可视化图谱

高发文量作者代表之一的孙忠人教授及其团队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依托单位和平台,进行了大量针刺或其他中医药疗法治疗SCⅠ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20-21],取得了丰厚成果。例如,孙教授及团队[21]通过实验验证了夹脊电针可能通过抑制P2X7R、NLRP3的表达而对急性SCⅠ大鼠发挥治疗作用;再如,临床疗效观察表明[20],联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SCⅠ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并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此外,其团队成员还包括吴永刚、李志刚、李晓宁、迟蕾等高发文量专家,从早年间便开始围绕针刺等中医药疗法治疗SCⅠ展开了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22-23],以及针刺教学模式探讨等[24],为该领域的深入高水平研究提供素材与标杆式参考。此外,全仁夫、蒋松鹤分别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各个附属医院在SCⅠ康复机制及针刺等干预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前沿、新颖、缜密的研究,如全仁夫团队实验[25]验证了3D打印支架载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促进SCⅠ后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降低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

由图谱可见,该领域团队的合作主要呈辐射型团队模式,特点是依托高校平台为中心,与其附属或合作医院形成长期、稳定的网络状联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有机结合,持续产出高质量成果。结合图5及表3可知,高发文量作者依托高产出机构,在位居前列的10所机构中,以中医院校及附属医院为主,体现了针刺疗法研究的中医学科归属性及特色,同时加强了院校机构间的沟通联络。如图5b中,南京、浙江、湖南、安徽、河南、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及相关附属医院地理位置临近、资源互助,形成了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的合作网络。

图5 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

2.3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趋势演进及热点年份分析

由CNKⅠ生成的文章发表年度趋势图可见,自1995年开始,针刺治疗SCⅠ相关发文量呈大幅上升趋势,文章类型集在临床研究、机制探索、综述及数据发掘等领域均呈大幅上升,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多元化、跨学科、外延性发展的蓬勃趋势。由图6~图8可知,关键词和发文作者随着时间推进和年代演进均呈现出爆发点(Citation Bursts),即成果数量有飞跃的年份区间。由图7可知,关键词中,“实验研究”在1988~2003年间呈现发文量喷涌及突破。随着实验技术的提高及通路机制等理念渗入,实验研究在针刺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和多元化。随着年代推进,“基因”、“背根节”、“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脊髓可塑性”等关键词相继出现高发文量年份,表明实验手段更加高端多样,从基因、蛋白层面进行作用机制研究,阐释针刺治疗SCⅠ原理。除“针灸疗法”、“电针”外,2010年后“康复训练”、“运动点”、“中医药疗法”的爆发点昭示着针刺理念现代化与康复手段有机结合的大趋势,同时“便秘”、“排尿功能障碍”也分别在2012~2017年间、2013~2017年间呈现爆发趋势,说明SCⅠ并发症成为针刺手段干预下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且未来研究前景依然广阔。

图6 CNKⅠ生成针刺治疗SCⅠ发文量趋势图

图7 针刺治疗SCⅠ关键词爆点图

图8 针刺治疗SCⅠ发文作者爆点图

由图8可知,19位作者的发文量近年来出现爆发点年份。最先获得发文量突破的几位作者如吴永刚、孔抗美、迟蕾等,在团队协作下实现了为期3~11年不等的发文高产时段。以吴永刚为例,在1988~1999的11年间,我国针刺治疗SCⅠ的研究处在突破的萌芽及初始阶段,结合图7可知,同时期突破点关键词为“实验研究”、“针刺治疗”、“脊髓损伤/针灸疗法”。1995年,吴永刚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平台,通过实验发现督脉针刺法能抑制脊髓损伤大鼠脊髓血流量(SCBF)下降幅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6]。1999年,其研究证实针刺能抑制脊髓损伤大鼠丙二醛(MDA)生成,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显著抗自由基能力的同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针刺治疗SCⅠ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机制素材[23]。

3 讨论

综观CiteSpace对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及热点年份的计量学及可视化图谱分析,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启示:首先,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索均是针刺治疗SCⅠ的研究重点,各机构呈辐射状交互合作,围绕电针及夹脊穴等热点展开,研究层面逐渐深入。近年来,随着针刺治疗SCⅠ的临床研究规模逐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6-7,14,17],显著的临床疗效伴随的是多维度、多学科交融的机制研究。以高校及附属医院为中心,交互联络相关合作单位,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网,也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趋势导向。此外,SCⅠ患者分布在各省市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的门诊、神经科、针灸或理疗科等,加之针刺临床研究对样本量需求大、周期长、针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更需要强化研究中心的统筹及核心领导力,增加合作单位数量。因此,未来这种“合作网”的模式为大势所趋。其次,SCⅠ的泌尿系并发症是研究热点,电针及夹脊穴等的应用也成为研究领域标杆。由高频关键词可知,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等SCⅠ的泌尿系并发症是研究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亟待攻克的临床难题之一。随着临床观察[14-15]深入,电针等针刺手段结合夹脊穴、督脉等的应用稳定、高效,具有极大的挖掘潜质,且电针手段或穴位效应的作用机制探索从基因、蛋白组学、信号通路等维度均已初具规模,堪称针刺治疗临床和机制研究的典范与标杆。最后,针刺治疗SCⅠ的研究呈现机制探索起步早、立足临床、逐步深入、回归临床的年代演进特征。由关键词及作者的发文量呈现爆发点年份可知,早年间的实验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探索,到了90年代更是初见成果[23,26]。随着实验技术及科学手段进步,针刺治疗SCⅠ机制研究不断深入[23,25-27],但始终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回归临床,为优化治疗方案及开拓新思路、酝酿新方法提供科学假说及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针刺治疗SCⅠ文献计量学分析后,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展现研究热点与趋势导向,为该领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直观、详实的素材与依据。

猜你喜欢

电针脊髓发文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电针联合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达的影响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